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邬贺铨:IPv6+或是未来主流网络》的文章,谈到了未来网络的发展问题。IPv6+也许是未来主流网络的发展方向。那么什么是IPv6+呢,不妨来看下关于他的另一篇文章《邬贺铨:IPv6+是IPv6规模部署第三阶段重要抓手》。
他谈到,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升级的起点,IPv6+体系是基于IPv6网络技术体系的全面能力升级。其内涵是面向5G和云时代的智能IP网络,IPv6+可以满足5G承载和云网融合的灵活组网、业务快速开通、简化网络运维、优化用户体验按需服务、差异化保障等承载需求。IPv6+包括以IPv6分段路由、网络切片、随流检测、新型组播和应用感知网络等协议为代表的协议创新,包括以网络分析、自动调优、网络自愈等网络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创新。
“我们需要通过IPv6+的创新,使得IPv6网络不仅仅能够通达,还要让它能够按照用户的服务要求,做到智能连接、网络变维、保障业务质量。”他说道,专家委为此专门成立IPv6+技术创新工作组,“产学研用”多维融合,从事IPv6+网络架构技术研究、IPv6+产业应用方案研究,以及开展IPv6+验证试点。
按规划,IPv6+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编程能力(2020-2021年),网络简化,部分自治网络,SRv6-BE/TE/Policy业务快速发放,灵活路径控制,配置自动下发;第二阶段是用户体验保障(2021-2023年),体验保障,有条件自治网络,网络切片、随流检测、新型组播等大规模网络分片,体验可视,体验最优;第三阶段是应用驱动网络(2023-2025年),应用感知,实现高度自治网络,应用感知网络,应用驱动网络编程、网络逐流SLA保证。
看完他的观点后,什么是IPv6+呢?简单的说就是基于IPv6上的延伸与扩展。
那么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下:
- 首先现在都讲究国家网络安全,而IPv6是美国IETF设计的,基于其基础衍生,是否存在网络安全呢?
- 其次中国又有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网络体系或标准,而不是在别人技术上打补丁的方式。
- 那么IPv6在国内的普及情况如何?
至于第1个问题,真不好说。而第2个问题,中国还真有一些国家标准,如IPV9及WAPI,不知道算不算。
关于国内IPv6普及情况,实际上国家是有1个IPv6发展监测平台的,我们可以参考其中的一些数据。
在这里来看一个指标IPv6带宽分配地址用户数占比,其定义为IPv6宽带分配地址用户数占比指已经分配IPv6地址的固定和移动宽带用户占全部宽带用户的比例。直接反映我国接入网络和终端设备的IPv6支持情况。
而固定网络IPv6分配地址用户数定义是指我国通过固定宽带接入网络获得IPv6地址的终端数量,单位“亿”,反映我国家庭宽带接入网络的IPv6支持情况。
而移动网络IPv6分配地址用户数指我国LTE终端获取IPv6地址的终端数量,不包含2G和3G终端,单位“亿”,反映我国4G接入网络的IPv6支持情况。
我们选择半年为1个维度,首先固定网络IPv6已分配地址的占比,时间从2020到2022年。
可以看到截止到2022年固定带宽网络用户数已经达到3.645亿,占比为67.78%。但是从2022年开始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停滞了。
接下来来看移动端的数据:
可以发现其占比为80.60%,而用户数为13.569亿,感觉比较符合常识。但是从增长趋势上看是逐步下降到增长停滞。
那么主要是谁对IPv6这么支持呢?
可以发现,主要还是中央部门、双一流大学及金融机构。而对于教育部分,别看支持率很高,已经达到了99.27%。但是对于其他大学和中小学是没有数据的,而双一流大学由于数量的限制,不能代表教育部门整体的普及率。
可以看到数据还是很靓丽的。
然后是中国IPv6拥有量已经排名世界第2,是第3名德国的2倍。
而2020年底,德国境内常住人口为8320万人,而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口总数为141178万。中德人口比是16倍,而IPv6拥有量只有2倍。说明IPv6在中国的普及率还是有待提高的。
我们可以从2020-2022年申请的IPv6地址块看出端倪:
可以看出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基本是停滞状态,但是2022年下半年略有所增长。
可以看出IPv6要想成为未来网络的发展,仍然是任重道远。至于其IPv6+,还有待观察。
但未来网络的发展应该不是唯一的,现在不是说多元化吗?说不定以后是多种网络并存的格局,希望不会被人说是网络分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