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o_log写入策略
Redo log的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这个参数有三个取值
取值为0:每次事务提交时,只是把redo_log留在 redo log buffer中,宕机会丢失数据;
取值为1(默认值):每次事务提交时都会将redo_lo直接持久化到磁盘中,数据最安全,不会因为数据库宕机而丢失数据,线上系统推荐这个设置;
设置为2:每次事务提交时把 redo log写入到操作系统的缓存page cache里面,这种情况如果数据库宕机了,数据是可以进行恢复的,但是如果操作系统宕机,如果此时 page cache里的数据还没来德基写入磁盘文件中的话,机会丢失数据。
Redo log更新的大概流程,
先更新redo log buffer,然后判断级别是否为0,为零直接提交事务,不为零,先写入 os(操作系统)的page cache缓存中,然后判读是否为2,为2则直接提交事务,为1则再调用fxync持久化到磁盘中后,再进行提交事务;
Innodb有一个后台线程,每隔一秒就会把redolog buffer中的日志,调用系统操作函数write写道文件系统的page info 中,然后调用操作系统函数fxync持久化到磁盘中;
Page cache
相当于系统缓存和磁盘文件之间的中转站,因为内存的修改速度是很快的,但是磁盘修改就相对慢一点,这个也可以看成一个缓冲区;
同样,cpu和内存之间,cpu的修改速度远大于内存,cpu中也同样有一个缓冲区;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的修改
Bin_log日志
Bin_log二进制日志记录保存了所有执行过的修改操作语句,不记录保存操作,如果MySQL服务意外停止,或者数据库更新出现生产问题,则我们可以通过日志文件来排查,用户对数据或者表结构的操作,从而来恢复数据库数据;
启动bin_log会影响性能,但是如果需要有时候能够恢复丢失数据,或者搭建了主从同步库,则必须要开启bin_log日志;
主从同步分为半同步和全同步,全同步就是指从库进行持久化完成,半同步指bin_log日志同步到从库即可;
Bin_log日志在mysql配置文件中的配置
如下,如果没有配置,则都会有默认值
Bin_log的bin_log_format可以设置日志格式
Bin_log的写入磁盘机制,和redo_log相似
Linux查看MySQL配置文件,可以
1.Which mysql 得到一个路径a
2.进入路径a,输入命令mysql --verbose --help |grep -A 1 ‘Default options’
3.然后就能得到几个my.cnf配置地址,配置生效优先级别,就是从前到后优先级递减
bin_log日志文件位置与格式
配置完成后,重启数据库,会在配置好的目录文件中得到两种类型文件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查看数据库的binlog配置
Sql_log_bin默认是开启的,只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测试,主从同步异常的情况,可以修改为OFF;
MySQL提供的查看bin_log日志文件工具:
不用登陆数据库,这个mysql插件,后边为日志地址;
Bin_log如何做数据恢复
首先先理解一个概念,偏移量,就是记录在日志文件中的位置,
回放:根据日志文件中之前执行的语句,再执行一次
所以,当我们有了bin_log日志文件,而且找到了我们之前执行的记录,就可以通过回放之前的操作来恢复数据,
通过执行
Mysqlbinlog --no-defaults --starts-position=需要执行语句的开始偏移量 --stop-position=需要执行语句的结束偏移量 --database=数据库名 binlog文件位置+binlog文件名 | mysql -u用户名 -p密码 -v数据库名
执行输出日志不报错,就算执行完成
当然也可以根据时间戳来进行恢复,
Mysqlbinlog --no-defaults --starts-datetime=需要执行语句的开始时间 --stop-datetime=需要执行语句的结束时间 --database=数据库名 binlog文件位置+binlog文件名 | mysql -u用户名 -p密码 -v数据库名
生产情况bin_log使用
生产情况下,对数据的数据保护,一般是通过dump备份和bin_log来保证数据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