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浏览关于人脸3D的视频,无意看到这一部分“结构光-深度图信息” 【巧的是这也是微软的模型】
就想到了自己的V4.3版本的算法里面估计距离其实用的也是结构光(红光)来估测距离,而且目前水下图像处理领域并没有采用这个方法,按理来讲应该是很大的创新才对,但是被老师以别人没用过的你就不能用(没有理论依据)一棒子打死;……
不知道是不是对的,但总觉得创新思维就这么被压制住了;
又想到了在半年前我的算法里有用到“随机种子”这个概念【记得是微软的某一篇论文吧】,和上述一样,也是我从别的方向里无意看到然后感觉可以把它应用到水下图像处理领域里来,试了试效果还真是不错,但和上述一样,还是因为该领域没人用,就被一棒子打死了;……
或许这就是普通高校科研一直在机械式创新的原因吗? 因为别人没用,所以我不能用?
但是前期在参加某个学校夏令营的时候,和一位学长有沟通到关于创新性的问题,在我们看来现在普通高校(指的是211及以下的绝大部分团队)做的科研都是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修改,或者把别的领域的东西拿过来使用; 那为什么我的结构光求距离和随机种子就是不对的呢?
不知道该怎么评论,望高人指点。
然后我们一致认为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世界上没有,中国没有,我们做出来了,我们做出来了其他人想都没想过的东西,就像chatgpt的横空问世,虽然前有北京大学软件研究所的XX团队在15年就开始最早涉足研究大模型,但因为国内的资源和算力问题始终是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但值得一提的是该老师今年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也是我觉得没进入他团队的好处之一,太强了,我大抵是没那个实力,有机会和这位老师认识并且得到过他的一点指导已经很感激了)
8.24晚后续补充:
在参加夏令营的过程中,有很多学校的老师都问过我数据集的问题
“你的数据集是怎么得到的” 当然我的数据集就是开源的,是搜集来的图像,如果我真的能自己造一个数据集,我就成蛙人了不是(前段时间刚对水声感兴趣,对蛙人很是好奇哈哈哈哈哈哈)
在这里也想发出一个疑问,老师们问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在哪里?
是希望学生是自己采集的数据?还是只是单纯的问问,看看能不能为自己的科研团队得到新的数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