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在IDEA中导入jars包,并做了一道例题,了解了RDD。想了解的朋友可以查看这篇文章。同时,希望我的文章能帮助到你,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写的不错,请留下你宝贵的点赞,谢谢。
Spark-Scala语言实战(6)-CSDN博客文章浏览阅读695次,点赞15次,收藏24次。今天我会给大家带来如何在IDEA中导入jars包,以及使用SparkRDD,并正确使用它们同时也会给大家讲解一道实训题例。希望在本篇文章中,大家有所收获。也欢迎朋友们到评论区下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https://blog.csdn.net/qq_49513817/article/details/137121524?spm=1001.2014.3001.5502
今天开始的文章,我会带给大家如何在spark的中使用我们的RDD方法,今天学习RDD方法中的map,sortby,collect三种方法。
目录
一、知识回顾
二、RDD方法
1.map
2.sortby
3.collect
拓展-RDD和DStream
1.RDD和DStream的区别
2.RDD和DStream的联系
一、知识回顾
导入jars包的过程在上一篇文章中以及讲解的很清楚了,图文一步一步带着做。
主要就是进入Libraries 添加java,然后选择spark的jars文件夹即可
如果还有不懂的朋友可以直接评论问我。
在就是文件的这几行代码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SparkContext}
val conf=new SparkConf().setMaster("local").setAppName("123456")
val sc=new SparkContext(conf)
这是配置与方法,记住它们的作用。
现在,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二、RDD方法
1.map
- map()方法是一种基础的RDD转换操作,可以对RDD中的每一个数据元素通过某种函数进行转换并返回新的RDD。
- map()方法是转换操作,不会立即进行计算。
- 转换操作是创建RDD的第二种方法,通过转换已有RDD生成新的RDD。因为RDD是一个不可变的集合,所以如果对RDD数据进行了某种转换,那么会生成一个新的RDD。
例: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SparkContext}
// 定义一个名为p1的Scala对象
object p1 {
// 定义main方法,作为程序的入口点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创建一个Spark配置对象,并设置运行模式为"local"(本地模式),应用程序名称为"p2"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Master("local").setAppName("p2")
// 使用Spark配置对象创建一个SparkContext对象,SparkContext是Spark功能的入口点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 创建一个包含整数的列表,并使用parallelize方法将其转换为RDD
val ppp = sc.parallelize(List(1, 2, 3, 4, 5))
// 使用map操作将RDD中的每个元素乘以2,并返回一个新的RDD
val ppppp = ppp.map(x => x * 2)
//oreach方法遍历并打印每个元素
ppppp.collect().foreach(println)
}
}
可以看到我们输出的在原列表上*2,达到了代码预期效果
2.sortby
- sortBy()方法用于对标准RDD进行排序,有3个可输入参数,说明如下。
- 第1个参数是一个函数f:(T) => K,左边是要被排序对象中的每一个元素,右边返回的值是元素中要进行排序的值。
- 第2个参数是ascending,决定排序后RDD中的元素是升序的还是降序的,默认是true,即升序排序,如果需要降序排序那么需要将参数的值设置为false。
- 第3个参数是numPartitions,决定排序后的RDD的分区个数,默认排序后的分区个数和排序之前的分区个数相等,即this.partitions.size。
- 第一个参数是必须输入的,而后面的两个参数可以不输入。
例: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SparkContext}
object p1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Master("local").setAppName("p2")
// 使用配置好的conf对象创建一个SparkContext对象sc。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 使用SparkContext的parallelize方法将包含整数的序列转换成一个RDD。
// 这个RDD现在可以在Spark上并行处理。
val ppp = sc.parallelize(Seq(5, 1, 9, 3, 7))
// 对ppp RDD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 使用sortBy方法,并传递一个函数x => x作为参数,表示按照元素本身的值进行排序(升序)。
val pppp = ppp.sortBy(x => x)
// 这将返回一个包含RDD所有元素的数组,存储在ppppp中。
val ppppp = pppp.collect()
// 使用foreach方法遍历数组ppppp中的每个元素,并使用println函数打印它们。
ppppp.foreach(println)
}
}
看下输出可以看到我们的元素已经排序了
3.collect
- collect()方法是一种行动操作,可以将RDD中所有元素转换成数组并返回到Driver端,适用于返回处理后的少量数据。
- 因为需要从集群各个节点收集数据到本地,经过网络传输,并且加载到Driver内存中,所以如果数据量比较大,会给网络传输造成很大的压力。
- 因此,数据量较大时,尽量不使用collect()方法,否则可能导致Driver端出现内存溢出问题。
例: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SparkContext}
object p1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conf=new SparkConf().setMaster("local").setAppName("p2")
val sc=new SparkContext(conf)
val pp = sc.parallelize(Seq(1, 2, 3, 4, 5))
val ppp = pp.collect()
ppp.foreach(println)
}
}
collect
的作用是将RDD中的数据收集到驱动程序中,所以这里运行看不出区别。
拓展-RDD和DStream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了RDD,那么DStream是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DStream(离散流)是Spark Streaming提供的一种高级抽象,代表了一个持续不断的数据流。DStream的内部实际上是一系列持续不断产生的RDD,每个RDD包含特定时间间隔的数据。DStream的创建可以通过输入数据源如Kafka、Flume,或者通过对其他DStream应用高阶函数如map、reduce、join、window来实现。
1.RDD和DStream的区别
RDD | DStream | |
定义 | 弹性分布式数据集,是Spark中最基本的数据处理模型。 | 离散流,是Spark Streaming提供的一种高级抽象,代表一个持续不断的数据流。 |
数据结构 | 静态的、不可变的数据集,可以划分为多个分区。 | 动态的、连续的数据流,内部由一系列RDD组成。 |
数据处理方式 | 批处理,适用于静态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流处理,适用于实时数据流的处理和分析。 |
时间维度 | 无特定的时间维度,主要关注数据的分区和处理。 | 具有时间维度,每个RDD代表一段时间内的数据。 |
操作方式 | 对整个RDD进行操作,结果生成新的RDD。 | 对DStream进行操作,结果生成新的DStream,底层转换为RDD操作。 |
应用场景 | 大规模数据的批处理任务,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 | 实时数据流处理任务,如日志分析、实时监控等。 |
容错性 | 具有容错性,数据丢失可以自动恢复。 | 继承了RDD的容错性特点。 |
与Spark的关系 | Spark的核心组件,用于构建各种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 | Spark Streaming的核心组件,用于处理实时数据流。 |
2.RDD和DStream的联系
RDD | DStream | |
基础构建单元 | RDD是Spark的基本数据处理单元。 | DStream基于RDD构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数据对应一个RDD。 |
计算模型 | RDD支持分布式计算模型,数据被划分为多个分区进行并行处理。 | DStream继承了RDD的计算模型,对流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 |
容错性 | RDD具有容错性,可以自动恢复丢失的数据。 | DStream同样具有容错性,因为它基于RDD构建。 |
操作方式 | RDD提供了一系列转换操作(如map、reduce)和动作操作(如collect、save)。 | DStream也提供了类似的操作,这些操作最终会转换为底层RDD的操作。 |
数据处理能力 | RDD适用于批处理任务,可以对大规模数据集进行处理和分析。 | DStream适用于实时流处理任务,可以对连续的数据流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
底层实现 | DStream内部实际上是由一系列RDD组成的,每个RDD代表一段时间内的数据。 | DStream的操作最终会转换为RDD的操作,利用RDD的分布式计算能力。 |
扩展性 | RDD可以通过自定义操作进行扩展,支持更多的数据处理场景。 | DStream同样可以通过自定义操作和转换函数进行扩展,以满足特定的实时处理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