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 B树的分析与实现

news2025/1/10 21:22:57

本文主要说明了B树的概念、应用以及如何用C语言实现B树。

概述

有使用过数据库的朋友都知道,数据库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并且查询数据的性能也需要一定的保证。那么数据库的底层数据结构是如何实现的呢,就是我们要讨论的B树和B+树,数据库使用的是B+树,B+树以B树为基础,本文主要也是讨论B树,并实现B树。

磁盘结构

为什么这里需要提及磁盘呢,这是因为数据库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内存肯定无法存储这些数据,需要借助磁盘来完成数据的存储,查询数据库实际上也是对磁盘的查询。磁盘的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磁盘结构

磁盘主要有磁面,磁道,扇区,磁头的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下:
磁面:一个磁盘有很多个磁面
磁道:一个磁面有很多磁道
扇区:磁道与磁道之间构成扇区。
数据库的查询性能的快慢依赖于访问磁盘的速度。
要完成对磁盘的访问,从CPU发起指令访问磁盘(通过寻址)到磁头返回对应的地址的过程主要需要经过寄存器,内存,然后在到磁盘,指令给出要访问的地址,磁盘发起旋转,磁头找到相应的位置后就返回给内存,从而完成CPU读取数据的结果。这些步骤中,最耗时的操作的就是磁头从磁盘中找到地址。

多叉树

当内存需要获取磁盘的数据时,就发出一次寻址操作,寻址操作其实就是多叉树父节点查找子节点的过程。比如下图A到B的访问,就是一次寻址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多叉树的访问

为了减少寻址次数,因此使用了多叉树而不使用二叉树,那是由于数据库具有大量数据,如果使用二叉树保存,层高会非常高,寻址次数会明显增多,从而查询数据的速度肯定会非常慢。

B树和B+树的概念

都知道数据库查询一般是非常快的,如果仅仅将数据存储在多叉树中而没有任何规律,那么是不可能的做到的,那么数据库的效率高其实就是有规律的多叉树,即B+树和B+树,如果一个M阶B树T,满足以下条件,就是一颗B树:

1. 每个结点至多拥有M课子树
2. 根结点至少拥有两颗子树
3. 除了根结点以外,其余每个分支结点至少拥有M/2课子树
4. 所有的叶结点都在同一层上
5. 有k课子树的分支结点则存在k-1个关键字,关键字按照递增顺序进行排序
6. 关键字数量满足ceil(M/2)-1 <= n <= M-1

比如 M = 6(6阶)B树
1.则B树最多有6棵子树,最多5个关键字(关键字比子树少1)
2.根结点最少可以有2棵子树(1个关键字)
3.关键字依次增加
4.关键字最少为2,最少子树为3.
5.叶子结点在同一层
以下是26个字母的一个B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B树的例子

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不是使用的B树,而是使用的B+树,B+树与B树的区别在于:

  1. .B+树的数据只存储在叶子节点上,并且通过链表的方式将所有的叶子节点全部串联起来,而B树的数据存储在每一个节点上。
  2. B+树的子树数量等于它的关键字的数量,而B树是关键字数量加1。
  3. B+树的数据是存储在叶子节点上的,并且叶子节点的数据是双向链表关联起来,而B树的叶子节点各自独立。

B+树的内部节点只存放键,不存放值,因此一次读取,可以在内存页中获取更多的键,有利于更快地缩小查找范围。B+树的叶节点由一条链相连,因此,当需要进行一次全数据遍历的时候,B+树只需要使用O(logN)时间找到最小的一个节点,然后通过链进行O(N)的顺序遍历即可,而B树则需要对树的每一层进行遍历,这会需要更多的内存置换次数,因此也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B+树同时支持随机检索和顺序检索,而B树只适合随机检索。B+树空间利用率更高,可减少I/O次数,磁盘读写代价更低。B+树的内部结点并没有指向关键字具体信息的指针,只是作为索引使用,其内部结点比B树小,盘块能容纳的结点中关键字数量更多,一次性读入内存中可以查找的关键字也就越多,相对的,IO读写次数也就降低了。

B树的操作

对一个树的操作,无非就是增删改查。即B树的添加,B树的删除,B树的修改(节点的修改,我们不关心这个操作,这个操作无非就是根据key查询之后,对value进行修改),和B树的查询。

B树的添加

为了更好的说明B树节点添加的操作,我们假如以依次添加26个字母为例,B树节点的key最大值为5来进行说明,首先我们看看添加A到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B树添加A到E

在插入ABCDE的时候,由于当前就一个节点,并且key还没有超过5个,直接插入即可。
接下来我们插入F,插入F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插入关键字F

在插入F之前,只有1个节点,并且节点的key已经满了,无法在继续插入key,那么必然要增加节点,这里就涉及到节点的分裂操作。其实节点的插入无非就2个操作:找到要插入的位置和必要的分裂操作

插入节点

插入节点一般是在叶子节点上,理论上插入到内节点也是可以的。不过插入到内节点操作上会有很多的不便,代码实现起来也比较复杂。
假如在插入的过程中,已经找到要插入的叶子节点,如果叶子节点的关键码个数没有达到上限,可以直接插入;如果达到了上限,就要分裂成两个子节点,并把中间的关键码往上放到父节点中。在节点的key往父节点移动的过程中,父亲节点的key也会随着增多,假如父节点的key也满了,则需要再次分裂父节点,直到达到B树的平衡。
节点的插入是从根节点开始的,假如在找到具体的叶子节点之前,可能会出现内节点和最终的叶子节点的key满的情况,在出现节点满的情况,需要分裂节点。节点的分裂需要分为2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分裂根节点,如上图中添加F的情况,另一种就是不是分裂根情况的节点比如下图添加I的情况,由于存在父节点,因此不需要像根节点分裂一样,需要生成一个新根节点来作为分裂节点的父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6 插入关键字I

根节点分裂比非根节点分裂多了2个步骤:

(1)生成一个新节点,并将这个新节点作为树的根节点
(2)将之前的根节点作为这个新节点的第一个孩子。

根节点和非根节点后续的分裂步骤都一样,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创建一个新节点z
2.将分裂节点的后半部分key值赋值给z
3.如果分裂的结点是内结点,则还需要将分裂结点的子树赋值给z
4.将分裂节点的中间key移动到父亲节点的合适位置,并将父节点的节点插入key之后的指针后移。
5.分裂节点的数量减少
6.分裂节点的父节点的key+1和num值的修改

B树的删除

B树的添加会导致节点的分裂,从而形成一颗巨大的多叉树,B树的删除(即节点的删除)会导致节点的合并,从而让树的规模逐渐变小。在说明具体什么时候会导致节点合并之前,先看看删除节点A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7 删除A节点,往右借用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8 删除A节点,将父节点合并到关键字A和关键字D的节点之间

删除A需要从邻居借用子树和合并节点,在第一幅图中,关键字key A所在的节点的像邻居借用了关键字key JK所在的节点。在第二幅图中,关键字A所在的节点的父节点的关键字C移动到了关键字A的节点,然后并和关键字D和E所在的所在的节点进行合并。

合并操作

为什么需要合并呢,这是因为如果遇到一个结点的关键字key(key < M/2 -1,其中M是子树的 个数)值很少,那么就会出现很复杂的情况,导致不满足B树的情形。如上图删除A的过程中,合并节点会出现节点下沉的情况,删除操作也是删除叶子节点,因此如果删除的是内节点,也会让内节点先合并下沉,然后进行删除。

合并的流程主要如下:

 1.根据合并节点的位置,找到父节点要下移的key,比如上面删除A,由于属于父节点的第一个孩子,就需要将第一个key下移。
 2.然后如果下移的key与要删除key的节点进行合并,然后并和相邻的节点进行合并。

借用操作

1.将父节点的第一个关键字移动到某个子树
2.如果是往左边子树借用节点,就将左边子树节点的最后一个关键字移动到父节点,如果是往右边子树借用节点,就将右边子树的节点的第一个关键字移动到父亲节点
3.对于第2步,如果是往右边子树借用节点,就将右边子树的节点的第一个关键字作为左边子树的最后一个关键字,如果往左边子树借用节点,就将左边子树的节点的最后一个关键字作为右边子树的第一个关键字。

删除节点

删除节点可能会涉及到如下过程:

1.如果要删除的相邻两颗子树的key,都小于或者等于M/2-1(M为节点子树的个数),那么就要进行合并,这是因为邻居节点借用节点之后,会导致邻居不满足节点key的最小值条件)
2.左边子树大于M/2 -1, 往左边子树借用结点
3.右边子树大于M/2-1, 往右边子树借用节点
4.直接删除节点的key

一般在删除节点时,都会自上而下的判断节点的key的数量是否小于M/2,如果是,都会做合并子树和从相邻节点中借用节点,而不是仅仅在删除的节点做这样的操作。这样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节点删除出现很复杂的情况。

B树的查询

从根节点开始查询,然后对根节点使用二分查找可以达到hlog(n)的时间复杂度,比如查找图3的Q,从根节点开始查询,然后往右开始查询,每次查询到节点的时候,都是用二分查找。

代码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assert.h>

#define DEGREE		3
typedef int KEY_VALUE;

//不需要父指针,因为节点增加都是从上而下的,不需要指向父亲
typedef struct _btree_node {
	KEY_VALUE *keys; //节点key  最多为DEGREE * 2 -1
	struct _btree_node **childrens; //孩子指针,最多个数为 2 * DEGREE
	int num; //节点的key个数
	int leaf;//是否是叶子节点,0-否,1-是
} btree_node;

typedef struct _btree {
	btree_node *root;//根节点
	int t;//度,--->DEGREE
} btree;

//创建一个节点 t->度,leaf->是否为叶子节点
btree_node *btree_create_node(int t, int leaf) {

	btree_node *node = (btree_node*)calloc(1, sizeof(btree_node));
	if (node == NULL) assert(0);

	node->leaf = leaf;
	node->keys = (KEY_VALUE*)calloc(1, (2*t-1)*sizeof(KEY_VALUE)); //生成2 * t -1 存放key的空间
	node->childrens = (btree_node**)calloc(1, (2*t) * sizeof(btree_node*));//声明 2*t个孩子节点指针空间
	node->num = 0; //当前不存在key

	return node;
}

void btree_destroy_node(btree_node *node) {

	assert(node);

	free(node->childrens);
	free(node->keys);
	free(node);
	
}

//创建树,无非就是创建一个根节点,并赋予孩子的degree
void btree_create(btree *T, int t) {
	T->t = t;
	
	btree_node *x = btree_create_node(t, 1);
	T->root = x;
	
}

/// @brief 分裂节点(分裂节点是用于插入节点的,由于插入节点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如果找到某个节点已满,就需要分裂,如果分裂到孩子节点了,说明父节点都不是满的)
/// @param T 树
/// @param x 要分裂节点的父节点
/// @param i 哪个孩子要分裂(孩子序号从0开始)
void btree_split_child(btree *T, btree_node *x, int i) {
	int t = T->t;

	btree_node *y = x->childrens[i];//y要分裂的节点
	btree_node *z = btree_create_node(t, y->leaf);//生成一个新节点,用于保存y指点后半部分的节点(注意,如果DEGREE为3,那么就是最多5个key,最后2个key放到这个新生成的节点)

	z->num = t - 1;

	int j = 0;
	for (j = 0;j < t-1;j ++) {
		z->keys[j] = y->keys[j+t];//赋值新节点的key
	}
	if (y->leaf == 0) {//如果不是叶子节点,还需要将分类节点的孩子放到新节点种
		for (j = 0;j < t;j ++) {
			z->childrens[j] = y->childrens[j+t];
		}
	}

	y->num = t - 1;//设置分裂节点后的节点数目

	for (j = x->num;j >= i+1;j --) {//父节点要插入节点之后的所有节点的孩子节点都后移
		x->childrens[j+1] = x->childrens[j];//
	}

	x->childrens[i+1] = z;//第i个节点为要插入的位置,i+1个为要插入的孩子节点

	for (j = x->num-1;j >= i;j --) {//要插入位置的所有key后移
		x->keys[j+1] = x->keys[j];
	}
	x->keys[i] = y->keys[t-1];
	x->num += 1;
	
}

/// @brief 树节点key没有满的时候插入
/// @param T 要插入的树
/// @param x 要插入的节点的父亲节点或者作为叶子节点插入
/// @param k 
void btree_insert_nonfull(btree *T, btree_node *x, KEY_VALUE k) {

	int i = x->num - 1;//

	if (x->leaf == 1) {//要插入的节点是叶子节点
		
		while (i >= 0 && x->keys[i] > k) {//找到要插入的位置
			x->keys[i+1] = x->keys[i];
			i --;
		}
		x->keys[i+1] = k;//指定的位置插入
		x->num += 1;
		
	} else {//要插入的位置不是叶子节点
		while (i >= 0 && x->keys[i] > k) i --;//找到要插入的位置

		if (x->childrens[i+1]->num == (2*(T->t))-1) {//如果要插入的节点已满,就需要分裂该节点
			btree_split_child(T, x, i+1);//key要插入的节点已满,需要分裂节点
			if (k > x->keys[i+1]) i++;//判断key要插入节点的左边部分还是插入到右边部分,如果关键字比i+i(右边部分的key)大,就插入到右边部分
		}

		btree_insert_nonfull(T, x->childrens[i+1], k);//插入待插入的节点
	}
}

void btree_insert(btree *T, KEY_VALUE key) {
	//int t = T->t;

	btree_node *r = T->root;
	if (r->num == 2 * T->t - 1) {//根节点分裂
		
		btree_node *node = btree_create_node(T->t, 0);//新创建的节点作为父节点
		T->root = node;

		node->childrens[0] = r;//作为根的0号节点

		btree_split_child(T, node, 0); //分裂根的0号节点

		int i = 0;
		if (node->keys[0] < key) i++;//判断要插入的节点是插入到到0号子树还是1号子树
		btree_insert_nonfull(T, node->childrens[i], key);
		
	} else {//根节点 未满 ,就直接插入
		btree_insert_nonfull(T, r, key);
	}
}

void btree_traverse(btree_node *x) {
	int i = 0;

	for (i = 0;i < x->num;i ++) {//
		if (x->leaf == 0) //非叶子节点
			btree_traverse(x->childrens[i]);
		printf("%C ", x->keys[i]);
	}

	if (x->leaf == 0) btree_traverse(x->childrens[i]);
}

void btree_print(btree *T, btree_node *node, int layer)
{
	btree_node* p = node;
	int i;
	if(p){
		printf("\nlayer = %d keynum = %d is_leaf = %d\n", layer, p->num, p->leaf);
		for(i = 0; i < node->num; i++)
			printf("%c ", p->keys[i]);
		printf("\n");
#if 0
		printf("%p\n", p);
		for(i = 0; i <= 2 * T->t; i++)
			printf("%p ", p->childrens[i]);
		printf("\n");
#endif
		layer++;
		for(i = 0; i <= p->num; i++)
			if(p->childrens[i])
				btree_print(T, p->childrens[i], layer);
	}
	else printf("the tree is empty\n");
}

//二分查询节点的位置
int btree_bin_search(btree_node *node, int low, int high, KEY_VALUE key) {
	int mid;
	if (low > high || low < 0 || high < 0) {
		return -1;
	}

	while (low <= high) {
		mid = (low + high) / 2;
		if (key > node->keys[mid]) {
			low = mid + 1;
		} else {
			high = mid - 1;
		}
	}

	return low;
}


//{child[idx], key[idx], child[idx+1]} 
void btree_merge(btree *T, btree_node *node, int idx) {

	btree_node *left = node->childrens[idx];
	btree_node *right = node->childrens[idx+1];

	int i = 0;

	/data merge
	left->keys[T->t-1] = node->keys[idx];
	for (i = 0;i < T->t-1;i ++) {
		left->keys[T->t+i] = right->keys[i];
	}
	if (!left->leaf) {
		for (i = 0;i < T->t;i ++) {
			left->childrens[T->t+i] = right->childrens[i];
		}
	}
	left->num += T->t;

	//destroy right
	btree_destroy_node(right);

	//node 
	for (i = idx+1;i < node->num;i ++) {
		node->keys[i-1] = node->keys[i];
		node->childrens[i] = node->childrens[i+1];
	}
	node->childrens[i+1] = NULL;
	node->num -= 1;

	if (node->num == 0) {
		T->root = left;
		btree_destroy_node(node);
	}
}

void btree_delete_key(btree *T, btree_node *node, KEY_VALUE key) {

	if (node == NULL) return ;

	int idx = 0, i;

	while (idx < node->num && key > node->keys[idx]) {//找到要删除节点的位置
		idx ++;
	}

	if (idx < node->num && key == node->keys[idx]) {//节点中找到要删除的key

		if (node->leaf) {    //叶子节点
			
			for (i = idx;i < node->num-1;i ++) {
				node->keys[i] = node->keys[i+1];
			}

			node->keys[node->num - 1] = 0;
			node->num--;
			
			if (node->num == 0) { //root
				free(node);
				T->root = NULL;
			}
			return ;
		} else if (node->childrens[idx]->num >= T->t) {

			btree_node *left = node->childrens[idx];
			node->keys[idx] = left->keys[left->num - 1];

			btree_delete_key(T, left, left->keys[left->num - 1]);
			
		} else if (node->childrens[idx+1]->num >= T->t) {

			btree_node *right = node->childrens[idx+1];
			node->keys[idx] = right->keys[0];

			btree_delete_key(T, right, right->keys[0]);
			
		} else {

			btree_merge(T, node, idx);
			btree_delete_key(T, node->childrens[idx], key);
			
		}
		
	} else {//节点中没有找到要删除的key

		btree_node *child = node->childrens[idx];//继续寻找孩子
		if (child == NULL) {  //没有找到对应的孩子
			printf("Cannot del key = %d\n", key);
			return ;
		}

		if (child->num == T->t - 1) {

			btree_node *left = NULL;
			btree_node *right = NULL;
			if (idx - 1 >= 0)
				left = node->childrens[idx-1];
			if (idx + 1 <= node->num) 
				right = node->childrens[idx+1];

			if ((left && left->num >= T->t) ||
				(right && right->num >= T->t)) {

				int richR = 0;
				if (right) richR = 1;
				if (left && right) richR = (right->num > left->num) ? 1 : 0;

				if (right && right->num >= T->t && richR) { //borrow from next
					child->keys[child->num] = node->keys[idx];
					child->childrens[child->num+1] = right->childrens[0];
					child->num ++;

					node->keys[idx] = right->keys[0];
					for (i = 0;i < right->num - 1;i ++) {
						right->keys[i] = right->keys[i+1];
						right->childrens[i] = right->childrens[i+1];
					}

					right->keys[right->num-1] = 0;
					right->childrens[right->num-1] = right->childrens[right->num];
					right->childrens[right->num] = NULL;
					right->num --;
					
				} else { //borrow from prev

					for (i = child->num;i > 0;i --) {
						child->keys[i] = child->keys[i-1];
						child->childrens[i+1] = child->childrens[i];
					}

					child->childrens[1] = child->childrens[0];
					child->childrens[0] = left->childrens[left->num];
					child->keys[0] = node->keys[idx-1];
					
					child->num ++;

					node->key[idx-1] = left->keys[left->num-1];
					left->keys[left->num-1] = 0;
					left->childrens[left->num] = NULL;
					left->num --;
				}

			} else if ((!left || (left->num == T->t - 1))
				&& (!right || (right->num == T->t - 1))) {

				if (left && left->num == T->t - 1) {
					btree_merge(T, node, idx-1);					
					child = left;
				} else if (right && right->num == T->t - 1) {
					btree_merge(T, node, idx);
				}
			}
		}

		btree_delete_key(T, child, key);
	}
	
}


int btree_delete(btree *T, KEY_VALUE key) {
	if (!T->root) return -1;

	btree_delete_key(T, T->root, key);//从根节点开始判断是否应该删除
	return 0;
}


int main() {
	btree T = {0};

	btree_create(&T, 3);//创建key最大个数为5个B树
	srand(48);

	int i = 0;
	char key[26]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for (i = 0;i < 26;i ++) {
		//key[i] = rand() % 1000;
		printf("%c ", key[i]);
		btree_insert(&T, key[i]);
	}

	btree_print(&T, T.root, 0);

	for (i = 0;i < 26;i ++) {
		printf("\n---------------------------------\n");
		btree_delete(&T, key[25-i]);
		//btree_traverse(T.root);
		btree_print(&T, T.root, 0);
	}
	
}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363911.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ConcurrentHashMap的原理分析学习

ConcurrentHashMap 的初步使用及场景 CHM 的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是 J.U.C 包里面提供的一个线程安全并且高效的 HashMap&#xff0c;所以ConcurrentHashMap 在并发编程的场景中使用的频率比较高&#xff0c;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从ConcurrentHashMap 的使用上以及源码层面来…

乐理燥废笔记

乐理燥废笔记 文章目录 终止式小调音阶转调不协和和弦进行大小转调1251 1451转调我的霹雳猫阿诺三全音代理五声音阶又怎样和弦附录&#xff1a;压缩字符串、大小端格式转换压缩字符串浮点数压缩Packed-ASCII字符串 大小端转换什么是大端和小端数据传输中的大小端总结大小端转换…

设置代理IP地址对网络有什么影响?爬虫代理IP主要有哪些作用?

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xff0c;代理IP地址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网络技术。代理IP地址可以改变用户的上网行为&#xff0c;进而影响网络访问的速度和安全性。本篇文章将探讨设置代理IP地址对网络的影响&#xff0c;以及爬虫代理IP的主要作用。 首先&#xff0c;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代…

基于java,springboot的论旅游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环境以及简介 基于java,springboot的论旅游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xff0c;Java项目&#xff0c;SpringBoot项目&#xff0c;含开发文档&#xff0c;源码&#xff0c;数据库以及ppt 源码下载 环境配置&#xff1a; 框架&#xff1a;springboot JDK版本&#xff1a;JDK1.8 服…

树莓派4B使用ncnn部署yolov5-Lite,推理耗时 247ms 包含前后处理

一. 引言 最近在玩树莓派&#xff0c;想在树莓派上不是一个目标检测算法&#xff0c;大致看了一下&#xff0c;目前开源的大家都在使用yolov5-Lite&#xff0c;使用ncnn去推理加速&#xff0c;于是自己也尝试部署&#xff0c;在此记录一下&#xff0c;个人踩的坑。 二. 版本选…

【算法笔记】状态机dp

状态机dp概述 当一个事件涉及的过程的考虑并且方案数的考虑比较繁琐时&#xff0c;我们可以尝试用状态机的思想去考虑这个问题&#xff0c;将这个问题简化&#xff0c;就是去考虑一个对象他所具有的几种状态。 状态机主要考虑一下两个方面&#xff1a;状态和转移 状态其实也…

如何在Ubuntu安装SVN服务并结合cpolar实现公网TCP地址远程访问本地服务

文章目录 前言1. Ubuntu安装SVN服务2. 修改配置文件2.1 修改svnserve.conf文件2.2 修改passwd文件2.3 修改authz文件 3. 启动svn服务4. 内网穿透4.1 安装cpolar内网穿透4.2 创建隧道映射本地端口 5. 测试公网访问6. 配置固定公网TCP端口地址6.1 保留一个固定的公网TCP端口地址6…

Mysql与Redis如何保证数据一致性问题

目录 一、Mysql与Redis同步数据是否存在延迟呢&#xff1f; 二、如何保证一致性&#xff1f; 2.1、第一种方式&#xff1a;手动编码 2.2、第二种方式&#xff1a;MQ异步更新 2.3、第三种方式&#xff1a;binlog同步数据 2.4、第四种方式&#xff1a;双写一致性 2.5、第五…

mysql之视图mysql连接案例索引

文章目录 一、视图1.1 含义1.2 操作1.2.1 创建视图1.2.2 视图的修改1.2.3 删除视图1.2.4 查看视图 二、连接案例01)查询" 01 "课程比" 02 "课程成绩高的学生的信息及课程分数02)查询同时存在" 01 "课程和" 02 "课程的情况03&#xff0…

SpringMVC-@RequestMapping注解

0. 多个方法对应同一个请求 RequestMapping("/")public String toIndex(){return "index";}RequestMapping("/")public String toIndex2(){return "index";}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xff0c;会报错。 1. 注解的功能 RequestMapping注…

Java面试之集合篇

前言 本篇主要总结JAVA面试中关于集合相关的高频面试题。本篇的面试题基于网络整理以及自己的总结编辑。在不断的完善补充哦。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发表留言哦&#xff01; 1、基础 1.1、Java 集合框架有哪些&#xff1f; Java 集合框架&#xff0c;大家可以看看 《Java 集…

Latex + Overleaf 论文写作新手笔记

.tex 文件main.tex 文件 Latex 的文档层次结构不同文档类型的层次结构report 6 层结构实例article 5 层结构实例 Latex 语法图表插入与引用使用 figure 环境来插入图片使用 ref 命令来引用已有的图表格的插入与引用 代码块列表无序列表 itemize有序列表 enumerate 学位论文项目…

利用Type类来获得字段名称(Unity C#中的反射)

使用Type类以前需要引用反射的命名空间&#xff1a; using System.Reflection; 以下是完整代码&#xff1a; public class ReflectionDemo : MonoBehaviour {void Start(){A a new A();B b new B();A[] abArraynew A[] { a, b };foreach(A v in abArray){Type t v.GetTyp…

【CSS】文字描边的三种实现方式

目录 1. 可行的几种方式1.1. text-shadow 描边代码优缺点 1.2. text-stroke 描边实现优缺点 1.3. svg 描边实现优缺点 总结 1. 可行的几种方式 text-shadow–webkit-text-strokesvg 1.1. text-shadow 描边 MDN text-shadow 代码 <div class"text stroke">…

OpenMMlab导出CenterNet模型并用onnxruntime和tensorrt推理

导出onnx文件 直接使用脚本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from mmdet.apis import init_detectorconfig_file ./configs/centernet/centernet_r18_8xb16-crop512-140e_coco.py checkpoint_file ../checkpoints/centernet_resnet18_140e_coco_20210705_093…

【大数据进阶第三阶段之Datax学习笔记】阿里云开源离线同步工具Datax快速入门

【大数据进阶第三阶段之Datax学习笔记】阿里云开源离线同步工具Datax概述 【大数据进阶第三阶段之Datax学习笔记】阿里云开源离线同步工具Datax快速入门 【大数据进阶第三阶段之Datax学习笔记】阿里云开源离线同步工具Datax类图 【大数据进阶第三阶段之Datax学习笔记】使用…

DNS安全与访问控制

一、DNS安全 1、DNSSEC原理 DNSSEC依靠数字签名保证DNS应答报文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权威域名服务器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对资源记录&#xff08;Resource Record, RR&#xff09;进行签名&#xff0c;解析服务器用权威服务器的公开密钥对收到的应答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失败&…

5年经验之谈 —— 探索自动化测试用例设计粒度!

自动化测试用例的粒度指的是测试用例的细致程度&#xff0c;即每个测试用例检查的功能点的数量和范围。 通常&#xff0c;根据测试用例的粒度&#xff0c;可以被分为3种不同的层次&#xff0c;从更低层次的细粒度到更高层次的粗粒度。 第一种&#xff1a;单元测试 - 细粒度 单…

【IC设计】移位寄存器

目录 理论讲解背景介绍什么是移位寄存器按工作模式分类verilog语法注意事项 设计实例循环移位寄存器算术双向移位寄存器5位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伪随机码发生器3位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32位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串行移位寄存器&#xff08;打4拍&#xff09;双向移位寄存器&#xff1…

设置输入法默认为英文

1、进入语言首选项 2、添加首选的语言&#xff0c;选英文 3、 选择始终默认使用的输入法 4、选择默认语言 5、输入语言热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