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whale干货
作者:赵子一,清华大学,Datawhale成员
硕士求职碰壁
被今年的求职形势狠狠地“教育”了一番
2021年的秋天开启了我读硕士的第三个年头。当时的我还在某家公司做实习生。本来是可以转正的,但是出于各种考虑,我还是选择放弃了转正 offer,决定在秋招季多看看机会。结果没想到的是,往后的几个月,我会被当时的求职形势狠狠地“教育”了一番。
今年招聘流程的开启也比以往来的都要早。有的公司甚至七月初就开启了提前批。这看起来一片形势大好的景象,背后却难为了我这样简历投得晚的应届生。不了解当时情况的我还在以为,按照“金九银十”的规律,九月底投简历怎么也不能算晚。
结果我就发现很多公司让我心仪的岗位都停止了招聘。再后来,一些公司要么是参加完笔试后就杳无音信,要么是捞我的岗位与简历不太匹配,甚至还有直接就把我的简历给挂掉的。再加上一些能面的岗位又多是两轮游。最后,我的秋招约等于是以0 offer 作为收尾的。
经历了这样糟心的秋招,看着同届的同学们相互打听薪资,跟家人通话商量该入职哪家公司的时候,我心里难免不是滋味。
缓解秋招带来的焦虑心理
在这期间,为了缓解秋招带来的焦虑心理,我参加了学校心理中心为期多周的团体辅导活动。因为当时的团体辅导主题刚好就是“认识焦虑”。整个辅导团体是由两名老师和六名同学组成的,而我则是六名同学中的一员。团体中的每个成员在私密和亲切的氛围中毫无保留地表达自身的观点以及倾听他人的想法。在辅导期间,老师会用一些材料和活动带领我们认识自身焦虑。
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分发了一张纸。纸上写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回答。我记得前两个问题分别是:“写下目前最让你感到焦虑的事情”和“写下你面对这件事情时的想法”。写完后,老师请我们轮流分享自己写下的内容。轮到我分享的时候,老师和其他同学就露出了意外的表情。一位同学还没等我分享完就惊讶地说,他的想法写得跟我们的都不太一样!那么,我当时都写了些什么呢?
我的焦虑:没有拿到心仪的 offer
首先,第一个问题,最让我焦虑的事情自然是“没有拿到心仪的 offer”。
溯源问题,我开始找到答案
而第二个问题,一开始我想到的都是:最近的情绪比较低落;看着别人都快签三方了自己还是0 offer 显得我很 low;担心一毕业就失业;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学是不是白上了……就在这个时候,我的潜意识忽然问了我一系列的问题:
Q1:“你会产生这些想法,根源上是因为什么呢?”
A1:当然是因为没有拿到合适的 offer。
Q2:“那你为什么没有拿到合适的 offer 呢?”
A2:简历投递晚了,合适的岗位不太多;面试表现也不是很出色。
Q3:“‘不出色’具体来说指的是什么呢?”
A3:项目经历沟通得不太好,总是被问到没思考过的问题;基础知识也总难做到对答如流;代码题也会因为细节处理不当没法全A。
Q4:“针对你A2提到的这两个方面和A3的补充,现阶段的你都能做些什么呢?”
A4:我应该继续优化自己的简历,继续在更多的平台上寻找合适的岗位投递,更积极地参加面试并且不断复盘总结经验;丰富项目经历细节并挖掘有价值的问题引导面试官提问;积累相关的八股文并思考相似问题的答案;始终保持每天刷代码题的状态,巩固思维和手感,总结自己可用的代码模板。
而A4就是我最后写在第二个问题下的内容。老师在听了我的想法后,跟大家解释说,大部分人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过度聚焦于自身的情绪和感受,写得多是自己的心情有多么不好,自己的状态有多么的糟糕,遗憾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和担心未来不好的发展,于是就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开始了自我内耗,最终变得越来越焦虑。
可是我写的想法,关注点多是自己当下能做的事情。这是一种走出焦虑的积极信号,也是一种有效缓解焦虑的方法。
听完老师的解释,我也忽然发现,自己的焦虑情绪确实在写下这些想法后减轻了许多。因为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已经不再是一个在我意料之外和让我不知所措的事物,而是几个十分具体清晰并且可以凭自己就能解决的问题。后来的几个月,我都一直按照自己当时写下的内容去实践。终于,在2022年的三月份,我陆续接到了几家大公司的 offer。每个 offer 都令我很满意。我前面所有担忧的情况,终究还是没有发生。
后来再回想当时的情景,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当时在写下想法前我会问自己那么多的问题?直到想起了某件事,我才意识到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本科前途未卜
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正因如此,对于负面情绪,我的感知往往要比其他人更加强烈。大三的下学期,出于身体的原因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我被诊断得了焦虑症。尽管通过药物的帮助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心理压力却始终是有增无减。
后来,我在本科学校做了一次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当时负责接待的老师也问过我对于前途未卜这件事有什么样的想法。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当我开始不自觉地对未来做过度联想,她就会马上把我叫停。并且告诉我刚才提及的所有担忧都是源自于当下没有意识到的某些问题。
因此,我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上来。在她的反复制止和引导下,我发现自己之所以会对前途感到迷茫,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不了解就业和深造到底意味着什么;没有在当下做足就业和深造的充分准备。
后来,在她的帮助下,我认识到自己读研的意愿更加强烈而且也知道了该怎么做。应该就是从那时起,我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地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挖掘问题。
考研频频受阻
没能拿到保研的名额
后来又过了几个月,我没能拿到保研的名额。那天在操场独自坐了一下午后,第二天我就动身到图书馆加入了考研大军。那段时间,我会跟自己说:“过去发生的一切无法改变,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也不得而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处理好当下应该做的每件事。即便拼尽全力依旧没能获得预期的结果,也只不过是站在意料之外的起点重新思考当下该做的事。”
抱着这样的意识,我备考时的心态无比平稳。即便后来因为政治差了一分没有过单科线而落榜,我心里想的也只不过是回家二战。
我决定报考清华
回到家后,我决定报考清华。遗憾的是,按部就班地复习后,我依旧没能通过初试。查完成绩的那天上午,我又和自己开展了一轮对话:
Q1:你还想接着考研吗?
A1:想。
Q2:为什么呢?是因为赌气,还是因为觉得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A2:首先,这次报考的是清华,专业课和我本科的学校以及408有很大的差异。这方面我准备得不是很好,所以导致初试没有通过。另外,比较其他考生的数学、英语和政治,我并不处于劣势。如果我这次把握对了专业课的复习方向,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
Q3:家里人如果不同意呢?
A3:晚上会跟家人好好商量一下,把我的思考和分析讲给他们听。如果他们说什么都不同意我就去找工作,然后一边工作一边备考。
晚上,我和家里人简单地聊了聊。所幸的是,他们同意再让我考一次。而最后,我也确实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清华园,并于2022年毕业。
顺便一提,最后一次参加的考研初试应该是我考试生涯当中突发事件最多的一次。考政治的时候身份证不见了(还好后来找到了),选择题涂卡涂串了位。考英语的时候准考证又不见了(还好有多个备份)。考数学的时候把一道大题的位置写错了,老师说没有多余的答题卡,只好重新誊抄然后在仅存的空白处写下本该是这道题的答案。虽说当时发生了这么多的意外,但是我的内心并没有因此产生很大的波动。本着“处于什么状态就去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各种意外在那时的我的眼里也只不过是流程图或者决策树里的一个不常被访问的分支而已。
感激秋招碰壁的那段经历
回想起这些,我反倒是很感激秋招碰壁的那段经历。也许是因为读研的这两年跟过去比还算顺利,我差一点儿忘记了过去的自己是个十分容易焦虑的人,更是差一点儿忘记了从过去的经历中积累到的宝贵经验。尽管在一些人的眼里,我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浪费了几年的光阴。但是,我更清楚,这些年的经历给我带来的认知收获和心态提升,绝不是一个硕士文凭或者是一段工作履历就能 cover 的。
我对焦虑的认识
最后,说一下这些年我对焦虑的认识。焦虑和其他情感一样,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他本不是我们的敌人,只不过是一位喜欢“报忧不报喜”的朋友。他之所以喜欢在你面前赖着不走,是因为你总是会错了他的意。他之所以会出现,只是为了告诉你:“嘿,你遇到了一些急需处理但是还没意识到的问题。快用你的聪明才智把它们找出来!”
至于怎么去找呢?你也可以试试自问自答的方式。问答的时候,注意别做过度联想,再有就是把答案想得越具体越好。最后你就会发现,焦虑开始向你挥手然后满意地离开。在这个无论是升学还是求职都很内卷的时期,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如果你也不清楚如何缓解自身焦虑,希望以上的内容可以帮助到你。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和自己的焦虑和平相处!
整理不易,点赞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