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祛湿正当时,但是很多人疑惑不断祛湿,可为什么湿气一直源源不断呢?除了不良生活方式没有改变外,很多人祛湿只是解决“标”的问题,没有解决“本”的问题。
中医有一句话叫“无阳难以化湿”!
我们可以简单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春天,烟雨朦胧,如果持续一周不见阳光,小雨又缠绵不绝,就会感觉到处湿漉漉的,甚至有些角落都发霉了。
如果想让环境变得干爽舒适,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补阳气”,阳气一足,阳光灿烂,让一切潮湿都无影无踪!而人体也是一样!
湿气损伤阳气
阳气不足加重湿气
梅雨季节雨水较多,潮湿充斥,若人体的阳气不足,不能运化水湿,正常蒸腾化散,久之则水湿积于体内,则身体易出现湿气重、关节疼痛、水肿等问题。
那么反过来,如果水湿聚集过多的话呢,湿邪它是阴邪,它又会进一步的损伤阳气。
因此这个季节,想要祛湿,一定要补阳气!
夏季里天气炎热,人体皮肤毛孔开放,阳气外泄,加之夏季暑邪当季,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加速阳气的消耗,所以夏季也是阳气最容易损耗的时节。
中医有句名言“阳气不到就是病”,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首先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
三伏40天
祛湿补阳黄金期
三伏这40天,是阳气反超的时期。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期间,肌肤腠理开泄,排寒的通道,也开到了蕞大,体内的寒湿,被排出去的机会比平时更大一些。
而且此时阴气蛰伏,阳气肆虐,人体的阳气与天地阳气内外呼应,谓之“天灸”,是调理冬季疾病的好时机。这个时候,给身体排寒、补阳有一股天然的助推力,用艾灸、敷贴提升阳气,可以事半功倍。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要冬病夏治,在三伏天里,做铺姜灸,贴三伏贴。
1、铺姜灸
铺姜灸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使用生姜末、艾绒置于人体腹部及背部进行铺灸。腹部为阴,是任脉所过之处。背部为阳,是督脉所行之径,总督一身阳气。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
铺灸是生姜和艾绒的完美结合,具有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的功效,升举一身之阳,可预防和调理阳气不足和慢性虚寒疾病。
与传统的艾灸相比,铺姜灸还具有2个明显的优势:
一是,铺姜灸面积大,火力足,灸疗时间长,温通力强,效果好。
二是,铺姜灸囊括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等多种因素,可以使用艾叶点燃的纯阳之火,通经络。持续点燃、可让艾火的纯阳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五脏六腑相互联络能使气血顺通,能回垂绝之阳,理气血,逐寒湿。
2、三伏贴
三伏贴也是比较常用的冬病夏治方法,采用温阳的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通过中药偏性和穴位刺激,来温补阳气、祛除湿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从中医运气学说来看,今年总体格局为湿土盛,入伏会更明显,易致脾胃虚寒,多出现腹胀、腹泻、呕吐等症,今年尤其适合贴敷,助人体提升阳气,祛除寒湿之邪。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人体阳气不足、正气亏虚之时,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容易被湿邪、阴寒之邪所侵,出现湿气重,疲劳困倦、脾胃虚弱、畏寒怕冷等虚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