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用户需求分析:手机用户需求,确定系统边界;
2、概念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是抽象概念模型,较理想的是采用E-R方法。
3、逻辑设计:E-R图——>关系模式,规范化(3NF、BCNF)
4、物理设计:逻辑模式在计算机中的具体实现。
二、逻辑结构设计
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模型设计,可以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E-R图——>关系模型
2-1、E-R图、关系模式的转换
1、实体向关系模式的转化
实体名 = 关系模式名;
实体属性 = 关系模式属性;
实体标识符 = 关系的码
2、联系向关系模式的转化
E-R图中的联系,有3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2-1、一对一联系的转换(1:1)
方式一:(一般不用)
联系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 关系模式的名称 = 联系的名称;
- 关系模式的属性 = 该联系所关联的两个实体属性的键 + 联系的属性
- 关系的码 = 任意一方实体的码。
示例:
关系模式:
方式二:
将联系归并到关联的两个实体的任意一方,给待归并的一方实体属性集中增加另一方实体的码和该联系的属性。(归并后,实体的码不变)
示例:
2-2、一对多的联系的转化
方式一:(一般不用)
联系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 关系模式的名称 = 联系的名称;
- 关系模式的属性 = 该联系所关联的两个实体属性的键 + 联系的属性
- 关系的码 =多方实体的码。
示例:
方式二:
将联系归并到关联的两个实体的多方,给待归并的多方实体属性集中增加另一方实体的码和该联系的属性。(归并后,多方实体的码不变)
示例:
2-3、多对多的联系的转化
只能转化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联系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 关系模式的名称 = 联系的名称;
- 关系模式的属性 = 该联系所关联的两个实体属性的键 + 联系的属性
- 关系的码 =多方实体的码构成的属性组。
示例:
2-2、真题
真题1:
真题2:
真题3:
真题4:
真题5:
三、物理设计
四、数据库设计真题
真题1:
真题2:
真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