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一词的来源
捷克科幻小说家卡雷尔·恰佩克创作,于1921 年在布拉格首映的《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作品中首次出现“robot”(机器人)一词。这个词源于捷克语的“robota”,意思是“苦力”。恰佩克的机器人原本是为它们的人类主人服务的,但后来获得了意识并开始反抗,很快杀死了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在该剧的最后一幕,机器人表明,它们和我们一样拥有情感。观众则陷入了思考,它们未来会不会具备繁殖能力?而繁殖能力是区分机器人和人类的唯一标志。
工业机器人
1954年,美国发明家恩格尔伯格和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申请了第一个机器人专利,工业机器人的序幕也由此被正式拉开。
1961年在通用汽车的装配线上人类真正实现将物品从一个地方自动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1980年为“机器人元年”,工业机器人真正在日本普及。
1984年,世界第一座“无人工厂”在日本筑波建立,工业机器人技术已变得更加成熟。
RPA的渊源
上世纪90年代,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的“公司再造”理论虽然提出了业务流程优化改进,却没有帮助企业解决再造后人与业务的流程管理问题。这使得后来的企业在探索业务优化时更加注重业务流程的管理。由此,衍生出业务流程改进(BPI)、业务流程再造(BPR)和业务流程管理(BPM),而BPM则被视为重中之重。
此后,因为全球竞争压力、消费品化以及政府监管的刺激,美国的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其公司业务流程,为了寻找到更高效的方法,它们通过自动化以及外包的手段去实施业务经营。
这两种企业增效降本的手段,进一步刺激了两个行业的诞生:一个是企业经营自动化领域的业务流程自动化(BPA),另一个则是对跨国性企业极为重要的服务外包行业(BPO)。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轰炸时代的到来,这两个行业最终迎来了RPA的诞生。
BPO->BPM->BPA->RPA
“外包”的概念是在1990由加里·哈默尔(CaryHamel)和C.K.普拉哈尔德(C.K.Prahalad)首次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文章中,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外包是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外部最佳专业资源,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模式。
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业务流程外包”,也叫“商务流程外包”是企业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将业务流程中的部分或全部非核心流程外包给该领域的专业服务提供商,以提高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这种办法可以帮助公司将有限的资源从非核心业务中解放出来,集中到核心业务上,以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
当前,BPO服务内容包括岗位外包、业务运营流程外包、内部人事流程外包等三大方面。
(1)岗位外包主要有基层岗位(如车间操作工、快递员、餐饮服务员等)、职能类岗位(如人力行政、财务会计、文秘等)、运营类岗位(如内容运营、新媒体运营等)、商务类岗位(如销售、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技术类岗位(如需求设计、应用开发、软件测试等)等外包
(2)业务运营流程外包包括客户交互服务流程外包、仓储物流外包、分拣装卸服务流程外包、生产线外包、短期项目外包等
(3)内部人事流程外包包括员工招聘与培训员工档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社保工伤处理、危机事件处理、员工离退管理、其他
BPO通常分为两类:后台BPO外包,包括企业职能部门门业务的外包,如财务会计、采购、人力资源BPO外包;前台BPO外包,包括客户服务等服务性质类外包,如销售或IT技术支持。
BPO亦可依照外包服务商所在地区分为以下三类: 一、离岸BPO外包, 指的是在公司境外签署的BPO合作外包项目;二、近岸BPO外包,指的是与公司临近(或附近)国家订立BPO合同的外包项目;三、在岸BPO外包,指的是公司将业务BPO外包给国内的承接商。
BPM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是一套可以重塑流程、达成各业务环节整合,从而实现企业或组织最佳效率和价值的管理模式与战略方法。其可以但不限于以软件的形式存在(BPM软件组件可以包括业务分析、工作流引擎、业务规则、Web表单和协作工具),通过使用建模、自动化、数据洞察来优化业务活动、企业目标和员工操作的实践。
BPM涵盖了人员、设备、桌面应用系统、企业级后台管理系统应用等内容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与客户的企业运作。
企业现行经营管理模式大多源于18世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和19世纪泰勒的“制度化管理理论”,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家和管理学家认为其存在分工过细、无人负责整个流程、组织机构臃肿、员工技能单一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大师、原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汉默(Michael Hammer)先生提出了业务流程管理理论。我国设立与BPM研究相关的学术机构较晚,其中最为活跃的是由中国最年青的博士后导师付勇带领的协同软件博士后工作站。
BPM能深入探讨流程是如何运行的(拥有统一的流程架构,在流程之间进行衔接、协调,避免了流程孤岛的产生,确保业务流程的基础架构稳固),帮助业务人员密切关注信息系统内嵌流程与其它业务流程衔接关系,随着业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流程进行调整,持续改进流程。
BPA业务流程自动化(Business Process Automation)
业务流程自动化(BPA)是企业通过软件自动化技术简化业务流程、优化运营的一套方法。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完成一种特别功能或工作流的活动或服务进行自动化。其可借助不同的应用程序或工具,自动完成流程中一系列多步骤、重复性的事务,减少对人工的依赖,进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业务敏捷性与效率以及合规性。
业务流程自动化(BPA)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简化和控制现有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和管理瓶颈;提高流程可见性及生产力;更节省时间和人力财力成本;更好地分配资源和消除浪费;打造良好的客户体验……简而言之,BPA是帮助企业进行流程管理的更好的方式。企业通常将其作为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一部分,以便简化工作流,更高效地运维。
业务流程自动化主张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流程梳理、优化,以减少重复劳动,降低人力成本。所以BPA是BPM的进阶和提升。
BPR业务流程重组/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通常定义为通过对企业战略、增值运营流程以及支撑它们的系统、政策、组织和结构的重组与优化, 达到工作流程和生产力最优化的目的。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突破性的改善。
BPR的实质是一个全新的企业经营过程(这里的企业经营过程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经营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逻辑),这个过程要不受现有部门和工序分割的限制,以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设计企业经营过程,要面向经营过程设置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实现企业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