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 3 月 15 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登上央视的大荧屏,从那一年开始,「3.15 晚会」就成为了像春节联欢晚会一样的固定节目,同样聚集了亿万国人的关注。多年来,围绕老百姓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无数家企业在这个夜晚,被推上「舆论审讯台」,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
意料之中,今年的「3.15 晚会」依然令人义愤填膺、胆颤心惊……
最近几年,随着新兴技术更加深度地融合到人们的生活中,「科技向恶」也悄然滋生,网络安全、数据滥用等问题频频出现在「3.15 晚会」的曝光名单上,今年也不例外。
今晚,被重点曝光的现象有:
-
制造水军的主机板
-
不防火的防火玻璃
-
偷工减料的灭火器
-
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
-
神乎其神的听花酒
-
信息安全实验室:AI 换脸/拟声诈骗
-
婚恋平台套路深
-
令人不安的宝马传动轴
-
网络借贷中的礼品卡猫腻儿
主机板黑灰产业链:2000 元成本,网络水军可改 IP 地址
晚会一开场便讲到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而源头则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废旧手机,不法商家收集了废旧手机的主机板,集成为「主板机」。
记者探访了云抖科技,负责人表示,其产品可以将 20 块主机板安装到同一个主板机箱内,一台电脑就能控制 20 部手机,相当于 20 个账号,可以一 IP 多机或者一机一 IP。相关厂家甚至在宣传中称,他们制造的主板机,不断叠加起来,就可以组建成千上万台手机的网络矩阵,「需要手机用户参与的一切活动都能够用主板机来操控。」
利用主板机打游戏
此外,云抖科技的负责人介绍道,主板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获客,网上有关主板机的推广视频就是他们用自己的主板机操作的,IP 地址遍布广州、深圳等不同地区。
然而,主板机的违法功能远不止于此。记者在知情人士的帮助下,探访到了云机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并进入了公司生产、改造主板机的车间。该生产车间外部没有任何标识,内部却在高速运转着一条不法产业链。
云机侠生产车间
记者在云机侠发现,组成主板机的主板并不符合工信部入网标准,那么这些主板是哪儿来的呢?
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些主板都是从二手手机市场「收来的」,并且相当紧俏。二手手机主板的成本在 100-150 元,一台主板机的成本在 2000 元左右。
云机侠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市场上的主要是用主板机来为直播间充流量、为推广营销文章刷量等等。在记者的坚持下,负责人将记者带到了一位「小客户」的主板机机房,里面摆放 了 50 台主板机、内置了 1000 块主板,相当于 1000 台手机。
此外,记者还在探访云承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时,碰到了前来购买主板机的某电商平台的推广负责人刘经理,据他介绍,公司用主板机是为了广发信息、推广获客, 「我只要有你的号码,陌生人发发发,发完就是群链接。海量的信息推广,上钩的消费者还是很多的。」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随着调查的深入,厂家放松戒备后,将记者带到了一个内置了一万台主板机的机房内,其背后至少是 20 万个账号……
AI 拟声变脸诈骗,财务汇款 186 万
在今年的「信息安全实验室」中,AI 拟声/变脸诈骗被点名曝光。
相信很多读者都对「财务被 AI 变脸视频诈骗,汇款 186 万元」的新闻有深刻印象。陕西西安财务人员张女士接到了老板的视频通话,要求她转账 186 万元到一个指定账号,并且非常紧急。张女士觉得「声音与图像都与本人一样」,就按照要求完成了转账。
而当她按照规定将电子凭证上传到公司财务内部群时,群里的老板看到信息后,却反问她为何汇款,至此,张女士才惊觉被诈骗,立刻报警,并在警察的协助下,拦截了部分汇款,成功保住了 156 万元。
无独有偶,另一位陈女士接到了一通电话,对面是 AI 拟声技术制作的女儿求助音频。
冯先生也接到了来自朋友的跨国视频通话,请求帮忙购买机票。
总结来看,所有人 AI 拟声/换脸诈骗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漏洞——短时间通话。
因为音频与视频几乎都是诈骗人员提前利用 AI 仿冒并录制的。究其根本,在点对点的视频通话中,利用换脸或声音合成进行实时诈骗,需要强大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包括大量图片采集、专业算法/模型训练、高算力储备等等,并且需要长时间的迭代才能达到逼真的效果。
专业人士提示,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可疑视频通话,可以要求对方摸脸或按鼻子,这些动作会造成数据干扰,伪造的脸就会抖动。
写在最后
近年来,3.15 晚会上的「含 AI 量」越来越高,今晚点名的 AI 拟声/换脸其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并且相关的技术已经具备一定的成熟度,例如,有的算法能够基于孙燕姿的原声音频,生成孙燕姿版「发如雪」、「漠河舞厅」等翻唱,可以说是以假乱真。
在抖音、B 站等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网友也开始借助 AI 生成图片、AI 声音合成等技术开展丰富的二次创作,不过平台方一般都会基于内部检测机制,为该视频打上「内容疑似 AI 生成,谨防上当受骗」的标签。
诚然,技术进步永远是生产力变革的重要引擎,同时,先进技术也可能也是黑灰产业链的温床。
有心之人,完全可以通过一通 AI 客服助理的骚扰电话,获取一段 10 秒的音频数据,进而利用模型生成仿冒音频并进行诈骗。此外,在实际生活中,随着 AI 应用的普及,消费者不可避免地要在公共场合、线上平台利用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这一过程中的人脸数据安全问题也应得到重视。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提升防范意识,学会利用模型漏洞进行鉴别,尤其是涉及金钱交易时,务必与本人当面确认后再转账。
相信,AI 向恶层出不穷之际,国家层面也会出台更加细化的法律法规予以更加严格的监管与惩治,同时在技术层面,也期待更多反 AI 诈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