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页:ephemerals__
🌟🌟所属专栏:C语言
目录
前言
一、结构体
1.结构体类型的定义和使用
1.1 结构体类型声明
1.2 结构体变量的创建和初始化
1.3 结构体变量成员的访问
1.4 结构体的特殊声明(匿名结构体类型)
1.5 结构体的自引用
2.结构体内存大小的计算(结构体内存对齐)
3.结构体传参
二、联合体
1.联合体类型的声明
2.联合体的特点
3.联合体大小的计算
4.联合体的使用
三、枚举类型
1.枚举类型的声明方法
2.枚举类型的优点
总结
前言
在c语言当中,除了内置的数据类型之外,还有自定义类型,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方便、灵活地实现各种功能。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一学三种自定义类型:结构体、联合体和枚举类型。
一、结构体
1.结构体类型的定义和使用
1.1 结构体类型声明
结构体可以含有多个结构成员,成员的类型可以不同。它的声明方式是:
struct xxxx
{
type1 x;
type2 y;
......
};
这里的struct是结构体的关键字,xxxx是结构体标签,x和y是结构成员变量。例如,我们想要用结构体来描述一个学生的信息: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20];//姓名
char id[20];//学号
int age;//年龄
char sex[5];//性别
};
1.2 结构体变量的创建和初始化
在声明了结构体之后,我们就可以尝试创建一个结构体变量并对其初始化。例如:
#include <stdio.h>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20];
char id[20];
int age;
char sex[5];
};
int main()
{
struct student s1 = { "zhangsan","000001",18,"男" };
struct student s2 = { .age = 15,.name = "wangwu",.sex = "女",.id = "000002" };
return 0;
}
这里需要注意:struct student是一个整体,表示的是该结构体的类型名;s1,s2是变量名。
结构体的初始化与数组类似,都是使用大括号,中间用逗号隔开。初始化的内容要按照顺序,如果不按照顺序来初始化,则在成员变量名前加一个点,再采用赋值的方法初始化。
结构体变量创建也可以在声明大括号之后: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20];
char id[20];
int age;
char sex[5];
}s1;
要注意:这里的s1是全局变量。
1.3 结构体变量成员的访问
接下来,我们在之前代码的基础上,打印学生的信息。
#include <stdio.h>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20];
char id[20];
int age;
char sex[5];
};
int main()
{
struct student s1 = { "zhangsan","000001",18,"男" };
printf("%s\n", s1.name);//结构成员的访问
printf("%s\n", s1.id);
printf("%d\n", s1.age);
printf("%s\n", s1.sex);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可以看到,结构成员的值被一一打印出来。这里使用了“ . ”操作符来访问结构体成员变量。如果是结构体指针类型,在访问成员变量时,则要解引用之后再使用“ . ”操作符或者使用“->”操作符。
1.4 结构体的特殊声明(匿名结构体类型)
在声明结构体的时候,可以不完全声明。例如:
struct
{
int a;
char c;
}x;
这样的结构体声明省略了结构体标签,并且一般会同时创建一个结构体变量,否则就无法使用。注意:匿名结构体类型只能使用一次,无法在主函数中创建该结构体的新变量。
1.5 结构体的自引用
首先看一个结构体的声明:
struct stu
{
int a;
struct stu b;
};
上述代码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结构体的成员变量中,有一个变量的类型是结构体本身。这就导致这个结构体是无限嵌套的,它所占的内存大小不可知。所以这种写法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可以使这个结构体成员变量为一个结构体本身的指针类型:
struct stu
{
int a;
struct stu* p;
};
由于这是一个指针类型,它的大小是确定的(4/8字节),所以这种写法是正确的。我们将这种结构体声明称为结构体的自引用。
结构体的自引用常常用于一些数据结构的定义。
2.结构体内存大小的计算(结构体内存对齐)
我们首先看一段代码:
#include <stdio.h>
struct stu
{
char c;
int a;
};
int main()
{
printf("%zd\n", sizeof(struct stu));
return 0;
}
这段代码用于计算这个结构体的内存大小。按理来说,char占一个字节,int占四个字节,这个结构体总共应该占5个字节。那么真实结果是这样吗?我们看看运行结果:
为什么是8个字节而不是5个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一个概念:结构体内存对齐。
首先介绍一下结构体内存对齐的规则:
1.结构体的第一个成员对齐到和结构体的起始地址的偏移量为0的地址处,也就是说第一个成员的偏移量记为0。
2.其他的成员要对齐到该成员的对齐数整数倍的地址处。
(对齐数:编译器默认对齐数与该成员内存大小的较小值;在VS环境中,默认对齐数是8;linux系统中,没有默认对齐数,对齐数就是该成员内存大小)
3.结构体的总大小为结构成员中最大的对齐数的整数倍。
4.嵌套结构体的情况:则内层的结构体要对齐到自己成员中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处;结构体的总大小为结构成员中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结构成员包含内层结构体的成员)。
根据以上规则,我们来计算一下刚才结构体的内存大小:
我们可以看到,内存对齐还造成了三个字节空间的浪费。那为什么会有内存对齐呢?
原因如下:
1.平台原因(移植原因):不是所有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到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会抛出硬件异常。
2.性能原因: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做两次内存访问;而对齐的内存只需要做一次内存访问。假设一个处理器总是从内存中取八个字节,则地址必须是八的倍数。如果我们能够保证将所有double类型的数据地址都对齐成八的倍数,那么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内存访问时间。说白了,结构体内存对齐就是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
所以,当我们想要在满足时间需求的情况下,尽量节省空间,我们可以在结构体声明时,将内存小的结构成员聚集在一起。例如:
#include <stdio.h>
struct s1
{
char a;
int b;
char c;
};
struct s2
{
char a;
char c;
int b;
};
int main()
{
printf("s1的内存大小是%zd\n", sizeof(struct s1));
printf("s2的内存大小是%zd\n", sizeof(struct s2));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当然,如果你想要使结构体所占的内存达到最小,也可以通过修改默认对齐数的方式实现。修改方法是:
#pragma pack(n) n是你想要的默认对齐数值。
我们试着使用一下它:
#include <stdio.h>
#pragma pack(1)//调整默认对齐数为1
struct s
{
char c;
int a;
};
#pragma pack()//还原默认对齐数
int main()
{
printf("%zd\n", sizeof(struct s));
}
运行结果:
3.结构体传参
当我们写的程序需要对结构体进行操作的时候,常常会定义函数,然后将结构体作为参数。举一个例子:
#include <stdio.h>
struct s
{
int arr[1000];
int m;
};
void fun1(struct s s1)
{
printf("%d\n", s1.arr[3]);
}
void fun2(struct s* s1)
{
printf("%d\n", s1->arr[3]);
}
int main()
{
struct s s1 = { {0},1 };
fun1(s1);
fun2(&s1);
return 0;
}
fun1和fun2哪个更好呢?
实际上,fun2更好。原因如下:
1.函数形参是实参的一份临时拷贝,在函数中修改结构体的内容,主函数中的结构体内容不会改变。
2.如果结构体内存较大,函数就要开辟一块和结构体同样大小的内存空间,占用内存较大。而传递结构体指针时,函数只开辟了4/8个字节的内存空间。
二、联合体
在学习了结构体之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联合体。
1.联合体类型的声明
和结构体一样,联合体也含有多个成员,成员的类型可以不同。它的声明方法和结构体类似:
union xxxx
{
type1 x;
type2 y;
......
};
只不过它的关键字是union,结构体是struct。
2.联合体的特点
联合体有如下特点:
1.联合体所有成员共用同一块内存空间,所以联合体也叫做共用体。
2.给其中一个成员变量赋值,其他成员变量的值也跟着变化。
我们来看一段代码:
#include <stdio.h>
union un
{
int a;
char c;
};
int main()
{
union un x = { 0 };
printf("%p\n", &(x.a));
printf("%p\n", &(x.c));
printf("%p\n", &x);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可以看到,三者的地址相同,说明两个成员变量确实用的是同一块内存空间。接着我们尝试修改一下成员变量的值:
#include <stdio.h>
union un
{
int a;
char c;
};
int main()
{
union un x = { 0 };
x.a = 0x11223344;
x.c = 0x55;
printf("%x\n", x.a);
return 0;
}
可以看到,当修改成员c的时候,成员a的第一个字节内容也被修改了。根据它,我们就可以画图表示一下联合体的内存占用情况:
3.联合体大小的计算
由于联合体的成员变量是共用同一块内存空间的,所以它的内存大小计算并没有结构体那般复杂:
1.联合体的大小至少是最大成员的大小。
2.当最大成员大小不是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的时候,它就要对齐到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处。
4.联合体的使用
联合体可以用于判断当前机器的大小端。这里举个例子:
#include <stdio.h>
union un
{
int a;
char c;
};
int main()
{
union un x = { 0 };
x.a = 1;
printf("%d", x.c);
return 0;
}
运行结果:
这里我们将整形成员a赋值为1。如果此时字符型的c值为1,则说明整形的最低位的值放在了最低地址上,就是小端;若是0则为大端。
三、枚举类型
所谓枚举,就是一一列举的意思,对于某个事件,将可能的取值一一列举出来,就变成了枚举类型。比如:一个星期有七天,分别是周一、周二...可以一一列举出来。再比如:一年有十二个月,可以一一列举出来。
1.枚举类型的声明方法
拿一周七天来举例,它的声明方法如下:
enum week//枚举类型
{
Mon,
Tue,
Wed,
Thor,
Fri,
Sat,
Sun
};
这里要注意:这些成员就像宏常量一样,都是有值的,如果不特定赋值,则第一个成员的值为0,之后的成员依次+1递增。
2.枚举类型的优点
既然枚举值就像宏常量一样,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枚举呢?
1.它增加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与宏常量相比,枚举类型有类型检查,更加安全。
3.由于调试时#define定义的符号会被替换,而枚举不会,就便于调试。
4.使用方便,一次可以定义多个相关的变量
5.枚举类型是有作用域的,而宏常量没有,可以再某个函数体内单独使用
总结
今天咱们学习了三种自定义类型:结构体、联合体和枚举,以及它们的定义方式、特点和使用。之后博主会和大家分享动态内存管理的相关知识,如果你觉得博主讲的还不错,就请留下一个小小的赞在走哦,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