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一节了解到整个JVM大的内存区域,分为线程共享的heap(堆),MethodArea(方法区),和线程独享的 The pc Register(程序计数器)、Java Virtual Machine Stacks(Java虚拟机栈)、Native Method Stacks(本地方法栈),如下图
同时也大概了解到各个内存区域主要存储的数据类型,根据之前的了解,明白了作为开发者要关注的是堆、方法区和Java虚拟机栈,先从Java虚拟机栈开始
Java虚拟机栈
Java虚拟机栈是线程独享的一个栈结构,遵循先进后出的原则,栈中存放着一个一个栈帧,每个栈帧代表着一个方法的调用,或者说,每调用一个方法,就向该线程的虚拟机栈中压入一个栈帧,当方法执行完成就弹出,栈帧中存放着对应的方法执行的数据
栈帧
如上图所示,每个栈帧中存放着以下数据
- 局部变量表 Array数组,存放着方法内的变量
- 操作数栈 栈结构,存放着操作数栈和中间计算结果,比如方法中代码
int a=3
,数值3就是操作数 - 动态链接 一种用于实现运行时动态绑定的机制,主要是指在运行时确定引用方法的实际方法体,用于实现多态和动态绑定
- 返回地址 当前方法执行结束后调用者的执行位置
通过代码和反编译代码理解Java虚拟机栈和栈帧
了解栈之后,需要明确一个事情,栈帧中局部变量表里的局部变量如果是引用类型,它实际存储的是内存地址,指向对应的堆中的对象
如下一段代码:
public class Person {
public static int a = 100;
public int b = 90;
public static Object obj1 = new Object();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i, int j) {
Object obj2 = new Object();
int k = 80;
int result = i + j;
return resul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dd(100,200);
System.out.println("method add done");
}
}
// 反编译后的指令码 只展示add方法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int);
Code:
0: bipush 80 //把数值80压入操作数栈的栈顶,供后续的运算或方法调用使用
2: istore_2 //将操作数栈顶的整数值存储到局部变量表索引为2的位置
3: iload_0 //从局部变量0中装载一个int类型值到操作数栈中
4: iload_1 //加载位于局部变量表第2个位置的int类型变量
5: iadd //将两个栈顶的整数相加,然后将相加的结果压入栈顶
6: istore_3 //将栈顶的整数存储到局部变量3中
7: iload_3 //将第3个局部变量槽中的整型值加载到操作数栈的栈顶
8: ireturn //当前方法将执行完毕,并将栈顶的整数作为方法的返回值返回给调用者
根据上面代码,画出他在虚拟机栈中的存储
由上图也可以看出方法区和堆有互相引用
方法区中会存储静态变量,常量等信息,上面代码中public static Object obj1 = new Object();
obj1存放在方法区中,对应的对象在堆中,就是方法区指向堆
对象头中记录的信息包含着指向对象对应的类元数据的内存地址,即堆指向了方法区
对象的内存布局
一个Java对象在内存中包括三个部分:对象头、示例数据和对齐填充
内存模型
根据以上信息引入Java虚拟机内存模型
主要是堆和非堆
堆
堆分为Yong区和Old区
Yong区
Yong区又分为Eden,S0和S1,或者将S0和S1成为from和to,主要是为了垃圾回收
Old区
对象在内存中存储的变化
- 首先创建对象会分配在Eden区
- Eden区满,发生YongGC,扔存活的对象会放进S0,S0空间不足则直接放进Old区
- Eden区再次满,再次YongGC,多次YongGC使得对象年龄超过15的放进Old区或当S区中某一年龄以上的对象占用到S区一半时,将该年龄和以上的所有对象放进Old区
- Old区满是发生MajorGC,发生MajorGC时一般都伴随着YongGC,所以一般发生的是FullGC
- 当FullGC后仍无法存放时就会抛出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