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 | 掌握 K-近邻算法 的理论实现和调优技巧

news2025/1/11 20:07:39

目录

初识K-近邻算法

距离度量

K值选择

kd树

数据集划分

特征预处理

莺尾花种类预测(实操)

交叉验证与网格搜索


初识K-近邻算法

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是一种基本的分类和回归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找出与新对象最近邻的 K 个训练数据,在分类时将新对象归类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这个算法是机器学习里面一个比较经典的算法,总体来说KNN算法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算法。

定义: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

距离公式:两个样本的距离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又叫欧式距离。

KNN算法流程总结

1)计算已知类别数据集中的点与当前点之间的距离。

2)按距离递增次序排序。

3)选取与当前点距离最小的k个点。

4)统计前k个点所在的类别出现的频率。

5)返回前k个点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当前点的预测分类。

关于K-近邻算法API的使用,要知道我们机器学习的流程是:

1)获取数据集 2)数据基本处理 3)特征工程 4)机器学习 5)模型评估

接下来我们开始使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库:Scikit-learn。其包括许多知名的机器学习算法的实现,文档完善、容易上手、具有丰富的API。其包含的内容:分类、聚类、回归、特征工程、模型选择、调优等功能,非常适合新手小白上手操作。接下来我们终端执行如下命令,开始对其进行安装:

pip install scikit-learn -i https://pypi.mirrors.ustc.edu.cn/simple

接下来通过代码演示如何使用KNeighborsClassifier类构建一个基本的K-近邻分类器并进行数据预测: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 构造数据
x = [[1], [2], [10], [20]]
y = [0, 0, 1, 1]

# 模型训练
estimator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1) # 实例化一个估计器对象
estimator.fit(x, y) # 调用fit方法进行训练

# 数据预测
ret1 = estimator.predict([[-1000]]) # 它与训练点[1]的距离最近,标记为[0]
print(ret1)

ret2 = estimator.predict([[1000]]) # 它与训练点[20]的距离最近,标记为[1]
print(ret2)

最终呈现的结果如下所示:

距离度量

距离度量是用来衡量数据对象之间相似性或差异性的方法。它通常用于K-近邻算法、聚类分析、降维算法等各种机器学习任务中。

在机器学习过程中,对于函数dist(.,.,),若它是一“距离度量”,则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性质:

常见的距离度量包括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闵可夫斯基距离、标准化欧式距离、余弦距离、杰卡德距离等。这些距离度量方法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进行选择,以便更准确地描述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1)欧氏距离是最常见的距离度量方式,用于衡量数据空间中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2)曼哈顿距离衡量的是两点在各个坐标轴上的距离总和,也称为城市街区距离。

3)切比雪夫距离也称为棋盘距离,是一种用于衡量向量和点之间的距离的度量方式。

4)闵可夫斯基距离是这两者的泛化,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调整参数p来实现不同的距离度量方式。

5)标准化欧式距离是一种对欧式距离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方法,通常用于数据的相似性度量。

6)余弦距离是一种衡量向量之间相似性的度量方式,常用于文本挖掘、信息检索等领域。

7)杰卡德距离是一种用于衡量集合之间差异性的度量方式,常用于计算两个集合的相似性或差异程度。

合适的距离度量方式可以帮助机器学习算法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和准确度。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模型的表现和结果的准确性。

K值选择

在机器学习中,K 值通常用于 K 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s, KNN)中,代表着最近邻的数量。KNN 是一种基本的分类和回归算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样本间的距离来判断新样本的类别或数值。

KNN 算法的工作原理是:对于一个待分类的样本,它的类别取决于其 K 个最近邻样本中最常见的类别。K 值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 KNN 的性能和结果。

K 值的选择对 KNN 算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容易受噪声数据影响:当 K 值较小时,模型更容易受到噪声数据的干扰。如果 K=1,那么分类结果完全取决于最近邻的类别,这可能导致对噪声数据过度敏感。而当 K 值较大时,模型对噪声数据的影响会减小。

2)模型的复杂度和偏差-方差权衡:较小的 K 值会使得模型更加复杂,因为它需要考虑更多的最近邻数据点。这可能导致模型过拟合,出现高方差的情况。而较大的 K 值会使得模型更简单,可能会导致欠拟合,出现高偏差的情况。

因此,在选择 K 值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折衷。一般来说,K 值的选择可以通过交叉验证或网格搜索等方法进行模型选择和调优。具体选择哪个 K 值取决于数据集的大小、类别的平衡性、噪声数据的程度以及模型的复杂度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 K 值,并评估模型的性能来选择最优的 K 值。

K 值的选择问题

1)选择较小的K值,就相当于用较小的领域中的训练实例进行预测,“学习"近似误差会减小,只有与输入实例较近或相似的训练实例才会对预测结果起作用,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学习"的估计误差会增大,换句话说,K值的减小就意味着整体模型变得复杂,容易发生过拟合;

2)选择较大的K值,就相当于用较大领域中的训练实例进行预测,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学习的估计误差,但缺点是学习的近似误差会增大。这时候,与输入实例较远(不相似的)训练实例也会对预测器作用,使预测发生错误,且K值的增大就意味着整体的模型变得简单。

3)K=N(N为训练样本个数),则完全不足取,因为此时无论输入实例是什么,都只是简单的预测它属于在训练实例中最多的类,模型过于简单,忽略了训练实例中大量有用信息。

名词解释

近似误差:

1)对现有训练集的训练误差,关注训练集。

2)如果近似误差过小可能会出现过拟合的现象,对现有的训练集能有很好的预测,但是对未知的测试样本将会出现较大偏差的预测。

3)模型本身不是最接近最佳模型。

估计误差:

1)可以理解为对测试集的测试误差,关注测试集。

2)估计误差小说明对未知数据的预测能力好。

3)模型本身最接近最佳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K值一般取一个比较小的数值,例如采用交叉验证法(简单来说,就是把训练数据在分成两组:训练集和验证集)来选择最优的K值。

kd树

KD 树(KD-Tree)是一种用于快速查找多维空间中最近邻点的数据结构。它是一种二叉树,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超矩形区域,并且树的每一级都以不同的轴对数据进行分割。

为了避免每次都重新计算一遍距离,算法会把距离信息保存在一棵树里,这样在计算之前从树里查询距离信息,尽量避免重新计算。其基本原理是,如果A和B距离很远,B和C距离很近,那么A和C的距离也很远。有了这个信息,就可以在合适的时候跳过距离远的点。

根据KNN每次需要预测一个点时,我们都需要计算训练数据集里每个点到这个点的距离,然后选出距离最近的k个点进行投票。当数据集很大时,这个计算成本非常高。

最近邻域搜索: kd树(K-dimensiontree)是一种对k维空间中的实例点进行存储以便对其进行快速检索的树形数据结构。kd树是一种二叉树,表示对k维空间的一个划分,构造kd树相当于不断地用垂直于坐标轴的超平面将K维空间切分,构成一系列的K维超矩形区域。kd树的每个结点对应于一个k维超矩形区域。利用kd树可以省去对大部分数据点的搜索,从而减少搜索的计算量。

kd树的构造

1)构造根结点,使根结点对应于K维空间中包含所有实例点的超矩形区域;

2)通过递归的方法,不断地对k维空间进行切分,生成子结点。在超矩形区域上选择一个坐标轴和在此坐标轴上的一个切分点,确定一个超平面,这个超平面通过选定的切分点并垂直于选定的坐标轴,将当前超矩形区域切分为左右两个子区域(子结点);这时,实例被分到两个子区域。

3)上述过程直到子区域内没有实例时终止(终止时的结点为叶结点)。在此过程中,将实例保存在相应的结点上。

4)通常,循环的选择坐标轴对空间切分,选择训练实例点在坐标轴上的中位数为切分点,这样得到的kd树是平衡的(平衡二叉树:它是一棵空树,或其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且它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

KD树中每个节点是一个向量,和二叉树按照数的大小划分不同的是,KD树每层需要选定向量中的某一维,然后根据这一维按左小右大的方式划分数据。在构建KD树时,关键需要解决2个问题:

1)选择向量的哪一维进行划分;

是随机选择某一维或按顺序选择,但是更好的方法应该是在数据比较分散的那一维进行划分(分散的程度可以根据方差来衡量)

2)如何划分数据;

可以使构建的树比较平衡,可以每次选择中位数来进行划分。

数据集划分

机器学习一般的数据集会划分为两个部分:

1)训练数据:用于训练,构建模型

2)测试数据:在模型校验时使用,用于评估模型是否有效

划分比例:

训练集:70%、80%、75%

测试集:30%、20%、25%

API划分:

参数:

1)数据集的特征值

2)数据集的标签值

3)test_size测试集的大小,一般为float

4)random_state随机数种子,不同的种子会造成不同的随机采样结果。相同的种子采样结果相同。

return: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下面这段代码是用于将数据集(iris.data 和 iris.target)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工具。如下:

train_test_split

函数是来自 scikit-learn 库中的一个方法,用于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iris.data

是输入的特征数据,其中包含了花朵的四个特征值(萼片长度、萼片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
iris.target

是目标数据,其中包含了对应每个样本的分类标签(0、1、2 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鸢尾花品种)。
test_size=0.2

指定了测试集的大小,这里是将数据集的 20% 分配给测试集,剩余 80% 作为训练集。
random_state=22

是为了保证每次运行代码时都得到相同的划分结果,它指定了随机数种子。

函数的返回值是四个数组:x_train、x_test、y_train 和 y_test。其中,x_train 和 y_train 是训练集的特征和标签数据,x_test 和 y_test 是测试集的特征和标签数据。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小数据集获取
iris = load_iris()

# 数据集划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iris.data, iris.target,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22)
print("训练集的特征值是:\n", x_train)
print("训练集的目标值是:\n", y_train)
print("测试集的特征值是:\n", x_test)
print("测试集的目标值是:\n", y_test)

print("训练集的目标值的形状是:\n", y_train.shape)
print("测试集的目标值的形状是:\n", y_test.shape)

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我们可以使用训练集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然后使用测试集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和准确度。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能力。 

特征预处理

特征预处理(Feature Preprocessing)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归一化等操作,以使其适合机器学习算法的输入要求和提高算法的性能。

在进行机器学习任务之前,通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因为原始数据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缺失值:数据中可能存在缺失值,即某些属性的取值为空。缺失值可能会影响模型的训练和预测,因此需要进行缺失值处理,可以通过填充均值、中位数、众数,或者使用插值方法来处理缺失值。

2)异常值:数据中可能存在异常值,即与其他样本明显不同的极端取值。异常值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或数据录入错误引起的,需要进行异常值检测和处理,可以通过删除异常值或用合理的取值替代异常值。

3)数据类型转换:数据可能包含不同的数据类型,如文本、类别型数据、数值型数据等。不同的算法对于不同的数据类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需要将数据转换为适合算法处理的数据类型。

4)特征缩放:不同的特征可能具有不同的取值范围和单位,这会对某些机器学习算法产生影响。为了避免某些特征对模型的影响过大,需要对特征进行缩放,常见的缩放方法包括标准化和归一化。

5)特征选择:在原始数据中可能存在冗余或无关的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会增加模型的复杂度,降低模型的泛化能力。因此,需要对特征进行选择,选取对目标变量有较强相关性的特征。

通过特征预处理,可以使数据更加干净、可靠,并为机器学习算法提供更有用和可解释的特征,从而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性能。这里博主不可能全部讲解到上面的内容,这里就拿特征缩放进行举例:

标准化: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把数据变换到均值为0,标准差为1范围内:

对于标准化来说:如果出现异常点,由于具有一定数据量,少量的异常点对于平均值的影响并不大,从而方差改变较小。 

下面这段代码的核心是利用 StandardScaler 对象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打印出标准化后的数据、每一列的方差和每一列的平均值。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def stand():
    # 标准化演示
    data = pd.read_csv("dating.txt", sep='\t')
    print(data)
    # 实例化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 进行转换,调用fit_transform
    ret_data = transfer.fit_transform(data[["milage", "Liters", "Consumtime"]])
    print("标准化之后的数据为:\n", ret_data)
    print("每一列的方差为:\n", transfer.var_)
    print("每一列的平均值为:\n", transfer.mean_)

stand()

最终呈现的结果为:

归一化: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把数据映射到(默认为[0,1])之间。其公式如下:

对于归一化来说:如果出现异常点,影响了最大值和最小值,那么结果显然会发生改变。这里通过下面的这个例子来理解上面的过程:

下面这段代码的核心是利用 MinMaxScaler 对象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将数据缩放到指定的特征范围内,这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中是非常常见的预处理步骤。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MinMaxScaler

def minmax():
    # 归一化演示
    data = pd.read_csv("dating.txt", sep='\t')
    print(data)
    # 实例化
    transfer = MinMaxScaler(feature_range=(3, 5)) # 指定归一化后的特征范围
    # # 进行转换,调用fit_transform
    ret_data = transfer.fit_transform(data[["milage", "Liters", "Consumtime"]])
    print("归一化之后的数据为:\n", ret_data)

minmax()

最终呈现的效果如下:

莺尾花种类预测(实操)

导入模块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获取数据

iris = load_iris()

数据基本处理:这段代码的主要作用是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便在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和评估过程中使用。通过将数据集划分为独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可以更好地评估模型对新数据的泛化能力。其中设置的随机种子 random_state=22 保证了每次划分的结果都是固定的,有助于结果的复现性。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iris.data, iris.target,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22)

特征工程-特征预处理:在这段代码中,首先在训练集上调用 fit_transform() 方法计算并应用标准化转换,得到标准化后的训练集特征数据 x_train。然后,在测试集上调用 transform() 方法使用训练集上计算得到的均值和标准差来进行标准化转换,得到标准化后的测试集特征数据 x_test。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rain) # 计算均值和标准差
x_test = transfer.transform(x_test)

机器学习-KNN:在这段代码中,首先通过创建 KNeighborsClassifier 对象来实例化一个 K 近邻分类器,然后使用 fit() 方法对该分类器进行训练。训练过程就是让分类器从训练集中学习特征与标签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一个能够进行分类预测的模型。

estimator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 # 实例化一个估计器
estimator.fit(x_train, y_train) # 模型训练

模型评估:这段代码的主要作用是评估训练好的 K 近邻分类器在测试集上的表现。首先通过 predict() 方法进行预测,然后通过比较预测值与真实值来评估分类器的准确率。最终输出预测值、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对比结果以及分类器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

y_pre = estimator.predict(x_test) # 预测值结果输出
print("预测值是: \n", y_pre)
print("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对比是: \n", y_pre == y_test)

score = estimator.score(x_test, y_test) # 准确率计算
print("准确率为: \n", score)

当然我们可以关闭随机数种子,让准确率发生变化,最终呈现的效果如下:

总结

交叉验证与网格搜索

交叉验证:将拿到的训练数据,分为训练和验证集。以下图为例:将数据分成4份,其中一份作为验证集。然后经过4次(组)的测试,每次都更换不同的验证集。即得到4组模型的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又称4折交叉验证。

我们之前知道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但是为了让从训练得到模型结果更加准确。做以下处理:

训练集: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测试集

交叉验证的目的:为了让被评估的模型更加准确可信。这个只是让被评估的模型更加准确可信,那么怎么选择或者调优参数呢?这里需要用到下面的网格搜索:

网格搜索:通常情况下,有很多参数是需要手动指定的(如k-近邻算法中的K值),这种叫超参数。但是手动过程繁杂,所以需要对模型预设几种超参数组合。每组超参数都采用交叉验证来进行评估。最后选出最优参数组合建立模型。

以下是代码示例: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GridSearchCV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 1.获取数据
iris = load_iris()

# 2.数据基本处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iris.data, iris.target,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22)

# 3.特征工程-特征预处理
transfer = StandardScaler()
x_train = transfer.fit_transform(x_train) # 计算均值和标准差
x_test = transfer.transform(x_test)

# 4.机器学习-KNN
estimator = KNeighborsClassifier() # 实例化一个估计器
estimator.fit(x_train, y_train)  # 调用 fit 方法进行训练

# 4.1 模型调优-交叉验证,网格搜索
param_grid = {"n_neighbors": [1, 3, 5, 7]}
grid_search = GridSearchCV(estimator, param_grid=param_grid, cv=5)
grid_search.fit(x_train, y_train)  # 对已经训练过的分类器应用 GridSearchCV

# 5.模型评估
y_pre = grid_search.predict(x_test) # 预测值结果输出
print("预测值是: \n", y_pre)
print("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对比是: \n", y_pre == y_test)

score = grid_search.score(x_test, y_test) # 准确率计算
print("准确率为: \n", score)

# 查看交叉验证网格搜索的一些属性
print("在交叉验证中,得到的最好结果是: \n", grid_search.best_score_)
print("在交叉验证中,得到的最好模型是: \n", grid_search.best_estimator_)
print("在交叉验证中,得到的模型结果是: \n", grid_search.cv_results_)

最终呈现的结果为: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421367.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git远程仓库基本操作

目录 gitremote (查看远程仓库) git remote add [仓库名] [url] git clone [url](克隆远程仓库到本地) git push [名][分支名](提交到远程仓库)​编辑 git pull [名][分支名]从远程仓库拉取​编辑 注意操作…

SpringBoot拉取高德行政区域数据

SpringBoot拉取高德行政区域数据 一、账号申请 1.整体流程 行政区域文档:https://lbs.amap.com/api/webservice/guide/api/district 整体流程可参考:https://lbs.amap.com/api/webservice/guide/create-project/get-key 2.注册账号 注册地址&#…

js padEnd方法介绍笔记

padEnd() 是 JavaScript 字符串的方法之一,它用于在当前字符串的末尾添加指定数量的字符,直到字符串达到指定的长度。 padEnd() 方法接受两个参数: 目标长度和要添加的填充字符。 如果当前字符串的长度已经等于或超过目标长度,则不…

你应该仅仅把useMemo作为性能优化的手段

文章概叙 本文主要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讲解下useMemo这个hook,给诸君参考,也是给我自己做一个记录 关于useMemo useMemo是一个React Hook,它在每次重新渲染的时候能够缓存计算的结果。 相比于其他很常用的hook,如u…

LPC804开发(7.SPI使用)

1.前言 原本说写ADC,但是考虑到6已经给了串口,算了算了,还是把SPI和IIC放到7和8吧。整体用下来感觉NXP的协议比ST和TI开发的完善的,都可以走硬件,比较完善的底层开发,没有硬伤,那么接下来我们来…

教你一招轻松把模糊的照片变高清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精心拍摄的照片或珍藏已久的图片突然变得模糊不清,让人心情郁闷?别担心,我发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秘诀!借助一些专业的图片修复工具,那些模糊的瞬间可以重新…

react实现滚动到顶部组件

新建ScrollToTop.js import React, { useState, useEffect } from react; import ./ScrollToTop.css;function ScrollToTop() {const [isVisible, setIsVisible] useState(true);// Show button when page is scorlled upto given distanceconst toggleVisibility () > {…

一分钟在SpringBoot项目中使用EMQ

先展示最终的结果: 生产者端: RestController Required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TestController {private final MqttProducer mqttProducer;GetMapping("/test")public String test() {User build User.builder().age(100).sex(1).address("世界潍坊渤…

Wireshark网络协议分析 - UDP协议

在我的博客阅读本文 文章目录 1. 基础2. 实战2.1. 用Go写一个简单的UDP服务器与客户端2.2. Wireshark抓包分析 3. UDP与TCP的区别4. 参考资料 1. 基础 UDP包的数据结构: 2. 实战 2.1. 用Go写一个简单的UDP服务器与客户端 我们这里使用Golang写了一个简单的9830端…

docker由浅入深

一、什么是docker docker 顾名思义就是轮船的意思,轮船我们知道是通过集装箱运载货物的东西,那么docker其实也是类似的东西,只是装载的是虚拟的运行程序罢了。其中集装箱在docker里面被称为container(后面以容器称之)…

林浩然的Python奇遇记:从小白到科学界的编程魔法师

林浩然的Python奇遇记:从小白到科学界的编程魔法师 Lin Haoran’s Python Adventure: From Novice to Programming Sorcerer in the Scientific Realm 在那个平凡的午后,我们的主角林浩然——一个对编程一窍不通但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物理学大二学生&#x…

qiankun子应用静态资源404问题有效解决(遇到了http请求静态文件404、css文件引用图片无法显示、svg图片转换成 base64无法显示等问题)

在👉🏻 qiankun微前端部署👈🏻这个部署方式的前提下,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 问题现象 通过http请求本地的静态json文件404 css中部分引入的图片无法显示 >> 最开始的解决方式 在👉…

Linux第36步_创建正点原子的TF-A工作区

创建正点原子的TF-A工作区,目的是想查看正点原子的设备树文件“stm32mp157d-atk.dts”和设备树头文件“stm32mp157d-atk.dtsi”,了解设备树是什么样子,为后期基于“ST公司的源码”创建自己的设备树提供参考,同时也是为了学习移植u…

飞桨大模型分布式训练技术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飞桨大模型分布式训练技术,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我会介绍大模型训练面临的重点难题;然后,为大家介绍飞桨在大模型训练领域的特色分布式训练技术和优化方案;最后,伴随着…

NeRF:神经辐射场复杂场景的新视图合成技术

NeRF:神经辐射场复杂场景的新视图合成技术 NeRF:神经辐射场复杂场景的新视图合成技术项目背景与意义如何运行?快速开始更多数据集 预训练模型方法与实现结语服务 NeRF:神经辐射场复杂场景的新视图合成技术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

工业物联网网关如何实现工业设备的远程运维?-天拓四方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工业设备的远程运维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工业物联网网关作为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组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工业物联网网关如何实现工业设备的远程运维,并结合实…

网络和Linux网络_15(IO多路转接)reactor编程_服务器+相关笔试题

目录 1. reactor的服务器 1.1 Sock.hpp 1.2 加协议分割报文 1.3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Protocol.hpp main.cc Epoll.hpp TcpServer.hpp 2. 相关笔试题 答案及解析 本篇完。 1. reactor的服务器 Log.hpp和以前一样,因为下面要写ET模式所以Sock.hpp加了一个把…

[Python] 什么是集成算法,什么是随机森林?随机森林分类器(RandomForestClassifier)及其使用案例

什么是集成算法? 集成算法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它将多个基本的学习算法(也称为弱学习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强大的预测模型。集成算法通过对基本模型的预测进行加权平均或多数投票等方式,来产生最终的预…

【Leetcode】两数之和

目录 题目: 解法1:暴力双for 1.想到的第一种方法两for循环解 复杂度分析 解法2:hash表 总结: 笔记: 题目: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整数目标值 target,请你在该数组中找出 和为目标…

简单区间DP

文章目录 什么是区间DpAcWing 282. 石子合并题意分析思路解析状态表示状态计算 CODE需要注意的问题 什么是区间Dp 区间Dp指的是某些问题可以用区间来划分解决。 AcWing 282. 石子合并 题目链接:穿梭时间的画面的钟 题意分析 从一排石子中选择相邻的两堆进行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