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裁员潮席卷而来,意味着许多企业经营遇到了很大困难,“降本增效”自然成了企业的主旋律:内部研发和运营要努力降低成本,外部市场想突出重围、开拓新局面,创造新营收,企业才能渡过难关,未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如果企业不降本、不增效,它就很难走出现在的困境。
同时,我们可能看到的现实是:
当经济不好时,大家都努力活下去,而顾不上有质量地活下去;
在效益不好时,许多厂商根本没有意愿提升质量,除非行业、平台有强制要求的;
当企业活得比较艰难时,一些比较重要的测试,许多厂商都没有意愿主动去做,除非有强制要求。
......
现实可能是这样,火烧眉毛的决策往往是:削减成本、削减成本、削减成本!许多企业除了全面降薪、大范围休假、砍掉不挣钱的项目、节省非刚需的开支,然后就是开始大批的裁员,而且管理者认为测试部门、质量保证(QA)组织等都是成本中心,在裁员时,“优先” 被考虑。
其实,“裁员” 和 “测试/QA被优先考虑” 的做法可能都不对,因为:
裁员是一把双刃剑,降低成本的同时,向竞争对手输送(相对廉价的)人才,让自己处在更不利的局面;
测试、QA不是成本中心,它们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能创造利润。
后者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我喜欢举Apple iPhone的例子,iPhone以质量(不只是功能,包括用户体验、安全、性能等)深受用户喜欢,其全球市场占有率不到1/4,但其利润却能占到了92%,这说明:高质量带来的高利润。
图1 苹果智能手机在市场上获得的高利润
换个角度想一想,质量上去了,是不是更容易获得客户?降低了获客成本?质量上去了,是不是更好地留住了客户?有更多的新客户和有更忠诚、更高的复购率的老用户,企业的利润是不是上去了?而且客户越忠诚,越乐意帮我们的产品进行口口宣传,越容易维护我们企业的品牌,进一步促进我们业务的增长,不是吗?
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其实就是质量),进一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不仅增加了用户数,摊薄了研发成本,而且也会显著地降低销售成本,所以这才是降本增效的根本之道,才能获得显著的效果,企业才有更好的未来。
有许多企业的管理层,总愿意留下开发人员,总觉得他们可以开发更多的新功能。其实,增加一些新功能或修改一些功能,反而让产品不好用了,我在此时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就有亲身体会。从理论上分析,即当公司所追求的价值驱动因子(value driver)不符合客户偏好时,就会产生增值损耗(value-added waste)。增加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功能(成本也越来越高),却忽视了客户需要并且想要的,从而造成更高的增值损耗。如此这般的投入不仅不会带来利润,反而会增加损耗、降低利润率。
高质量不仅带来高利润,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主要有三点理由:
内建高质量,可以显著降低劣质成本,见图2;
质量越高,越能赢得用户的喜欢,用户的基数就越大,分摊到每个用户的成本低;
质量越高,越不容易出问题,用户咨询、投诉等就越低,自然,技术支持、运维或运营的成本也就越低。
图2 非线性快速增长的劣质成本
企业的利润来自客户,企业的生存要依赖用户,所以,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善待你的用户,越要重视质量。
我们甚至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有效的、正确的 “降本增效”打开方式是重视质量、 “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让用户更满意,因为用户的满意度就是质量。没有考虑客户价值的成本削减,反而会降低了利润率。
作为管理层,其实要深刻懂得:客户最看重的却是优质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更好的用户体验、稳定性、性能和安全性。所以,在进行降本增效时,我们倒是要优先关注质量,聚焦于客户价值,所有违背客户价值的支出则应该被砍掉,我们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升收入和利润水平。
最后概括起来:打造卓越的研发体系,即以客户价值交付为中心,以“敏捷+精益” 研发为基础,坚持以质取胜(质量胜于数量),通过提升全面的自动化能力、打通研发与运维数据、推行智能化应用等路径,优化核心研发体系与外延运营环节,实现研发环节的提质、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