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读者问我,自己做事很努力,可是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虽然成事的关键因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其实只有两点,就是做局和破局。也就是,如何识破别人给你做的局?如何高明地给别人设局?
做局和破局关键就在你的思考能力,我们在前面的章节里讲过,结构化思维、系统思考、深度思考等等非常经典的思维工具和方法,能够帮助你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除了自己思考之外,我们还需要借鉴更多前人的思考来提升思考质量,这就是本文要讲的模型思维。
什么叫“模型思维”?
简单说,模型思维就是将经验抽象集合,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你平时听到的谚语、公式、定理,本质上都是一种模型思维。
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揭示了群策群力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得多。
再比如,“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你松手,它就一定会落在地上。
所以,模型思维是人类认知复杂世界的一种快捷方式。我们从经验中总结规律,再把规律抽象出来,变成可以清晰表述的谚语、公式、定律,这些浓缩之后的经验,就是模型思维。
“模型思维”都具备三个特点:第一,简化,去掉了某些细节;第二,具有逻辑;第三,模型,都是不全面的。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根本没有办法用一两个“模型思维”来解释和理解,所以我们需要运用--多模型思维。多模型思维,就是一种抛弃习惯经验,切换思考逻辑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理解“模型思维”,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大概100多年前,美国东部的居民开始移居到西部的山区城市。他们刚住到这里,就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里的森林动不动就着火。原因是干枯的树木,被闪电击中,或者其他自然原因导致的。
于是,他们一旦发现有火灾就立刻去扑灭它。但是这样做以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每过一段时间总会发生一次超级大火灾,烧得漫山遍野,损失惨重。
后来请来了专家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专家经过一番调查之后,给出的建议是:以后见到小火灾不要扑灭,让它烧就好。
人们不理解,觉得这个做法很愚蠢,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做去,结果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超级大火灾。
不灭小火反而能够消灭超级大火灾,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专家们分析后发现,发生大型火灾,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有一场持续的大风,吹遍整片森林;第二是必须得有足够的燃料,也就是干枯的树木。
之前人们一发现小火灾就扑灭,导致了许多干枯的树木被保留了下来,等到大风来的时候,只要有一点火星,便瞬间把干枯的树木点燃,造成了超级大火灾。
那么,之前的居民怎么就没有想到是这个原因呢?其实他们是被存量的经验绑架了,他们之前住在美国东部,山区很潮湿,枯死的树木一般都烂在土里,或者严重受潮,根本不会燃烧。所以他们见火就灭,没有问题。
但是来到西部之后,气候干燥,枯死的树木不会发潮,就成了燃料,导致超级大火灾的发生。也就是说环境变了,前提变了,传统的救火模型,也就不管用了。
通过这个故事,就很好理解“模型思维”,通过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分析、抽象,形成对某个领域问题的“模型思维”,对于解决同类问题,模型思维是非常有效的。当外部环境、内部因素发生改变,也需要变换“模型思维”,以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当前问题。
可见,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那么你就要掌握足够多的模型思维。因为只有掌握多模型思维,才能够根据实际环境,抛弃固有经验,切换思考模型,让问题迎刃而解。
在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里,曾经提到过各学科最经典的100种模型思维,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分享给大家:
1、幂律分布
简单来说,就是赢家通吃,比如娱乐圈、网红,就是幂律分布模型,少数几个大明星、大网红,占据大量的粉丝。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正态分布,比如一个班级里,成绩顶尖的和成绩很差的,都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中间部分,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
知道了幂律分布、正态分布,你就能够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做出更合理的判断。比如你所处的行业是赢家通吃型,还是利益均分型?如果你是做媒体的,那么这个行业属于幂律分布,少数几家头部公司占据大量的用户资源,那么你就要尽可能去头部公司;而如果你是服装公司的,那么这个行业就属于正态分布,只要你把设计和质量做好,就能够占领属于自己的市场,因为服装是追求个性化的,很难做到一家独大。
你也许会问,那我怎么知道我这个行业是幂律分布,还是正态分布?很简单,看行业分析报告呀,头部几家公司占据多少市场份额,写得清清楚楚。
2、夏普利模型
这是,经济学家 罗依德·夏普利,发明的。它是用来计算,一个人对团队做出的边际贡献的平均值。
举个例子:产品经理的工资是1万,程序员的工资是1万,那么有一个员工他既懂产品,又懂开发,他的工资应该是多少?你也许会说2万。但是,罗依德·夏普利 不是这么算的,他算的是这个团队多你一个人时,会怎么样?
大家都知道,软件开发当中,必须有产品经理、程序员同时在,才能够开发出产品。如果有一个员工小明,他既懂产品,又懂开发的时候,他在四种情况下都能够创造价值,既:第一种情况,先招聘产品,再招聘小明;第二种情况,先招聘开发,再招聘小明;第三种情况,先招聘小明,再招聘产品;最后一种,先招聘小明,再招聘开发。而只懂产品,或只懂开发的人,在以上4种情况下,就没有他这么有价值。
所以,按“夏普利模型”的计算方法,既懂产品又懂开发的人,他的工资应该是:2000 X 4 =8000。虽然现实社会中,老板不会这么跟你算,但是你要知道“派型人才”的价值其实是很高的。
作为员工,就可以根据“夏普利模型”,多学习一些其它的技能,来提升你的职场价值。
3、网络模型
这个模型很简单,就是在人类社会中或互联网世界里,一个人拥有的连接点越多,影响力就越大。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食品公司广告部的员工,当你们推出新产品时候,你首先会把产品寄给谁试用?是忠实用户,还是目标用户,或是美食家?
答案是,把产品寄给意见领袖。
那么,什么是意见领袖?就是具备较大影响力的人,比如:美食博主、知名主持人、甚至是学校老师、某个社区的管理员等等。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拥有很强的人际社交网络。通过媒体平台、社交软件、线下活动等等方式与人进行连接,这些人就具备较大的影响力。
4、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是风险决策的一个重要思维模型,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心理学家卡尼曼提出,描述和预测人们在面临风险决策过程中的行为理论。
前景理论分析框架,揭示大众的决策偏好: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具体来讲,有以下5种表现:
1)确定效应。“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也就是落袋为安心理。
2)反射效应。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3)损失规避。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4)迷恋小概率事件。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
5)参照依赖。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即便从绝对收入来讲,明明是后者更多。
以上我们介绍了4种常见的模型思维,实际上各学科的经典模型思维还有很多,大家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学习和运用。
以上内容,摘自畅销书《技术人修炼之道》,作者黄哲铿,曾担任壹药网技术副总裁、海尔农业电商CTO、中通商业CTO、1号店技术总监等;出版过畅销书《技术管理之巅》;科技媒体“技术领导力”创办人,全网30万粉丝;擅长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人成长、新技术应用及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