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 CAN多节点组网项目实操 挖坑与填坑记录2

news2024/11/24 18:42:38

系列文章,持续探索CAN多节点通讯,

上一篇文章链接:

STM32 CAN多节点组网项目实操 挖坑与填坑记录-CSDN博客文章浏览阅读120次。CAN线性组网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数据丢包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记录和推测分析。开发了一个多节点线性组网采集数据的项目。系统包含1个供电和数据网关板还有最多10个节点。节点之间和网关之间通过CAN通讯。硬件环境节点软件开发环境节点IAR 8.32.1VSCODE软件支持包ST HAL 库硬件环境网关板软件开发环境节点KEIL5.14VSCODE软件支持包ST HAL 库PC上位机环境windows10USB-CAN PC上位机CANAGAROOPC串口助手。https://blog.csdn.net/qq_21370051/article/details/134919608?spm=1001.2014.3001.5502

 摘要

CAN线性组网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数据丢包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记录和推测分析。

  关键词

CAN串联多节点通讯、CAN10节点通讯、CAN数据丢包、STM32 CAN

  背景/项目介绍

概述:

开发了一个多节点线性组网采集数据的项目。

系统包含1个供电和数据网关板还有最多10个节点。

节点之间和网关之间通过CAN通讯。

网关板主要功能:

1.是给总线上每个节点供电

2.并将CAN协议转换为USB CDC设备和PC上位机通讯。

节点的功能:

采集当前位置数据,并通过CAN协议上传给网关板。

通讯线束

CAT6 六类网线,用的网线来传输CAN信号,取网线中的1对双绞线来做CAN_H  CAN_L通讯,再取2对网线来做供电,由网关板输出DC12到网线,以此给10个节点做供电,算是自己做了个POE供电,不过是非标的,哈哈哈哈。

节点硬件设计:

一个STM32单片机、两个不带网络变压器的RJ45插座。CAN收发器芯片。

两个RJ45插座完全并联,当接线时,一个用来插入上一个节点延展出的网线水晶头,另一个RJ45插座插入一条网线用来连接下一个节点。

整体系统总线布局

虽然系统物理宏观角度来看是线性连接的,但其实内部每个节点还是通过CAN_H CAN_L挂载到总线上的。类似上图的链接方式。

运行开发环境介绍

硬件环境

节点

STM32F091CCT6

J-LINK  V11

软件开发环境

节点

IAR 8.32.1 

VSCODE 

软件支持包ST HAL 库

硬件环境

网关板

STM32F072C816

J-LINK  V11

软件开发环境

节点

KEIL5.14

VSCODE 

软件支持包ST HAL 库
PC上位机环境windows10
USB-CAN PC上位机CANAGAROO
PC串口助手Serial Port Utility

实验1:

实验条件:

测试条件,在最高18层的居民楼馁,网关板在二居室卧室里,后级网线从市内拉到居民楼楼道内,随楼道步梯往楼上呈“之”字形往楼上延伸。网关板和PC之间是USB-TYPE-C线连接,协议为USB-TTL 。

节点布局:

CAN网关板和第一个节点之间用50米的CAT6网线,第二个节点到第十个节点之间都是2米的CAT6网线。

节点间的2米网线没有伸展开,绕圈放置。

线束材料:

CAT6类网线,我是用网线来传输的CAN信号,并且用网线来传输12V DC给接点供电。

其中第一根网线10米,其余为5米。 

通讯波特率:

10k

接入节点:

实验1接入的是1.2.3.4.5.6.7.8.9.10  这几个节点。

接点接入方法1:

先开启网关板的供电,然后一个个接入节点设备

节点接入方法2: 

先不开启网关板供电,先将所有节点接好,然后再开启网关板供电,所有节点上电。或者是用“节点接入方法1”接好总线后,再给网关板断电,然后重新上电,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所有节点同时上电。

实验发现

只能接收到 5节点的数据。

实验2:

实验条件:

线束材料:

和实验1 相同。

通讯波特率:

10k 

接入节点:

也接入的是1.2.3.4.5.6.7.8 9.10 这几个节点。

 线束布局:

和实验1 相同。

实验变量:

在实验1的基础上,将节点间的2米网线伸展开。

实验发现

只能接收到6个节点的数据。

总结扩展

我为了增加通讯距离,已经将通讯速率降低到了10Kbps,理论上通讯距离50米应该没问题啊,我之前设置125Kbps,也是网关+10个节点,第一个节点和网关之间20米CAT6网线,节点之间5米网线实验时,通讯是正常的,总长度已经是70米了。而今天的实验,任意两节点间距离达到了50米就出现了如此严重的丢数据现象,是不能接受的。

实验3:

实验条件

线束材料、通讯波特率同实验2。
实验变量

找一个普通节点相同的电路板,将程序改为收到就转发。让他成为一个中继节点。

接入节点:

中继1   节点:1  2 3 4 5 6 7 8 9 10 

节点布局:

网关板和第一个中继板之间为10米蓝色的超六类双屏蔽的网线

再接20米的灰色普通CAT6网线。后面的10个节点之间为2米的CAT6网线。

因为空间受限,节点之间的网线没有全延展开。

程序修改

收到CAN数据就原封不动转发的代码实现如下:


uint16_t RecvCanDataToCmdQueue(void)
{
    // uint8_t lu8_sta =0;
    // uint16_t lu16_temp =0;
    // memset(&UpComCmdDP,0,sizeof(UpComCmdDP));
    // memset(&gu8Ar_Result,0,sizeof(gu8Ar_Result)); 

    CanDataRx_TypeDef   ls_CanRxData;
    CanDataTx_TypeDef   Frame;
    ErrorStatus         err = SUCCESS;

	uint16_t            lu16_cnt = 0;
    uint32_t            lu32_sta =0;
    uint16_t            lu16_temp =0;

    memset(&Frame,0,sizeof(Frame));
    
    memset(&UpComCmdDP,0,sizeof(UpComCmdDP));

    memset(&ls_CanRxData,0,sizeof(ls_CanRxData));
    lu16_cnt = QUEUE_StructOut(&QueCanRxData,&ls_CanRxData,1);     


    // CanDataTx_TypeDef   Frame;
    // ErrorStatus  err = SUCCESS;
    // memset(&Frame,0,sizeof(Frame));

    if(gu8_DecvType == M_Repeater)
    {
        if(1 == lu16_cnt) 
        {
            Frame.Header.IDE     = CAN_ID_EXT;
            Frame.Header.StdId   = ls_CanRxData.Header.StdId;
            Frame.Header.ExtId   = ls_CanRxData.Header.ExtId;
            Frame.Header.RTR     = CAN_RTR_DATA;    
            Frame.Header.DLC     = 8;        

            Frame.DataBuf[0]     = ls_CanRxData.DataBuf[0];
            Frame.DataBuf[1]     = ls_CanRxData.DataBuf[1];
            Frame.DataBuf[2]     = ls_CanRxData.DataBuf[2];      

            Frame.DataBuf[3]    = ls_CanRxData.DataBuf[3];  
            Frame.DataBuf[4]    = ls_CanRxData.DataBuf[4];  
            Frame.DataBuf[5]    = ls_CanRxData.DataBuf[5];            

            Frame.DataBuf[6]    = ls_CanRxData.DataBuf[6];  
            Frame.DataBuf[7]    = ls_CanRxData.DataBuf[7];   

            err = CanPackData2TxQue(&Frame);
            if(err!= SUCCESS)
            {
                myprintf(DEBUG_UART,"CanPackData2TxQue ERR \r\n");
                return ERROR;
            }

        }
    }
    else
    {

        if(1 == lu16_cnt) 
        {
            if(gS_SysParm.PCCanID == ls_CanRxData.Header.ExtId )  //如果数据是从PC发来的
            {
                if( ( gS_SysParm.LocalCanID == ls_CanRxData.DataBuf[0] ) || ( BROADCAST_CANID == ls_CanRxData.DataBuf[0] ) ) //如果是发送给本设备的
                {                
                    if( MC_SEND_MESS == ls_CanRxData.DataBuf[1] )  //判断MESSAGETYPE
                    {
                        
                        switch (ls_CanRxData.DataBuf[2])
                        {
                            case MC_WIHTE_BALANCE_START:
                            {
                                UpComCmdDP.CMD_TYPE = UPM_WHITE_BLANCE_START;      
                                
                                lu32_sta = 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if(1 == lu32_sta)
                                {
                                    APP_ACK2PC_CanTxQue(MC_WIHTE_BALANCE_START,0);
                                }
                                else
                                {
                                    myprintf(DEBUG_UART,"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ERR\r\n");
                                }
                            }
                            break;
                            
                            case MC_OPEN_LED:
                            {
                                UpComCmdDP.CMD_TYPE = UPM_SET_TCS_LED_PWM_START;
                                if(ls_CanRxData.DataBuf[3] < 1)
                                {
                                    UpComCmdDP.u32Value = 1;
                                }
                                else if(ls_CanRxData.DataBuf[3] > 10)
                                {
                                    UpComCmdDP.u32Value = 10;
                                }                            
                                else
                                {
                                    UpComCmdDP.u32Value = ls_CanRxData.DataBuf[3];
                                }
                                uint8_t lu8_val = (uint8_t)UpComCmdDP.u32Value;
                                // UpComCmdDP.u32Value = MC_TCS_LED_INIT_PWM;
                                lu32_sta = 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if(1 == lu32_sta)
                                {
                                    APP_ACK2PC_CanTxQue(MC_OPEN_LED,lu8_val);
                                }
                                else
                                {
                                    myprintf(DEBUG_UART,"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ERR\r\n");
                                }                            
                            }
                            break;        
                            
                            case MC_CLOSE_LED:
                            {
                                UpComCmdDP.CMD_TYPE = UPM_CLOSE_TCS_LED; 
                                UpComCmdDP.u32Value = 0;
                                lu32_sta = 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if(1 == lu32_sta)
                                {
                                    APP_ACK2PC_CanTxQue(MC_CLOSE_LED,0);
                                }
                                else
                                {
                                    myprintf(DEBUG_UART,"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ERR\r\n");
                                }                            
                            }
                            break;      
                            
                            case MC_OPEN_RGB_DATAUP:
                            {
                                UpComCmdDP.CMD_TYPE = UPM_OPEN_RGB_DATAUP; 
                                
                                lu32_sta = 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if(1 == lu32_sta)
                                {
                                    APP_ACK2PC_CanTxQue(MC_OPEN_RGB_DATAUP,0);
                                }
                                else
                                {
                                    myprintf(DEBUG_UART,"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ERR\r\n");
                                }                            
                            }
                            break;                        
                            
                            case MC_CLOSE_RGB_DATAUP:
                            {
                                UpComCmdDP.CMD_TYPE = UPM_CLOSE_RGB_DATAUP; 
                                
                                lu32_sta = 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if(1 == lu32_sta)
                                {
                                    APP_ACK2PC_CanTxQue(MC_CLOSE_RGB_DATAUP,0);
                                }
                                else
                                {
                                    myprintf(DEBUG_UART,"QUEUE_StructIn(&UpMachComCmdQue,&UpComCmdDP,1) ERR\r\n");
                                }                                                             
                            }
                            break;  
                                                        
                            default:
                                myprintf(DEBUG_UART,"{ CAN_UPM: unknow DataBuf[2]  002  !!}\r\n");     
                                break;
                        }
                    }   
                    // else if( MC_ACK_MESS == ls_CanRxData.DataBuf[1] )  //判断MESSAGETYPE
                    // {

                    // }
                    // else if( MC_AUTO_UP == ls_CanRxData.DataBuf[1] )  //判断MESSAGETYPE
                    // {
                        
                    // }                

                }             
            }
        } //endof if(1 == lu16_cnt) 

    }//endof else

    return 1;//1条指令解析成功,入通讯命令队列
}

实验发现

10个节点全都能收到数据了。

备注:

监听软件,CANGAROO。

敬请期待

没来得及继续探究剩下的问题,欢迎关注,后面我会记录并更新我的程序更改和实验方案~

关注我不迷路。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1321564.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可用性】Redis作为注册中心配合Spring Task的高可用案例

需求&#xff1a; 假设当前有一个短信服务是多节点集群部署&#xff0c;我们希望每个服务节点在启动时能将服务信息"注册"到redis缓存中&#xff0c;所有服务节点每隔3分钟上报一次&#xff0c;表示当前服务可用。每个服务还会作为哨兵节点每隔10分钟查询一次redis&a…

I.MX6ULL_Linux_驱动篇(47)linux RTC驱动

RTC 也就是实时时钟&#xff0c;用于记录当前系统时间&#xff0c;对于 Linux 系统而言时间是非常重要的&#xff0c;就和我们使用 Windows 电脑或手机查看时间一样&#xff0c;我们在使用 Linux 设备的时候也需要查看时间。本章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编写 Linux 下的 RTC 驱动程…

小程序自定义轮播图样式

小程序自定义轮播图样式以下是各案例&#xff0c;仅供大家参考。 效果展示&#xff1a; index.wxml代码&#xff1a; <view><!-- 轮播 --><view><swiper indicator-dots"{{indicatorDots}}"autoplay"{{autoplay}}" interval"{{…

易点易动:实现固定资产账实一致和一站式管理的财务系统打通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xff0c;企业需要高效管理其固定资产&#xff0c;确保资产账实一致&#xff0c;并实现一站式管理。易点易动是一种集成的财务系统&#xff0c;它通过打通各个环节&#xff0c;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来管理固定资产。本文将探讨易点易动系统的优势…

基于ssm大学学生成长系统论文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xff0c;各类网站应运而生&#xff0c;网站具有新颖、展现全面的特点。因此&#xff0c;为了满足阜阳师范大学学生成长管理的需求&#xff0c;特开发了本阜阳师范大学学生成长系统。 本阜阳师范大学学生成长系统采用Java技术&#xff0c;基于SS…

Axure之中继器的使用(交互动作reperter属性Item属性)

目录 一.中继器的基本使用 二.中继器的动作&#xff08;增删改查&#xff09; 2.1 新增 2.2 删除 2.3 更新行 2.4 效果展示 2.5 模糊查询 三.reperter属性 在Axure中&#xff0c;中继器&#xff08;Repeater&#xff09;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组件&#xff0c;用于创建重复…

AttributeError: module ‘jax‘ has no attribute ‘Array‘解决方案

大家好,我是爱编程的喵喵。双985硕士毕业,现担任全栈工程师一职,热衷于将数据思维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中。从事机器学习以及相关的前后端开发工作。曾在阿里云、科大讯飞、CCF等比赛获得多次Top名次。现为CSDN博客专家、人工智能领域优质创作者。喜欢通过博客创作的方式对所学的…

鸿蒙(HarmonyOS)项目方舟框架(ArkUI)更改应用名称

鸿蒙&#xff08;HarmonyOS&#xff09;项目方舟框架&#xff08;ArkUI&#xff09;更改应用名称 一、操作环境 操作系统: Windows 10 专业版 IDE:DevEco Studio 3.1 SDK:HarmonyOS 3.1 二、更改应用名称(HAP) 更改位置如下&#xff1a;entry->src->main->modul…

C++ 字符串输入cin、cin.get()、cin.getlin()

程序string.cpp有一个缺陷&#xff0c;这种缺陷通过精心选择输入被掩盖掉了。 如下示例码&#xff1a; // Len_char.cpp : 此文件包含 "main" 函数。程序执行将在此处开始并结束。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SIZE 20 int main() {c…

水利部提前下达补助资金,推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为加快推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xff0c;水利部协调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3年度中央补助资金&#xff0c;对小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情、水情监测防线&#xff0c;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xff0c;提升流域防洪数…

云端开炉,线上训练,Bert-vits2-v2.2云端线上训练和推理实践(基于GoogleColab)

假如我们一定要说深度学习入门会有一定的门槛&#xff0c;那么设备成本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深度学习模型通常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进行训练和推理。较大规模的深度学习模型和复杂的数据集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才能进行有效的训练。因此&#xff0c;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可能需要使…

基于ssm个性化美食推荐系统论文

摘 要 现代经济快节奏发展以及不断完善升级的信息化技术&#xff0c;让传统数据信息的管理升级为软件存储&#xff0c;归纳&#xff0c;集中处理数据信息的管理方式。本个性化美食推荐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xff0c;其可以帮助管理者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毕庞大的数据信…

【高项】五组十域 案例分析

五组 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 &#xff08;启规执监守&#xff09; 十域 范-范围 进-进度 戏-干系人 狗-沟通 子&#xff08;zhi&#xff09;-质量 成-成本 才-采购 整-整合-整体 风-风险 资-资源 案例分析解题思路 定位/分析题型/套用子过程 定位 先看问题&…

C++设计模式之——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 概念创建步骤示例示例一代码实现运行结果 示例二代码实现运行结果 示例三示例代码运行结果 示例四代码实现运行结果 应用场景 概念 命令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xff0c;它允许将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xff0c;从而使得可以参数化客户端请求、将请求排队或者记…

【数据结构】八大排序之简单选择排序算法

&#x1f984;个人主页:修修修也 &#x1f38f;所属专栏:数据结构 ⚙️操作环境:Visual Studio 2022 目录 一.简单选择排序简介及思路 二.简单选择排序的代码实现 三.简单选择排序的优化 四.简单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结语 一.简单选择排序简介及思路 简单选择排序算法…

k8s集群内部署nexus

一、前言 在k8s集群中部署nexus服务需要使用到pv、pvc服务来存储nexus的数据&#xff0c;需要使用service服务来提供对外访问nexus服务的端口&#xff0c;需要使用deployment服务来管理nexus服务&#xff0c;接下来就是用这些服务来在k8s集群中搭建nexus&#xff0c;pv服务使用…

C#中HttpWebRequest的用法

前言 HttpWebRequest是一个常用的类&#xff0c;用于发送和接收HTTP请求。在C#中使用HttpWebRequest可以实现各种功能&#xff0c;包括发送GET和POST请求、处理Cookie、设置请求头、添加参数等。本文将深入介绍HttpWebRequest的用法&#xff0c;并给出一些常见的示例。 目录 前…

MATLAB 主成分分析PCA拟合平面点云 (42)

MATLAB 主成分分析PCA拟合平面点云 (42) 一、算法介绍二、算法实现一、算法介绍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降维和特征提取技术。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线性变换将数据投影到一个新的坐标系,使得在新的坐标系中数据的方差最大化。在3D点…

vp与vs联合开发-通过CogAcqFifoTool工具连接相机

1.完成相机硬件配置后 2.完成vp与vs联合开发配置功能后 1.创建winform 项目 目的 : 搭建 界面应用 2. 1. vpp文件存入 项目的debug 目录中 目的&#xff1a; 在项目中加载本地vpp文件 读取相机工具 1.控件CogRecordDisplay 用于显示相机拍摄照片和实施显示的窗口 2和3 …

PostgreSQL的安装、配置与使用指南

文章目录 一、介绍二、安装1、下载安装2、验证 三、配置1、远程连接配置1&#xff09;配置postgresql.conf2&#xff09;配置pg_hba.conf3&#xff09;重启 2、配置数据库的日志 四、图形化界面1、pgAdmin2、Navicat 一、介绍 PostgreSQ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 开源 的关系型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