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之前,我们先说一下信息熵的概念。
当一件事情发生,如果是意料之中,那么这个事情就并不能拿来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可以说这个事情并没有什么信息和价值。而当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觉得震撼三观,这件事情太Crazy了,带来的信息量也就很多。
哼哼,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事情越稳定,信息量就越少,那么如何去衡量呢?我们可以用概率的倒数(也就是负相关)来衡量。
I
=
−
l
o
g
(
p
(
x
)
)
I=-log(p(x))
I=−log(p(x))
I
I
I也就是自信息,一件事情越确定,自信息也就越小。
而信息熵就是自信息的期望,代表这一件事情的混乱程度
。信息熵越大,混乱程度越大,说明这件事情越疯狂。
H
=
−
l
o
g
(
p
(
x
)
)
p
(
x
)
H=-log(p(x))p(x)
H=−log(p(x))p(x)
再说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熵权法是客观赋权的一种方式,对应的主观赋权有专家打分法,相似的还有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是利用信息稳定程度而提出的方法,一般来说,某列属性越稳定,它的信息就越可信,那么在实际的权重也应当越高。
不说人话,那就是:
一般来说,若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表明指标值得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相反,某个指标的信息熵越大,表明指标值得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少,在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小,其权重也就越小。
你会发现在这段话中,自信息和提供信息实际上是成反比的。
不管他,只需要知道原本越稳定的数据,对异常越敏感,也越可信。
在实际计算中,遵循以下步骤:
step1
归一化
正向指标
Y
i
j
=
X
i
j
−
m
i
n
(
X
i
)
m
a
x
(
X
i
)
−
m
i
n
(
X
i
)
Y_{ij}=\frac{X_{ij}-min(X_i)}{max(X_i)-min(X_i)}
Yij=max(Xi)−min(Xi)Xij−min(Xi)
负向指标
Y
i
j
=
m
a
x
(
X
i
)
−
X
i
j
m
a
x
(
X
i
)
−
m
i
n
(
X
i
)
Y_{ij}=\frac{max(X_i)-X_{ij}}{max(X_i)-min(X_i)}
Yij=max(Xi)−min(Xi)max(Xi)−Xij
step2
求频率替换概率
p
i
j
=
Y
i
j
∑
Y
i
j
p_{ij}=\frac{Y_{ij}}{\sum Y_{ij}}
pij=∑YijYij
step3
计算归一化信息熵
E
n
t
r
o
p
y
=
−
1
l
n
(
n
)
∑
p
i
j
l
n
(
p
i
j
)
Entropy=-\frac{1}{ln(n)}\sum p_{ij}ln(p_{ij})
Entropy=−ln(n)1∑pijln(pij)
以什么为底的不重要啦
step4
计算权重
W
j
=
1
−
E
j
k
−
∑
E
j
W_j=\frac{1-E_j}{k-\sum E_j}
Wj=k−∑Ej1−Ej
以下是实现代码:
def EWM(data):
t=(data-data.min(axis=0))/(data.max(axis=0)-data.min(axis=0))
t=t/t.sum(axis=0)
t[t<0.0001]=0.0001
entropy=-1/np.log(t.shape[0])*np.sum(t*np.log(t))
return [(1-i)/(len(entropy)-sum(entropy)) for i in entropy]
当然,这样的结果只是个权重,我们还需要对数据做乘法:
np.matmul(data.values,np.array(EWM(data)).T)
对这样一组数据,A十分稳定,B是正态分布,C是二分布,得到的结果是:
信息熵:
权重:
确实符合越稳定权重越大。
熵权法的优点
熵值法是根据各项指标指标值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指标权数的,这是一种客观赋权法,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
相对那些主观赋值法,精度较高客观性更强,能够更好的解释所得到的结果。
熵权法的缺点
忽略了指标本身重要程度,有时确定的指标权数会与预期的结果相差甚远,同时熵值法不能减少评价指标的维数,也就是熵权法符合数学规律具有严格的数学意义,但往往会忽视决策者主观的意图;
如果指标值的变动很小或者很突然地变大变小,熵权法用起来有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