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林曦老师与我们的老朋友「十点读书」进行了一次线上直播,有关林曦老师十余年的书法教学,和传统美育的心得,以及因此诞生的新书《无用之美》。
这一次的直播,由“美”的主题出发,延伸出美育与智慧的探讨,关于人生的功夫,与小朋友的相处,以及大家常常会说起的松弛感、从容感,林曦老师都有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容易上手的实践经验。
对直播中聊到的话题,我们重新读来,都觉得好,于是将内容整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无用之美”,我们对美的追求与自我教育,最终会转化成对生命实相的关照;
第二部分,关于儿童的美育,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是我们的老师和朋友,父母与孩子,最好的关系是一起成长,一同升华;
第三部分,关于对话中的一些灵光片羽,互动中出现有趣又私人的分享,我们也一并做了整理,今天就一起看看吧。
美的滋养
问: 林曦老师对于"无用之美"有怎样的理解?
林曦老师:“美”在生活中不是刚需,但我的体会是,对美的追求会呈现为一种人生状态,愿意为美付出时,美的滋养最后会回到我们内心。跳出功利的判断,美会为你带来生命体验的不同维度,所以古人说看似无用的事有大用。
回忆历史上那些临别诗句、临别乐曲,会发现一个本来悲伤的场面也可能转化为动人的记忆,转化成对生命实相的关照,这是因为借助美,我们感知外界的触角更加柔软。如果怀有无用之美的心,我们的世界也会变得宽阔,拥有更丰富的变化,那时候你会觉得人生无论顺境、逆境,都有营养,都值得珍惜。
欢喜一点
问:我很喜欢舒展的面容,很早以前就是林曦老师的颜粉,想知道这种舒展的气质是怎样练就的?有没有一些变美的秘诀跟大家分享?
林曦老师:审美其实是一种心情的表达,我们希望变美的时候,要给自己一个积极、正面的暗示,有内必形于外。吃得好一点,睡得安稳些,生活得清洁一点,会让我们内在状态更好。我们看小朋友觉得元气好足,你会发现是因为他们思维单纯,行为笃定。成年人也要向小孩学习,单纯、笃定一点,欢喜一点。再有就是长期与艺术相伴,我每天教同学看好看的画,读美的诗文,欣赏古时经典的字帖,天天跟美待在一起,是不是也会近朱者赤,受到一些熏习和滋养呢。
闲情是一种功夫
问:好多朋友说,林曦老师的生活就是我向往的状态,现在多数人都处在焦虑紧绷的生活之下,我们怎样能在忙碌中让自己也变得淡然、从容起来呢?
林曦老师:无论多忙,心已然稳定,才是闲情的关键。大家会发现我们能量比较足的时候,相对更动静自如,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其实能收能放是一种能力。
闲情的本质在于练功夫、长本事,就像暄桐同学写一张字,最开始可能发现好难,慢慢地,能专注半个小时的练习,这个一点一点功夫的增长,就是定力所在。心灵的稳定性也是练出来的,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技艺,用庄子的思路叫“以技近道”,去实打实地长功夫,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在心不在境,人还是需要最基础的自律和勤奋,然后耐得住寂寞枯燥,慢慢才会变得从容,才有能力去创造美。
艺术是雪中送炭
问:近年美育这个词特别火,很多机构也以美育来吸引大众,可能大家认知的美育就是送小朋友去学习特长。林曦老师怎么看待美育呢?
林曦老师:我从来不认为艺术特长是锦上添花的,在我们的生命中,艺术恰恰会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人生要经受的考验可能以不同形式出现,但成长和升华也是这样伴随出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教育孩子忍耐,因为痛苦的过程不会得来快乐的结果,如何用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人生的种种考验呢,也许审美能够带来全新的视角。
我们看向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文人,他们都拥有把个人经验淬炼成千古名篇,变成鲜活作品的能力。中国人的艺术是为了生活,为了升华我们的体验,当拥有这样的视角时,人生出现更多可能的剧本、意料之外的冲突、接连不断的起伏,我们都会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它。
我的老师和朋友
问:今天直播间也有很多的妈妈,林曦老师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平时是怎样与孩子相处的?
林曦老师:我们的关系更像朋友,我会将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很少命令他,很少动用家长的权威,正因为这样,当我比较严肃的时候,他会警醒。言传身教很重要,想要让他看的书,我会在旁边看,一种“这本书好有趣”的样子,他就忍不住来看看,哪里有趣。
礼貌是我比较看重的事,现在每个孩子都聪明,条件都好,如果是一个礼貌的、周到的小朋友,在外会受到更多接纳。其次,我倾向于不介入小朋友在学校的事情,学校是长本事练手艺的地方,孩子早一点吃亏,早一点获得经验,就很好,上学的意义不正是这样吗?
母亲教会我的方法
问:看到林曦老师日常阅读速度是非常快的,有哪些阅读方法,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
林曦老师:首先是系统的地毯式阅读,在输入的同时练习输出,试着写阅读体验,或记录笔记,还可以尝试费曼学习法,通过给别人讲述,来重新梳理一本书的架构。比如我对孩子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当他来问问题,我会说,这个问题有点难,你是否可以去查询一下,然后来教教我。
大约五六岁起,家门口有一个小黑板,全家读书不认识的字都会写在上面 ,母亲对我说,我们全家人都拜托你帮忙查字典。母亲就是这样教育我的。
和自己玩的能力
问:聊到美育的时候,《无用之美》的书中有一个小标题讲到? “自己跟自己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能力”,很多人可能都不擅长与自己相处,或者游戏,林曦老师平时是怎么跟自己玩的?
林曦老师:有一句古语叫“待客如独处,独处如待客”,是说我们独处时好像在同很多人聚会一样,当打开一本书或临一张帖,其实就是在跟古人精神往来。就像我们看到一些作家、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的工作空间里并不寂寞。“待客如独处”,是说我们在人群中,在一种比较热闹的状态时,反而要有一种独处的清醒和觉知。
所谓自己跟自己玩,是一种内心比较充实的状态,或者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最终我们每个人都是与自己相处的,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映射,我们的内心始终要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轴心。
农夫精神
问:如何能够笃定地去寻找那个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怎样坚定地走向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林曦老师:古人说“戒定慧”,由自律产生定力,由定力才能产生智慧,其实定力和智慧这两件事是平衡的。怎么才能笃定?最本质的还是要知行合一。我最向往的就是“农夫精神”。看天吃饭,到时间就种地,给种子很好的照顾,最后才能收获果实。这样的过程,这样的自我定位非常踏实。
我们看古来伟大的艺术家,他其实都有一种非常天真,完全忠于自己的热忱,热情要比聪明重要很多,是热情带领我们成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智慧的审美方式,让原本的生活发光,而不是在本来的生活之外不断寻找新生活。古人说不要“心外求法”,其实当下,我们手上的那件事,都可以想办法用更高的品质呈现出来,这个将一件事做得更好的过程就蛮幸福、蛮美的。
轻得像羽毛
问:这本书里面林曦老师有提到一句很美的诗,“天下晴空一羽毛”,你的序言也用到这句诗,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它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林曦老师:齐白石的邻居王芗斋,是大成拳的创始人,在他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这句诗叫:“钟山云雾如参透,天下晴空一羽毛。”想想日光照射下,一根轻飘飘的羽毛会呈现出怎样一种悠然的状态。我们学艺术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得自在”,达到和外界不对立的圆融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检视有没有学好的方法很简单,问问自己,有没有变得更可爱、更谦和、更开心,也更天真。当我们以一种天真的、纯粹的,就像羽毛一样轻柔的姿态存在时,其实就会得到自在。道理也简单,人一旦脱离开功利、得失、权衡的模式,自然就会轻盈起来,状态轻盈了,心愿反而容易实现,因为内在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
最后林曦老师给到关于体会甜蜜的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可以在床头放一本诗集,或者你喜欢的西方诗人作品,读一读那些不着边际的文字,会帮助我们从具体的柴米油盐中扯脱。
第二个建议,试试每天临睡前静坐10分钟,5分钟也好,闭上眼睛缓缓呼吸,看一看自己内心的世界到底有什么。其实我们内在的世界和外在的世界是完全相映的,也有太阳、有河流、有树、有风在吹。
第三个建议,试着把脑海里那些不着边际的想法放下,想想有什么事情是真正重要的,它会决定我们的选择。比如某一个早晨,觉得刚开放的那一朵花很重要,我会很早爬起来去画它。再比如,觉得和家人拥抱很重要,那即使出门也要折返回去和家人拥抱道别。那些很重要的事情,可能跟当下这种急促的生活无关,可以把它们写下来,试着做一件打一个对勾,过一年再看看,我们都为积攒生活中的甜蜜做了哪些事,那应该都是一些非常非常小的事,但可能对体会无用的美有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