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在思考、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我们评价人时,有一个标准是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指导别人“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可怎样才能做到“逻辑清晰”?怎样才能提高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我们希望在表达(写作、讲话和培训)时,能说到点子上,正面回答受众(读者、听众和学员)的问题。那么你是否知道如何搭建框架结构、组织语句的顺序,用最短时间讲清观点,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境界。我们在与人沟通时,需要想清楚3件事:谁是我的听众?他们想听什么?他们想怎样听?
那么是否有规范可寻?答案就是——使用逻辑清晰的金字塔结构!
本书的结构本书分为4个部分:
第1篇 表达的逻辑 介绍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
第2篇 思考的逻辑 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细节,以保证你使用的语句真实、明确地呈现你希望表达的思想。
第3篇 解决问题的逻辑 读者对象是需要写研究报告的人,以及需要分析复杂问题、提出结论以做出决策的人。本篇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构建你的分析过程,以使你有效地预先组织好思想,再将思想应用于金字塔结构中。
第4篇 演示的逻辑 介绍了将金字塔结构转化为幻灯片的技巧,可以帮助你在这类文稿中呈现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使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
目录
引言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表达的逻辑
(1)为什么要采用金字塔结构
(2)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3)如何构建金字塔
(4)序言的具体写法
(5)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第二章 思考的逻辑
(1)应用逻辑顺序
(2)概括各组思想
第三章 解决问题的逻辑
(1)界定问题
(2)结构化分析问题
第四章 演示的逻辑
(1)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2)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3)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总结
引言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
•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
•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 金字塔原理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想清楚说什么(内容),怎么说(思路、结构),掌握沟通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 金字塔能够达到的沟通效果: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 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举个例子:
未经组织的思想:
约翰·科林斯来电话说他不能参加下午3点会议了。哈尔·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明天开也可以,但明天10:30以前不行。唐·克利福德的秘书说,唐·克利福德明天晚些时候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订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上午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用金字塔结构组织后的思想:
今天的会议可以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更方便,唐·克利福德也能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订。
如果能有意识地以书中介绍的方法强迫自己“先想后写”,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提高,使你能够(阅读后能力提升):
1.缩短完成终稿所需的时间。
2.增强文章的条理性。
3.缩短文章的长度,最终使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简明扼要、思路清晰的文章。
第一章 表达的逻辑
(1)为什么要采用金字塔结构
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觉得比较容易读懂。这一现象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 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个部分,以便理解和记忆。
• 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中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 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想要表达的内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说话、培训、演讲、报告、述职和写文章、总结、申请、方案、计划等。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位于某组思想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这条规则说明,思维和写作中的主要活动,就是将较具体的思想概括抽象为新的思想。
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检查分组情况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即是否能够用单一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思想。根据这一方法,该组中的所有思想都可以用“建议”“原因”或“问题”“需做出的改变”等名词概括。)
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因为你选择的逻辑顺序展现了你在组织思想时的分析过程,比如演绎推理、发现因果关系、化整为零和归纳总结是大脑可以进行的仅有的4种分析活动,这4种顺序也是大脑可用于组织思想的仅有的4种顺序。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有4种逻辑顺序: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2)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大多数人在刚坐下来开始写作时,可能对自已想表达的思想还只有模糊的想法,甚至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因此,不要幻想一坐下来就能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首先你必须梳理你想要表达的思想。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能够加快你梳理思想的过程:
• 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它迫使你在理清思路时,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关系清晰化。你的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发读者的疑问,而你也必须在这一表述下的横向结构层次上逐个回答读者的疑问。
• 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当考虑在下一结构层次上如何表述时,必须保证你的表述能够回答在其上一个结构层次的表述所引起的疑问。同时还必须保证表述符合逻辑也就是说,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序言的叙述方式。问题的起源和发展必然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开头应向读者说明“情境(Situation)”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一“情境”中应当发牛了某件事情称为“冲突(Complication)”,使读者提出(或将使读者提出)你的文章中将要回答(Answer)的“疑问(Ouestion)。这种典型的讲故事式讲解——情境、冲突、疑问、回答——能够使你确保在引导读者了解你的思维过程之前,你和读者是“站在同一地点”。
演绎 V.S. 归纳
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个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子的主语或谓语所作的表述,第三个思想则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例如:
所有的人都会死。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演绎: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归纳:波兰将收到坦克入侵
(3)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
1.画出主题方框
这个方框就是你的文章的金字塔结构最顶部的方框。在方框中写出你将要讨论的主题,当然前提是你知道要讨论什么主题,否则请跳到步骤2。
2.确定主要问题
确定文章的读者。你的文章将针对什么对象?你希望文章写完后能够回答读者头脑中关于该主题的什么问题?如果你确定了主要问题,请写出来,否则跳到步骤四。
3.写出对该问题的回答
如果尚不清楚,请注明你有能力回答该问题
4.说明“情景”
你需要证明,现阶段你能够作出关于该主要问题和回答的最清晰表述。具体做法是:将要讨论的主题同“情境”结合起来,作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首先,关于该主题的什么表述肯定不会引起读者的疑问呢(因为读者知道这一表述,或者根据以往的事实很容易判断该表述的正确性)?
5.指出“冲突”
现在你已经开始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了。想象一下,当读者表示同意,点着头说:“对,我知道这个情况,有什么问题吗?”的时候,你就应当考虑“情境”中发生了什么能够引起读者疑问的冲突,例如,发生了某种意外,或出现了某个问题,或出现了某种明显的逻辑不一致的变化。“情境”中发生了什么“冲突”,以致引起读者的“疑问”呢?
6.检查主要问题和回答
对“情境”中“冲突”的表述应当能够直接导致主要问题的提出(已在步骤2中列出)。否则,应改变对“情境”中“冲突”的表述,使之能够直接导致该主要问题的提出。有时可能“情境”中的“冲突”同主要问题不相符,这就需要重新进行构思。
进行以上这些步骤的目的是确保你了解自己将要回答什么问题。一旦确定了主要”疑问”,其他的因素都很容易在金字塔结构中各就各位。
自下而上法
很多时候你也会发现你思考得还不够成熟,无法构建出金字塔结构的顶部。譬如,有时你无法准确地确定要讨论的主题,有时对读者头脑中的疑问尚不清楚,有时则无法确定读者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遇到这些情况时,可向下移动一个层次,从关键句层次上着手。
如果你能够确定任何关键句要点,那很好,但多数情况下你可能无法确定。别着急,你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走”的步骤自下而上地组织你的思想: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1.一定先尝试自上而下的方法
不要试图一下子就把整篇文章都写出来,因为你稍后就可能很容易地想出文章的结构。一旦你的思想变成了文字,你就很可能会觉得写得不错,而根本不管你的思路实际上是不连贯的。
2.将”情境”作为构思序言部分的起点
一定要从“情境”开始构思,因为按照这个顺序,你更容易准确地找到“冲突”和“疑问”。
3.不要省略对序言部分的思考
当你坐下来开始写作时,经常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主要思想,触发主要思想的“疑问”也很明显。这时,你就很容易直接跳到关键句层次,开始回答由主要思想引起的新的疑问。但多数情况下,你都会发现自己还在对属于“情境”或“冲突”范畴的信息进行组织,从而使你自己陷入复杂、混乱的论证中,你应当先整理出序言部分的信息,然后就可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金字塔结构中较低层次的思想上。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部分
不应该在文章的正文部分才告诉读者过去发生的事情。正文部分应当只包括思想(即:因能够为读者提供新思想而引起读者疑问的表述),思想只能以逻辑方式互相联系。简单的历史事件不是逻辑思考的结果,因而也不能算作思想。
5.序言部分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的内容
注意不要在序言中涉及任何读者不知道的信息,因为这样的信息可能导致读者提出非你所愿的“疑问”。
6.若果可以选择,在关键句上更宜采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在关键句层次上使用归纳法比使用演绎法更容易使读者接受,因为归纳法更容易被人理解。人们的倾向是按照思维发展的顺序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思维发展的顺序通常都是演绎的顺序。但是,以演绎的顺序发展的思想并不一定要以演绎的顺序表达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可以将以演绎法发展的思想用归纳法的形式表达出来。
(4)序言的具体写法
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文章的内容就是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任何人读你写的文章,都不会像读一篇既香艳热辣又扣人心弦的小说一样感兴趣。因此,读者只有在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时,才会愿意暂时放弃其他思想,专注于你提供的信息。
用讲故事的形式
文章序言部分要做到的,是要向读者讲述关于某主题的“故事”,以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序言要用讲故事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 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何时开始引入“情景”
从心理学角度看,先向读者传递简单易懂容易接受的信息,比让他们在混乱的思想中摸索,更容易使读者接受全篇的思想。
开始引人“情境”时,应先作出与文章主题有关、且读者肯定会同意的表述,应当是读者已经认可或者将会认可的表述。如果你发现自已没有在文章开头作出关于文章主题的情境表述,那就说明你选错了主题,或者开始讨论主题的时机不对。
开始引人“情境”的时机,就是你能够作出关于文章主题的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表述的独立性指的是,在表述之前,无须用其他表述以表述其准确含义;无争议性指的是,作者预计读者肯定能够理解并接受该表述。
什么是“冲突”
文章序言部分中的“冲突”虽然经常指的是某种不利的变化,但并不总是具有“不利的变化”的含义。这里的“冲突”类似于讲故事时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使读者提出“疑问”。将关于文章主题的公认事实作为叙述“故事”的起点,“冲突”就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因素,并且必须引发读者的“疑问”。读者的“疑问”可能有多种形式,但通常都相当于询问“接下来怎么样”?如下表4-1:
为什么采取这种顺序
序言部分必须采取情境一冲突一一解决方案的结构形式,但是,各部分的顺序可以有变化,以创造文章的不同风格。以下是一个基本结构和分别用四种顺序写作的例子。注意体会在每--种顺序中文章风格的微妙变化。
①标准式:情境一一冲突一一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本公司已经因为提供多元化研究业务而向许多客户收取了大量费用。但是,至今伦敦办事处也没有一个员工能够证明,某客户的某项收购案或并购案与本公司的工作密不可分,该办事处为庆贺第一个能够作出此项证明的员工而准备的香槟酒也一直无人开启。然而,本公司的多元化研究业务却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 40%,因此,现在应该实施一项“公司发展项目”以研究我们如何确保多元化研究确实能够为客户带来显著的利益。本备忘录列举了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解决和进行试验的主要问题和假设。
②开门见山式:解决方案一-情境一一冲突
我们实施“公司发展项目”的首要目标,是改善我们帮助客户实施多元化的能力。仅在伦敦办事处,我们帮助客户寻找收购或并购对象的业务就在五年内增长了 40%,但是我们无法指出任何一项收购案或并购案是与我们的工作密不可分的。
③突出忧虑式:冲突一情境一一解决方案
据我了解,目前伦敦办事处还没有一个员工可以说,他为客户所做的多元化研究,已经为客户带来了客户自身无法达到的明显效益。这种情况非常令人吃惊,因为我们在多元化研究领域的业务在过去五年内已经增长了 40%。从良心上讲,我们不能再继续为无法取得显著收益的工作而收取客户的报酬,而且这样做也难以维持我们的良好声誉。因此,我建议实施一项“公司发展项目”,研究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多元化研究业务真正为客户带来显著的利益。
④突出信心式;疑问一--情境一一冲突
我们如何才能确保多元化研究继续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业务?此项业务目前已占我们公司总业务的 40%,但是我们却难以举出几个我们为客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的例子。如果不采取措施提高我们工作的价值我们就会面临失去在该领域的发展势头的实际风险。为此,我建议立即实施一项“公司发展项目”,以研究如何改善我们在该领域的业务能力,使该项业务能够不断为客户带来显著利益。
什么是关键句
关键句(Key Line)不仅要针对由文章主题思想句引起的新的疑问进行回答,还要表明文章的组织结构。因此,如果文章篇幅较长,你就应该列出关键句的要点。列出关键句要点能够使读者在开始阅读的头 30 秒内就能了解你的全部思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根据作者的经验,最好永远不要用“背景”或“介绍”作为某一章节的标题,因为这种标题内所含的信息同其他标题所含的信息肯定不在同---个抽象层次上,或者说抽象的程度不相同。而且,仅列出主语而不列出完整的思想可能会存在一种危险,即关于该主语的思想无法形成明确的归纳或演经逻辑论证关系。
序言部分应当写多长
序言部分的长度应当确保在你引导读者按照你的思路进行思考之前,你和读者“站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情况下。序言部分的长度同正文部分的长度不一定成正比,而是根据读者的需要而定。为了使读者充分理解你的主要思想并且愿意了解你得出该结论的思路,读者必须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写好序言的原则
①序言部分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也就是说,序言部分中不应含有读者需要证明后才能接受的信息,例如,不应含有图表。
②序言部分必须具事的三个要素“情境”“冲突””解决方案”在较长的文章中,你还应当对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进行解释。“情境”“冲突”和“解决方案”这三个要素不一定要按传统的讲故事顺序排列,但是这三要素必须齐全,缺一不可,并且还应当组织成故事形式。
③序言部分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序言部分可包括读者充分理解所必需的任何信息,如:问题的背景与渊源、你与该问题的关联、你或他人之前对该问题所做的研究及发现、术语定义等,但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也应当用讲故事的形式
(5)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过程的上一层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其重点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即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推论)。归纳则是将一组事实或思想归结为同一类,并对其相似性作出表述(或推理)。在演绎过程中,每个思想均由前一个思想导出;而在归纳过程中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演绎推理需要完成3个步骤:
-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演绎推理也可以是以下 3个步骤:
-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 解决问题的方案。
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难得多,因为归纳推理更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大脑首先注意到若干不同事物(思想,事件、事实)具有某种共性,然后将其归类于同一个组中,并说明其共性。在进行归纳推理时,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的词。这个词必须是一个复数名词,因为:(1)所有表示一类事物的词都是名词:(2)该组思想中必定有一个以上该类思想。
用归纳法时,必须具有以下两项主要技能: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共同点的名词。
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 (不属同类、不具有共同点的思想。
综上,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 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 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第二章 思考的逻辑
通常情况下,你可以很快确定文章的主题和读者可能提出的疑问,想好序言 (前言、开场白、引言)中的“背景”和“冲突”,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要点。然后,你就可以使用疑问/回答式的对话方式,在每一个关键句要点之下的层次上展开论述或说明。
当你对文章结构的思考已深人到关键句层次的下一个层次时,就应该开始写作了。更低层次上的思想不要在构思阶段完成,而应放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完成。当你写完全篇文章时,还必须仔细检查一下全文的结构,因为你可能发现自己犯了以下两种常见错误之一:
- 仅仅因为可以用同一个名词概括,而将关联性很小的思想排列在一起 (如“10个步骤”或“5个问题”等),实际上这些思想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
- 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中心思想,使用的是“缺乏思想”的句子(如“该公司存在5个问题”),而非具有揭示性的观点。
如何才能从原文罗列的信息,整理出修改后罗列的结论呢?
- 首先,要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
- 然后概括总结出各组思想的隐含意义——即所谓的归纳跃进(inductive leap)。
(1)应用逻辑顺序
从理论上说,你组织在一起的思想绝不是随意堆放在一起的,而是因为你看到了其中的某种逻辑关系,才将其“挑选”出来并组织在一起的。为了发现其中的逻辑关系,大脑必须做出归纳分组分析活动,有以下3种:
确定前因后果关系(时间/步骤顺序)
当必须采取多种行动 (如:解决问题的3个步骤),以取得该结果时,这些行动就构成了一个过程、流程或者一个系统,即共同产生某结果的原因的集合。完成该过程或系统需采取的行动只能按时间顺序依次进行。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结构顺序)
在绘制组织结构图或行业结构图时,通常需要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将类似事务按重要性归为一组(程度/重要性顺序)
每个问题都具有以上这一共性,而区别则在于每个问题所具有的共性的度各不相同。因为存在这种差异性,你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具有某种共性的不同程度,按照“重要性”或“度”从高至低,即从重要到次重要,或从大至小的顺序排列,这就是程度顺序,也称为比较顺序或重要性顺序。
因此,在写作时你必须有意检查每一组思想中是否存在某种逻辑顺序如果该组思想不存在任何一种逻辑顺序,那么显然这一分组有问题。
想了解某一组思想真正想表达的思想观点,需要经过以下过程:
- 确定该组思想的类型 (类别)
- 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分组
- 找出各类别思想之间的顺序
检查逻辑顺序是检查某一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手段。当你遇到任何一组归纳性思想,需要找出其真实意义时,一定要:
- 先快速浏览一遍该组中的所有思想。你能否发现某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 如果不能,你能否发现这种分组的基础 (过程、流程、结构、类别),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
- 如果某组中所列的思想很多,你能否发现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并根据这些共同特点将思想归纳、分组,然后使用逻辑顺序?
(2)概括各组思想
如果某一组思想表达的是一个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你只需以该组思想的最后结论为主体作总结、概括,就可以得出其上一个层次的思想了。如果某一组思想的分组方法是归纳性的,即该组由具有紧密联系的一些思想组成那么上一层次的思想必须说明该组思想之间的关系所代表的意义。概括各组思想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完成思考的行为。
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难以吸引和保持读者的注意力,也使你错失了一个进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绝好机会。对一组思想进行严谨的提炼、概括、总结,必然能够推动思维的发展。如果你已经得出了一个概括性的思想,你就可以在该思想的基础上用以下两种方式延续你的思路:
- 对其作进一步评论(演绎法)
-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
那么如何对思想进行正确的概述呢?
- 首先,必须检查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保证其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即:其逻辑顺序星现的是一个有效的过程、结构或分类)。
- 然后,你需要确定准备得出的概括性思想的语句类型思想的表达方式与其分组基础无关,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要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 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 (效果、达到的目标)
- 概括描述性思想 (介绍背景、信息) 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 (共同点的意义)。
在判断某组思想是否完全穷尽时,我们必须非常明确地指出期望这组行动能实现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你想要达到的结果不一定总是可以用数字表达的目标,但是必定有某种明确的方式可以判断是否实现了这一结果。
直接总结行动产生的结果:
-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 总结概括的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适当的概括性语句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真实思想,提前把作者的思路告诉读者,使读者做好准备,以便更快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更有把握信任作者的思路。有时一些具有共性的句子所隐含的意义却难以被揭示出来这时,就需要进行所谓的归纳跃进 (inductive leap),以便将其隐含的意义明确呈现出来。
进行任何一次分组时,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只列出了这些思想,而不列出其他思想?”对此的答案应当是:
- 这些思想都具有某种共性,而且是以这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仅有的一些思想。——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是该组思想的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 这些思想都是为实现某一结果而必须同时采取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表明采取以上行动后产生的直接结果。
第三章 解决问题的逻辑
序言的作用是对问题定性,金字塔则用来说明,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的“步骤”或“理由”(有时是演绎推理的结果)。
如果在流程的前两个阶段组织好方法,就能很容易地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前两个阶段实际上是在预先搭建你的金字塔。
(1)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你回答以下3个问题:
- 发生了什么事情? [背景(切入点 /序幕 + 困扰惑)]
-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 (非期望结果 R1)
-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 R2)
- 界定问题的框架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建立思想的金字塔结构、交流解决方案的第一步。该框架也是您审阅文章时,分析和修改解决方案的辅助手段,是有价值的工具,可以指导你怎样写文章的序言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如下:
大多数人倾向于西安搜罗一切可以找到的资料,才开始正式分析,但这会付出额外的辛苦。比较好的方法是先建立诊断框架和逻辑树指导,来分析和引导思维,不仅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且简化了把结果构建成金字塔的工作。方法如下:
- 提出各种假设
- 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 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
换句话说,就是强迫自己思考产生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 (即外展推理),之后的重点就是收集资料,以证明是这些原因或不是这些原因。只有假设自已已经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
那么如何去找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呢?
认真研究问题所在领域的结构,即界定问题框架中的序幕或切入点。为了深人进去,你需要采用合适的诊断框架。使用诊断框架帮助你设想客户产生问题的领域的状况,这种设想最终会揭示出你的分析应该关注的要素或活动。
结构化分析的方法只有3种:呈现有形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归类分组。为了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可以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建立诊断框架。
一旦建立了诊断框架,你就可以运用这一解释性工具来支撑你的论述:
- 呈现有形结构:任何一个行业的具体领域都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包括:不同单位组成的系统,各自需完成的功能等。调研初期的一种典型分析就是:先了解行业的流程和主要去十,以此为基础确定危险领域;再对行业进行细分,确定每个市场的容量和竞争者;确定价值增长点,成本和利润如何平衡;最后寻找平衡点,根据收集的收集,确定业务薄弱项。
- 寻找因果关系: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或任务,得出最终诊断结果。找出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每个影响因素的构成,原则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 归类分组:把所有可能的原因按相似性分类,前提是这种预先的分类有助于综合分析各种事实。
- 该结构导致了XX,它的现状如何?(现状)
- 该结构导致了XX,从逻辑上分析,它在过去怎么样?(过去一直在做的)
- 理想中的结构导致预期的YY,它应该是什么样?(即为了实现目标你需要做的)
建立逻辑树:从逻辑上得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我们前边曾提到序列分析法有以下步骤:
- 是否有问题?
- 问题在哪里?(使用具体的流程图和因果关系)
- 为什么存在?
- 我们能做什么?(使用逻辑树得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 我们应该做什么?
第三章探讨的所有方法,包括界定问题、诊断框架和逻辑树都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使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工作变得更加容易,使你能专注于客户的真正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所有原因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在最终报告里组织和交流思想的工作量。
第四章 演示的逻辑
(1)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文章无论长短,都应该让读者从字面上迅速理解和吸收其主要思想(观点、论点、建议等),理想的文章,应该使读者30s内理解作者的整体思维架构。
多级标题法:
- 主要思想可以采用每节标题左端顶格对齐的格式
- 次要思想可以采用小节标题的格式
- 次次要思想可以采用编号段落的格式,依此类推
当然标题的选择不一定要墨守成规,但不论采取何种格式,一种标题应该代表一个思想层次。
多级标题法注意事项:
- 每一层级的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 相同的思想 (观点、论点、建议等) 应使用相同的句型(同一小组之间,而非跨组)
- 标题用词应提炼思想的精髓
- 每组标题应提前集中介绍,即在大标题下面应有一段话集中介绍下面标题的主要内容
- 不要滥用标题
(2)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下面是设计 PPT演示文稿的人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最基本规则:
- 文字幻灯片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分组和总结的思想 (观点、论据、建议等),叙述时应简洁。
- 演示文稿应图文并茂,使用各种图、表、示意图,更形象更直观,更有冲击力。
- 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的故事梗概和剧本。
演示文稿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故事梗概和剧本,演示文稿包括两类幻灯片——文字和图表 (图、表或示意图),理想的比例是图表占 90%,文字占 10%,其各自的作用是:
- 说明演示文稿的框架结构 (文字幻灯片)
- 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结论、论点、建议等 (文字幻灯片)
- 阐明单用文字难以说清楚的数据、关系 (图表幻灯片)
决定一张幻灯片的内容,应牢记以下指导性原则:
- 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除非你想先列出摘要或列表中的一组论点,其他论点在接下来的幻灯片中再完全展开。
- 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 文字应尽量简短。
- 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
- 字号应足够大。
- 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
- 用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 制作图表幻灯片的诀窍是: 确定你想用图表回答的问题,把答案作为图表的标题(一定要传达信息),然后选择最适合表现论点的图表样式
注意事项:
- 听众感兴趣的不是幻灯片而是你,因此你所说的和你在屏幕上演示的应该有明显的区别
(3)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文章要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愉悦简单的方法就是: 主观腿想那些当初用来得出思想 (观点、论点、措施) 的图像。
总结
金字塔原理的4个基本原则:
- 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 提出主题思想
-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 写序言:背景一冲突一疑问一回答
- 与受众进行疑问 / 回答式对话
- 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 / 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 列出所有作者想表达的要点
-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关系
- 得出结论
- 倒推出序言
写序言:
- 说明背景
- 指出冲突
- 冲突引发读者提出疑问
- 作者的文章给出答案
注意事项:
1.一定先尝试自上而下的方法。不要试图一下子就把整篇文章都写出来,因为你稍后就可能很容易地想出文章的结构。一旦你的思想变成了文字,你就很可能会觉得写得不错,而根本不管你的思路实际上是不连贯的。
2.将”情境”作为构思序言部分的起点
3.不要省略对序言部分的思考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部分
5.序言部分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的内容
6.如果可以选择,在关键句上更宜采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写作时,必须首先构思文章的结构,否则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写得一塌糊涂。按照结构写作,能够使你及时发现错误和遗漏。
在讲述行动、步骤、流程等时,理顺自己思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象自己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然后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产生的明确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使之更明确、更具体。
断断续续看完这本书用了小2个月,确实将其中的思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时能感受到说话者目标更清晰,接收者理解起来更轻松。但要在复杂场景中,比如:论文或者报告,需要更多刻意的针对性的练习,记个笔记,需要时回看比较方便,总的来说值得一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