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到一篇关注读研的文章,里面列举了三个不同经历的研究生的故事,我感觉颜雨宁的经历更有代表性,于是将整理的笔记分享大家。
先来看看学硕和专硕的区别。
颜雨宁考的是专硕,她清楚地意识到这条路不会是平坦的。复旦大学的门槛伴随着学费的攀升而日益提高,从最初的十万元到现在近十三万元,这一跃升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一个梦想者的重负。
在支付了学费的那一天,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支付截图,下方是朋友们羡慕和赞叹的评论,她的心中却是五味杂陈——这是对未来的投资,同时也是一种赌注。
学习在复旦的日子充满了挑战。颜雨宁的课程跨越了三个不同的学院,每一个新的学期都像是在重新开始攀登一个更高的山峰。
研究生第一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整日沉浸在繁重的学习和作业中。但她没有退缩,因为她知道,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将来能在职场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然而,真正让颜雨宁感受到成长的,是她在MBA课程中的学习经历。那里,严格的教学和实战的案例分析,让她从一个理论的学习者转变为能够用商业视角解决问题的实践者。尽管学习节奏紧张,颜雨宁仍然感到这一年的学习对她的未来职业生涯是一笔宝贵的投资。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适应了学习与工作的双重压力,找到了自己在学术与实际操作中的平衡点。
复旦大学则与外部公寓有合作,专硕生需要提出申请,通过摇号决定。
如果没有入住公寓,学生选择在校外租房,学校每个月会提供800元的补贴。
颜雨宁第一年租的房子就在距学校2公里的位置,骑行十几分钟。她的房间很小,由客厅改造而成。这间同陌生人合租的房子,对她而言只是个睡觉的地方。升入研二后,只剩写论文和实习,她换了一个大房子,和三个朋友同住。
比起学生身份,颜雨宁觉得自己更像学校的游客。每次上课去学校参观一圈,到著名景点打个卡,尝一下学校的食堂。“感觉学校和我没什么关系。”
尽管在读研的过程中颜雨宁曾经迷茫和疑惑,她的内心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念支撑她走过了每一个难关,也使她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读研的岁月,是她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它让她从一个懵懂的学子成长为一个对未来有着清晰规划的专业人士。
读研或许和婚姻一样是个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今年考研形式之魔幻,充分体现了大家对于工作的焦虑,已经不是为了提升学历、深入研究而考研读研,大部分人是为了逃避就业或者寄希望于研究生学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会读研的,因为我觉得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跟不上我工作的要求,再加上已经取得行业的相关资格证,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所以对考研考不考得上反而没那么焦虑,考上就好好读,没考上就继续学习继续考,相对来说还比较从容吧。
欢迎找我 guyu299,围观朋友圈,每天都在分享英语学习。
10小时,ChatGPT搞定论文选题到写作全流程,写论文的同学快看
失业是迟早的事
中年自救,我去菲律宾学英语重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