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是IP数据报,只要数出相应字段所在的字节即可。由图可知以太网帧头部有6+6+2=14字节,IP数据报首部的目的P地址字段前有4x4= 16字节,从帧的第1字节开始数14+16=30字节,得目的P地址40.aa.62.20(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为64.170.98.32。
可知以太网帧的前6字节00-21-27-21-51-ee是目的MAC地址,即为主机的默认网关10.2.128.1端口的MAC地址。
(2)ARP协议用于解决I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问题。主机的ARP进程在本以太网以广播
的形式发送ARP请求分组,在以太网上广播时,以太网帧的目的地址为全1,即FF-FF-FF-FF-FF-FF.
(3)HTTP/1.1 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时,服务器在发送响应后仍然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这段连接,客户机在收到前一个请求的响应后才能发出下一个请求。第一个RTT用于请求Web页面,客户机收到第一个请求的响应后(还有五个请求未发送),每访问一次对象就用去一个RTT。故共需1+5=6个RTT后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
(4)源P地址0a.02.80.64改为65.0c.7b.0f:生存时间(TTL)减1:校验和字段重新计算。
私有地址和 Internet 上的主机通信时,须由NAT路由器进行网络地址转换,把P数据报的源IP地址(本题为私有地址10.2.128.100)转换为NAT路由器的一个全球P地址(本题为101.12.123.15)。因此,源IP地址字段0a 028064变为65 0c 7b 0f。P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生存时间TTL值就减1,并重新计算首部校验和。若IP分组的长度超过输出链路的MTU,则总长度字段、标志字段、片偏移字段也要发生变化。注意:图中每行前4bit是数据帧的字节计数,不属于以太网数据帧的内容。
2. 某A类网络10.0.0.0的子网掩码255.224.0.0,请确定可以划分的子网个数,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号及每个子网的主机范围。(期末也考了)
3. 16.共有四个站进行码分多址CDMA通信。四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B:(-1-1+1-1+1+1+1-1);
C:(-1+1-1+1+1+1-1-1);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1还是0?(期末考了一个类似的,改了码片)
答:设接收到的码片序列为S,站A、B、C、D的码片序列分别为T1、T2、T3、T4。根据公式
对站A计算可得:S·T1=(1/8)(1-1+3+1-1+3+1+1)=1,所以站A发送的数据为1;同理,计算B、C、D站:
s·T2=-1,所以站B发送的数据为0;
s·T3,=0,所以站C未发送数据;
s·T4=1,所以站D发送数据为1.
综上,发送数据的站有A、B、D站,分别发送的是1、0、1,C站没有发送数据。
4.
路由器A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N1 3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改变
N2 2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变
N3 1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
N4 5 G 无新信息,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