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明说 | 重磅专题】
软通动力对于AI的想法还是比较久了,之前在与业内朋友聊到软通动力之时,曾提到软通动力的根基还是在于其多年来的软件服务能力,目前借助AI技术创新的机遇将软件服务能力进一步放大,扩展到更多行业领域。
事实上,软通动力成立人工智能研究与创新中心(AIC)和确立首席AI科学家卢志武教授之时,就已经表明要在AI行业落地上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要知道,很多公司都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发展停滞不前。加上之前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众多科技企业都在寻求业务全新突破。对于立足自身业务转型的软通动力而言,早就有次担心,并且从2013年开始就启动了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人工智能技术平台(软通智核)的研发。然后基于软通智核推出高精准度对话机器人Rglam (安歌),进入物联网、银行、保险、证券、汽车、电商等多个行业。紧接着将自动化 (RPA) + 智能化 (AI) + 低代码能力整合起来,推出AI端云一体化产品,形成全面的智能自动化创新产品和服务。每一步,都彰显着软通动力在AI领域的商业图谋。
与此同时,软通动力也是华为重量级的合作伙伴,在AI技术引进和合作上,与华为走得也十分近。作为华为昇腾万里认证级应用软件伙伴,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推出了AI端云一体化产品。
当然,软通动力不可能什么都专长,将自己最有机会,最能体现能力的行业作为AI相关整合产品的试点,由此软通动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先干容易的事情,再做较难的事情。对于AI落地行业的策略上,软通动力亦然如此。先将自己的AI整合产品方案打入金融、汽车、电商等熟悉而又有行业资源的领域,树立行业落地的标杆,标新立异才能吸引到更多行业、更多企业的关注,才能形成自身在AI行业落地上的真正影响力。当然,这样策略,也更好地实现新技术方案组合在行业落地上的营收与利润表现。这是任何一个科技公司所看重的根本。
当然,软通动力也不止于华为,2023年发布软通天璇2.0 Maas平台,其技术底座层级扩展了包括微软、阿里、百度及元乘象ChatImg在内的大模型接入。从而基于天璇AI Copilot引擎为核心,构建面向多领域的AI Copilot行业应用。很有意思的是,每次重要的软件产品与服务推出,软通动力都要将自己集团的应用作为首要试金石,AI Copilot也已逐步覆盖软通动力内部多个管理场景。
为此,我们也可以发现,软通动力也在致力于大模型的行业落地战略,在具体战术上,依然吸纳了业界大模型领域的重要厂商合作,软通动力不仅是微软大模型的较早接入应用开发者,接入了全球领先的Azure云 GPT4,也是百度文心一言、文心千帆大模型平台深度合作伙伴,同时还是阿里通义千问的生态合作伙伴,此外基于某大型通讯设备企业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框架,将自身的业务范围覆盖至AI算力资源到 AI开发平台层的领域。
软通动力在2023年重磅发布了模型即服务平台——软通天璇2.0 MaaS平台,提供对商用和开源大模型的支持,以及大模型一站式运营服务、数据治理及安全服务。就此,软通动力已经开始构建大模型生态,为行业用户提供平台工具、专业人才和技术服务,加速大模型行业化,实现快速落地。
可见,本来就在软件服务领域有所专长的软通动力,在AI发展策略上,通过构建大模型生态,借助模型即服务平台,采取了全栈整合,全盘吸收,覆盖基础设施到平台开发服务等涉及企业在AI落地上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如此全面发展AI相关业务落地,必然也表明了软通动力势必已经将与AI相关的业务作为了自身的第二增长曲线。
(by Aming)
“八仙过海,谁更神通。”聚焦AIGC落地,敬请期待阿明的系列专题文章!
战略分析九大科技公司怎么想,怎么做,怎么实现AI重塑自我。包括中软国际、软通动力、中电文思海辉、亚信科技、东软集团、浙大网新、中科软、宇信科技、博彦科技。
- END-
你
怎
么
看
?
欢迎文末评论补充!
【全球存储观察 |全球云观察 |阿明观察 |科技明说】专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