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协方差
- 2. 相关系数【就是使 |协方差|<=1】
- 3. 协方差矩阵
1. 协方差
标准差和方差一般是用来描述一维数据的,
具体介绍见:5. 统计学基础1:平均值…四分位数、方差、标准差(均方差)、标准误(标准误差、均方根误差)、 标准分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含有多维数据的数据集,最简单的是大家上学时免不了要统计多个学科的考试成绩。
面对这样的数据集,我们当然可以按照每一维独立的计算其方差,但是通常我们还想了解更多,
比如,一个男孩子的猥琐程度跟他受女孩子的欢迎程度是否存在一些联系。
协方差就是这样用来度量两个随机变量关系的统计量
我们可以仿照方差的定义:
来度量各个维度偏离其均值的程度,协方差可以这样来定义:
协方差的结果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X 变大时 Y 也变大,则协方差为正值,则说明两者是正相关,也就是说一个人越猥琐,越受女孩欢迎。
如果X 变大时 Y 变小,则协方差为负值,就说明两者是负相关,越猥琐,女孩子越讨厌。
如果为0或者接近0,则认为是没有线性关系的,就是统计上说的“相互独立”。
我们可以根据协方差的这种协同性来判断数据在不同“方向”上的离散程度。
从协方差的定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显而易见的性质,如:
2. 相关系数【就是使 |协方差|<=1】
协方差的值的大小除了两种变量的相关性有关外,还与变量的量纲有关。
如果 X 是以10为量纲,而 Y 以10万为量纲,而 Z也是以10为量纲。
假设 X 与 Z 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比如 X i = Z i ),而 X、Y 之间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应满足X与Z的相关系数 要大于 X与Y的相关系数
但是由于量纲的影响,实际上是小于
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引入了相关系数,可以使 |协方差| <=1
为了能够更好地衡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引入了相关系数 η
D(x)为x的方差,sqrt(D(x))为x的标准差
由不等式知:分母>=分子,故|η|<=1
因此, η 的取值范围为 [ − 1 , 1 ]
当 η 为正值时,X、Y 正相关,值越大正相关性越强;
当 η 为负值时,X 、Y负相关,值越小负相关性越强
当 η 趋于 0 时,基本不相关。当 η = 0 时, X、Y 不相关。
注 :此处所说的相关性都是线性相关性,有可能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关性
3. 协方差矩阵
前面提到的猥琐和受欢迎的问题是典型的二维问题,而协方差也只能处理二维问题,
那维数多了自然就需要计算多个协方差,于是就有了协方差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