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压缩(1)RGB888与RGB565图像
- 前言
- 一. 图像数据格式
- 1.1 不同RGB格式
- (1)RGB16
- (2)RGB24
- (3)RGB32
- (4)ARGB32
- 1.2 RGB565与RGB888对比
- (1)区别
- (2)各自优缺点
- 二. 图像格式转换
- 2.1 取位与补位
- 2.2 其他转换方法
- 三. 图像压缩
- 3.1 G6压缩法(16位真彩色数据压缩算法)
- 3.2 基于FPGA片上ROM的RGB565屏幕图像显示
- 四. RGB888和RGB565颜色对照表
前言
最近在接触图像压缩相关项目,之前对图像压缩接触的较少,对检测分类识别相关的图像信号处理接触学习的相对比较多一些,所以也需要学习学习,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在这里简单做个笔记,也分享出来和大家交流学习。
一. 图像数据格式
RGB色彩模式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是通过对红、绿、蓝三原色进行组合得到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表示,这在初中物理就有的,RGB三个通道颜色的组合,几乎囊括了人类视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因此成为目前运用最广的颜色系统之一。一般而言,我们所感知的现实视觉与各类硬件平台的图像视觉是有很大差距的,不同现实设备因其设备资源限制与具体应用需求,并不需要高精度的显示需求,在满足清晰可见的基础上,可能对传输或存储的要求更严苛。由此产生各种类型的RGB格式:如RGB16、RGB24、RGB32、ARGB32等等。
1.1 不同RGB格式
(1)RGB16
RGB16数据格式主要有二种:RGB565(或者是R5G6B5)和RGB555(或者是R5G5B5)。
RGB565:每个像素用16比特位表示,占2个字节,RGB分量分别使用5位、6位、5位。
RGB555:每个像素用16比特位表示,占2个字节,RGB分量都使用5位(最高位空闲)。
(2)RGB24
一般RGB24即指RGB888(或者是R8G8B8)
RGB888:每个像素用24比特位表示,占3个字节,注意:在内存中RGB各分量的排列顺序为:BGR BGR BGR
(3)RGB32
RGB32:图像每个像素用32比特位表示,占4个字节,R,G,B分量分别用8个bit表示,存储顺序为B,G,R,最后8个字节保留。注意:在内存中RGB各分量的排列顺序为:BGRA BGRA BGRA 。
(4)ARGB32
就是带alpha通道的RGB24,与RGB32的区别在于,保留的8个bit用来表示透明,也就是alpha的值
ARGB8888:每个像素用24比特位表示,占3个字节,注意:在内存中ARGB各分量的排列顺序为:BGRA BGRA BGRA
1.2 RGB565与RGB888对比
(1)区别
正常的RGB24是由24位即3个字节来描述一个像素,R、G、B各8位。而实际使用中为了减少图像数据的尺寸,如视频领域,对R、G、B所使用的位数进行的缩减,如RGB565和RGB555。
RGB565 就是R-5bit,G-6bit,B-5bit
RGB555 就是R-5bit,G-5bit,B-5bit
RGB888 就是R-8bit,G-8bit,B-8bit ;其实这就是RGB24
RGB565,16bit
RGB888,24bit
另外常见的BMP图像文件,即是在RGB的像素数据基础上增加位图头数据而成的图像文件格式。
一般BMP是BGR888,jpeg是YUV的,其他的要看各自格式的标准描述。
(2)各自优缺点
从屏幕自身说,屏幕自身的控制器必须要达到RGB888的标准,才可以使用RGB888,相比RGB565,需要屏幕主控的存储空间增加1/2。RGB888的颜色分辨率肯定要比565高,造价成本更高。RGB565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减少单片机传输的数据量,能够实现2^16种颜色,满足一般的使用场景;主要缺点,就是色域没有RGB888广。
二. 图像格式转换
在这里学习一下RGB888与RGB565的转换,即24位色彩与16位色彩的转换:
2.1 取位与补位
24位RGB[23:0]转16位RGB[15:0]是通过取高位来实现的。取RGB[23:19],RGB[15:10],RGB[7:3]作为RGB三原色的值。
16位RGB[23:0]转24位RGB[15:0]是通过补位来实现的。使用位拼接的语法为RGB低位补0至8位即可。
2.2 其他转换方法
R8 = ( R5 * 527 + 23 ) >> 6;
G8 = ( G6 * 259 + 33 ) >> 6;
B8 = ( B5 * 527 + 23 ) >> 6;
R5 = ( R8 * 249 + 1014 ) >> 11;
G6 = ( G8 * 253 + 505 ) >> 10;
B5 = ( B8 * 249 + 1014 ) >> 11;
Apple ( iOS Accelerate Framework ):
Pixel8 red = (5bitRedChannel * 255 + 15) / 31
Pixel8 green = (6bitGreenChannel * 255 + 31) / 63
Pixel8 blue = (5bitBlueChannel * 255 + 15) / 31
三. 图像压缩
3.1 G6压缩法(16位真彩色数据压缩算法)
此方法并非是我们常见的PNG,JPG的压缩算,此方法只是应用于单片机刷新RGB565图片,压缩和解压过程不需要很大的运算量,对单片机比较友好。但是压缩率也比较低;可以知道图像数据存在多处的相等,这是因为图片的颜色基本没变。很多图像都是有这样的特征:存在颜色的连续。那么我们可以利用颜色的连续特征来压缩数据的存储空间,如果颜色相同,我们就只保留一个数据,这样就节省了2Byte的存储空间。
G6位用来存储一个标志,这个标志的含义:如果相邻两个像素点相等,这个标志位被置1,否则置0。这样我们不需要开辟数据去存储标志了。算法分析:比如第一个点的数据是2,第二个点的数据也是2,那么算法就把第一个点的G6位置1,同时直接隐藏第二个数据。接着我们看第三个数据,虽然第三个数据和第二个数据相同,但是此处不能再隐藏了,因为上个数据就进行了隐藏。第三个数据保留,第四个数据就进行了隐藏。第五个数据保留,因为第六个数据和第五个数据不同,所以第五个数据的G6位置0,后续同理。
压缩前的数据为2,2,2,2,2,3,4,2
压缩后的数据为2(G6=1),2(G6=1),2,3,4,2
解压时,第一个数据为2,我们先判断G6位,这里被置1了,所以这个数据2出现2次,然后下一个2是同样的道理。第三个2,因为G6位没有置1,所以只有1个。
压缩率计算:假设一个图片宽度W,高度H,数据格式RGB565,那么存储这个图片需要的空间为W×H×2 Byte。
如果采用上述压缩算法进行压缩,那么最大的压缩情况是,1,2相等,3,4相等,等等等。此时压缩后的数据量为W×H Byte。如果全图无重复的地方,那就没有压缩,不会出现负压缩的情况。所以此方法的压缩率为50%< G6压缩法 <100% (边界情况暂不考虑是否相等)。总结:此方法是将RGB565的 G6位用来存储标志,进行相邻数据相等压缩,实际的编程中,还会在压缩数据的头位置加上压缩后的数据长度,压缩前的数据长度,压缩前的图片规格等信息。
void YS1_G6(unsigned char PIC[])
{
int i;//循环变量
int PIC_Addr;//运行到输入图像的位置,不可到达
//PIC_SAVE[0]=;长度高位
//PIC_SAVE[1]=;长度低位
//第一步,遍历原来的数据
PIC_SAVE[2]=PIC[0];//第一个数据
PIC_SAVE[3]=PIC[1];//第二个数据
//PIC_SAVE[3]&=~0X20;
//PIC_SAVE[4]=;//存储循环长度
PIC_Addr=4;//不可到达位置,长度
i=0;
while(i<16383)//两个一组进行分组,循环16382次
{
i++;
//后边和前边一样,将第六位置1
if((PIC_SAVE[PIC_Addr-2]==PIC[i*2])&&(PIC_SAVE[PIC_Addr-1]==PIC[i*2+1]))
{
PIC_SAVE[PIC_Addr-1]|=0X20;
i++;
}
else//写入当前数据,并将第六位置零
{
PIC_SAVE[PIC_Addr-1]&=~0X20;
}
if(i<16384)//防止存储非法数据
{
//每次处理后必定写入一个数据
PIC_SAVE[PIC_Addr]=PIC[i*2];//第一个数据
PIC_SAVE[PIC_Addr+1]=PIC[i*2+1];//第二个数据
//PIC_SAVE[PIC_Addr+1]&=~0X10;
PIC_Addr+=2;//到达下个存储长度位置
}
//i++;//每次循环后必定处理数据,i向后移动
}
PIC_SAVE[0]=PIC_Addr/256;//长度高位
PIC_SAVE[1]=PIC_Addr%256;//长度低位
printf("压缩后的长度为%d",PIC_Addr);
}
算法说明:压缩后的数据前两位保存的是压缩后的数据长度,这个很重要,是解压时循环次数的依据。还有算法中的循环次数和边界问题,暂时不展开分析。此算法不是通用算法,后续会加入图片的长度计算(输入数据包含数据信息),同时生成的压缩后数据也会存在数据头,这样的算法会比较通用,不至于出现因为压缩对象的更改,而需要手动修改数据。 这里只简单分析一下流程。
第一步:首先我们需要查询并创建一个C文件(txt文件也可以用)。
第二步:然后我们处理一下输入的数据,清除G6位。
第三步:进行压缩,然后计算出压缩后的长度。
第四步:将压缩后的数据保存,然后传输,即可完成压缩编码部分。
G6压缩方法确实有压缩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图像数据不可能完全相邻相等。获得压缩后的数据时,就可以进行“G6压缩法”的解压。
解压的过程,是压缩的逆过程,此压缩算法的解压是要比压缩过程简单,计算比较少。
解压的算法:最多是计算一下压缩后的数据长度,然后一直循环解压,这里我们先送给屏幕一个数据,如果G6位为1,我们再刷新一次,否则就接着向下循环。每次循环都会后移动两位(因为RGB565是2Byte,数组一般是8位) ,使用G6压缩法,压缩和解压都是比较简单的操作,不涉及大量的计算,压缩过程有大量的数据相等判断操作,解压过程是大量的与运算判断操作。算法可以实现数据的压缩,但是压缩率不是很高。
3.2 基于FPGA片上ROM的RGB565屏幕图像显示
为了实现16位彩色图像的显示,需要对图片压缩(片上ROM的限制)。示例采用60*100像素的图片(总计72000bits),即显示的时候需要将图像放大8倍显示(480×800)。同样使用Img2Lcd软件图片转为需要的bmp格式(水平扫描模式、16位真彩色)(或者用PS、截图(保存为bmp格式)、电脑自带画图软件等,都可以完成转换)。之后使用Matlab将bmp文件信息转化为RGB565格式的mif文件,m文件的源码如下。
clear;
clc;
n=6000;%100*60--16bit
myImg = imread('example.bmp');%读取.bmp文件
fid=fopen('example.mif','w');%打开待写入的.mif文件
fprintf(fid,'WIDTH=16;\n');%写入存储位宽16位
fprintf(fid,'DEPTH=6000;\n');%写入存储深度6000
fprintf(fid,'ADDRESS_RADIX=UNS;\n');%写入地址类型为无符号整型
fprintf(fid,'DATA_RADIX=HEX;');%写入数据类型为16进制
fprintf(fid,'CONTENT BEGIN\n');%起始内容
image(myImg);
for i=0:n-1 %RGB888 -> RGB565
x = mod(i,100)+1;
y = fix(i/100)+1;
r = uint16(myImg(y,x,1)/8);
g = uint16(myImg(y,x,2)/4);
b = uint16(myImg(y,x,3)/8);%由于输出的图像为uint8,所以等式左边的变量无法赋值为其他类型
r = dec2bin(r);
g = dec2bin(g);
b = dec2bin(b);%十进制转二进制
r = num2str(r);
g = num2str(g);
b = num2str(b);%数字转字符串
if length(r)==1 %根据字符串长度补零--r
r = strcat('0000',r);
elseif length(r)==2
r = strcat('000',r);
elseif length(r)==3
r = strcat('00',r);
elseif length(r)==4
r = strcat('0',r);
else
r = r;
end
if length(g)==1 %根据字符串长度补零--g
g = strcat('00000',g);
elseif length(g)==2
g = strcat('0000',g);
elseif length(g)==3
g = strcat('000',g);
elseif length(g)==4
g = strcat('00',g);
elseif length(g)==5
g = strcat('0',g);
else
g = g;
end
if length(b)==1 %根据字符串长度补零--b
b = strcat('0000',b);
elseif length(b)==2
b = strcat('000',b);
elseif length(b)==3
b = strcat('00',b);
elseif length(b)==4
b = strcat('0',b);
else
b = b;
end
k = strcat(r,g,b);
%k = str2num(k);
k = bin2dec(k);
fprintf(fid,'\t%d:%x;\n',i,k);
%disp(k);
end
fprintf(fid,'END;\n');
fclose(fid);%关闭文件
查阅Matlab中文手册得知,软件读取8位的bmp图像时转化为单个矩阵。而读取16位bmp图像时,将其转化为3个8位矩阵,所以提取图像数据转为RGB565时需要除以特定的数。因为Matlab会把数据自动转化为uint8类型,所以需要将数据强制类型转换为二进制。在数据的高位补零后,再用字符串连接函数,将其连接为16位的字符串。最后用二进制转十进制函数,把字符串直接转为数字,存与指定的mif文件中。定制好ROM为16位,6000深度,例化下载后,其显示结果如下(其实,由于matlab读取16位bmp图像时,将其转化为3个8位矩阵。故可不需要用软件转换为16位的bmp文件再用matlab提取数据)。显示的Verilog主要程序如下:
/*color_rom--彩色-16位*/
localparam
BMP_W = 11'd100, //显示区域宽度 = 图片宽
BMP_H = 11'd60; //显示区域高度 = 图片高
wire [12:0] pic_addr;
wire [15:0] q;
assign pic_addr = hcount[10:3] + vcount[10:3]*BMP_W;
color16_rom color16_rom(
.address(pic_addr),
.clock(clk),
.q(q)
);
assign disp_data = q;
/*color_rom-end*/
在计算机中,图像以RGB888显示,24位图每个像素保存了32bit的数据,即RGB888+Alpha,但是对于真彩色图像而言,肉眼在16bit的时候已经难以分辨了,因此,有些时候,可以将RGB888转换为RGB565来存储,减少存储器容量的同时,降低了数据量;在后端显示时,再次把RGB565转换为RGB888,就实现数据宽度的匹配!
RGB888->RGB565->RGB888
但是,RGB888->RGB565时,自然只要提取高位即可,但会导致低位的缺失;同时,但当RGB565->RGB888时,势必导致低位的缺失。为了数据的饱和以及色彩的减小,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新的算法:量化补偿
(1)RGB888-RGB565
24bit RGB888 -> 16bit RGB565 的转换
24ibt RGB888 {R7 R6 R5 R4 R3 R2 R1 R0} {G7 G6 G5 G4 G3 G2 G1 G0}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16bit RGB565 {R7 R6 R5 R4 R3} {G7 G6 G5 G4 G3 G2} {B7 B6 B5 B4 B3}
可以修正,比如(当然人眼无法感觉,但是RG888-RGB565-RGB888的时候更好补偿)
R:197=>197>>3=24
R:197=192+5=>24+0.625≈25
所以
R5=R[2] ? R[7:3]+1 : R[7:3];
G5=G[1] ? G[7:2]+1 : G[7:2];
B5=B[2] ? B[7:3]+1 : B[7:3];
(2)RGB565-RGB888
16bit RGB565 -> 24bit RGB888 的转换
16bit RGB656 {R4 R3 R2 R1 R0} {G5 G4 G3 G2 G1 G0} {B4 B3 B2 B1 B0}
24ibt RGB888 {R4 R3 R2 R1 R0 0 0 0} {G5 G4 G3 G2 G1 G0 0 0} {B4 B3 B2 B1 B0 0 0 0}
24ibt RGB888 {R4 R3 R2 R1 R0 R2 R1 R0} {G5 G4 G3 G2 G1 G0 G1 G0} {B4 B3 B2 B1 B0 B2 B1 B0}
因此,量化压缩的方法:RGB取高位,并且考虑最低位“四舍五入”,量化补偿的方法:
- 将原数据填充至高位
- 对于低位,用原始数据的低位进行补偿
四. RGB888和RGB565颜色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