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2.1_6 线程的实现方式和多线程模型
- (一)线程的实现方式
- (1)用户级线程
- (2)内核级线程
- (二)多线程模型
- (1)一对一模型
- (2)多对一模型
- (3)多对多模型
- 总结
2.1_6 线程的实现方式和多线程模型
(一)线程的实现方式
(1)用户级线程
用户级线程(User-Level Thread,ULT)。
历史背景:早期的操作系统(如:早期Unix)只支持进程,不支持线程。当时的“线程”是由线程库实现的。
以进程的方式实现逻辑上的线程,线程其实就是进程中的一段代码逻辑。很多编程语言提供了强大的线程库,可以实现线程的创建、销毁、调度等功能。
问题:
1.线程的管理工作由谁来完成?
由于线程只是逻辑上的,实际上还是进程。因此“线程”的管理工作不是由操作系统完成的。是由线程库完成的。
2.线程切换是否需要CPU变态?(用户态、内核态的转换)
“线程”只是进程程序中的一段逻辑代码来实现的“逻辑上的线程”,“线程的切换”只是应用程序执行代码逻辑的一个过程(如下图所示),只是在用户态下就能进行进程的切换工作,并不需要操作系统的干涉。
3.操作系统是否能意识到用户级线程的存在?
显然,操作系统只能意识到有这个进程的存在。而在这个进程内部,你的代码是如何通过逻辑代码实现“线程”的,操作系统是意识不到这些“线程”的存在的。
这也是为什么它叫“用户级线程”,就是因为这种线程是只有用户能感受的到,而操作系统感知不到这种线程的存在。
优缺点:
优点:
用户级线程的切换在用户空间即可完成,不需要切换到核心态,线程管理的系统开销小,效率高。
缺点:
1.当一个用户级线程被阻塞后,整个进程都会被阻塞,并发度不高。
如下图,如果
{处理视频聊天的代码;}
被阻塞,那么后续的其他“用户级线程”都将得不到执行。
2.多个线程不可在多核处理机上并行运行。
它只是逻辑上的线程,实际上还只是进程机制,因此CPU调度的基本单位仍然是进程。
(2)内核级线程
内核级线程(Kernel-Level Thread,KLT),又称“内核支持的线程”。是从操作系统视角也可以感知到的线程。
大多数现代操作系统都实现了内核级线程,如Windows、Linux。
随着操作系统的发展,由操作系统支持的线程,就叫内核级线程。
问题:
1.线程的管理工作由谁来完成?
当然是由操作系统内核来完成。
2.线程切换是否需要CPU变态?
既然这些内核级线程是由操作系统管理的,那么它们之间的切换肯定是要由操作系统介入的。因此,在进行线程切换的时候,当然要由用户态转为内核态,在内核态下才能完成内核级线程的转换。
3.操作系统是否能意识到内核级线程的存在?
能。
优缺点:
优点:
当一个线程被阻塞后,别的线程还可以继续执行,并发能力强。多线程可在多核处理机上并行执行。
缺点:
一个用户进程会占用多个内核级线程,线程切换由操作系统内核完成,需要切换到核心态,因此线程管理的成本高,开销大。
(二)多线程模型
既然“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都各有优缺点,那么我们不妨将二者结合起来,吸收两者各自的优点。
例如,可以在内核级线程的机制下,仍然引入线程库,从而使得多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级线程上。
而映射的方式也不只此一种。根据映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几种模型。
在支持内核级线程的系统中,根据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的映射关系,可以划分为几种多线程模型。
(1)一对一模型
一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级线程。每个用户进程有与用户级线程同数量的内核级线程。
优点:当一个线程被阻塞后,别的线程还可以继续执行,并发能力强。多线程可在多核处理机上并行执行。(因为线程是处理机分配的最小单位)
缺点:一个用户进程会占用多个内核级线程,线程切换由操作系统内核完成,需要切换到核心态,因此线程管理的成本高,开销大。(只要涉及CPU频繁变态,开销就比较大)
(2)多对一模型
多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级线程。且一个进程只被分配一个内核级线程。
如果是这种模型,其实就已经退化到纯粹的“用户级线程”那种实现模式了。
优点:用户级线程的切换在用户空间即可完成,不需要切换到核心态,线程管理的系统开销小,效率高。
缺点:当一个用户级线程被阻塞后,整个进程都会被阻塞,并发度不高。多个线程不可在多核处理机上并行运行。
注意:
既然有“内核级线程”的存在,那么在这种模式下,处理机分配的最小单位就是“内核级线程”。同时,操作系统的视角也只能感知到“内核级线程”。对于“用户级线程”,并不是处理机分配的单位,操作系统也感知不到。
(3)多对多模型
n个用户级线程映射到m个内核级线程( n ≥ m n≥m n≥m)。
每个用户进程对应m个内核级线程。
它克服了多对一模型并发度不高的缺点(一个阻塞,全体阻塞)。
它又克服了一对一模型中一个用户进程占用太多内核级进程,开销太大的缺点。
可以这样理解:
用户级线程是“代码逻辑”的载体。
内核级线程是“运行机会”的载体。
内核级线程才是处理机分配的单位。例如:多核CPU环境下,上图这个进程最多能被分配两个核。
一段“代码逻辑”只有获得了“运行机会”,才能被CPU执行。
内核级线程中可以运行任意一个有映射关系的用户级线程代码,只有两个内核级线程中正在运行的代码逻辑都阻塞时,这个进程才会阻塞。
这可以让我们的线程管理有更多的灵活性,例如上图中,如果某一时间段,“视频聊天”需要耗费比较多的系统资源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让左边那个内核级线程专门来执行“视频聊天”的功能,而右边那个内核级线程可以让它并发执行“文字聊天”、“文件传输”的功能。如果过了一会儿,“文件传输”需要耗费较多系统资源,则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