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推文中我们全面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
1、隐私泄漏风险:企业需要遵守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确保数据来源合法,使用时获得用户授权,并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等。
2、偏见歧视风险:在训练数据选择和模型开发中,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消除偏见,确保算法公平,并建立申诉机制接受用户反馈。
3、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企业需尊重知识产权,获取使用数据的授权,或采用公开数据集,并建立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机制
4、产品责任风险:企业需对模型进行充分测试验证,确保其可靠性,并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必要时进行产品召回。
5、不正当竞争风险:企业需遵循公平竞争原则,避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建立反垄断风险评估机制。
6、滥用风险:企业需建立滥用风险评估机制,对高风险应用场景进行限制,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另外,产品合规风险尤其需要重视:商业化之前需要根据产品情况进行小程序 icp 备案、算法或者模型备案(如需专业指导可私信咨询);企业还可以建立法律风险管理部门,制定合规制度,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加强员工培训等。
上篇推文中我们谈及消除数据歧视方面的法律风险应对,那么其他类型风险应该如何应对呢?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内容安全方面的法律风险:
- 双重审核:对用户输入数据和生成内容进行双重审核,包括使用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建立违法和不良信息特征库,以有效识别和处理违法违规内容
- 拒绝不良问题:拒绝回答用户提出的不良问题,避免生成违法违规内容。
- 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建立健全的投诉举报机制,鼓励用户举报违法违规内容,并及时处理用户投诉。
- 标识说明:在生成内容上添加明显标识,提示公众内容为人工智能生成或编辑。
- 鉴别技术:部署相关技术以帮助公众识别和验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 严格执行处置措施:一旦发现违法违规内容,立即采取停止生成、传输、删除等措施,并对相关用户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或终止服务等措施。
- 加强内容审核团队建设:建立健全的内容审核团队,制定内容审核规范,加强人员培训,以提高审核质量
- 关注行业动态:及时关注监管部门的最新要求,持续优化内容审核机制,以防范新的内容安全风险。
- 用户协议:通过用户协议明确用户内容发布规范,约束用户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内容安全风险。
- 数据安全保护: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以避免用户数据被滥用于生成违法违规内容。
其他方面的法律风险具体应对措施会在之后发布,欢迎关注AI合规备案中心!
如果您在合规备案问题上存在困难或疑问,欢迎后台私信【AI咨询】即可获得AI合规一对一咨询!限时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