软件架构之数据库系统(2)

news2025/1/10 16:47:38

软件架构之数据库系统(2)

    • 3.4 事务管理
      • 3.4.1 并发控制
      • 3.4.2 故障与恢复
    • 3.5 备份与恢复
    • 3.6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3.6.1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
      • 3.6.2 分布式数据库的架构
    • 3.7 数据仓库
      • 3.7.1 数据仓库的概念
      • 3.7.2数据仓库的结构
      • 3.7.3 数据仓库的实现方法
    • 3.8 数据挖掘
      • 3.8.1 数据挖掘的概念
      • 3.8.2 数据挖掘的功能
      • 3.8.3 数据挖掘常用技术
      • 3.8.4 数据挖掘的流程
    • 3.9 NoSQL
    • 3.10 大数据

3.4 事务管理

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基本工作单位是事务,事务相当于操作系统中的进程,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序列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具有以下特性:

(1)原子性(Atomicity):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
(2)一致性(Consistency):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3)隔离性(Isolation):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
(4)持续性(永久性)(Durability):一旦提交,改变就是永久性的。

事务通常以 BEGIN TRANSACTION(事务开始)语句开始,以 COMMIT 或 ROLLBACK 语句结束。COMMIT 称为“事务提交语句”,表示事务执行成功的结束。ROLLBACK 称为“事务回退语句”,表示事务执行不成功的结束。从终端用户来看,事务是一个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就效果而言)。事务不应该丢失或被分割地完成。

3.4.1 并发控制

在多用户共享系统中,许多事务可能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操作,称为“并发操作”,此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并发控制子系统负责协调并发事务的执行,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不受破坏,同时避免用户得到不正确的数据。

数据库的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有:丢失更新问题、不一致分析问题(读过时的数据)、依赖于未提交更新的问题(读了“脏”数据)。这三个问题需要 DBMS 的并发控制子系统来解决。处理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封锁技术。它有两种类型:排他型封锁(X 封锁)和共享型封锁(S 封锁),分别介绍如下:

(1)排他型封锁(简称 X 封锁)。如果事务 T 对数据 A(可以是数据项、记录、数据集,乃至整个数据库)实现了 X 封锁,那么只允许事务 T 读取和修改数据 A,其他事务要等事务 T 解除 X 封锁以后,才能对数据 A 实现任何类型的封锁。可见 X 封锁只允许一个事务独锁某个数据,具有排他性。

(2)共享型封锁(简称 S 封锁)。X 封锁只允许一个事务独锁和使用数据,要求太严。需要适当放宽,例如可以允许并发读,但不允许修改,这就产生了 S 封锁概念。S 封锁的含义是:如果事务 T 对数据 A 实现了 S 封锁,那么允许事务 T 读取数据 A,但不能修改数据 A,在所有 S 封锁解除之前绝不允许任何事务对数据 A 实现 X 封锁。

数据库是一个共享资源,它允许多个用户程序并行地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但是,如果系统对并行操作不加以控制,就会存取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 在多个事务并发执行的系统中,主要采取封锁协议来进行处理。

(1)一级封锁协议。事务 T 在修改数据 R 之前必须先对其加 X 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一级封锁协议可防止丢失修改,并保证事务 T 是可恢复的。但不能保证可重复读和不读“脏”数据。

(2)二级封锁协议。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 T 在读取数据 R 之前先对其加 S 锁,读完后即可释放 S 锁。二级封锁协议可防止丢失修改,还可防止读“脏”数据,但不能保证可重复读。

(3)三级封锁协议。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 T 在读取数据 R 之前先对其加 S 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三级封锁协议可防止丢失修改、防止读“脏”数据与防止数据重复读。

(4)两段锁协议。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其中扩展阶段是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首先要申请并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收缩阶段是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能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他封锁。若并发执行的所有事务均遵守两段封锁协议,则对这些事务的任何并发调度策略都是可串行化的。遵守两段封锁协议的事务可能发生死锁。

下面讨论封锁的粒度。所谓封锁的粒度即是被封锁数据目标的大小。在关系数据库中,封锁
粒度有属性值、属性值集、元组、关系、某索引项(或整个索引)、整个关系数据库、物理
页(块)等几种。

封锁粒度小则并发性高,但开销大;封锁粒度大则并发性低,但开销小。综合平衡照顾
不同需求以合理选取适当的封锁粒度是很重要的。

采用封锁的方法固然可以有效防止数据的不一致性,但封锁本身也会产生一些麻烦,最主要的就是死锁问题。所谓死锁是指多个用户申请不同封锁,由于申请者均拥有一部分封锁权而又需等待另外用户拥有的部分封锁而引起的永无休止的等待。一般来讲,死锁是可以避免的,目前采用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预防法。此种方法是采用一定的操作方式以保证避免死锁的出现,顺序申请法、一次申请法等即是此类方法。所谓顺序申请法是指对封锁对象按序编号,在用户申请封锁时必须按编号顺序(从小到大或反之)申请,这样能避免死锁发生。所谓一次申请法即是指用户在一个完整操作过程中必须一次性申请它所需要的所有封锁,并在操作结束后一次性归还所有封锁,这样也能避免死锁的发生。

(2)死锁的解除法。此种方法允许产生死锁,并在死锁产生后通过解锁程序以解除死锁。这种方法需要有两个程序,一是死锁检测程序,用它测定死锁是否发生,另一是解锁程序,一旦经测定系统已产生死锁则启动解锁程序以解除死锁。有关死锁检测及解锁技术请参阅相应的资料,这里不做进一步讨论。

3.4.2 故障与恢复

数据库的故障可用事务的故障来表示,主要分为四类:

(1)事务故障。事务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输入数据的错误、运算溢出、违反了某些完整性限制、某些应用程序的错误,以及并发事务发生死锁等,使事务未运行至正常终止点就被撤销,这种情况称为“事务故障”。

(2)系统故障。系统故障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如操作系统或数据库管理系统代码错误、操作员操作失误、特定类型的硬件错误(如 CPU 故障)、突然停电等造成系统停止运行),致使事务在执行过程中以非正常方式终止,这时内存中的信息丢失,但存储在外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不会受影响。

(3)介质故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如磁盘损坏、磁头碰撞或由于操作系统的某种潜在的错误、瞬时强磁场干扰,使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称为“介质故障”。这类故障比前两类故障的可能性虽然小得多,但破坏性却最大。

(4)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特殊程序。通过读写染有病毒的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与数据,这些病毒可以迅速繁殖和传播,危害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目前大多数病毒是在 PC 和其兼容机上传播的。有的病毒一侵入系统就马上摧毁系统,有的病毒有较长的潜伏期,有的病毒则只在特定的日期发生破坏作用,有的病毒感染系统所有的程序和数据,有的只影响特定的程序和数据。

在数据库系统中,恢复的基本含义就是恢复数据库本身。也就是说,在发生某种故障使数据库当前的状态已经不再正确时,把数据库恢复到已知为正确的某一状态。目前数据库系统中最常用的恢复方法是转储和登记日志文件,可根据故障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恢复策略。

2.故障的恢复
(1)事务故障的恢复。事务故障是指事务未运行至正常终止点前被撤销,这时恢复子系统应对此事务做撤销处理。事务故障的恢复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不需要用户干预,步骤如下:

  • 反向扫描文件日志,查找该事务的更新操作。
  • 对该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
  • 继续反向扫描日志文件,查找该事务的其他更新操作,并做同样处理。
  • 如此处理下去,直至读到此事务的开始标记,事务故障恢复完成。

(2)系统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发生时,造成数据库不一致状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一些未完成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已写入数据库;二是由于一些已提交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还留在缓冲区没来得及写入数据库。系统故障的恢复是在重新启动时自动完成的,不需要用户干预,步骤如下:

  • 正向扫描日志文件,找出在故障发生前已经提交的事务,将其事务标识记入重做(Redo)队列。同时找出故障发生时尚未完成的事务,将其事务标识记入撤销(Undo)队列。
  • 对撤销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撤销处理: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对每个 Undo 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
  • 对重做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重做处理:正向扫描日志文件,对每个 Redo 事务重新执行日志文件登记的操作。

(3)介质故障与病毒破坏的恢复。在发生介质故障和遭病毒破坏时,磁盘上的物理数据库被破坏,这时的恢复操作可分为三步:

  • 装入最新的数据库后备副本,使数据库恢复到最近一次转储时的一致性状态。
  • 从故障点开始反向读日志文件,找出已提交事务标识将其记入重做队列。
  • 从起始点开始正向阅读日志文件,根据重做队列中的记录,重做所有已完成事务,将数据库恢复至故障前某一时刻的一致状态。

(4)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检查点记录的内容可包括:建立检查点时刻所有正在执行的事务清单。
这些事务最近一个日志记录的地址。采用检查点的恢复步骤如下:

  • 从重新开始文件中找到最后一个检查点记录在日志文件中的地址,由该地址在日志文件中找到最后一个检查点记录。
  • 由该检查点记录得到检查点建立时所有正在执行的事务清单队列(A)。
  • 建立重做队列(R)和撤销队列(U),把 A 队列放入 U 队列中,R 队列为空。
  • 从检查点开始正向扫描日志文件,若有新开始的事务 T1,则把 T1 放入 U 队列,若有提交的事务 T2,则把 T2 从 U 队列移到 R 队列,直至日志文件结束。对 U 队列的每个事务执行 Undo 操作,对 R 队列的每个事务执行 Redo 操作。

DBA 要做的基本操作是:

  • 重装最近转储的后援副本。
  • 运行日志文件,执行系统提供的恢复命令。

数据库安全和恢复是数据库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都提供了实现安全机制的保证,即由系统提供了相应的功能,但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非都具有相应功能,因此有时需要人工的辅助措施,用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和恢复。

3.5 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都十分重要,不能丢失,因为各种原因,数据库都有损坏的可能性(虽然很小),所以事先制定一个合适的、可操作的备份和恢复计划至关重要。备份和恢复计划的制订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保证数据丢失的情况尽量少或完全不丢失,因为性价比的要求,这要取决于现实系统的具体要求。

(2)备份和恢复时间尽量短,保证系统最大的可用性。数据库备份按照不同方式可分为多种,这里按照备份内容分为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两类。

物理备份是在操作系统层面上对数据库的数据文件进行备份,物理备份分为冷备份和热备份两种。冷备份是将数据库正常关闭,在停止状态下利用操作系统的 copy、cp、tar、 cpio 等命令将数据库的文件全部备份下来,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将数据文件复制回来,进行恢复。热备份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关闭数据库,将数据库中需要备份的数据文件依次置于备份状态,相对保持静止,然后再利用操作系统的 copy、cp、tar、cpio 等命令将数据库的文件备份下来,备份完毕后再将数据文件恢复为正常状态,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恢复方法同冷备份一样。热备份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利用备份软件(例如,veritas 公司的 netbackup,legato 公司的 network 等)在数据库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备份出来。

为了提高物理备份的效率,通常将完全、增量、累积三种备份方式相组合。完全备份是将数据库的内全部备份,作为增量、累积的基础;增量备份是只备份上次完全、增量或累积备份以来修改的数据;累积备份是备份自上次完全或累积备份以来修改过的数据。一个备份周期通常由一个完全备份和多个增量、累积备份组成。由于增量或累计备份导出的数据少,所以其导出的文件较小,所需要的时间较少。利用一个完全备份和多个增量、累积备份恢复数据库的步骤如下:
(1)首先从完全备份恢复数据库。
(2)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从早到晚依次导入多个增量和累积备份文件。 逻辑备份是指利用各数据库系统自带的工具软件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的内容,例如,Oracle 的导出工具为 exp,导入工具为 imp,可以按照表、表空间、用户、全库等四个层次备份和恢复数据;Sybase 的全库备份命令是 dump database,全库恢复命令是 load database,另外也可利用 BCP 命令来备份和恢复指定表。在数据库容量不大的情况下逻辑备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既简单又方便,但现在随着数据量的越来越大,利用逻辑备份来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已力不从心,速度也很慢。针对大型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一般结合磁带库采用物理的完全、增量、累积三种备份方式相组合来进行。但无论任何时候逻辑备份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特别适合于日常维护中的部分指定表的备份和恢复。

3.6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 Internet 的兴起,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和应用。

3.6.1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而言的,是将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分布式数据库(Distributed DataBase,DDB)比较确切的定义是:分布式数据库是由一组数据组成的,这组数据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上,网络中的每个结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成为场地自治,它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结点也能通过网络通信子系统执行全局应用。负责分布式数据库的建立、查询、更新、复制、管理和维护的软件,称为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istributed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DBMS)。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保证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分布对用户的透明性。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计算机系统,在配置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在其上建立了分布式数据库和相应的应用程序后,就称其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DDBS)。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1.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据的分布性。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布于网络中的各个结点,它既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也不同于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的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2)统一性。主要表现在数据在逻辑上的统一性和数据在管理上的统一性两个方面。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过网络技术把局部的、分散的数据库构成一个在逻辑上单一的数据库,从而呈现在用户面前的就如同是一个统一的、集中式的数据库。这就是数据在逻辑上的统一性,因此,它不同于由网络互联的多个独立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是由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维护的,这种管理上的统一性又使它不同于一般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3)透明性。用户在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时,与使用集中式数据库一样,无须知道其所关心的数据存放在哪里,存储了几次。用户需要关心的仅仅是整个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与集中式数据库相比,分布式数据库具有下列优点:

(1)坚固性好。由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由多个位置上的多台计算机构成的,在个别结点或个别通信链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它仍然可以降低级别继续工作,如果采用冗余技术,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容错能力。因此,系统的坚固性好,即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好。

(2)可扩充性好。可根据发展的需要增减结点,或对系统重新配置,这比用一个更大的系统代替一个已有的集中式数据库要容易得多。

(3)可改善性能。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可按就近分布,合理地冗余的原则来分布各结点上的数据,构造分布式数据库,使大部分数据可以就近访问,避免了集中式数据库中的瓶颈问题,减少了系统的响应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而且也降低了通信费用。

(4)自治性好。数据可以分散管理,统一协调,即系统中各结点的数据操纵和相互作用是高度自治的,不存在主从控制,因此,分布式数据库较好地满足了一个单位中各部门希望拥有自己的数据,管理自己的数据,同时又想共享其他部门有关数据的要求。虽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集中式数据库相比有不少优点,但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集中式数据库所没有的问题。首先,异构数据库的集成问题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目前还很难用一个通用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如果数据库设计得不好,数据分布不合理,以致远距离访问过多,尤其是分布连接操作过多,不但不能改善性能,反而会使性能降低。

2.分布式数据库的分类

分布式数据库及其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许多因素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总的原则是分布式数据库及 DDBMS 必须是其数据和软件必定分布在用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多个场地上。从应用需要或本身的特征方面考虑可将它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划分:

(1)按 DDBMS 软件同构度来分。当所有服务器软件(或每个 LDBMS)和所有客户软件均用相同的软件时称为同构型分布式数据库;反之,则称为异构型分布式数据库。

(2)按局部自治度来分。当对 DDBMS 的存取必须通过客户软件,则系统称为无局部自治;当局部事务允许对服务器软件进行直接存取,则系统称为有一定的局部自治。自治的两个分别是无局部自治和联邦型 DDBMS 或称多数据库系统。多数据库系统本质上是集中式与分布式的混合体:对一个局部用户而言,它是自治的,那么是一个集中式 DBS;对一个全局用户而言,则是一个分布式 DBS,但这个 DDBS 没有全局概念模式,只有一个由各局部数据库提供给全局允许共享的有关模式的集成。

(3)按分布透明度来分。分布透明度的另一个概念是模式集成度。若用户可以对集成模式操作不需要涉及任何片段、重复、分布等信息时,则这类 DDBMS 称为有高度分布透明(或高度模式集成);若用户必须知道所有关于片段、分配、重复等信息时,则这类 DDBMS 没有分布透明,没有模式集成度。当系统不提供分布透明,用户查询时必须指定特定的场地、特定的片段等信息,当然 DDBMS 可以部分分布透明(介于两者之间)。

3.分布式数据库的目标
理想的分布式系统使用时应该精确得像一个非分布式系统。概括起来有以下 12 条具体规则和目标:

(1)局部结点自治性。网络中的每个结点是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它有自己的数据库,运行它的局部 DBMS,执行局部应用,具有高度的自治性。

(2)不依赖中心结点。即每个结点具有全局字典管理、查询处理、并发控制和恢复控制等功能。
(3)能连续操作。该目标使中断分布式数据库服务情况减至最少,当一个新场地合并到现有的分布式系统或从分布式系统中撤离一个 场地不会导致任何不必要的服务中断;在分布式系统中可动态地建立和消除片段,而不中止任何组成部分的场地或数据库;应尽可能在不使整个系统停机的情况下对组成分布式系统的场地的 DBMS 进行升级。

(4)具有位置独立性(或称位置透明性)。用户不必知道数据的物理存储地,可工作可像数据全部存储在局部场地一样。一般位置独立性需要有分布式数据命名模式和字典子系统的支持。

(5)分片独立性(或称分片透明性)。分布式系统如果可将给定的关系分成若干块或片,可提高系统的处理性能。利用分片将数据存储在最频繁使用它的位置上,使大部分操作为局部操作,减少网络的信息流量。如果系统支持分片独立性,那么用户工作起来就像数据全然不是分片的一样。

(6)数据复制独立性。是指将给定的关系(或片段)可在物理级用许多不同存储副本或复制品在许多不同场地上存储。支持数据复制的系统应当支持复制独立性,用户工作可像它全然没有存储副本一样地工作。

(7)支持分布式查询处理。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有三类查询:局部查询、远程查询和全局查询。局部查询和远程查询仅涉及单个结点的数据(本地的或远程的),查询优化采用的技术是集中式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全局查询涉及多个结点上的数据,其查询处理和优化要复杂得多。

(8)支持分布事务管理。事务管理有两个主要方面:恢复控制和并发控制。在分布式系统中,单个事务会涉及多个场地上的代码执行,会涉及多个场地上的更新,可以说每个事务是由多个“代理”组成的,每个代理代表在给定场地上的给定事务上执行的过程。在分布式系统中必须保证事务的代理集或者全部一致交付,或者全部一致回滚。

(9)具有硬件独立性。希望在不同硬件系统上运行同样的 DBMS。

(10)具有操作系统独立性。希望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DBMS。

(11)具有网络独立性。如果系统能够支持多个不同的场地,每个场地有不同的硬件和不同的操作系统,则要求该系统能支持各种不同的通信网络。

(12)具有 DBMS 独立性。实现对异构型分布式系统的支持。理想的分布式系统应该提供 DBMS 独立性。

上述的全功能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准则和目标起源于: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对用户来说,应当看上去完全像一个非分布式系统。值得指出的是,现实系统出于对某些方面的特别考虑,对上述各方面做出了种种权衡和选择。

3.6.2 分布式数据库的架构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有六个层次,如图 3-8 所示,实际的系统并非都具有这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级模式的层次清晰,可以概括和说明任何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3-8 的模式结构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下半部分是集中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代表了各局部场地上局部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结构;上半部分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增加的模式
级别。

(1)全局外模式。它们是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

(2)全局概念模式。它定义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数据就如同根本没有分布一样,可用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中所采用的方法定义。全局概念模式中所用的数据模型应该易于向其他层次的模式映像,通常采用关系模型。这样,全局概念模式包括一组全局关系的定义。

(3)分片模式。每一个全局关系可以划分为若干不相交的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片段,即“数据分片”。分片模式就是定义片段及全局关系到片段的映像。这种映像是一对多的,即每个片段来自一个全局关系,而一个全局关系可对应多个片段。

(4)分布模式。由数据分片得到的片断仍然是 DDB 的全局数据,是全局关系的逻辑部分,每一个片段在物理上可以分配到网络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结点上。分布模式定义片段的存放结点。分布模式的映像类型确定了分布式数据库是冗余的还是非冗余的。若映像是一对多的,即一个片段分配到多个结点上存放,则是冗余的分布数据库,否则是不冗余的分布数据库。

根据分布模式提供的信息,一个全局查询可分解为若干子查询,每一子查询要访问的数据属于同一场地的局部数据库。由分布模式到各局部数据库的映像(映像 4)把存储在局部场地的全局关系或全局关系的片段映像为各局部概念模式采用局部场地的 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分片模式和分布模式均是全局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增加的这些模式和相应的映像使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了分布透明性。

(5)局部概念模式。一个全局关系经逻辑划分成一个或多个逻辑片断,每个逻辑片断被分配在一个或多个场地上,称为该逻辑片断在某场地上的物理映像或物理片断。分配在同一场地上的同一个全局概念模式的若干片断(物理片断)构成了该全局概念在该场地上的一个物理映像。

一个场地上的局部概念模式是该场地上所有全局概念模式在该场地上物理映像的集合。由此可见,全局概念模式与场地独立,而局部概念模式与场地相关。

(6)局部内模式。局部内模式是 DDB 中关于物理数据库的描述,类似于集中式 DB 中的内模式,但其描述的内容不仅包含局部本场地的数据的存储描述,还包括全局数据在本场地的存储描述。

在图 3-8 的六层模式结构中,全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和分布模式是与场地特征无关的,是全局的,因此它们不依赖于局部 DBMS 的数据模型。在低层次上,需要把物理映像映射成由局部 DBMS 支持的数据模型。这种映像由局部映射模式完成。具体的映射关系,由局部 DBMS 的类型决定。在异构型系统中,可在不同场地上拥有类型的局部映射模式。

这种分层的模式结构为理解 DDB 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概念结构。它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1)数据分片和数据分配概念的分离,形成了“数据分布独立型”概念。
(2)数据冗余的显示控制。数据在各个场地的分配情况在分配模式中一目了然,便于系统管理。
(3)局部 DBMS 的独立性。这个特征也称为“局部映射透明性”。此特征允许在不考虑局部 DBMS 专用数据模型的情况下研究 DDB 管理的有关问题。

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并行数据库系统的区别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并行数据库系统具有很多相似点:它们都是通过网络连接各个数据处理结点的,整个网络中的所有结点构成一个逻辑上统一的整体,用户可以对各个结点上的数据进行透明存取等。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并行数据库系统之间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目标不同。并行数据库系统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并行计算机的优势,利用系统中的各个处理机结点并行地完成数据库任务,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各个场地自治和数据的全局透明共享,而不要求利用网络中的各个结点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2)实现方式不同。由于应用目标各不相同,在具体实现方法上,并行数据库与分布式数据库之间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在并行数据库中,为了充分发挥各个结点的处理能力,各结点间采用高速通信网络互联,结点间数据传输代价相对较低。当负载不均衡时,可以将工作负载过大的结点上的任务通过高速通信网络送给空闲结点处理,从而实现负载平衡。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各结点(场地)间一般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互联,网络带宽比较低,各场地之间的通信开销较大,因此在查询处理时一般应尽量减少结点间的数据传输量。

(3)各结点的地位不同。在并行数据库中,各结点之间不存在全局应用和局部应用的概念。各个结点协同作用,共同处理,而不可能有局部应用。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各结点除了能通过网络协同完成全局事务外,还有自己结点场地的自治性。也就是说,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每个场地又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除了拥有自己的硬件系统(CPU、内存和磁盘等)外,还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和自己的客户,可运行自己的 DBMS,执行局部应用,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这是并行数据库与分布式数据库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2.数据分片和透明性

将数据分片,使数据存放的单位不是关系而是片段,这既有利于按照用户的需求较好地组织数据的分布,也有利于控制数据的冗余度。分片的方式有多种,水平分片和垂直分片是两种基本的分片方式,混合分片和导出分片是较复杂的分片方式。

分布透明性指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逻辑分片,不必关心数据存储的物理位置分配细节,也不必关心局部场地上数据库的数据模型。从图 3-8 的模式结构可以看到分布透明性包括:分片透明性、位置透明性和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

(1)分片透明性是分布透明性的最高层次。所谓分片透明性是指用户或应用程序只对全局关系进行操作而不必考虑数据的分片。当分片模式改变时,只要改变全局模式到分片模式的映像(映像 2),而不影响全局模式和应用程序。全局模式不变,应用程序不必改写,这就是分片透明性。

(2)位置透明性是分布透明性的下一层次。所谓位置透明性是指,用户或应用程序应当了解分片情况,但不必了解片段的存储场地。当存储场地改变时,只要改变分片模式到分配模式的映像(映像 3),而不影响应用程序。同时,若片段的重复副本数目改变了,那么数据的冗余也会改变,但用户不必关心如何保持各副本的一致性,这也提供了重复副本的透明性。

(3)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是指用户或应用程序应当了解分片及各片断存储的场地,但不必了解局部场地上使用的是何种数据模型。模型的转换及语言等的转换均由映像 4 来完成。

3.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任务,首先就是把用户与分布式数据库隔离开来,使其对用户而言,整个分布式数据库就好像是一个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换句话说,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在逻辑上与集中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致的。但是考虑到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其物理实现上又与集中式数据库不同。下面以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管理。

以系统 DDBMS 的结构为例来分析它的主要成分和功能,如图 3-9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图 3-9 可以看出,DDBMS 由 4 部分组成:
(1)LDBMS(局部 DBMS)。局部场地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建立和管理局部数据库,提供场地自治能力、执行局部应用及全局查询的子查询。

(2)GDBMS(全局 DBMS)。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分布透明性,协调全局事务的执行,协调各局部 DBMS 以完成全局应用,保证数据库的全局一致性,执行并发控制,实现更新同步,提供全局恢复功能。

(3)全局数据字典。存放全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分布模式的定义及各模式之间映像的定义;存放有关用户存取权限的定义,以保证全局用户的合法权限和数据库的安全性;存放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其功能与集中式数据库的数据字典类似。

(4)CM(Communication Management,通信管理)。在分布数据库各场地之间传送消息和数据,完成通信功能。

DDBMS 功能的分割和重复及不同的配置策略就导致了各种架构。

(1)全局控制集中的 DDBMS。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全局控制成分 GDBMS 集中在某一结点上,由该点完成全局事务的协调和局部数据库转换等一切控制功能,全局数据字典只有一个,也存放在该结点上,它是 GDBMS 执行控制的依据。它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易实现更新一致性。但由于控制集中在某一特定的结点上,不仅容易形成瓶颈而且系统较脆弱,一旦该结点出故障,整个系统就会瘫痪。

(2)全局控制分散的 DDBMS。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全局控制成分 GDBMS 分散在网络的每一个结点上,全局数据字典也在每个结点上有一份,每个结点都能完成全局事务的协调和局部数据库转换,每个结点既是全局事务的参与者又是协调者,一般称这类结构为完全分布的 DDBMS。它的优点是结点独立,自治性强,单个结点退出或进入系统均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但是全局控制的协调机制和一致性的维护都比较复杂。

(3)全局控制部分分散的 DDBMS。这种结构是根据应用的需要将 GDBMS 和全局数据字典分散在某些结点上,是介于前两种情况之间的架构。 局部 DBMS 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局部 DBMS 是同构的还是异构的。同构和异构的级别可以有三级:硬件、操作系统和局部 DBMS。其中最主要的是局部 DBMS 这一级,因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不同将由通信软件处理和管理。

异构型 DDBMS 的设计和实现比同构型 DDBMS 更加复杂,它要解决不同的 DBMS 之间及不同的数据模型之间的转换。因此在设计和实现 DDBMS 时,若是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即并不存在已运行的局部数据库,则采用同构型的结构比较方便。若是采用自底向上设计 DDBMS 的方法,即现已存在的局部数据库,而这些数据库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状或关系),或者虽然模型相同但它们是不同厂商的 DBMS(如 Informix、Sybase、Db2、Oracle),这就必须开发异构型的 DDBMS。要解决异构数据库模型的同种化问题,是研制异构型 DDBMS 的关键所在,所谓同种化就是寻找合适的公共数据模型,采用公共数据模型与异构数据模型(局部)之间的转换,不采用各结点之间的一对一转换。这样可以减少转移次数。设有 N 个结点,用公共数据模型时转换次数为 2N,而各结点之间一对一转换则需 N(N1)次。

3.7 数据仓库

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主要是面向业务的,所执行的操作基本上也是联机事务处理,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历史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历史数据来为未来决策服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数据仓库就是其中的一种技术。

3.7.1 数据仓库的概念

著名的数据仓库专家 W.H.Inmon 在《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一书中将数据仓库定义为: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且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1.面向主题的操作型数据库的数据组织面向事务处理任务(面向应用),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各自分离,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的。主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指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重点方面,一个主题通常与多个操作型信息系统相关。例如,一个保险公司所进行的事务处理(应用问题)可能包括汽车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等,而公司的主要主题范围可能是顾客、保险单、保险费和索赔等。

2.集成的在数据仓库的所有特性中,这是最重要的。面向事务处理的操作型数据库通常与某些特定的应用相关,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往往是异构的。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在对原有分散的数据库数据抽取、清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得到的,必须消除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以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关于整个企业的一致的全局信息。

3.相对稳定的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实时更新,数据根据需要及时发生变化。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一旦某个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以后,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也就是数据仓库中一般有大量的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很少,通常只需要定期地加载、刷新。

4.随时间变化的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心当前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包含历史信息,系统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点(如开始应用数据仓库的时点)到目前的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做出定量分析和预测。数据仓库反映历史变化的属性主要表现在:

(1)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时间期限要远远长于传统操作型数据系统中的数据时间期限,传统操作型数据系统中的数据时间期限可能为数十天或数个月,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时间期限往往为数年甚至几十年;

(2)传统操作型数据系统中的数据含有“当前值”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访问时是有效的,当然数据的当前值也能被更新,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仅仅是一系列某一时刻(可能是传统操作型数据系统)生成的复杂的快照;

(3)传统操作型数据系统中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时间元素,如年、月、日、时、分、秒等,而数据仓库中一定会包含时间元素。数据仓库虽然是从传统数据库系统发展而来,但是两者还是存在着诸多差异,如:从数据存储的内容看,数据库只存放当前值,而数据仓库则存放历史值;数据库数据的目标是面向业务操作人员的,为业务处理人员提供数据处理的支持,而数据仓库则是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为其提供决策支持等。表 3-10 详细说明了数据仓库与传统数据库的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7.2数据仓库的结构

从数据仓库的概念结构看,一般来说,数据仓库系统要包含数据源、数据准备区、数据仓库数据库、数据集市/知识挖掘库及各种管理工具和应用工具,如图 3-10 所示。数据仓库建立之后,首先要从数据源中抽取相关的数据到数据准备区,在数据准备区中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加载到数据仓库数据库,最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数据导入数据集市和知识挖掘库中。当用户使用数据仓库时,可以利用包括 OLAP(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在内的多种数据仓库应用工具向数据集市/知识挖掘库或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查询分析或知识挖掘。数据仓库的创建、应用可以利用各种数据仓库管理工具辅助完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数据仓库的参考框架
数据仓库的参考框架由数据仓库基本功能层、数据仓库管理层和数据仓库环境支持层组成,如图 3-11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数据仓库基本功能层。数据仓库的基本功能层部分包含数据源、数据准备区、数据仓库结构、数据集市或知识挖掘库,以及存取和使用部分。本层的功能是从数据源抽取数据,对所抽取的数据进行筛选、清理,将处理过的数据导入或者说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立数据集市,完成数据仓库的复杂查询、决策分析和知识的挖掘等。

(2)数据仓库管理层。数据仓库的正常运行除了需要数据仓库功能层提供的基本功能外,还需要对这些基本功能进行管理与支持的结构框架。数据仓库管理层由数据仓库的数据管理和数据仓库的元数据管理组成。数据仓库的数据管理层包含数据抽取、新数据需求与查询管理,数据加载、存储、刷新和更新系统,安全性与用户授权管理系统及数据归档、恢复及净化系统等四部分。

(3)数据仓库的环境支持层。数据仓库的环境支持层由数据仓库数据传输层和数据仓库基础层组成。数据仓库中不同结构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数据仓库的传输层来完成。数据仓库的传输层包含数据传输和传送网络、客户/服务器代理和中间件、复制系统及数据传输层的安全保障系统。

2.数据仓库的架构大众观点的数据仓库的架构如图 3-12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泉。通常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存放于 RDBMS(关系型 DBMS)中的各种业务处理数据和各类文档数据。外部信息包括各类法律法规、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等。

(2)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数据仓库的真正关键是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仓库的组织管理方式决定了它有别于传统数据库,同时也决定了其对外部数据的表现形式。要决定采用什么产品和技术来建立数据仓库的核心,则需要从数据仓库的技术特点着手分析。针对现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清理,并有效集成,按照主题进行组织。数据仓库按照数据的覆盖范围可以分为企业级数据仓库和部门级数据仓库(通常称为数据集市)。

(3)OLAP 服务器。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按多维模型予以组织,以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发现趋势。其具体实现可以分为:ROLAP、MOLAP 和 HOLAP。ROLAP 基本数据和聚合数据均存放在 RDBMS 之中;MOLAP 基本数据和聚合数据均存放于多维数据库中;HOLAP 基本数据存放于 RDBMS 之中,聚合数据存放于多维数据库中。

(4)前端工具。主要包括各种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的应用开发工具。其中数据分析工具主要针对 OLAP 服务器,报表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主要针对数据仓库。

3.7.3 数据仓库的实现方法

数据仓库的特性决定了数据仓库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仓库系统的原始需求通常不是很明确,并且需求仍在不断变化、增加,所以,数据仓库的建立是一个过程,从建立简单的基本框架着手,不断丰富和完善整个系统。这一过程将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需求分析、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和数据仓库生成。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数据仓库的实现方法主要有自顶向下法、自底向上法和联合方法。

1.自顶向下法
在该方法中,首先应找出数据仓库解决方案所要满足的商业需求,把商业需求视为实现数据仓库的首要任务。数据仓库是一种功能而不是一种特征,数据仓库保存信息,并以外部工具易于显示和操作的方式组织这些信息。因此,如果不借助于可以利用这种功能的外部工具,最终用户就无法将这种功能嵌入数据仓库中。这样,就很难定出该功能的范围,除非用广义上的商业术语,如“数据仓库将包含有关客户、供应商、市场、产品的信息”。自顶向下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如表 3-11 所示。规划和实现数据仓库的自顶向下方法一般用于以下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实现单位比较熟悉技术,并具有根据商业需求采用自顶向下方法开发应用程序的丰富经验。
(2)决策层(总经理、决策者、投资者)完全清楚数据仓库的预测目标。
(3)决策层(总经理、决策者、投资者)完全清楚数据仓库用作哪些机构的决策支持工具。
(4)决策层(总经理、决策者、投资者)完全清楚数据仓库已经是商业过程中的一个子过程。

如果技术是成熟的和众所周知的,或者必须解决的商业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自顶向下方法是很有用的。采用自顶向下方法可以将技术和商业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2.自底向上法
自底向上方法一般从实验和基于技术的原形入手。先选择一个特定的、众所周知的商业问题的子集,再为该子集制订方案。实现自底向上一般是比较快的。自底向上可以使一个单位在发展时用尽可能少的经费和时间,就可以在做出有效的投入之前评估技术的收益情况。在数据仓库领域,自底向上方法是快速实现数据集市、部门级数据仓库的有效手段。自底向上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如表 3-12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规划和实现数据仓库的自底向上方法一般用于以下情况:
(1)企业还没有确实掌握数据仓库技术,希望进行技术评估来决定运行该技术的方式、地点和时间。
(2)企业希望了解实现和运行数据仓库所需要的各种费用情况。
(3)企业在对数据仓库进行投资选择。自底向上方法对于希望从数据仓库投资中快速得到回报的用户是非常有效的。该方法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无须冒很大风险。

3.联合方法
在以上两种方法的联合方法中,企业在保持自底向上方法的快速实现和机遇应用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自顶向下方法的规划和决策性质。这种方法依赖于以下两个因素:

(1)自顶向下的结构、标准和设计小组,可以从一个项目向另外一个项目传递知识,也可以把战术决策变为战略决策。
(2)自底向上方法的项目小组,它直接负责在短期内实现一个集中的、部门级的商务解决方案。联合方法具有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但是难以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该方法一般用于:

(1)实现企业拥有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有能力建立、证明、应用和维护数据结构、技术结构及企业模型,可以很容易地从具体(运作系统中的元数据)转移到抽象。
(2)企业拥有固定的项目小组,完全清楚数据仓库技术应用的场所。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的商务需求。联合方法适合数据仓库技术的快速试运行,并且保留了建立长远的决策方案的机会。

3.8 数据挖掘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人们希望能够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目前的数据库系统可以高效地实现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但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缺乏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的手段,导致了“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现象。

3.8.1 数据挖掘的概念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是人们长期对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结果。起初各种商业数据是存储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的,然后发展到可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访问,进而发展到对数据库的即时遍历。数据挖掘使数据库技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它不仅能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查询和遍历,并且能够找出过去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促进信息的传递。现在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应用中已经可以马上投入使用,因为对这种技术进行支持的三种基础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它们是海量数据搜集、强大的多处理器计算机和数据挖掘算法。

从技术角度来看,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好几层含义: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发现的知识要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并不要求发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仅支持特定的发现问题。

还有很多和这一术语相近的术语,如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数据分析、数据融合(Data Fusion),以及决策支持等。

何为知识?从广义上理解,数据、信息也是知识的表现形式,但是人们更把概念、规则、模式、规律和约束等看做知识。原始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如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如文本、图形和图像数据;甚至是分布在网络上的异构型数据。发现知识的方法可以是数学的,也可以是非数学的;可以是演绎的,也可以是归纳的。发现的知识可以被用于信息管理,查询优化,决策支持和过程控制等,还可以用于数据自身的维护。因此,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次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理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

从商业角度来看,数据挖掘是一种新的商业信息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对商业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辅助商业决策的关键性数据。

简而言之,数据挖掘其实是一种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本身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只不过在过去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目的是用于科学研究,另外,由于当时计算能力的限制,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的复杂数据分析方法受到很大限制。现在,由于各行业业务自动化的实现,商业领域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不再是为了分析的目的而收集,而是由于纯机会的商业运作而产生。分析这些数据也不再是单纯为了研究的需要,更主要是为商业决策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获得利润。但所有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企业数据量非常大,而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很少,因此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深层分析,获得有利于商业运作、提高竞争力的信息,就像从矿石中淘金一样,数据挖掘也因此而得名。

因此,数据挖掘可以描述为:按企业既定业务目标,对大量的企业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揭示隐藏的、未知的或验证已知的规律性,并进一步将其模型化的先进有效的方法。 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分析(如查询、报表、联机应用分析)的本质区别是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应具有先知,有效和可实用三个特征。

先前未知的信息是指该信息是预先未曾预料到的,即数据挖掘是要发现那些不能靠直觉发现的信息或知识,甚至是违背直觉的信息或知识,挖掘出的信息越是出乎意料,就可能越有价值。在商业应用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家连锁店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了小孩纸尿布和啤酒之间有着惊人的联系。

特别要指出的是,数据挖掘技术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应用的。它不仅是面向特定数据库的简单检索查询调用,而且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微观、中观乃至宏观的统计、分析、综合和推理,以指导实际问题的求解,企图发现事件间的相互关联,甚至利用已有的数据对未来的活动进行预测。例如,加拿大 BC 省电话公司要求加拿大 Simon Fraser 大学知识发现研究组,根据其拥有十多年的客户数据,总结、分析并提出新的电话收费和管理办法,制定既有利于公司又有利于客户的优惠政策。这样一来,就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次的末端查询操作,提高到为各级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这种需求驱动力比数据库查询更为强大

3.8.2 数据挖掘的功能

数据挖掘通过预测未来趋势及行为,做出前摄的、基于知识的决策。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五类功能。

1.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数据挖掘自动在大型数据库中寻找预测性信息,以往需要进行大量手工分析的问题如今可以迅速直接由数据本身得出结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市场预测问题,数据挖掘使用过去有关促销的数据来寻找未来投资中回报最大的用户,其他可预测的问题包括预报破产及认定对指定事件最可能做出反应的群体。

2.关联分析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关联可分为简单关联、时序关联、因果关联。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有时并不知道数据库中数据的关联函数,即使知道也是不确定的,因此关联分析生成的规则带有可信度。

3.聚类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划分为一系列有意义的子集,即聚类。聚类增强了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概念描述和偏差分析的先决条件。聚类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和数学分类学。20 世纪 80 年代初,Mchalski 提出了概念聚类技术及其要点,即在划分对象时不仅要考虑对象之间的距离,还要求划分出的类具有某种内涵描述,从而避免了传统技术的某些片面性。

4.概念描述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括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概念描述分为特征性描述和区别性描述,前者描述某类对象的共同特征,后者描述不同类对象之间的区别。生成一个类的特征性描述只涉及该类对象中所有对象的共性。生成区别性描述的方法很多,如决策树方法、遗传算法等。

5.偏差检测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库中检测这些偏差很有意义。偏差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等。偏差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观测结果与参照值之间有意义的差别.

3.8.3 数据挖掘常用技术

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关联分析、序列分析、分类、预测、聚类分析及时间序列分析等。

1.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主要用于发现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即一个事件发生的同时,另一个事件也经常发生。关联分析的重点在于快速发现那些有实用价值的关联发生的事件。其主要依据是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条件概率应该符合一定的统计意义。

对于结构化的数据,以客户的购买习惯数据为例,利用关联分析,可以发现客户的关联购买需要。例如,一个开设储蓄账户的客户很可能同时进行债券交易和股票交易,购买纸尿裤的男顾客经常同时购买啤酒等。利用这种知识可以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扩展客户购买的产品范围,吸引更多的客户。通过调整商品的布局便于顾客买到经常同时购买的商品,或者通过降低一种商品的价格来促进另一种商品的销售等。

对于非结构化的数据,以空间数据为例,利用关联分析,可以发现地理位置的关联性。例如,85%的靠近高速公路的大城镇与水相邻,或者发现通常与高尔夫球场相邻的对象等。

2.序列分析
序列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发现一定时间间隔内接连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一个序列,发现的序列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其依据除了统计上的概率之外,还要加上时间的约束。

3.分类分析
分类分析通过分析具有类别的样本的特点,得到决定样本属于各种类别的规则或方法。利用这些规则和方法对未知类别的样本分类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其主要方法有基于统计学的贝叶斯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决策树方法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等。

利用分类技术,可以根据顾客的消费水平和基本特征对顾客进行分类,找出对商家有较大利益贡献的重要客户的特征,通过对其进行个性化服务,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利用分类技术,可以将大量的半结构化的文本数据,如 WEB 页面、电子邮件等进行分类。可以将图片进行分类,例如,根据已有图片的特点和类别,可以判定一幅图片属于何种类型的规则。对于空间数据,也可以进行分类分析,例如,可以根据房屋的地理位置决定房屋的档次.

4.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原理,将本身没有类别的样本聚集成不同的组,并且对每一个这样的组进行描述的过程。其主要依据是聚到同一个组中的样本应该彼此相似,而属于不同组的样本应该足够不相似。

仍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例,利用聚类技术,根据客户的个人特征及消费数据,可以将客户群体进行细分。例如,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消费群体:女性占 91%,全部无子女、年龄在 31 岁到 40 岁占 70%,高消费级别的占 64%,买过针织品的占 91%,买过厨房用品的占 89%,买过园艺用品的占 79%。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可以实施不同的营销和服务方式,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对于空间数据,根据地理位置及障碍物的存在情况可以自动进行区域划分。例如,根据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 ATM 机的情况将居民进行区域划分,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 ATM 机的设置规划,避免浪费,同时也避免失掉每一个商机。 对于文本数据,利用聚类技术可以根据文档的内容自动划分类别,从而便于文本的检索。

5.预测
预测与分类类似,但预测是根据样本的已知特征估算某个连续类型的变量的取值的过程,而分类则只是用于判别样本所属的离散类别而已。预测常用的技术是回归分析。

6.时间序列
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的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事件序列,目的是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或者寻找相似发展模式或者是发现周期性发展规律。

3.8.4 数据挖掘的流程

数据挖掘是指一个完整的过程,该过程从大型数据库中挖掘先前未知的,有效的,可实用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或丰富知识。数据挖掘环境示意图如图 3-13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挖掘的流程大致如下:
1.问题定义在开始数据挖掘之前,最先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熟悉背景知识,弄清用户的需求。缺少了背景知识,就不能明确定义要解决的问题,就不能为挖掘准备优质的数据,也很难正确地解释得到的结果。要想充分发挥数据挖掘的价值,必须对目标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即决定到底想干什么。

2.建立数据挖掘库
要进行数据挖掘必须收集要挖掘的数据资源。一般建议把要挖掘的数据都收集到一个数据库中,而不是采用原有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这是因为大部分情况下需要修改要挖掘的数据,而且还会遇到采用外部数据的情况;另外,数据挖掘还要对数据进行各种纷繁复杂的统计分析,而数据仓库可能不支持这些数据结构。

3.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就是通常所进行的对数据深入调查的过程。从数据集中找出规律和趋势,用聚类分析区分类别,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搞清楚多因素相互影响的、十分复杂的关系,发现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4.调整数据
通过上述步骤的操作,对数据的状态和趋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时要尽可能对问题解决的要求能进一步明确化、进一步量化。针对问题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增删,按照对整个数据挖掘过程的新认识组合或生成一个新的变量,以体现对状态的有效描述。

5.模型化
在问题进一步明确,数据结构和内容进一步调整的基础上,就可以建立形成知识的模型。这一步是数据挖掘的核心环节,一般运用神经网络、决策树、数理统计、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来建立模型。

6.评价和解释
上面得到的模式模型,有可能是没有实际意义或没有实用价值的,也有可能是其不能准确反映数据的真实意义,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与事实相反的,因此需要评估,确定哪些是有效的、有用的模式。评估的一种办法是直接使用原先建立的挖掘数据库中的数据来进行检验,另一种办法是另找一批数据并对其进行检验,再一种办法是在实际运行的环境中取出新鲜数据进行检验。

数据挖掘过程的分步实现,不同的步骤需要不同专长的人员,他们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业务分析人员。要求精通业务,能够解释业务对象,并根据各业务对象确定出用于数据定义和挖掘算法的业务需求。
(2)数据分析人员。精通数据分析技术,并较熟练地掌握统计学,有能力把业务需求转化为数据挖掘的各步操作,并为每步操作选择合适的技术。
(3)数据管理人员。精通数据管理技术,并从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收集数据。

由上可见,数据挖掘是一个多种专家合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在资金上和技术上高投入的过程。这一过程要反复进行,在反复过程中,不断地趋近事物的本质,不断地优选问题的解决方案。

3.9 NoSQL

NoSQL 即 Not Only SQL,可直译“不仅仅是 SQL”,这项技术正在掀起一场全新的数据库革命性运动。

在本章 3.2.2 节曾提到数据的模式包括多种类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几乎都是在用关系模型,主流的数据库系统都是关系型的。但随着互联网 web2.0 网站的兴起,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应付 web2.0 网站,特别是超大规模和高并发的 SNS 类型的 web2.0 纯动态网站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暴露了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而非关系型的数据库则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这也就使得 NoSQL 技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NoSQL 的出现打破了长久以来关系型数据库与 ACID 理论大一统的局面。NoSQL 数据存储不需要固定的表结构,通常也不存在连接操作。在大数据存取上具备关系型数据库无法比拟的性能优势。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都是存储一些格式化的数据结构,每个元组字段的组成都一样,即使不是每个元组都需要所有的字段,但数据库会为每个元组分配所有的字段,这样的结构可以便于表与表之间进行连接等操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也是关系型数据库性能瓶颈的一个因素。而非关系型数据库以键值对存储,它的结构不固定,每一个元组可以有不一样的字段,每个元组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自己的键值对,这样就不会局限于固定的结构,可以减少一些时间和空间的开销。

与关系型数据库相比,NoSQL 数据库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易扩展
NoSQL 数据库种类繁多,但是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去掉关系数据库的关系型特性。数据之间无关系,这样就非常容易扩展。无形之间,在架构的层面上带来了可扩展的能力。

2.大数据量,高性能
NoSQL 数据库都具有非常高的读写性能,尤其在大数据量下,同样表现优秀。这得益于它的无关系性,数据库的结构简单。一般 MySQL 使用 Query Cache,每次表一更新 Cache 就失效,它是一种大粒度的 Cache,在针对 web2.0 的交互频繁的应用,Cache 性能不高。而 NoSQL 的 Cache 是记录级的,是一种细粒度的 Cache,所以 NoSQL 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性能就高很多了。

3.灵活的数据模型
NoSQL 无须事先为要存储的数据建立字段,随时可以存储自定义的数据格式。而在关系数据库里,增删字段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是非常大数据量的表,增加字段简直就是一个噩梦。这点在大数据量的 web2.0 时代尤其明显。

4.高可用
NoSQL 在不太影响性能的情况,就可以方便地实现高可用的架构。比如 Cassandra,HBase 模型,通过复制模型也能实现高可用。当然,NoSQL 也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并未形成一定标准,各种产品层出不穷,内部混乱,各种项目还需时间来检验,缺乏相关专家技术的支持等。

3.10 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1. 大数据的特点
    业界通常用 4 个 V(即 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来概括大数据的特征。Volume:指的是数据体量巨大,从 TB 级别跃升到 PB 级别(1PB=1024TB)、EB 级别(1EB=1024PB),甚至于达到 ZB 级别(1ZB=1024EB)。截至目前,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 200PB,而历史上全人类说过的所有话的数据量大约是 5EB。当前,典型个人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为 TB 量级,而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已经接近 EB 量级。例如,在交通领域,某市交通智能化分析平台数据来自路网摄像头/传感器、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以及省际客运、旅游、化危运输、停车、租车等运输行业,还有问卷调查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4 万辆车每天产生 2000 万条记录,交通卡刷卡记录每天 1900万条,手机定位数据每天 1800 万条,出租车运营数据每天 100 万条,电子停车收费系统数据每天 50 万条,定期调查覆盖 8 万户家庭等,这些数据在体量上就达到了大数据的规模。

Variety:指的是数据类型繁多。这种类型的多样性也让数据被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相对于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这些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Value:指的是价值密度低。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以视频为例,一部 1 小时的视频,在连续不间断的监控中,有用数据可能仅有 1-2 秒。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成为目前大数据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难题。当然把数据集成在一起,并完成“提纯”是能达到 1+1 大于 2 的效果的,这也正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价值之一。

Velocity:指的是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根据 IDC 的“数字宇宙”的报告,预计到 2020 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 35.2ZB。在如此海量的数据面前,处理数据的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

2.传统数据与大数据的比较
传统数据与大数据的差异如表 3-13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大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一般包括: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存储及管理、大数据分析及挖掘、大数据展现和应用(大数据检索、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安全等)。

4.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可以在各行各业得以应用,如金融服务、医疗保健、零售业、制造业、政府机构等。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905326.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机器学习实战】Datawhale夏令营:Baseline精读笔记2

# AI夏令营 # Datawhale # 夏令营 在原有的Baseline上除了交叉验证,还有一种关键的优化方式,即特征工程。 如何优化特征,关系着我们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准度。特征工程往往是对问题的领域有深入了解的人员能够做好的部分,因为我们要…

用QFramework重构飞机大战(Siki Andy的)(下01)(06-0? 游戏界面及之后的所有面板)

GitHub // 官网的 全民飞机大战(第一季)-----框架设计篇(Unity 2017.3) 全民飞机大战(第二季)-----游戏逻辑篇(Unity 2017.3) 全民飞机大战(第三季)-----完善…

CGAL计算凸包(OSG进行可视化)

目录 一、什么是凸包 二、运行步骤 1、安装依赖项 2、编译osg库 3、运行代码 4、运行截图 一、什么是凸包 凸包是计算几何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点集的最小凸包围形。具体来说,给定一个点集,凸包是包含该点集的最小凸多边形或凸多面体。 二维凸包:在二维平面…

linux RTC时钟时间出现了明显的偏移

RTC时钟时间出现了明显的偏移 1、开发环境2、问题阐述3、验证问题3.1、首先去排查了硬件电路和芯片电压不稳定的问题。3.2、晶振的问题。3.3、芯片本身3.4、芯片寄存器 4、代码修改 1、开发环境 平台:imx6ul kernel版本:linux4.1.5 RTC芯片:…

CSS技巧:纯CSS实现文字渐变动画效果

文字渐变动画&#xff0c;可以实现的有两种&#xff1a;一种是一行文字整体变化颜色&#xff1b;另一种一行文字依次变化颜色。接下来&#xff0c;我就介绍一下这两种文字渐变的实现过程。 布局代码&#xff1a; <div class"con"><div class"animate…

Redis基本命令源码解析-有序集合相关命令

1. zadd 将一个或多个member和score加入到有序集合对应的key中 zadd key [nx|xx] [ch] [incr] score1 member1 score2 member2 ... 调用zaddCommand-->zaddGenericCommand 1.1 zaddGenericCommand 从第3个参数开始解析,参数循环,按位与到flag中 如果有nx,则只做添加…

04.C1W3.Vector Space Models

往期文章请点这里 目录 Vector Space ModelsWord by Word and Word by DocWord by Document DesignWord by Document DesignVector Space Euclidean DistanceEuclidean distance for n-dimensional vectors Euclidean distance in PythonCosine Similarity: IntuitionCosine S…

关于新装Centos7无法使用yum下载的解决办法

起因 之前也写了一篇类似的文章&#xff0c;但感觉有漏洞&#xff0c;这次想直接把漏洞补齐。 问题描述 在我们新装的Centos7中&#xff0c;如果想要用C编程&#xff0c;那就必须要用到yum下载&#xff0c;但是&#xff0c;很多新手&#xff0c;包括我使用yum下载就会遇到一…

在DevEco运行typeScript代码,全网详细解决执行Set-ExecutionPolicy RemoteSigned报出的错

目录 基本思路 网络推荐 本人实践 如下操作,报错: 基本思路 //在DevEco运行typeScript代码 /** * 1.保证node -v出现版本,若没有,配置环境变量(此电脑-属性-高级系统变量配置-path-粘贴路径);DevEco在local.properties中可看到当前nodejs的路径 * 2.npm install …

202406 CCF-GESP Python 四级试题及详细答案注释

202406 CCF-GESP Python 四级试题及详细答案注释 1 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第 1 题 小杨父母带他到某培训机构给他报名参加CCF组织的GESP认证考试的第1级,那他可以选择的认证语言有几种?( ) A. 1 B. 2 C. 3 D. 4答案:C解析:目前CCF组织的GESP认证考试有C++、Pyth…

想知道你的电脑能不能和如何升级RAM吗?这里有你想要的一些提示

考虑给你的电脑增加更多的RAM,但不确定从哪里开始?本指南涵盖了有关升级Windows PC或笔记本电脑中RAM的所有信息。 你需要升级RAM吗 在深入研究升级RAM的过程之前,评估是否需要升级是至关重要的。你是否经历过系统滞后、频繁的BSOD错误或应用程序和程序突然崩溃?这些症状…

天猫返利软件草柴APP如何领取天猫粉丝福利购大额优惠券?

天猫购物为什么要使用草柴APP领大额优券&#xff1f; 草柴APP是一款购物省钱工具。通过草柴APP可以查询领取淘宝、天猫、京东等大额优惠券享受券后价优惠&#xff0c;确认收货后再回到草柴APP提取返利&#xff0c;让购物实现多重优惠更划算。下图是直接购买和使用草柴APP领取天…

成人高考报名条件及收费标准详解

成人高考报名条件及收费标准详解 您想通过成人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xff0c;但不知道报名条件和收费标准&#xff1f;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成人高考报名条件和收费标准&#xff0c;并为您提供专业的成人教育服务。 深圳成人高考www.shenzhixun.com 成人高考报名条件 成人高考…

java Lock接口

在 Java 中&#xff0c;Lock 接口的实现类ReentrantLock 类提供了比使用 synchronized 方法和代码块更广泛的锁定机制。 简单示例&#xff1a;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public class ReentrantLockExampl…

pyrender 离线渲染包安装教程

pyrender 离线渲染包安装教程 安装 安装 官方安装教程:https://pyrender.readthedocs.io/en/latest/install/index.html#installmesa 首先 pip install pyrenderclang6.0安装 下载地址:https://releases.llvm.org/download.html#6.0.0 注意下好是叫&#xff1a;clangllvm-6…

HCIE之IPV6三大动态协议ISIS BGP (十五)

IPV6 1、三大动态路由协议ipv61.1、ISIS1.1.1、ISIS多拓扑实验&#xff08;需要详细看下lsdb verbose&#xff09;1.2、ISIS TLV简单总结 1.2、BGP 2、IPv6 隧道技术2.1、ipv6手工隧道2.1.1、ipv6 gre手工隧道2.1.1.1、 ipv6、ipv4基础配置&#xff08;省略&#xff09;2.1.1.2…

面向在校生,20万总奖金!讯飞星火杯大模型赛事开发报名

Datawhale赛事 赛事&#xff1a;2024星火杯&#xff0c;大模型应用创新赛 2023年科大讯飞“星火杯”大赛吸引了来自海内外498所高校&#xff0c;1585名大学生开发者参与。为深入赋能高校大学生开发者&#xff0c;持续搭建大学生创业创新平台&#xff0c;2024年科大讯飞“星火杯…

时序预测 | Matlab实现TCN-Transformer的时间序列预测

时序预测 | Matlab实现TCN-Transformer的时间序列预测 目录 时序预测 | Matlab实现TCN-Transformer的时间序列预测效果一览基本介绍程序设计 效果一览 基本介绍 基于TCN-Transformer模型的时间序列预测&#xff0c;可以用于做光伏发电功率预测&#xff0c;风速预测&#xff0c;…

使用 Ollama 和 SingleStore 构建本地 LLM 应用程序

在数据隐私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xff0c;本地大型语言模型 &#xff08;LLM&#xff09; 应用程序的开发为基于云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替代方案。Ollama 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xff0c;使 LLM 可以在本地下载和使用。在本文中&#xff0c;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 Jupyter Notebook 将…

io流 多线程

目录 一、io流 1.什么是io流 2.流的方向 i.输入流 ii.输出流 3.操作文件的类型 i.字节流 1.拷贝 ii.字符流 ​3.字符流输出流出数据 4.字节流和字符流的使用场景 5.练习 6.缓冲流 1.字节缓冲流拷贝文件 2.字符缓冲流特有的方法 1.方法 2.总结 7.转换流基本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