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爱新疆风光的摄影师王汉冰
王汉冰是新疆人,身为摄影师的他对新疆的大好风光有着强烈的偏爱。
因此经常驾车游历,期望寻找到好的风景,将它记录下来,让世人都能感受到大美新疆的壮丽。
在今年七月,王汉冰来到巴音郭楞自治州若羌县境内的库木库里沙漠,当时正值雨季。
一场大雨过后,崎岖不平的沙漠里形成了无数个小水洼。
这些水洼会进一步形成一个个绿洲,当然由于沙漠的干旱和较大的缝隙,更多的水会较快的消失。
王汉冰对于这些水洼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难得一见的景观。
所以他拿起相机,和友人一起边走边看,想要寻找好的场景。
可是沙漠色彩单调,场景单一,很难找到什么不一样的画面,构图很难。
特别是沙漠里都是沙丘,翻来覆去,层层叠叠,重复度很高。
正在大家疲惫失望时,王汉冰走上了一处沙丘,在沙丘的两边他发现了两处大小相似的水洼。
于是他突发奇想,何不到空中看看?
二、发现“沙狐之眼”
他立马走下沙丘,飞起无人机,居高临下观看了刚才发现的两处水洼的位置。
一瞬间,巨大的冲击让他心头一震。
他反复观看,发现这两处水洼的中间正好隔了一条细长的沙丘,两处水洼相对就像两只眼睛。
中间的沙丘正好就像鼻梁。
而放眼整个画面,正好形成了一张脸。乍一看像一只狐狸的脸。
因为水洼角部正好相对,所以“眼睛炯炯有神”。
而黄色的沙子,跟狐狸的毛色很像。
王汉冰难以置信这一惊奇的发现,但多年来的摄影经验还是让他快速的稳定了心神。
调整好角度后,连拍多张照片。自此这张经典的“沙狐之眼”就诞生了。
这一惊奇的发现,让他十分得意。他拿着照片来到北京,参加第八届中国无人机影像大赛。
照片一经拿出,就引起评委们的关注。
《沙狐之眼》作品的画面构图以沙为鼻梁、以两湾泉水为眼,勾勒出一张栩栩如生的狐脸。
作品虽然是一个静态的照片,但它体现了这样一种感知,仿佛是无人机之眼瞬间的惊鸿一瞥,有脆弱性和一刹那间的感觉。
对此评委们不吝赞美。一位评委说:“这是一幅奇妙的影像,两湾湖水,一道沙梁,在无人机的注视下,幻化为沙漠之狐的面孔,与之凝视,似有灵光。也许这凝视便只在此时此刻,明日,风起,沙移,一切又将模糊,沙又归于沙,水又归于水”。
三、天时地利与人和
一幅优秀的作品,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觉得美,也会有人觉得有缺陷。
不过就本人来看,这张“沙狐之眼”是接近完美的,因为它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整个画面的形成,完全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是天然形成,没有人为。
包括天蓝色的湖水,也是在太阳与沙漠的不断反射下造成的。
雨是天下的,沙漠降雨本就稀奇,但就是在作者前去时下了雨,而且下的很大。
雨水在地面汇聚成狐狸形状,是因为地形的原因。
最后就是摄影师对场景的敏锐发现。
摄影师站在地面上,仅凭借观察周围景象,就能在脑海中将景物联系到一起,这足以说明摄影师本身具有极高的摄影素质。
至于最后顶住内心的激动,构图、调整角度、按下快门,这并不能凸显摄影师与其他人的差别。
恰恰就在于美好的场景的发现与构造上,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王汉冰作为新疆人,对新疆的景物有着天然的深刻体会。
可以说没有王汉冰就很难有这张照片。
最终这张沙狐之眼,在本届无人机影像大赛上获得“年度最佳”照片殊荣。
照片也随着获奖,火遍了网络。大家都对这一自然奇观感到好奇与震撼。
四、神奇的照片给我们的启示
这张照片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形似狐狸脸,在神韵上也颇有一股狐狸成精的魅惑感。
由于这些水洼虽然是降雨形成,但在沙子的过滤与阳光的折射下,水面变得深蓝。
在水边与沙子混处颜色较浅,越往水洼中心,颜色就越深。
真就像眼睛一样有眼白、眼帘、眼珠。
画面中的两只“眼珠”略微上翘,眼角斜向下相对,眼神中带有一丝的魅惑,看了让人心思荡漾。
在这里不得不再一次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王汉冰的敏锐。
茫茫沙海,无数沙丘,无数水洼,偏偏在这两处水洼,形成了不可思议的画面。
水、狐狸之眼、沙丘,三种大自然的天然意象,天然的交织,形成了魔法一样的画面。
而这一处画面,还恰好被人发现了,还恰好被摄影师发现了。
但凡是个普通人,或者新疆外地人,或者摄影师没带无人机,都不会促成这一巧合。
这难道是天意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我们感到震撼。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世间最美的风景往往都是自然形成的。
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贴近自然,或许这是老天给的提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