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地理科的补习如何帮助学生改变学科的表现?这可以从几方面来做分析。
1. 训练
第一是训练。我们老师会按来补习的同学的个人需求、时间和个性,提供很多不同程度的训练,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正确的能力系统(skill set)去应付考试,当中包括如何回答短问题和长问题的技巧。而且,训练还覆盖不同的考卷,所以课程设计是非常全面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是所有学校都会刻意去针对同学个人的能力、教学大纲和IB的要求去提供训练。
我们可以讲解其中一个情况是怎么样的:有些学校只给学生做过往的考卷(Past paper)。这不是不好,但大家要知道IB的教学大纲其实更新了,加上不久前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考试取消,让过往考卷库提供给学生作为训练的考卷数量减少。而且,多做过往的考卷容易不自觉地背诵答案。但背通答案绝对不代表会考得好,变成你要透过不同的训练去建立你的思维能力,以及最重要是你的写作技巧,如何写一个对的解释;如何去做一个好的阐述。这全都不是单靠背诵便可以,而是要训练出来;做训练去慢慢建立起你的技能来。
2. 处理方法
第二是可以帮助学生以一个有组织的处理方法,去掌握地理科的内容。意思是说:我们老师的角色就像是一位说故事人(Story teller),会去将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的某些概念,透过一个比较有组织的框架,抽出重点去跟同学分享。也会讲解学生要如何理解这一课,可以如何去拆解不同的概念;或如何去理解这个概念是什么;或从背景、原因、问题到解决方法,一步步抽丝剥茧去让学生理解这章节的内容是什么。
很多时这种的练习是要弥补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差异。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很多时国际学校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方式都趋向开放式探索型;会叫学生自己去做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这种分享或是一份口头报告,便成为所有同学的笔记。这不是不好,因为可训练同学探入发挖资料和核查事实等的能力,而且不是填鸭式。
然而,学生面对的一个困难处是,无法获得一个全面的画面(full picture)。因为学生靠自己去找资料,而同学找到什么都好,只要贴题便成。然后,在班上向同学报告一次,同学明白报告的内容便没问题,但有时候并非人人能懂。因为要去理解一个过程或概念,需要从零开始,一步步去讲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温室效应?什么是气候变化?这些要有一个人去慢慢解释给同学知道,他们才能捕捉得到当中的概念,这亦是补习的作用之一。
3. 校内评核
第三点是因为校内评核(internal assessment,IA)。校内评核也是因人而异,有些学校的老师未必跟得学生的校内评核论文很贴,或跟学生不是很合得来。例如老师的教学方式或内容未必有错,但就是跟同学合不来,变成学生会发觉老师给了自己一道题目,自己也找了全部的资料,抄了全部的指引(guideline),也知道所有的笔记(notes),但就是不太知道如何能写出一篇好的校内评核文章来;或是收到老师一个很差的回馈(feeback);又或老师的评语太多,难以处理,也不懂怎样做。而且,IB课程的教学指引写得很虚,亦很一般和普通,不易明白。
虽然如此,但是还是有方法去把校内评核的论文做好。我说的方法不是要取七分,而是最起码能获六分。不过,要靠譬如是看学生逻辑的强弱,或对IB校内评核给分标准的理解,从这两方面去解释一次给学生知道,甚至帮助学生看老师的评语,以及文章是否写得好和数式有没有计算错误等等,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校内评核表现。
4. 能力追踪
第四点是可以帮助学生做能力的追踪。老实说,有些学生很厉害,不用我的出现,他们也能够自己拿取七分。但是,学生还是要确定自己在准备的过程中是否一直都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而补习老师的角色,是以第三身的角度去帮助同学看看写的文章是否可以?学校老师是否改得太松?又或是否还有些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让同学更有自信或有更稳定的表现去争取一个好的成绩。
而整体上来说,上固定课程的学生都会在IB最后一年,甚至整个两年的课程中,找一位补习老师来跟他一起去准备考试。但过程未必是以取得七分为目标,因为须知道:在IB要拿取七并非容易的事,亦没有一个绝对的方程次可以去做这事,而是要看同学有没有触觉或是否掌握那种思维技巧。因为我要再次强调:IB考试是没得让学生背诵答案就去考试的,而是要讲求学生的灵活度和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整个补习过程没法保证同学一定可以取得七分,但可以帮助同学慢慢建立信心和能力,让你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都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回答,例如是用什么样的细节?要用什么方法想出和写得到一个满分的答案?我觉得起码让学生有一个框架,知道如何去应对一个考试。
当然考试变数太多,但IB地理科的补习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不同的学生去学习这门科目,以及应付考试。而最理想的状况是做到学生去测验、考试或为校内评核作最后冲刺时,同学自己也知道如何去做得到,不会迷失方向或看到一道题目会很紧张,这是最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