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嵌入式系统第十六课】PSoC 5LP第三个实验——μC/OS-III 综合实验

news2024/11/17 14:36:23

上一课:
【小黑嵌入式系统第十五课】μC/OS-III程序设计基础(四)——消息队列(工作方式&数据通信&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动态内存管理、定时器管理



前些天发现了一个巨牛的人工智能学习网站,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忍不住分享一下给大家。点击跳转到网站:人工智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章目录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要求
    • 3 实验设备
    • 4 实验原理
    • 5 硬件设计
      • 5.1 ADC
      • 5.2 时钟
      • 5.3 PGA
    • 6 软件设计
      • 6.1 总体设计
      • 6.2 详细设计
        • App.c
        • App_cfg.h
        • ISR.c
    • 7 测试与分析
    • 8 结论与问题讨论


1 实验目的

  • 理解并掌握基于μC/OS-III的应用程序框架;
  • 理解任务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并熟练其基本应用;
  • 理解共享资源的概念,掌握其管理方法;
  • 理解信号量的概念与使用方法,并熟练其基本应用;
  • 完成基于μC/OS-III的实用电压计的应用程序设计。

2 实验要求

  1. 通过示例项目“uCOS-III 移植至 PSoC 5LP 的入门示例”和“uCOS-III 中断入门项目示例”,熟悉并掌握PSoC 5LP平台上μC/OS-III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
  2. 通过示例项目“Micrium_CY8CKIT-050B_uCOS-III-LCDMutex_GNU(P
    SoC Creator 4.0).rar
    ”,学习理解共享资源的概念,掌握其在μC/OS-III中的管理方法;
  3. 通过示例项目“uCOS-III 中断入门项目示例”和“Micrium_CY8CKIT-
    050B_uCOS-III-Sem-ISR_GNU(PSoC Creator 4.0).rar
    ”,学习理解信号量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4. 编写一个基于μC/OS-III的实用电压计的应用程序,要求:
    a. 使用片内的SAR ADC1(或者自己设计实现的SAR ADC),设为8位分辨率,测量电位器R56的抽头电压。有三档量程:2V、200mV、20mV,通过SW3切换量程。测量结果显示在LCD的第一行;
    b. 使用片内的SAR ADC0,设为12位分辨率,也同时测量电位器R56的抽头电压。只有一档固定量程:2V。测量结果显示在LCD的第二行;
    c. 具有显示保持功能。SW2用作显示保持功能按键,LED4用作显示保持状态的指示;
    d. 通过预先分析和实际测量,得出多量程电压计的各档电压测量精度结论,并与市场上的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DC精度比较。
    更多的改进方向:
    e. 增加一档量程:自动

3 实验设备

CY8CKIT-050实验板
安装了PSoC Creator软件的PC机

4 实验原理

基本概念:

  1. 前后台系统
    对基于芯片的开发来说,应用程序一般是一个无限的循环,可称为前后台系统或超循环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后台系统结构简单,很多基于微处理器的产品都采用了前后台系统设计,例如微波炉、电话机、玩具等。而在一些基于微处理器的应用中,从省电的角度出发,平时微处理器处在停机状态,所有事都靠中断服务来完成。

  2.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程序。操作系统负责计算机系统中全部软硬资源的分配与回收、控制与协调等并发的活动;操作系统提供应用程序接口,使用户获得良好的工作环境;操作系统为用户扩展新的系统功能提供软件平台。

  3. 实时操作系统(RTOS)
    实时操作系统是一段在嵌入式系统启动后首先执行的背景程序,用户的应用程序是运行于RTOS之上的各个任务,RTOS根据各个任务的要求,进行资源(包括CPU、存储器、外设等)管理、消息管理、任务调度、异常处理等工作。
    在RTOS支持的系统中, 每个任务均有一个优先级,RTOS根据各个任务的优先级,动态地切换各个任务,保证对实时性的要求。
    实时操作系统包含实时内核,以及其它高级的服务如:文件管理、协议栈、图形用户接口(GUI)等。

  4. 内核
    多任务系统中,内核负责管理各个任务,或者说为每个任务分配CPU时间,并且负责任务之间的通信。内核提供的最基本服务是任务切换。使用实时内核可以大大简化应用系统的设计,因为实时内核允许将应用分成若干个任务,由实时内核来管理它们。
    内核需要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比如2%~5%的CPU运行时间、RAM和ROM等。
    内核还提供一些必不可少的系统服务,如信号量、消息队列、延时等。

  5. 任务
    一个任务,也称作一个线程,是一段简单的程序,该程序可以认为CPU完全属于该程序自己。每个任务被赋予一定的优先级,有它自己的一套CPU寄存器和自己的栈空间。
    实时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包括如何把问题分割成多个任务,每个任务都是整个应用的某一部分。

  6. 任务优先级
    任务的优先级是表示任务被调度的优先程度。每个任务都具有优先级。任务越重要,赋予的优先级应越高,越容易被调度进入运行态。

  7. 任务切换
    当多任务内核决定运行另外的任务时,它保存正在运行任务的当前状态,即CPU寄存器中的全部内容。这些内容保存在任务的当前状态保存区,即任务自已的栈之中。入栈工作完成以后,就把下一个将要运行的任务的当前状态从其栈中重新装入CPU的寄存器,并开始下一个任务的运行。这个过程就称为任务切换。
    这个过程增加了应用程序的额外负荷。CPU的内部寄存器越多,额外负荷就越重。做任务切换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CPU有多少寄存器要入栈。

  8. 调度
    调度是内核的主要职责之一。调度就是决定该轮到哪个任务运行了。多数实时内核是基于优先级调度法的。每个任务根据其重要程序的不同被赋予一定的优先级。基于优先级的调度法指CPU总是让处在就绪态的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先运行。
    然而究竟何时让高优先级任务掌握CPU的使用权,有两种不同的情况,这要看用的是什么类型的内核,是非抢占式的还是抢占式的内核。

  9. 非抢占式(合作式)内核
    非抢占式内核要求每个任务自我放弃CPU 的所有权。非抢占式调度法也称作合作型多任务,各个任务彼此合作共享一个CPU。
    异步事件还是由中断服务来处理。中断服务可以使一个高优先级的任务由挂起(Pending,或译为“等待” )状态变为就绪状态。但中断服务以后CPU控制权还是回到原来被中断了的那个任务,直到该任务主动放弃CPU的使用权时,那个高优先级的任务才能获得CPU的使用权。

  10. 抢占式(可剥夺式)内核
    当系统响应时间很重要时,要使用抢占式内核。因此绝大多数商业上销售的实时内核都是抢占式内核。最高优先级的任务一旦就绪,总能得到CPU的控制权。当一个运行着的任务使一个比它优先级高的任务进入了就绪状态,当前任务的CPU使用权就被剥夺了,或者说被挂起了,那个高优先级的任务立刻得到了CPU的控制权。
    如果是中断服务程序使一个高优先级的任务进入就绪态,中断完成时,中断了的任务将被挂起,优先级高的那个任务开始运行。

  11. 中断
    中断是一种硬件机制,用于通知CPU有个异步事件发生了。中断一旦被识别,CPU保存部分(或全部)上下文即部分或全部寄存器的值,跳转到专门的子程序,称为中断服务程序(ISR)。中断服务程序做事件处理,处理完成后,程序回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1.在前后台系统中,程序回到后台程序;
    2.对非抢占式内核而言,程序回到被中断了的任务;
    3.对抢占式内核而言,让进入就绪态的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开始运行。

  12. 时钟节拍
    时钟节拍是特定的周期性中断。这个中断可以看作是系统心脏的脉动。中断之间的时间间隔取决于不同应用,一般在10ms到200ms之间。时钟的节拍式中断使得内核可以将任务延时若干个整数时钟节拍,以及当任务在等待事件发生时,提供等待超时的依据。
    时钟节拍率越快,系统的额外开销就越大。

5 硬件设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n_Pot 输入电压同时送入上下两路 SAR ADC。SAR ADC 0 设为 12 位分辨率,2.048V 的固定 量程,将它作为 SAR ADC 1 的测量结果准确性对照。SAR ADC 1 设为 8 位分辨率,输入范围设为 0~2.048V。
为了尽量实现准确的测量,应让 Vin_Pot 的变化范围与 SAR ADC 1 的输入范围尽量匹配,为此 使用了两个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PGA_1 和 PGA_2 对小输入电压进行放大。针对 Vin_Pot 的不同变化 范围(3 个量程),两个 PGA 的增益设置如上图所示,2000mV 量程时总增益为 1,200mV 量程时总增益为 8,20mV 量程时总增益为 96。
200mV 量程时这里将总增益安排为 8 而不是 10(因为 PGA 并没有 1x10 或者 2x5 的增益配置可选),此时Vin_Pot范围在0~256mV时与SAR ADC 1的输入范围刚好匹配,但程序只处理0~200mV的范围,即使用了 SAR ADC 1 的 80% F.S.。
20mV 量程时将总增益安排为 96 而不是 100,此时 Vin_Pot 范围在 0~21.3mV 时与 SAR ADC 1的输入范围刚好匹配,但程序只处理 0~20mV 的范围,即使用了 SAR ADC 1 的 94% F.S.。这样可以让 20mV 和 200mV 量程之间有一个重叠(20~21.3mV),当使用自动量程测量时,避免被测电压出现在相邻量程的交界处时显示结果跳动频繁。如上所述 200mV 和 2000mV 量程之间也有重叠(200~256mV)。
按键状态通过 D 触发器,每隔 20ms(1/50Hz)采样一次,q 为硬件消抖后的输出,提供给中断。中断的触发类型设为上升沿触发。按键的每次按下时刻,触发一次中断。

5.1 AD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 时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 PG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软件设计

6.1 总体设计

app.c 中定义了:#define DISPHOLD_STATUS() (LED4_Read()==1) 通过 DISPHOLD_STATUS()可知当前的显示保持状态,当值为 0(DEF_FALSE)时, 任务正常 进行测量和结果显示;当值为 1(DEF_TRUE)时,不进行测量和结果显示。
App_TaskADC12()是第一个创建的用户任务,负责通过 SAR ADC 0(12 位分辨率)测量输 入电压及结果显示,以及 SW2 显示保持按键事件的处理。当前的显示保持状态由 LED4 指示。在非显示保持状态时,进行测量电压、过量程判断、LCD 显示工作。
App_TaskMyADC8()是由 App_TaskADC12()创建的第二个用户任务,负责通过 SAR ADC 1 测量输入电压及结果显示,以及 SW3 量程选择按键事件的处理。在非显示保持状态时,若当前量程选择为非自动,则按指定量程测量电压, 再显示测量值;若当前量程选择为自动,则先以最大量程粗测一次,从而确定被测电压落在 哪个量程最佳,然后以最佳量程再测一次,再显示后者测量值。
SW2、SW3 按键按下时刻分别会触发 isr_sw2isr_sw3 中断,在中断服务函数中,分别给任务 App_TaskADC12()App_TaskMyADC8() 发信号量。 下列代码以 isr_sw2 中断和任务App_TaskADC12()为例,任务中等待信号量, 不管当前是否收到信号量立即返回,根据返回的错误代码 os_err 值判断当前是否收到信号量,若收到则更改显示保持状态指示。

6.2 详细设计

App.c
/*INCLUDE FILES*/ 
#include <includes.h> 
#include <device.h> 
/* LOCAL DEFINES*/ 
#define MAX_SAMPLE 8 
/* 偏移误差值 */ 
#define DC_OFFSET_MV_2000MV 2 
#define DC_OFFSET_100uV_200MV 10 
#define DC_OFFSET_10uV_20MV 0 

/* 增益误差值 */ 
#define DC_GAIN_CAL_FACTOR_2000MV 1.00 
#define DC_GAIN_CAL_FACTOR_200MV 0.99 
#define DC_GAIN_CAL_FACTOR_20MV 0.95 

/* 测量范围 */ 
#define RANGE_2000MV 0 
#define RANGE_200MV 1 
#define RANGE_20MV 2 
#define RANGE_AUTO 36 
#define RANGE_NUM_MAX 4 

/* 增益*/ 
#define Vin_GAIN_2000MV 1 
#define Vin_GAIN_200MV 8 
#define Vin_GAIN_20MV 96 
#define DISPHOLD_STATUS() (LED4_Read()==1) 

/*GLOBAL VARIABLES*/ 
OS_SEM sem_sw2, sem_sw3; 
/*LOCAL VARIABLES*/ 
static OS_TCB App_TaskADC12TCB; 
static CPU_STK App_TaskADC12Stk[APP_CFG_TASK_ADC12_STK_SIZE]; 
static OS_TCB App_TaskMyADC8TCB; 
static CPU_STK App_TaskMyADC8Stk[APP_CFG_TASK_MyADC8_STK_SIZE]; 
static OS_MUTEX mutex_LCD; 

/*FUNCTION PROTOTYPES*/ 
static void App_TaskADC12 (void *p_arg); 
static void App_TaskMyADC8 (void *p_arg); 
static void App_TaskCreate (void); 
static void App_ObjCreate (void); 
static CPU_INT16U SAR_ADC12_GetResult (void); 
static CPU_INT16U My_SAR_ADC_GetResult (CPU_INT08U range); 
/*Main函数*/ 
int main (void) 
{ 
OS_ERR os_err;7 
BSP_PreInit(); 
CPU_Init(); 
OSInit(&os_err); 
OSTaskCreate((OS_TCB *)&App_TaskADC12TCB, 
(CPU_CHAR *)"ADC12", 
(OS_TASK_PTR )App_TaskADC12, 
(void *)0, 
(OS_PRIO)APP_CFG_TASK_ADC12_PRIO, 
(CPU_STK *)&App_TaskADC12Stk[0], 
(CPU_STK_SIZE )APP_CFG_TASK_ADC12_STK_SIZE_LIMIT, 
(CPU_STK_SIZE )APP_CFG_TASK_ADC12_STK_SIZE, 
(OS_MSG_QTY )0, 
(OS_TICK )0, 
(void *)0, 
(OS_OPT )(OS_OPT_TASK_STK_CHK | OS_OPT_TASK_STK_CLR), 
(OS_ERR *)&os_err); 
OSStart(&os_err); 

static void App_TaskADC12 (void *p_arg) 
{ 
OS_ERR os_err; 
CPU_TS ts; 
CPU_INT16U mVolts; 
CPU_CHAR str[20]; 

(void)p_arg; 
BSP_PostInit(); 
BSP_CPU_TickInit(); 
#if (OS_CFG_STAT_TASK_EN > 0) 
OSStatTaskCPUUsageInit(&err); 
#endif 
#ifdef CPU_CFG_INT_DIS_MEAS_EN 
CPU_IntDisMeasMaxCurReset(); 
#endif 

App_TaskCreate(); 
App_ObjCreate(); 


/* Print the initial LCD and LED display */ 
LCD_Position(0, 0); 
LCD_PrintString("2000m"); 
LCD_Position(1, 0); 
LCD_PrintString("ADC12:");LED4_Write(0); 
ADC_SAR_0_StartConvert(); 
 
while (DEF_TRUE) 
{ 
OSSemPend(&sem_sw2, 0, OS_OPT_PEND_NON_BLOCKING, &ts, &os_err); 

if(os_err == OS_ERR_NONE) 
{ 
/* 按下SW2,切换并指示显示保持状态 */ 
LED4_Write(~LED4_Read()); 
OSMutexPend(&mutex_LCD, 0, OS_OPT_PEND_BLOCKING, &ts, &os_err);
if(os_err == OS_ERR_NONE) 
{ 
LCD_Position(0, 6); 
if(DISPHOLD_STATUS() == DEF_TRUE) 
{ 
LCD_PutChar('H'); 
} 
else 
{ 
LCD_PutChar(' '); 
} 
OSMutexPost(&mutex_LCD, OS_OPT_POST_NONE, &os_err); 
} 
} 
if(DISPHOLD_STATUS() == DEF_FALSE) 
{ 
mVolts = SAR_ADC12_GetResult(); 
/* Print the measured voltage value */ 
sprintf(str,"%4d mV", mVolts); 
OSMutexPend(&mutex_LCD, 0, OS_OPT_PEND_BLOCKING, &ts, &os_err); 

if(os_err == OS_ERR_NONE) 
{ 
LCD_Position(1,9); 
LCD_PrintString(str); 
LCD_Position(1, 7); 
if(mVolts >= 2048) 
{ 
LCD_PutChar('^'); 
} 
else 
{ 
LCD_PutChar(' '); 
} 
OSMutexPost(&mutex_LCD, OS_OPT_POST_NONE, &os_err); 
// Release LCD Mutex 
} 
} 
else 
{ 
} 
OSTimeDlyHMSM(0, 0, 0, 250, OS_OPT_TIME_HMSM_STRICT, &os_err); 
// Wait 250ms, give CPU to other tasks 
} 
} 
static void App_TaskMyADC8 (void *p_arg) 
{ 
OS_ERR os_err; 
CPU_TS ts; 
CPU_INT08U volt_range = RANGE_2000MV; 
CPU_INT08U volt_range_auto = RANGE_2000MV; 
CPU_INT16U voltDigs; 
/* 在中保留有效数字(删除小数点)毫伏、一百微伏或十微伏 */ 
CPU_CHAR str[20]; 
(void)p_arg; 
while (DEF_TRUE) 
{
OSSemPend(&sem_sw3, 0, OS_OPT_PEND_NON_BLOCKING, &ts, &os_err); 
if(os_err == OS_ERR_NONE) 
{ /* 如果按下SW3,则切换到下一个电压范围 */ 
volt_range = (volt_range +1) % RANGE_NUM_MAX; 
} 
if(DISPHOLD_STATUS() == DEF_FALSE) 
{ 
/* My SAR ADC8:获取八次连续转换的平均值 */ 
if(volt_range != RANGE_AUTO) 
{ 
/* Perform only one measurement with a fixed range */ 
voltDigs = My_SAR_ADC_GetResult(volt_range); 
} 
else 
{ 
/* Perform a rough measurement */ 
volt_range_auto = RANGE_2000MV; 
voltDigs = My_SAR_ADC_GetResult(volt_range_auto); 
/*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range and measure once again*/ 
if(voltDigs >= 200) 
// >=200 mV 
{ 
} 
else if(voltDigs >= 20) // 199~20 mV 
{ 
volt_range_auto = RANGE_200MV; 
voltDigs = My_SAR_ADC_GetResult(volt_range_auto); 
} 
else 
// 19~0 mV 
{ 
volt_range_auto = RANGE_20MV; 
voltDigs = My_SAR_ADC_GetResult(volt_range_auto); 
} 
} 
OSMutexPend(&mutex_LCD, 0, OS_OPT_PEND_BLOCKING, &ts, 
&os_err); // Wait for LCD Mutex 
if(os_err == OS_ERR_NONE) 
{ 
/* 确定过电压状态并标记 */ 
LCD_Position(0, 7); 
str[0] = ' '; 
if(voltDigs > 2000 && ((volt_range == RANGE_2000MV)|| \(volt_range == RANGE_AUTO && volt_range_auto 		== RANGE_2000MV))) 
{ 
voltDigs = 2000; 
// 避免显示超过测量范围的电压值 
str[0] = '^'; 
// 记录过电压标记 
} 
if(voltDigs*Vin_GAIN_200MV*10 > 2000 && volt_range == RANGE_200MV) 
{ 
voltDigs = 200/Vin_GAIN_200MV ; 
str[0] = '^'; 
} 
if((voltDigs+1)*Vin_GAIN_20MV*100 > 2000 && volt_range == 
RANGE_20MV) 
{ 
voltDigs = 20; 
str[0] = '^'; 
} 
LCD_PutChar(str[0]); 
/* Print the measured voltage value */ 
LCD_Position(0, 0); 
switch(volt_range) 
{ 
case RANGE_2000MV: 
LCD_PrintString("2000m"); 
sprintf(str, " %4d mV", voltDigs); 
break; 
case RANGE_200MV: 
LCD_PrintString("200m "); 
sprintf(str, "%3d.%01d mV", 
voltDigs*Vin_GAIN_200MV, voltDigs%Vin_GAIN_200MV); 
break; 
case RANGE_20MV: 
LCD_PrintString("20m "); 
if(voltDigs>=20) 
sprintf(str, "20.%02d mV", 
voltDigs%Vin_GAIN_20MV); 
else 
sprintf(str, "%2d.%02d mV", voltDigs*98, 
voltDigs%Vin_GAIN_20MV); 
break; 
case RANGE_AUTO: 
LCD_PrintString("AUTO"); 
switch(volt_range_auto)13 
{ 
case RANGE_2000MV: 
LCD_PutChar('H'); 
sprintf(str, " %4d mV", voltDigs); 
break; 
case RANGE_200MV: 
LCD_PutChar('M'); 
sprintf(str, "%3d.%01d mV", 
voltDigs*Vin_GAIN_200MV, 	voltDigs%Vin_GAIN_200MV); 
break; 
case RANGE_20MV: 
LCD_PutChar('L'); 
sprintf(str, "f.%02d mV", 
voltDigs*Vin_GAIN_20MV, 	voltDigs%Vin_GAIN_20MV); 
break; 
default: 
break; 
} 
break; 
default: 
break; 
} 
LCD_Position(0, 8); 
LCD_PrintString(str); 
OSMutexPost(&mutex_LCD, OS_OPT_POST_NONE, &os_err); 
// Release LCD Mutex 
} 
} 
else 
{ 
} 
OSTimeDlyHMSM(0, 0, 0, 250, OS_OPT_TIME_HMSM_STRICT,&os_err); 
// Wait 250ms, give CPU to other tasks 
} 
} 
}

static void App_TaskCreate (void) 
{ 
OS_ERR os_err; 
OSTaskCreate((OS_TCB *)&App_TaskMyADC8TCB, 
(CPU_CHAR *)"MyADC8",
(OS_TASK_PTR )App_TaskMyADC8, 
(void *)0, 
(OS_PRIO )APP_CFG_TASK_MyADC8_PRIO, 
(CPU_STK *)&App_TaskMyADC8Stk[0], 
(CPU_STK_SIZE )APP_CFG_TASK_MyADC8_STK_SIZE_LIMIT, 
(CPU_STK_SIZE )APP_CFG_TASK_MyADC8_STK_SIZE, 
(OS_MSG_QTY )0, 
(OS_TICK )0, 
(void *)0, 
(OS_OPT )(OS_OPT_TASK_STK_CHK | OS_OPT_TASK_STK_CLR), 
(OS_ERR 
*)&os_err); 
} 

static void App_ObjCreate (void) 
{ 
OS_ERR err; 

OSSemCreate(&sem_sw2,"sem_sw2",0,&err); 
OSSemCreate(&sem_sw3,"sem_sw3",0,&err); 
OSMutexCreate(&mutex_LCD, "mutex_LCD", &err); 
} 

static CPU_INT16U SAR_ADC12_GetResult (void) 
{ 
CPU_INT16U adcCount; 
// 保持ADC计数 
CPU_INT16U mVolts; 
// 保持电压值 
CPU_INT08U sampleCount; // 统计从ADC采集的样本数 
CPU_INT32U voltSamples; // 保存累积样本 
/* Perform eight consecutive conversions and get the average value 
*/ 
voltSamples = 0; 
for(sampleCount=0; sampleCount<MAX_SAMPLE; sampleCount++) 
{ 
/* Read ADC count and convert to milli volts */ 
ADC_SAR_0_IsEndConversion(ADC_SAR_0_WAIT_FOR_RESULT); 
adcCount = ADC_SAR_0_GetResult16(); 
mVolts = ADC_SAR_0_CountsTo_mVolts(adcCount);
/* Add the current ADC reading to the cumulated samples */ 
voltSamples += mVolts; 
} 
mVolts = voltSamples/MAX_SAMPLE; 

return mVolts; 
} 

static CPU_INT16U My_SAR_ADC_GetResult (CPU_INT08U range) 
{ 
CPU_INT16U adcCount; 
// 保持ADC计数 
CPU_INT16S voltDigs[2];
 /* 中保留有效数字 */ 
char str[20]; 
CPU_INT08U i; 
CPU_INT08U DAC8_val; 
// VDAC8 的值 
CPU_INT08U comp_1_out; 
// 比较器输出 
CPU_INT16U voltCount; 
// 保持ADC的计数 
CPU_INT16U mVolts; 
//将ADC计数转换的结果保留为毫伏 
CPU_INT08U sampleCount; 
// 统计从ADC采集的样本数 
CPU_INT32U voltSamples; 
// 保持逐次样本 
CPU_INT08U chan; 
CPU_INT16S dc_offset; 
// 偏移误差 
CPU_FP32 
dc_gain_cal_factor; // 增益误差 
Sample_Hold_1_Start(); 
Clock_1_Start(); 
VDAC8_1_Start(); 
PGA_1_Start(); 
PGA_2_Start(); 
Comp_1_Start(); 
switch(range) 
{ 
default: 
case RANGE_2000MV: 
PGA_1_SetGain(PGA_1_GAIN_01); 
PGA_2_SetGain(PGA_2_GAIN_01); 
dc_offset = DC_OFFSET_MV_2000MV; 
dc_gain_cal_factor = DC_GAIN_CAL_FACTOR_2000MV; 
break;
case RANGE_200MV: 
PGA_1_SetGain(PGA_1_GAIN_04); 
PGA_2_SetGain(PGA_2_GAIN_02); 
dc_offset = DC_OFFSET_100uV_200MV *Vin_GAIN_200MV/10; 
dc_gain_cal_factor = DC_GAIN_CAL_FACTOR_200MV; 
break; 
case RANGE_20MV: 
PGA_1_SetGain(PGA_1_GAIN_48); 
PGA_2_SetGain(PGA_2_GAIN_02); 
dc_offset = DC_OFFSET_10uV_20MV *Vin_GAIN_20MV/100; 
dc_gain_cal_factor = DC_GAIN_CAL_FACTOR_20MV; 
break; 
} 
/* Perform eight consecutive conversions and get the average value */ 	
voltSamples = 0;//逐次样本数 为0 
for(sampleCount=0; sampleCount<MAX_SAMPLE; sampleCount++)
//采样次数为8 
{ 
/* 开始新的采样*/ 
SH_Control_Write(1); 
CyDelayUs(1); 
// 需要时间1us 
/* 在保持期间完成一个转换*/ 
voltCount = 0x00;//保持ADC的计数=0 
for(i=0; i<8; i++)//8次逼近转化值 
{ 
DAC8_val = voltCount + (0x80 >> i);
//VDAC8 的值 = 采样值+(10000000>>i) 
VDAC8_1_SetValue(DAC8_val);
//设置采样比较值 
CyDelayUs(1); 
// VDAC8 settling time 
comp_1_out = (Comp_1_GetCompare() != 0);//大于则输出1 
voltCount += comp_1_out << (7-i);
//保持ADC的计数获得比较值, i=0且为1,则为10000000 
} 
mVolts = voltCount*4*1000/250 +dc_offset; // 直流偏移误差校正 
mVolts = mVolts*dc_gain_cal_factor; 
// 增 益误差校正 
/* 将当前ADC读数添加到累积样本中 */ 
voltSamples += mVolts; 
}
mVolts = voltSamples/MAX_SAMPLE;//取平均 
return mVolts; 
} 

/* [] END OF FILE */ 
App_cfg.h
#ifndef APP_CFG_MODULE_PRESENT 
#define APP_CFG_MODULE_PRESENT 
/* TASK PRIORITIES*/ 
#define APP_CFG_TASK_ADC12_PRIO 5 
#define APP_CFG_TASK_MyADC8_PRIO 6 
/* 
TASK STACK SIZES 
*Size of the task stacks (# of OS_STK entries) 
*/ 
#define APP_CFG_TASK_ADC12_STK_SIZE 128 
#define APP_CFG_TASK_MyADC8_STK_SIZE 256 
/*TASK STACK SIZES LIMIT*/ 
#define APP_CFG_TASK_ADC12_STK_SIZE_PCT_FULL 90 
#define APP_CFG_TASK_ADC12_STK_SIZE_LIMIT (APP_CFG_TASK_ADC12_STK_SIZE * (100 - APP_CFG_TASK_ADC12_STK_SIZE_PCT_FULL)) / 100 
#define APP_CFG_TASK_MyADC8_STK_SIZE_PCT_FULL 90 
#define APP_CFG_TASK_MyADC8_STK_SIZE_LIMIT (APP_CFG_TASK_MyADC8_STK_SIZE * (100 - APP_CFG_TASK_MyADC8_STK_SIZE_PCT_FULL)) / 100 
/*uC/LIB CONFIGURATION*/ 
#define LIB_MEM_CFG_ARG_CHK_EXT_EN DEF_DISABLED 
#define LIB_MEM_CFG_OPTIMIZE_ASM_EN DEF_DISABLED 
#define LIB_MEM_CFG_ALLOC_EN DEF_DISABLED18 
#define LIB_MEM_CFG_HEAP_SIZE 1024 
#define LIB_STR_CFG_FP_EN DEF_DISABLED 
/*TRACE / DEBUG CONFIGURATION*/ 
#define TRACE_LEVEL_OFF 0 
#define TRACE_LEVEL_INFO 1 
#define TRACE_LEVEL_DEBUG 2 
#define APP_TRACE_LEVEL TRACE_LEVEL_OFF 
#define APP_TRACE printf 
#define APP_TRACE_INFO(x) ((APP_TRACE_LEVEL >= TRACE_LEVEL_INFO) ? 									(void)(APP_TRACE x) : (void)0) 
#define APP_TRACE_DEBUG(x) ((APP_TRACE_LEVEL >= TRACE_LEVEL_DEBUG) ? 									(void)(APP_TRACE x) : (void)0) 
#endif 
ISR.c
CY_ISR(isr_sw2_Interrupt) 
{ 
#ifdef isr_sw2_INTERRUPT_INTERRUPT_CALLBACK 
isr_sw2_Interrupt_InterruptCallback(); 
#endif /* isr_sw2_INTERRUPT_INTERRUPT_CALLBACK */ 
/* Place your Interrupt code here. */ 
/* `#START isr_sw2_Interrupt` */ 
OS_ERR os_err; 
CPU_SR_ALLOC(); 
CPU_CRITICAL_ENTER(); 
OSIntNestingCtr++; 
/*通知μC/OS-III 进入中断*/ 
CPU_CRITICAL_EXIT(); 
OSSemPost(&sem_sw2, OS_OPT_POST_1, &os_err); 
OSIntExit(); 
/*通知μC/OS-III 退 出中断*/ 
}

7 测试与分析

8位分辨率ADC下的2V量程和12位分辨率ADC下的固定2V量程的测量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位分辨率ADC下的200mV量程和12位分辨率ADC下的固定2V量程的测量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位分辨率ADC下的20mV量程和12位分辨率ADC下的固定2V量程的测量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 结论与问题讨论

问题1:ADC采样精度不够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增加采样次数并进行平均,或者对ADC进行校准和调整来提高采样精度。
问题2:SAR ADC的采样速度不够快,导致测量延迟较大。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优化ADC采样的时钟频率和采样触发方式,或者使用DMA(直接存储器访问)来提高采样速度和降低延迟。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407593.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纯注解开发bean

注解开发定义bean&#xff1a;Controller:用于表现层bean定义&#xff1b;Service&#xff1a;用于业务层bean定义&#xff1b;Repository&#xff1a;用于数据层bean定义。 我们先来完成数据层和业务逻辑层的注解 数据层&#xff1a; package org.example.dao.impl;import or…

智慧博物馆信息化系统建设(3)

博物馆智能电子导览系统 IPAD智能化定制服务 系统采用的IPAD。使用者通过智能IPAD终端上的三维立体导图,可以在参观的同时,随时读取展馆平面地图以及展品相关信息,然后选择相关服务。简单操作便可获得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资料展现给使用者。 游客通过该智能IPAD终端…

构建中国人自己的私人GPT—与文档对话

先看效果 他可以从上传的文件中提取内容作为答案。上传文件摄取速度 摄取速度取决于您正在摄取的文档数量以及每个文档的大小。为了加快摄取速度&#xff0c;您可以在配置中更改摄取模式。 存在以下摄取模式&#xff1a; simple&#xff1a;历史行为&#xff0c;一次按顺序摄…

03 SpringBoot实战 -微头条之首页门户模块(跳转某页面自动展示所有信息+根据hid查询文章全文并用乐观锁修改阅读量)

1.1 自动展示所有信息 需求描述: 进入新闻首页portal/findAllType, 自动返回所有栏目名称和id 接口描述 url地址&#xff1a;portal/findAllTypes 请求方式&#xff1a;get 请求参数&#xff1a;无 响应数据&#xff1a; 成功 {"code":"200","mes…

RubbleDB: CPU-Efficient Replication with NVMe-oF——论文泛读

ATC 2023 Paper 论文阅读笔记整理 问题 由于需要执行昂贵的后台压缩操作&#xff0c;CPU 往往是持久键值存储的性能瓶颈。在日志结构合并树&#xff08;LSM树&#xff09;&#xff0c;标准的基于磁盘的键值存储设计[2,4,8,22,41]&#xff0c;压缩可以在生产工作负载中消耗高达…

基于FPGA的OFDM基带发射机的设计与实现

文章目录 前言一、OFDM描述二、本系统的实现参照 1.IEEE 802.11a协议主要参数2.不同调制方式与速率 3. IFFT映射关系4. IEEE 802.11a物理层规范5. PPDU帧格式三、设计与实现 1.扰码2.卷积编码与删余3.数据交织4.符号调制5.导频插入6.IFFT变换 7.循环前缀&加窗8.训练序列生成…

快速上手的AI工具-文心一言绘本创作

前言 大家好晚上好&#xff0c;现在AI技术的发展&#xff0c;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普通人来说&#xff0c;理解并有效利用AI技术不仅能增强个人竞争力&#xff0c;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便利。无论是提高工作效率&#xff0c;还是优化日常任务&#xff0c;AI工具…

RKE快速搭建离线k8s集群并用rancher管理界面

转载说明&#xff1a;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并打算转载它&#xff0c;请私信作者取得授权。感谢您喜爱本文&#xff0c;请文明转载&#xff0c;谢谢。 本文记录使用RKE快速搭建一套k8s集群过程&#xff0c;使用的rancher老版本2.5.7&#xff08;当前最新版为2.7&#xff09;。适用…

Xftp连接不上Linux虚拟机的原因解决方法

前言&#xff1a;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xff0c;远程连接到Linux虚拟机是许多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然而&#xff0c;有时候&#xff0c;面对Xftp连接不上Linux虚拟机的问题&#xff0c;我们可能感到困惑和无措。这个看似小问题可能导致工作中断&#xff0c;因…

NQA网络质量分析

概念 网络质量分析是设备上集成网络测试功能&#xff0c;不仅可以实现对网络运行情况的准确测试&#xff0c;还可以输出统计信息&#xff0c;有效的节约成本。 NQA可以检测网络上运行的各种协议的性能&#xff0c;使运营商能够实时采集到各种网络运行指标。 例如&#xff1a;…

动态设置和获取类实例变量(setattr、getattr)

动态设置和获取类实例变量 写在前面的话setattr 示例代码getattr 示例代码&#xff1a; 写在前面的话 在pyqt5的界面设置中&#xff0c;有很多相同的Qlabel、Qpushbutton、Qslider的设置&#xff0c;这些具有相同属性的界面模块可能需要不同的触发方法&#xff0c;定义为self.…

JavaScript中的DOM导航

&#x1f9d1;‍&#x1f393; 个人主页&#xff1a;《爱蹦跶的大A阿》 &#x1f525;当前正在更新专栏&#xff1a;《VUE》 、《JavaScript保姆级教程》、《krpano》、《krpano中文文档》 ​ ​ ✨ 前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xff0c;JavaScript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

HCIA——26E-mall、MIME、POP3、IMAP、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过程、MIME 与SMTP 的关系

学习目标&#xff1a; 计算机网络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xff0c;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xff0c;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3.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

SpringBoot+Vue充电桩管理系统 附带详细运行指导视频

文章目录 一、项目演示二、项目介绍三、运行截图四、主要代码1. 分页获取预约数据代码2.保存预约信息代码3.修改订单状态代码 一、项目演示 项目演示地址&#xff1a; 视频地址 二、项目介绍 项目描述&#xff1a;这是一个基于SpringBootVue框架开发的充电桩管理系统。首先&…

Centos使用Docker搭建自己的Gitlab社区版16.8.0-ce.0(设置汉化 修改密码 设置SSH秘钥 添加拉取命令端口号 备份至网盘和恢复)

根据我的经验 部署Gitlab&#xff08;社区版&#xff09; 至少需要2核4g的服务器 带宽3~4M 1. 在自己电脑上安装终端&#xff1a;宝塔ssl终端 或者 FinalShell&#xff0c;根据喜好安装即可 http://www.hostbuf.com/t/988.html http://www.hostbuf.com/downloads/finalshell_w…

Pytorch中Dataset和dadaloader的理解

不同的数据集在形式上千差万别&#xff0c;为了能够统一用于模型的训练&#xff0c;Pytorch框架下定义了一个dataset类和一个dataloader类。 dataset用于获取数据集中的样本&#xff0c;dataloader 用于抽取部分样本用于训练。比如说一个用于分割任务的图像数据集的结构如图1所…

蓝桥杯---三羊献瑞

观察下面的加法算式: 其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 请你填写“三羊献瑞”所代表的4位数字(答案唯一),不要填写任何多余内容。 答案 代码 public class _03三羊献瑞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 生 b 瑞 g 献 d 辉…

Flink多流转换(1)—— 分流合流

目录 分流 代码示例 使用侧输出流 合流 联合&#xff08;Union&#xff09; 连接&#xff08;Connect&#xff09; 简单划分的话&#xff0c;多流转换可以分为“分流”和“合流”两大类 目前分流的操作一般是通过侧输出流&#xff08;side output&#xff09;来实现&…

【后端技术】术有千法,道本归一

目录 1.概述 2.机器的问题 2.1.计算 2.2.存储 2.3.传输 3.人的问题 3.1.代码工程的管理 3.2.过程的把控 4.总结 1.概述 术有千法&#xff0c;道本归一。 之所以这样说&#xff0c;是因为当前出现的纷繁复杂的后端技术&#xff0c;其本质其实都是为了解决同一套问题。…

蓝桥杯题目解析 --矩形切割

先看题&#xff1a; 题目中的例子解析&#xff1a; 5*3 切一刀最大的&#xff0c;肯定是3*3&#xff0c;切完后只剩2*3&#xff0c;切一刀最大的&#xff0c;肯定是2*2&#xff0c;切完后只剩2*1&#xff0c;切一刀最大的&#xff0c;肯定是1*1&#xff0c;切完后只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