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 分享 模型,了解更多👉 模型_思维模型目录。部分真相不等于真相。
1 框架效应的应用
1.1 框架效应在营销策略上的应用
亚洲航空公司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中吸引更多的顾客,并提高机票的预订率。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通过其“现在就预订!”的广告活动,成功地应用了框架效应来促进机票销售。
应用框架效应的策略:
- 获得性框架:亚洲航空的广告强调了通过提前预订可以获得的显著折扣和节省,而不是强调如果顾客不采取行动可能错过的优惠。
- 强调利益:广告中的信息被设计成强调顾客通过行动所能获得的利益,如“提前预订,享受高达75%的折扣”,而不是使用“错过这些折扣,你将多支付25%”这样的负面表述。
- 紧迫感:广告通过使用“现在就预订!”的口号创造了一种紧迫感,促使顾客立即采取行动,而不是推迟决策。
- 情感联结:广告还通过展示人们旅行时的快乐和自由,与顾客建立了情感上的联系,这增强了获得性框架的效果。
这种策略有效地利用了框架效应,通过强调顾客通过预订所能获得的积极体验和节省,而不是可能遭受的损失,成功地提高了机票的预订率。亚洲航空的这一营销活动不仅增加了销售,而且加强了其作为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市场地位。
这个案例展示了框架效应如何在商业广告中被用来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和行为,通过强调积极的结果和创造紧迫感,有效地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1.2 框架效应在新药推广上表述的应用
有一种新药用于治疗某种疾病,该药的治愈率为90%,但同时存在10%的致死风险。
使用正面框架效应的对话:
- 医生A(正面框架): “我们有一种新药,临床试验表明,使用这种药的病人中有90%的治愈率。”
- 病人: “哇,90%的治愈率听起来很不错,我愿意尝试这种药。”
使用负面框架效应的对话:
- 医生B(负面框架): “我们有一种新药,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种药的病人中大约有10%的致死率。”
- 病人: “10%的致死率?那太可怕了,我不确定我是否愿意冒险。”
结果: 尽管两种表述实际上传达了相同的信息,但病人的反应却截然不同。在正面框架下,病人更可能选择使用新药,因为他们关注的是高治愈率;而在负面框架下,病人则可能因为高风险而拒绝使用。
这个案例展示了框架效应在决策过程中的强大影响力,即使是在涉及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决策中。通过改变信息的表述方式,可以显著地影响人们的感知和选择。
1.3 商业谈判中的框架效应
某公司在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时,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供应商希望提高价格以弥补成本增加,而公司则希望控制成本以保持产品价格竞争力。
应用框架效应的策略:
- 正面框架:公司谈判团队首先采用了正面框架,强调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共同开发成本节约方案,如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新技术等,以实现双方的共赢。
- 负面框架:当正面框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时,公司转而使用负面框架,向供应商展示了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公司可能需要寻找替代供应商的潜在风险,包括失去一个大客户可能带来的损失。
- 数据和事实支持:公司利用历史数据和市场分析,展示了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实际情况,以及长期合作对供应商的利益,用客观事实支持其谈判立场。
- 灵活运用:在谈判过程中,公司根据供应商的反应灵活调整策略,时而强调合作的积极前景,时而提醒潜在的负面后果。
以下是一段模拟的谈判对话,展示了双方在价格谈判中的博弈过程:
供应商代表(S):我们理解长期合作的重要性,但近期原材料成本上涨对我们影响很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需要调整价格。
公司代表(C):我们非常重视与您的合作关系,也理解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不过,我们认为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找到成本效益更高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如何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
- S:虽然优化流程是长期目标,但短期内成本上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立即看到价格上的调整。
- C:我们完全同意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长期合作的稳定性。如果我们现在接受价格上涨,可能会对我们的产品竞争力造成影响,最终也会影响到贵公司的销售量。
- S:我们当然不想失去市场份额,但成本上涨是现实问题。
- C:我们有一个提议,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成本共享机制。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我们共同承担额外成本,而当价格回落时,我们也共享节约的成本。这样,我们都能更好地管理风险。
- S:听起来是个可行的方案,但我们还是需要确保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 C:当然,利润是每个企业的生命线。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其他成本来弥补这部分。此外,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市场数据和分析,帮助您预测市场趋势,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 S:这样合作听起来对我们双方都有利。但具体的价格调整方案是怎样的?
- C:我们建议设立一个价格调整机制,与原材料成本指数挂钩,这样价格调整更加透明和可预测。同时,我们可以签订一个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双方的合作稳定性。
- S:这个方案我们愿意考虑。不过,我们还需要和团队进一步讨论。
- C:没问题,我们期待与您的团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我们相信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实现共赢。
这段对话展示了公司代表如何运用正面框架(共同开发成本节约方案)和负面框架(提醒潜在的负面后果),以及数据和事实支持,来影响供应商的决策。同时,公司代表提出的灵活解决方案,有助于打破谈判僵局,推动双方向共赢的方向发展。
最终,通过这种灵活运用框架效应的策略,公司最终与供应商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协议,既保证了供应商的利润,又避免了公司成本的大幅上升。
这里展示了框架效应在商业谈判中的应用,通过改变问题的表述方式,有效地影响了对方的决策过程,最终达成了双方都较为满意的结果。
1.4 框架效应在苹果公司广告宣传上的应用
在广告和宣传方向上,苹果公司(Apple Inc.)的广告策略非常典型。苹果公司在其产品广告中经常使用正面框架的策略,通过强调产品的创新特性、优雅设计和用户体验,来塑造其产品的高价值形象。
苹果公司在推出iPhone时,其广告通常聚焦于产品的独特功能和用户从这些功能中获得的积极体验。例如,iPhone的早期广告强调了其多点触控界面、流畅的操作系统以及丰富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这些都是获得性框架的应用,强调了消费者通过购买iPhone能够获得的好处。具体说明如下:
- 获得性框架:苹果的广告通常采用获得性框架,展示使用苹果产品所带来的正面体验和生活改善,而不是强调不购买可能带来的损失。
- 品牌形象:通过这种策略,苹果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一个高品质、创新和用户友好的品牌形象。
- 情感联结:苹果的广告往往通过情感上的联结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仅仅依靠产品规格或价格的理性诉求。
- 市场反响:这种广告策略帮助苹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忠诚度,并推动了其产品的销售。
这个案例展示了框架效应如何在商业广告中被用来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和购买决策。通过使用获得性框架,苹果公司能够有效地传达其产品的价值,并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然而,即便如此,苹果手机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以下是一些经常被提及却未被广而告之的问题:
- 价格昂贵:苹果手机通常定价较高,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购买最新的iPhone可能是一项不小的经济负担。
- 维修成本高:苹果手机的维修费用通常较高,尤其是屏幕和电池的更换。
- 系统封闭:iOS系统相对封闭,用户在个性化和定制方面的自由度不如安卓系统。
- 文件管理限制:与安卓系统相比,iPhone在文件管理和数据传输方面存在一定限制。
- 充电接口不统一:虽然近年来Type-C接口逐渐成为标准,但苹果手机依然使用专有的Lightning接口。
- 摄像头配置:虽然iPhone的摄像头在拍照质量上一直受到好评,但与一些安卓旗舰手机相比,摄像头的多样性和像素数量可能不那么丰富。
- 维修和售后服务:在一些地区,苹果的维修和售后服务可能不够便捷或成本较高。
- 信号接收:部分用户反映,在特定环境下,iPhone的信号接收能力可能不如某些安卓设备。
- 应用购买限制:苹果的App Store对应用有较为严格的审核标准,有时可能会限制一些应用的可用性。
- 系统降级困难:苹果通常不允许用户轻易降级到旧版本的iOS系统。
等等。这些缺点可能会影响某些用户的使用体验。这里并不是一味强调苹果产品有缺陷,而是作为一理性的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时,应在全面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做出决定。
1.5 框架效应在恋爱和相亲方面的应用
框架效应在恋爱和相亲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何通过改变信息的表述方式来影响人们的感知和决策。以下是几个应用:
- 相亲平台的个人资料展示:在相亲平台上,个人资料的展示方式可以影响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如果你强调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生活态度,比如“热爱生活”、“有责任心”,而不是“工作繁忙”或“不太爱社交”,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兴趣。
- 沟通技巧:在与潜在伴侣的沟通中,使用正面框架的语言可以增加吸引力。比如,当谈论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使用“我喜欢旅行,因为它让我体验不同的文化”而不是“我旅行是为了逃避日常生活的单调”,后者可能会给人一种逃避现实的印象。
- 相亲活动的组织:相亲活动的广告和组织方式也可以利用框架效应。通过强调活动的乐趣和社交价值,比如“享受一个充满乐趣和新朋友的晚上”,而不是“来找一个未来伴侣”,可以减少参加者的社交压力,增加他们参与的意愿。
- 恋爱中的信息呈现:在恋爱关系中,信息的呈现方式可以影响伴侣的感受。例如,表达关心时使用“我很在乎你,希望你快乐”而不是“我担心你”,前者更能传达出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 相亲平台的匹配策略:一些相亲平台采用正面框架的匹配策略,通过算法突出用户间的共同点和互补性,而不是单纯地列出个人条件,这样可以增加用户间的相互吸引力和建立联系的可能性。
- 礼物赠送:在恋爱中,赠送礼物时的表述也很重要。通过强调礼物背后的情感和意义,比如“这本书我觉得非常适合你,希望你在阅读中找到快乐”,而不是简单地说“我买了本书给你”,可以增加礼物的情感价值。
- 相亲平台的用户反馈:平台可以通过强调用户成功故事的积极框架来增加新用户的信任感。例如,展示“成功匹配并结婚的情侣故事”,而不是仅仅列出会员数量,可以更有效地吸引新用户加入1。
- 相亲平台的互动设计:设计互动环节时,采用正面框架,如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减少尴尬和压力,可以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例如,通过“心动选择”或“快速匹配”等互动环节,让用户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对方。
通过这些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框架效应在恋爱和相亲方面的影响力,它通过改变信息的表述和呈现方式,影响人们的感知和决策,从而在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模型 框架效应
2.1 什么是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是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人们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或决策时,由于问题呈现方式的不同(即“框架”不同),而做出不同选择的现象。这个效应揭示了人们在做决策时并非总是理性的,而是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
框架效应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于1981年提出。他们通过研究人们在面对风险决策时的行为,发现问题的呈现方式(框架)对人们的选择有显著影响。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框架效应的基本原理是,人们对于风险的态度和决策行为会受到问题呈现方式的影响。当一个问题以获得的方式呈现时(正面框架),人们往往表现出风险规避的态度;而当同一个问题以损失的方式呈现时(负面框架),人们则表现出风险寻求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转变,导致了在不同框架下做出不同的决策。
一个经典的框架效应例子是关于一个疾病的治疗选择。假设有一种疾病,如果不进行治疗,将会有800人死亡。现在有两种治疗方案:
- 治疗方案A:治疗后,有200人会存活。
- 治疗方案B:治疗后,有33%的概率治愈所有人,67%的概率无人存活。
如果将这两种方案以不同的方式呈现:
- 正面框架:方案A保证救活200人,方案B有33%的概率救活所有人,67%的概率无人存活。
- 负面框架:方案A会让600人死去,方案B有67%的概率无人死亡,33%的概率救活所有人。
在正面框架下,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方案A,因为它保证救活200人;而在负面框架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方案B,因为它有可能救活所有人。尽管实际上两种框架下的治疗方案是相同的,但不同的呈现方式导致了不同的选择。
框架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广告、政策宣传、谈判策略等。了解框架效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决策行为,以及如何通过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来影响他人的选择。
框架效应强调了决策过程中认知偏差的存在,它提示我们在面对决策时,应该意识到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可能会对我们的选择产生影响。作为决策者,我们应该努力识别并减少这种偏差,以便做出更加理性和客观的决策。同时,作为信息的提供者,我们应该负责任地呈现信息,避免利用框架效应操纵他人的决策。
2.2 为什么会有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多种心理和认知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框架效应的原因:
- 情绪反应:人们对于损失的厌恶通常大于对同等金额收益的喜好,这种情绪上的不对称导致人们在面对损失框架时更倾向于冒险,而在面对收益框架时则更倾向于保守。
- 参照点依赖:决策者会根据某个参照点来评估结果,这个参照点可能是当前的状态、期望值或其他。不同的参照点会导致不同的风险偏好。
- 认知偏差:人们在处理信息时往往存在简化信息的倾向,这可能导致忽略某些细节,从而受到框架的影响。
- 问题呈现方式:问题的表述方式(如正面表述为获得,负面表述为损失)可以显著影响人们的感知和决策。
- 心理账户:人们倾向于将金钱分入不同的“心理账户”,并且对不同账户的金钱采取不同的风险态度。
- 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高于收益,这种现象称为损失厌恶,是框架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启发式处理:在面对复杂决策时,人们倾向于使用简化的决策规则(启发式),这些规则容易受到问题呈现方式的影响。
- 文化和社会因素: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可能会影响个体对于风险的态度,从而影响框架效应的表现。
- 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可能会对框架效应有不同的敏感度,这可能与个性特征、经验、教育水平等因素有关。
- 神经机制:近年来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框架效应可能与大脑中处理情绪和认知过程的区域(如杏仁核、前扣带回和前额叶皮层)的活动有关。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人们在面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表述时,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决策。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框架效应,以及如何在实际决策中减少其潜在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