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GoF之代理模式
14.1 对代理模式的理解
代理模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对于客户端程序来说,使用代理对象时就像在使用目标对象一样。【在程序中,目标需要被保护时】
业务场景:系统中有A、B、C三个模块,使用这些模块的前提是需要用户登录,也就是说在A模块中要编写判断登录的代码,B模块中也要编写,C模块中还要编写,这些判断登录的代码反复出现,显然代码没有得到复用,可以为A、B、C三个模块提供一个代理,在代理当中写一次登录判断即可。代理的逻辑是:请求来了之后,判断用户是否登录了,如果已经登录了,则执行对应的目标,如果没有登录则跳转到登录页面。【在程序中,目标不但受到保护,并且代码也得到了复用。】
代理模式是GoF23种设计模式之一。属于结构型设计模式。
代理模式的作用是: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客户不想或者不能直接引用一个对象,此时可以通过一个称之为“代理”的第三者来实现间接引用。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代理对象去掉客户不应该看到的内容和服务或者添加客户需要的额外服务。 通过引入一个新的对象来实现对真实对象的操作或者将新的对象作为真实对象的一个替身,这种实现机制即为代理模式,通过引入代理对象来间接访问一个对象,这就是代理模式的模式动机。
代理模式中的角色:
- 代理类(代理主题)
- 目标类(真实主题)
- 代理类和目标类的公共接口(抽象主题):客户端在使用代理类时就像在使用目标类,不被客户端所察觉,所以代理类和目标类要有共同的行为,也就是实现共同的接口。
代理模式的类图:
代理模式在代码实现上,包括两种形式:
- 静态代理
- 动态代理
14.2 静态代理
现在有一个接口和一个实现类
public interface OrderService {
/**
* 生成订单
*/
void generate();
/**
* 查看订单详情
*/
void detail();
/**
* 修改订单
*/
void modify();
}
**/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Order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nerate() {
try {
Thread.sleep(1234);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订单已生成");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tail() {
try {
Thread.sleep(254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订单信息如下:******");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dify() {
try {
Thread.sleep(10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订单已修改");
}
}
其中的线程休眠模拟的是操作耗时,现在需要统计每个业务耗时时长。
解决办法1:创建一个新的实现类,由这个实现类来重新编写业务逻辑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Order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nerate()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ry {
Thread.sleep(1234);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订单已生成");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耗费时长"+(end - begin)+"毫秒");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tail()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ry {
Thread.sleep(2541);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订单信息如下:******");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耗费时长"+(end - begin)+"毫秒");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dify()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ry {
Thread.sleep(10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订单已修改");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耗费时长"+(end - begin)+"毫秒");
}
}
这样需求可以满足,但是违背了ocp开闭原则。
第二种解决方式:编写一个子类继承原本的类。在子类中重写每个方法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ImplSub extends OrderServiceImpl{
@Override
public void generate()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uper.generate();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耗时"+(end - begin)+"毫秒");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tail()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uper.detail();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耗时"+(end - begin)+"毫秒");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dify()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uper.modify();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耗时"+(end - begin)+"毫秒");
}
}
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但是存在两个问题:
- 第一个问题:假设系统中有100个这样的业务类,需要提供100个子类,并且之前写好的创建Service对象的代码,都要修改为创建子类对象。
- 第二个问题:由于采用了继承的方式,导致代码之间的耦合度较高。
第三种方法就是创建一个类实现接口,然后将目标类对象传递进去,执行原本业务的同时添加新的业务。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Proxy implements OrderService{ // 代理对象
// 目标对象
private 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
// 通过构造方法将目标对象传递给代理对象
public OrderServiceProxy(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 {
this.orderService = order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generate()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执行目标对象的目标方法
orderService.generate();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耗时"+(end - begin)+"毫秒");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tail()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执行目标对象的目标方法
orderService.detail();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耗时"+(end - begin)+"毫秒");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dify()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执行目标对象的目标方法
orderService.modify();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耗时"+(end - begin)+"毫秒");
}
}
这种方式的优点:符合OCP开闭原则,同时采用的是关联关系,所以程序的耦合度较低。所以这种方案是被推荐的。
14.3 动态代理
在程序运行阶段,在内存中动态生成代理类,被称为动态代理,目的是为了减少代理类的数量。解决代码复用的问题。
- JDK动态代理技术:只能代理接口。
- CGLIB动态代理技术:CGLIB(Code Generation Library)是一个开源项目。是一个强大的,高性能,高质量的Code生成类库,它可以在运行期扩展Java类与实现Java接口。它既可以代理接口,又可以代理类,底层是通过继承的方式实现的。性能比JDK动态代理要好。(底层有一个小而快的字节码处理框架ASM。)
- Javassist动态代理技术:Javassist是一个开源的分析、编辑和创建Java字节码的类库。是由东京工业大学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系的 Shigeru Chiba (千叶 滋)所创建的。它已加入了开放源代码JBoss 应用服务器项目,通过使用Javassist对字节码操作为JBoss实现动态"AOP"框架。
现在还是有相同的接口和目标类对象。
使用jdk的动态代理可以直接在客户端程序创建代理对象并返回。
jdk动态代理需要创建目标对象,然后通过目标对象创建出一个内存中的代理对象。
这里第三个参数使用匿名内部类的形式完成业务。jdk的动态代理使用反射机制执行目标方法,所以需要原本的目标对象,目标方法和参数,可以将返回值返回出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 OderService target=new OderServiceImpl();
OderService proxy = (OderService) Proxy.newProxyInstance(target.getClass().getClassLoader(), target.getClass().getInterfaces(), new Invocation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Object invoke =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耗时:"+(end-begin));
return invoke;
}
});
proxy.generate();
String s = proxy.modify("订单取消");
System.out.println(s);
}
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Proxy = Proxy.newProxyInstance(target.getClass().getClassLoader(), target.getClass().getInterfaces(), 调用处理器对象);
这行代码做了两件事:
- 第一件事:在内存中生成了代理类的字节码
- 第二件事:创建代理对象
Proxy类全名:java.lang.reflect.Proxy。这是JDK提供的一个类(所以称为JDK动态代理)。主要是通过这个类在内存中生成代理类的字节码。
其中newProxyInstance()方法有三个参数:
- 第一个参数:类加载器。在内存中生成了字节码,要想执行这个字节码,也是需要先把这个字节码加载到内存当中的。所以要指定使用哪个类加载器加载。
- 第二个参数:接口类型。代理类和目标类实现相同的接口,所以要通过这个参数告诉JDK动态代理生成的类要实现哪些接口。
- 第三个参数:调用处理器。这是一个JDK动态代理规定的接口,接口全名: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显然这是一个回调接口,也就是说调用这个接口中方法的程序已经写好了,就差这个接口的实现类了。(这里实现类使用匿名内部类的形式实现,这样可以避免另外实现传递目标对象麻烦)
InvocationHandler接口中有一个方法invoke,这个invoke方法上有三个参数:
- 第一个参数:Object proxy。代理对象。设计这个参数只是为了后期的方便,如果想在invoke方法中使用代理对象的话,尽管通过这个参数来使用。
- 第二个参数:Method method。目标方法。
- 第三个参数:Object[] args。目标方法调用时要传的参数。
14.3.2 CGLIB动态代理
CGLIB既可以代理接口,又可以代理类。底层采用继承的方式实现。所以被代理的目标类不能使用final修饰。
<dependency>
<groupId>cglib</groupId>
<artifactId>cglib</artifactId>
<version>3.3.0</version>
</dependency>
我们准备一个没有实现接口的类,如下: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ublic void login(){
System.out.println("用户正在登录系统....");
}
public void logout(){
System.out.println("用户正在退出系统....");
}
}
使用CGLIB在内存中为UserService类生成代理类,并创建对象: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字节码增强器
Enhancer enhancer = new Enhancer();
// 告诉cglib要继承哪个类
enhancer.setSuperclass(UserService.class);
// 设置回调接口
enhancer.setCallback(new TimerMethodInterceptor());
// 生成源码,编译class,加载到JVM,并创建代理对象
UserService userServiceProxy = (UserService)enhancer.create();
userServiceProxy.login();
userServiceProxy.logout();
}
}
和JDK动态代理原理差不多,在CGLIB中需要提供的不是InvocationHandler,而是:net.sf.cglib.proxy.MethodInterceptor
编写MethodInterceptor接口实现类:
public class TimerMethodInterceptor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tercept(Object target, Method method, Object[] objects, MethodProxy methodProxy) throws Throwable {
// 前增强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调用目标
Object retValue = methodProxy.invokeSuper(target, objects);
// 后增强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耗时" + (end - begin) + "毫秒");
// 一定要返回
return retValue;
}
}
MethodInterceptor接口中有一个方法intercept(),该方法有4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目标对象
第二个参数:目标方法
第三个参数:目标方法调用时的实参
第四个参数:代理方法
在MethodInterceptor的intercept()方法中调用目标以及添加增强:
十五、面向切面编程AOP
IoC使软件组件松耦合。AOP让你能够捕捉系统中经常使用的功能,把它转化成组件。
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面向方面编程。(AOP是一种编程技术)
AOP是对OOP的补充延伸。
AOP底层使用的就是动态代理来实现的。
Spring的AOP使用的动态代理是:JDK动态代理 + CGLIB动态代理技术。Spring在这两种动态代理中灵活切换,如果是代理接口,会默认使用JDK动态代理,如果要代理某个类,这个类没有实现接口,就会切换使用CGLIB。当然,你也可以强制通过一些配置让Spring只使用CGLIB。
15.1 AOP介绍
一般一个系统当中都会有一些系统服务,例如:日志、事务管理、安全等。这些系统服务被称为:交叉业务
这些交叉业务几乎是通用的,不管你是做银行账户转账,还是删除用户数据。日志、事务管理、安全,这些都是需要做的。
如果在每一个业务处理过程当中,都掺杂这些交叉业务代码进去的话,存在两方面问题:
- 第一:交叉业务代码在多个业务流程中反复出现,显然这个交叉业务代码没有得到复用。并且修改这些交叉业务代码的话,需要修改多处。
- 第二:程序员无法专注核心业务代码的编写,在编写核心业务代码的同时还需要处理这些交叉业务。
使用AOP可以很轻松的解决以上问题。
请看下图,可以帮助你快速理解AOP的思想:
用一句话总结AOP:将与核心业务无关的代码独立的抽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组件,然后以横向交叉的方式应用到业务流程当中的过程被称为AOP。
AOP的优点:
- 第一:代码复用性增强。
- 第二:代码易维护。
- 第三:使开发者更关注业务逻辑。
15.2 AOP的七大术语
- 连接点 Joinpoint
-
- 在程序的整个执行流程中,可以织入切面的位置。方法的执行前后,异常抛出之后等位置。
- 切点 Pointcut
-
- 在程序执行流程中,真正织入切面的方法。(一个切点对应多个连接点)
- 通知 Advice
-
- 通知又叫增强,就是具体你要织入的代码。
- 通知包括:
- 前置通知
- 最终通知
- 异常通知
- 环绕通知
- 后置通知
- 切面 Aspect
-
- 切点 + 通知就是切面。
- 织入 Weaving
-
- 把通知应用到目标对象上的过程。
- 代理对象 Proxy
-
- 一个目标对象被织入通知后产生的新对象。
- 目标对象 Target
-
- 被织入通知的对象。
15.3 切点表达式
切点表达式用来定义通知(Advice)往哪些方法上切入。
切入点表达式语法格式:
Plain Text复制代码
execution([访问控制权限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全限定类名]方法名(形式参数列表) [异常])
访问控制权限修饰符:
●可选项。
●没写,就是4个权限都包括。
●写public就表示只包括公开的方法。
返回值类型:
●必填项。
●* 表示返回值类型任意。
全限定类名:
●可选项。
●两个点“..”代表当前包以及子包下的所有类。
●省略时表示所有的类。
方法名:
●必填项。
●*表示所有方法。
●set*表示所有的set方法。
形式参数列表:
●必填项
●() 表示没有参数的方法
●(..) 参数类型和个数随意的方法
●(*) 只有一个参数的方法
●(*, String) 第一个参数类型随意,第二个参数是String的。
异常:
●可选项。
●省略时表示任意异常类型。
理解以下的切点表达式:
service包下所有的类中以delete开始的所有方法
execution(public * com.powernode.mall.service.*.delete*(..))
mall包下所有的类的所有的方法
execution(* com.powernode.mall..*(..))
所有类的所有方法
execution(* *(..))
15.4 使用Spring的AOP
Spring对AOP的实现包括以下3种方式:
- 第一种方式:Spring框架结合AspectJ框架实现的AOP,基于注解方式。
- 第二种方式:Spring框架结合AspectJ框架实现的AOP,基于XML方式。
- 第三种方式:Spring框架自己实现的AOP,基于XML配置方式。
实际开发中,都是Spring+AspectJ来实现AOP。所以我们重点学习第一种和第二种方式。
什么是AspectJ?(Eclipse组织的一个支持AOP的框架。AspectJ框架是独立于Spring框架之外的一个框架,Spring框架用了AspectJ)
AspectJ项目起源于帕洛阿尔托(Palo Alto)研究中心(缩写为PARC)。该中心由Xerox集团资助,Gregor Kiczales领导,从1997年开始致力于AspectJ的开发,1998年第一次发布给外部用户,2001年发布1.0 release。为了推动AspectJ技术和社团的发展,PARC在2003年3月正式将AspectJ项目移交给了Eclipse组织,因为AspectJ的发展和受关注程度大大超出了PARC的预期,他们已经无力继续维持它的发展。
15.4.1 准备工作
使用Spring+AspectJ的AOP需要引入的依赖如下:
<!--spring context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ontext</artifactId>
<version>6.0.0-M2</version>
</dependency>
<!--spring aop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aop</artifactId>
<version>6.0.0-M2</version>
</dependency>
<!--spring aspects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aspects</artifactId>
<version>6.0.0-M2</version>
</dependency>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mlns:ao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spring-aop.xsd">
</beans>
15.4.2 基于AspectJ的AOP注解式开发
实现步骤
第一步:定义目标类以及目标方法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 {
// 目标方法
public void generate(){
System.out.println("订单已生成!");
}
}
第二步:定义切面类
@Aspect
public class MyAspect {
}
第三步:目标类和切面类都纳入spring bean管理
在目标类OrderService上添加@Component注解。
在切面类MyAspect类上添加@Component注解。
第四步:在spring配置文件中添加组建扫描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
<aop:aspectj-autoproxy proxy-target-class="true"/>
第五步:在切面类中添加通知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yAspect {
// 这就是需要增强的代码(通知)
@Before("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advice(){
System.out.println("我是一个通知");
}
}
<aop:aspectj-autoproxy proxy-target-class="true"/> 开启自动代理之后,凡事带有@Aspect注解的bean都会生成代理对象。
proxy-target-class="true" 表示采用cglib动态代理。
proxy-target-class="false" 表示采用jdk动态代理。默认值是false。即使写成false,当没有接口的时候,也会自动选择cglib生成代理类。
通知类型
通知类型包括:
- 前置通知:@Before 目标方法执行之前的通知
- 后置通知:@AfterReturning 目标方法执行之后的通知
- 环绕通知:@Around 目标方法之前添加通知,同时目标方法执行之后添加通知。
- 异常通知:@AfterThrowing 发生异常之后执行的通知
- 最终通知:@After 放在finally语句块中的通知
接下来,编写程序来测试这几个通知的执行顺序:
@Component
@Aspect
public class MyAspect {
@Around("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aroundAdvice(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环绕通知开始");
// 执行目标方法。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
System.out.println("环绕通知结束");
}
@Before("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beforeAdvice(){
System.out.println("前置通知");
}
@AfterReturning("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afterReturningAdvice(){
System.out.println("后置通知");
}
@AfterThrowing("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afterThrowingAdvice(){
System.out.println("异常通知");
}
@After("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afterAdvice(){
System.out.println("最终通知");
}
}
public class AOP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AOP(){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spring-aspectj-aop-annotation.xml");
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 = 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class);
orderService.generate();
}
}
通过测试得知,当发生异常之后,最终通知也会执行,因为最终通知@After会出现在finally语句块中。
出现异常之后,后置通知和环绕通知的结束部分不会执行。
切面的先后顺序
我们知道,业务流程当中不一定只有一个切面,可能有的切面控制事务,有的记录日志,有的进行安全控制,如果多个切面的话,顺序如何控制:可以使用@Order注解来标识切面类,为@Order注解的value指定一个整数型的数字,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
再定义一个切面类,如下:
@Aspect
@Component
@Order(1) //设置优先级
public class YourAspect {
@Around("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aroundAdvice(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YourAspect环绕通知开始");
// 执行目标方法。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
System.out.println("YourAspect环绕通知结束");
}
@Before("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beforeAdvice(){
System.out.println("YourAspect前置通知");
}
@AfterReturning("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afterReturningAdvice(){
System.out.println("YourAspect后置通知");
}
@AfterThrowing("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afterThrowingAdvice(){
System.out.println("YourAspect异常通知");
}
@After("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afterAdvice(){
System.out.println("YourAspect最终通知");
}
}
优化切点表达式
public class MyAspect {
@Pointcut("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OrderService.*(..))")
public void pointcut(){}
@Around("pointcut()")
public void aroundAdvice(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环绕通知开始");
// 执行目标方法。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
System.out.println("环绕通知结束");
}
@Before("pointcut()")
public void beforeAdvice(){
System.out.println("前置通知");
}
@AfterReturning("pointcut()")
public void afterReturningAdvice(){
System.out.println("后置通知");
}
@AfterThrowing("pointcut()")
public void afterThrowingAdvice(){
System.out.println("异常通知");
}
@After("pointcut()")
public void afterAdvice(){
System.out.println("最终通知");
}
}
使用@Pointcut注解来定义独立的切点表达式。
注意这个@Pointcut注解标注的方法随意,只是起到一个能够让@Pointcut注解编写的位置。
全注解式开发AOP
就是编写一个类,在这个类上面使用大量注解来代替spring的配置文件,spring配置文件消失了,如下:
@Configuration
@ComponentScan("com.powernode.spring6.service")
@EnableAspectJAutoProxy(proxyTargetClass = true)
public class Spring6Configuration {
}
@Test
public void testAOPWithAllAnnotation(){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Spring6Configuration.class);
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 = 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orderService", OrderService.class);
orderService.generate();
}
15.5 AOP的实际案例:事务处理
项目中的事务控制是在所难免的。在一个业务流程当中,可能需要多条DML语句共同完成,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这多条DML语句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这就需要添加事务控制的代码。
银行账户的业务类
@Component
// 业务类
public class AccountService {
// 转账业务方法
public void transfer(){
System.out.println("正在进行银行账户转账");
}
// 取款业务方法
public void withdraw(){
System.out.println("正在进行取款操作");
}
}
订单业务类
@Component
// 业务类
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 {
// 生成订单
public void generate(){
System.out.println("正在生成订单");
}
// 取消订单
public void cancel(){
System.out.println("正在取消订单");
}
}
@Aspect
@Component
// 事务切面类
public class TransactionAspect {
@Around("execution(* com.powernode.spring6.biz..*(..))")
public void aroundAdvice(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
try {
System.out.println("开启事务");
// 执行目标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
System.out.println("提交事务");
} catch (Throwable e) {
System.out.println("回滚事务");
}
}
}
十六、Spring对事务的支持
16.1 事务概述
- 什么是事务
-
- 在一个业务流程当中,通常需要多条DML(insert delete update)语句共同联合才能完成,这多条DML语句必须同时成功,或者同时失败,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
- 多条DML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这叫做事务。
- 事务:Transaction(tx)
- 事务的四个处理过程:
-
- 第一步:开启事务 (start transaction)
- 第二步:执行核心业务代码
- 第三步:提交事务(如果核心业务处理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commit transaction)
- 第四步:回滚事务(如果核心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异常)(rollback transaction)
- 事务的四个特性:
-
- A 原子性:事务是最小的工作单元,不可再分。
- C 一致性:事务要求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事务前和事务后的总量不变。
- I 隔离性:事务和事务之间因为有隔离性,才可以保证互不干扰。
- D 持久性:持久性是事务结束的标志。
16.2 引入事务场景
以银行账户转账为例学习事务。两个账户act-001和act-002。act-001账户向act-002账户转账10000,必须同时成功,或者同时失败。(一个减成功,一个加成功, 这两条update语句必须同时成功,或同时失败。)
连接数据库的技术采用Spring框架的JdbcTemplate。
采用三层架构搭建:
模块名:spring6-013-tx-bank(依赖如下)
<!--仓库-->
<repositories>
<!--spring里程碑版本的仓库-->
<repository>
<id>repository.spring.milestone</id>
<name>Spring Milestone Repository</name>
<url>https://repo.spring.io/milestone</url>
</repository>
</repositories>
<!--依赖-->
<dependencies>
<!--spring context-->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ontext</artifactId>
<version>6.0.0-M2</version>
</dependency>
<!--spring jdbc-->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jdbc</artifactId>
<version>6.0.0-M2</version>
</dependency>
<!--mysql驱动-->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connector-java</artifactId>
<version>8.0.30</version>
</dependency>
<!--德鲁伊连接池-->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groupId>
<artifactId>druid</artifactId>
<version>1.2.13</version>
</dependency>
<!--@Resource注解-->
<dependency>
<groupId>jakarta.annotation</groupId>
<artifactId>jakarta.annotation-api</artifactId>
<version>2.1.1</version>
</dependency>
<!--junit-->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version>4.13.2</version>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project>
16.3 Spring对事务的支持
Spring实现事务的两种方式
- 编程式事务
-
- 通过编写代码的方式来实现事务的管理。
- 声明式事务
-
- 基于注解方式
- 基于XML配置方式
Spring事务管理API
Spring对事务的管理底层实现方式是基于AOP实现的。采用AOP的方式进行了封装。所以Spring专门针对事务开发了一套API,API的核心接口如下:
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接口:spring事务管理器的核心接口。在Spring6中它有两个实现:
-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支持JdbcTemplate、MyBatis、Hibernate等事务管理。
- JtaTransactionManager:支持分布式事务管理。
如果要在Spring6中使用JdbcTemplate,就要使用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来管理事务。(Spring内置写好了,可以直接用。)
声明式事务之注解实现方式
第一步: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事务管理器。
<bean id="transaction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property name="dataSource" ref="dataSource"/>
</bean>
第二步:在spring配置文件中引入tx命名空间。
<tx:annotation-driven transaction-manager="transactionManager"/>
● 第三步:在service类上或方法上添加@Transactional注解
在类上添加该注解,该类中所有的方法都有事务。在某个方法上添加该注解,表示只有这个方法使用事务
@Service("accountService")
@Transactional
public class AccountServiceImpl implements AccountService {
@Resource(name = "accountDao")
private AccountDao accountDao;
@Override
public void transfer(String fromActno, String toActno, double money) {
// 查询账户余额是否充足
Account fromAct = accountDao.selectByActno(fromActno);
if (fromAct.getBalance() < money)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账户余额不足");
}
// 余额充足,开始转账
Account toAct = accountDao.selectByActno(toActno);
fromAct.setBalance(fromAct.getBalance() - money);
toAct.setBalance(toAct.getBalance() + money);
int count = accountDao.update(fromAct);
// 模拟异常
String s = null;
s.toString();
count += accountDao.update(toAct);
if (count != 2)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转账失败,请联系银行");
}
}
}
事务属性
事务属性包括哪些
事务中的重点属性:
- 事务传播行为
- 事务隔离级别
- 事务超时
- 只读事务
- 设置出现哪些异常回滚事务
- 设置出现哪些异常不回滚事务
事务传播行为
什么是事务的传播行为?
在service类中有a()方法和b()方法,a()方法上有事务,b()方法上也有事务,当a()方法执行过程中调用了b()方法,事务是如何传递的?合并到一个事务里?还是开启一个新的事务?这就是事务传播行为。
事务传播行为在spring框架中被定义为枚举类型:
一共有七种传播行为:
- REQUIRED:支持当前事务,如果不存在就新建一个(默认)【没有就新建,有就加入】
- SUPPORTS: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以非事务方式执行【有就加入,没有就不管了】
- MANDATORY:必须运行在一个事务中,如果当前没有事务正在发生,将抛出一个异常【有就加入,没有就抛异常】
- REQUIRES_NEW:开启一个新的事务,如果一个事务已经存在,则将这个存在的事务挂起【不管有没有,直接开启一个新事务,开启的新事务和之前的事务不存在嵌套关系,之前事务被挂起】
- NOT_SUPPORTED:以非事务方式运行,如果有事务存在,挂起当前事务【不支持事务,存在就挂起】
- NEVER:以非事务方式运行,如果有事务存在,抛出异常【不支持事务,存在就抛异常】
- NESTED:如果当前正有一个事务在进行中,则该方法应当运行在一个嵌套式事务中。被嵌套的事务可以独立于外层事务进行提交或回滚。如果外层事务不存在,行为就像REQUIRED一样。【有事务的话,就在这个事务里再嵌套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务,嵌套的事务可以独立的提交和回滚。没有事务就和REQUIRED一样。】
事务隔离级别
事务隔离级别类似于教室A和教室B之间的那道墙,隔离级别越高表示墙体越厚。隔音效果越好。
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存在的三大问题:(三大读问题)
- 脏读:读取到没有提交到数据库的数据,叫做脏读。
- 不可重复读:在同一个事务当中,第一次和第二次读取的数据不一样。
- 幻读:读到的数据是假的。
事务隔离级别包括四个级别:
- 读未提交:READ_UNCOMMITTED
-
- 这种隔离级别,存在脏读问题,所谓的脏读(dirty read)表示能够读取到其它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 读提交:READ_COMMITTED
-
- 解决了脏读问题,其它事务提交之后才能读到,但存在不可重复读问题。
- 可重复读:REPEATABLE_READ
-
- 解决了不可重复读,可以达到可重复读效果,只要当前事务不结束,读取到的数据一直都是一样的。但存在幻读问题。
- 序列化:SERIALIZABLE
-
- 解决了幻读问题,事务排队执行。不支持并发。
大家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记忆:
隔离级别 | 脏读 | 不可重复读 | 幻读 |
读未提交 | 有 | 有 | 有 |
读提交 | 无 | 有 | 有 |
可重复读 | 无 | 无 | 有 |
序列化 | 无 | 无 | 无 |
事务超时
代码如下:
@Transactional(timeout = 10)
以上代码表示设置事务的超时时间为10秒。
表示超过10秒如果该事务中所有的DML语句还没有执行完毕的话,最终结果会选择回滚。
默认值-1,表示没有时间限制。
这里有个坑,事务的超时时间指的是哪段时间?
在当前事务当中,最后一条DML语句执行之前的时间。如果最后一条DML语句后面很有很多业务逻辑,这些业务代码执行的时间不被计入超时时间。
当然,如果想让整个方法的所有代码都计入超时时间的话,可以在方法最后一行添加一行无关紧要的DML语句。
只读事务
代码如下:
@Transactional(readOnly = true)
将当前事务设置为只读事务,在该事务执行过程中只允许select语句执行,delete insert update均不可执行。
该特性的作用是:启动spring的优化策略。提高select语句执行效率。
如果该事务中确实没有增删改操作,建议设置为只读事务。
设置哪些异常回滚事务
代码如下:
@Transactional(rollbackFor = RuntimeException.class)
表示只有发生RuntimeException异常或该异常的子类异常才回滚。
设置哪些异常不回滚事务
代码如下:
@Transactional(noRollbackFor = NullPointerException.class)
表示发生NullPointerException或该异常的子类异常不回滚,其他异常则回滚。
十九、Spring中的八大模式
19.1 简单工厂模式
BeanFactory的getBean()方法,通过唯一标识来获取Bean对象。是典型的简单工厂模式(静态工厂模式);
19.2 工厂方法模式
FactoryBean是典型的工厂方法模式。在配置文件中通过factory-method属性来指定工厂方法,该方法是一个实例方法。
19.3 单例模式
Spring用的是双重判断加锁的单例模式。请看下面代码,我们之前讲解Bean的循环依赖的时候见过:
19.4 代理模式
Spring的AOP就是使用了动态代理实现的。
19.5 装饰器模式
JavaSE中的IO流是非常典型的装饰器模式。
Spring 中配置 DataSource 的时候,这些dataSource可能是各种不同类型的,比如不同的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MySQL等,也可能是不同的数据源:比如apache 提供的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spring提供的org.springframework.jndi.JndiObjectFactoryBean等。
这时,能否在尽可能少修改原有类代码下的情况下,做到动态切换不同的数据源?此时就可以用到装饰者模式。
Spring根据每次请求的不同,将dataSource属性设置成不同的数据源,以到达切换数据源的目的。
Spring中类名中带有:Decorator和Wrapper单词的类,都是装饰器模式。
19.6 观察者模式
定义对象间的一对多的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Spring中观察者模式一般用在listener的实现。
Spring中的事件编程模型就是观察者模式的实现。在Spring中定义了一个ApplicationListener接口,用来监听Application的事件,Application其实就是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内置了几个事件,其中比较容易理解的是:ContextRefreshedEvent、ContextStartedEvent、ContextStoppedEvent、ContextClosedEvent
19.7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是行为性模式,调用不同的方法,适应行为的变化 ,强调父类的调用子类的特性 。
getHandler是HandlerMapping接口中的唯一方法,用于根据请求找到匹配的处理器。
比如我们自己写了AccountDao接口,然后这个接口下有不同的实现类:AccountDaoForMySQL,AccountDaoForOracle。对于service来说不需要关心底层具体的实现,只需要面向AccountDao接口调用,底层可以灵活切换实现,这就是策略模式。
19.8 模板方法模式
Spring中的JdbcTemplate类就是一个模板类。它就是一个模板方法设计模式的体现。在模板类的模板方法execute中编写核心算法,具体的实现步骤在子类中完成。
原文链接:Spring6 (yuque.com)
密码:mg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