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要知识点
- OSI/RM
- TCP/IP
- IP地址与网络划分
- DNS与DHCP
- 网络规划与设计
- 网络故障诊断
2 OSI/RM
2.1 OSI七层模型
- OSI七层模型
Bit流:物理层(集中器/中继器)
帧: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包:网络层(路由器)
段:传输层
报文: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TCP协议
网路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2.2 OSI七层模型的数据传输
应用层:+H5的头部-> 以报文形式发送
传输层:将整个报文分解成多个报文段,每个报文段+H4头部
网络层:将报文段分解成多个IP数据包,+H3头部(ip地址)
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包转化为多个帧,+H2头部和T2尾部:帧头帧尾;
物理层:将每帧数据转为Bit流;
3 TCP/IP协议族
3.1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 需要掌握每一层包含哪些协议;
- 需要掌握应用层的协议对应的端口号;
- 掌握哪些是TCP协议,哪些是UDP协议;
3.2 每一层包含的协议标准
应用层:
TCP:POP3 110、FTP 20/21、HTTP 80、Telnet 23、SMTP 25
UDP: DHCP 67、TFTP 69、SNMP 161、DNS 53;
FTP(文件传送协议)、Telnet(远程登录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SMTP(邮件传送协议),POP3协议(邮局协议),HTTP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传输层:TCP、UDP;
网际层:IP、ICMP、IGMP、APR、RARP;
网路接口层:CSMA/CD、TokingRing;
4 IP地址与网络划分
4.1 IP地址规划
什么是IP地址:互联网里每个节点(主机)都需要一个地址,这个地址就是IP地址,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32bit)组成。
IP协议:ipv4(2的32次方)、ipv6(2的128次方);
4.2 IP 地址的组成
IP地址中一部分是网络ID(NETWORK),另一部分是主机ID(HOST)
eg:
IP地址一般分为5类:
A类地址(1~126):IP地址的前8位表示网络层,后24位表示主机ID。
B类地址(128~191):IP地址的前16位表示网络层ID,后16位表示主机ID。
C类地址(192~223):IP地址的前24位表示网络ID,后8位表示主机ID。
D类是组播地址。
E类是保留地址,给科学研究使用的。
使用的位数越多,包含的组合就越多,可知A类地址较少的网络ID,但每个网络都具有大量的可用主机ID。
4.3 私有地址
满足企业用户在内部网络中使用的需求,私有地址不能在Internet上使用,主要是为了解决全球全球公网ip地址不足的问题:
私有地址包括3组: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4.4 子网掩码 *
-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需要配合IP地址一起使用的。
- 子网掩码的作用:用来确定ip地址的网络地址(网络部分)-----确定网段号
子网掩码组成:
- 对应IP地址的网络部分用1表示 对应IP地址的主机部分用0表示
- IP地址和子网掩码作逻辑“与”运算得到网络地址
- 0和任何数相与都等于0
- 1和任何数相与都等于任何数本身
A、B、C三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
- A类地址:子网掩码255.0.0.0对应的二进制: 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 B类地址:子网掩码255.255.0.0对应的二进制: 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 C类地址:子网掩码255.255.255.0对应的二进制: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4.4.1 子网划分小练习
IP地址经过子网划分后,被分为三个部分:网络位、子网位、主机位;
练习1:
将192.168.1.0/24 划分为4个小网段:
练习2:
将192.168.99.0/24 平均划分为8个子网,计算每个子网的有效ip地址段,子网掩码,广播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