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源码学习 - 模版编译 和 组件渲染/更新过程

news2024/11/23 12:52:14

目录

  • 前言
  • 一、什么是 模板编译?
  • 二、模板编译 到 render 函数字符串的流程
  • 三、深入模板编译源码
    • baseCompile ()
    • parse() - 解析阶段
    • optimize() - 优化阶段
    • generate() - 生成阶段
      • (1)了解 render函数字符串 和 with 语法
      • (2)generate
      • (3)genElement()
  • 四、组件渲染/更新 完整过程
    • 初识组件渲染/更新
    • 组件渲染/更新过程
      • (1)初次渲染过程
      • (2)更新过程
      • (3)异步渲染
    • 疑问点整理

前言

这是一个系列学习源码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继续阅读其他文章
Vue源码学习 - new Vue初始化都做了什么?
Vue源码学习 - 数据响应式原理
Vue源码学习 - 异步更新队列 和 nextTick原理
Vue源码学习 - 虚拟Dom 和 diff算法

一、什么是 模板编译?

平时开发写的 <template></template> 以及里面的变量、表达式、指令等,不是html语法,是浏览器识别不出来的。所以需要将 template 转化成一个 JS 函数,这样浏览器就可以执行这一个函数并渲染出对应的 HTML 元素,就可以让视图跑起来了,这一个转化的过程,就成为模板编译

主要流程就是:

  1. 提取出模板中的原生和非原生 HTML,比如绑定的属性、事件、指令、变量等。
  2. 经过一些处理生成 render 函数字符串。
  3. render 函数再将模板内容生成对应的 vnode
  4. 再经过 patch 过程(Diff)得到要渲染到视图中的 vnode
  5. 最后根据 vnode 创建真实 DOM 节点,也就是原生 HTML 插入到视图中,完成渲染。

上面的1、2、3条就是模板编译的过程。具体是怎么编译生成 render 函数字符串的,继续往下看。

二、模板编译 到 render 函数字符串的流程

主要有三个阶段:解析 parse;优化 optimise;生成 generate,最终生成可执行函数 render

  1. 模板解析阶段: 使用大量的正则表达式提取出 <template></template> 模板里的标签、属性、变量等信息,并解析成 抽象语法树 AST

  2. 优化阶段遍历 AST ,找到其中的一些 静态节点标记,方便在页面重渲染的时候进行 diff 比较时,直接跳过这些静态节点,优化 runtime 的性能。

  3. 生成阶段 :将最终的 AST 转化为 render 函数字符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三步分别对应三个函数,后面会挨个介绍,先看一下 baseCompile 源码中是在哪里调用的。

三、深入模板编译源码

baseCompile ()

这是模板编译的入口函数,接收两个参数:

  • template:要转换的模板字符串
  • options:转换时需要的参数
// src/compiler/index.ts

export const createCompiler = createCompilerCreator(function baseCompile(
  template: string,  // 要转换的模板字符串
  options: CompilerOptions  // 转换时需要的参数
): CompiledResult {

  // 1. 进行模板编译,并将结果保存为抽象语法树 AST
  const ast = parse(template.trim(), options)   
  // 没有禁用静态优化的话
  if (options.optimize !== false) { 
  // 2. 遍历 AST,找到其中的一些静态节点并标记
    optimize(ast, options)
  }
 //  3. 将最终的 AST 转化为 render渲染函数
  const code = generate(ast, options)
  return {
    ast,
    render: code.render,  // 返回渲染函数 render
    staticRenderFns: code.staticRenderFns
  }
})

就这么几行代码,三步,调用了三个方法很清晰。

我们先看一下最后 return 出去的是个啥,再来深入这三步分别调用的方法源码,也好更清楚的知道这三步分别是要做哪些处理。

比如有这样的模板:

<template>
    <div id="app">{{name}}</div>
</template>

打印一下编译后的结果,也就是上面源码 return 出去的结果,看看是啥。

// 把 模板 编译成 抽象语法树 AST
{
  ast: {
    type: 1,
    tag: 'div',
    attrsList: [ { name: 'id', value: 'app' } ],
    attrsMap: { id: 'app' },
    rawAttrsMap: {},
    parent: undefined,
    children: [
      {
        type: 2,
        expression: '_s(name)',
        tokens: [ { '@binding': 'name' } ],
        text: '{{name}}',
        static: false
      }
    ],
    plain: false,
    attrs: [ { name: 'id', value: '"app"', dynamic: undefined } ],
    static: false,
    staticRoot: false
  },
  render: `with(this){return _c('div',{attrs:{"id":"app"}},[_v(_s(name))])}`,
  staticRenderFns: [],
  errors: [],
  tips: []
}

这里暂时看不明白也没有关系,注意看return 里提到的三步都干了什么?

  • ast :就是第一步生成的。
  • static: 就是静态节点标记,是在第二步中的根据 ast 里的 type 加上去的。(具体的type类型可看下面的表格)
  • render:就是第三步生成的。

有个大概的印象了,然后再来看源码。

parse() - 解析阶段

这个方法就是解析器的主函数,它通过多个正则方法提取出 <template></template> 模板字符串里所有的tagpropschildren 信息,生成一个对应结构的 AST 对象。

核心步骤:调用 parseHTML() 对 模板字符串 进行解析。

  • 解析到 开始标签、结束标签、文本、注释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
  • 解析过程中遇到 文本信息 ,就调用文本解析器 parseText() 进行文本解析。
  • 解析过程中遇到 包含过滤器 ,就调用过滤器解析器 parseFilters() 进行解析。
  • 每一步解析的结果都合并到一个对象上(就是最后的 AST).
// src/complier/parser/index.ts

export function parse(template: string, options: CompilerOptions): ASTElement {
  parseHTML(template, {
    warn,
    expectHTML: options.expectHTML,
    isUnaryTag: options.isUnaryTag,
    canBeLeftOpenTag: options.canBeLeftOpenTag,
    shouldDecodeNewlines: options.shouldDecodeNewlines,
    shouldDecodeNewlinesForHref: options.shouldDecodeNewlinesForHref,
    shouldKeepComment: options.comments,
    outputSourceRange: options.outputSourceRange,
    
    // 解析到 开始标签 时调用,如<div>
    start(tag, attrs, unary, start, end) {
     // unary 是否是自闭合标签,如 <img />
     // ...
    },
    
    // 解析到 结束标签 时调用,如</div>
    end(tag, start, end) {
     // ...
    },

    // 解析 文本 时调用
    chars(text: string, start?: number, end?: number) {
      // 这里会判断判断很多东西,来看它是不是带变量的动态文本
      // 然后创建动态文本或静态文本对应的 AST 节点
     // ...
    },
    
    // 解析到注释时调用
    comment(text: string, start, end) {
    // ...
    }
  })
  return root
}

上面解析文本时调用的 chars() 会根据不同类型节点加上不同 type,来标记 AST 节点类型,这个属性在下一步标记的时候会用到。

typeAST节点类型
1元素节点
2包含变量的动态文本节点
3没有变量的纯文本节点(静态节点)

optimize() - 优化阶段

这个函数就是在 AST 里找出 静态节点 和 静态根节点,并添加标记,为了后面 patch 过程中就会跳过静态节点的对比,直接克隆一份过去,从而优化了 patch 的性能。这个我们在上一篇虚拟dom和diff算法里也讲过(patchVnode 函数)。

// src/compiler/optimizer.ts
export function optimize(
  root: ASTElement | null | undefined,
  options: CompilerOptions
) {
  if (!root) return
  isStaticKey = genStaticKeysCached(options.staticKeys || '')
  isPlatformReservedTag = options.isReservedTag || no
  // 标记静态节点
  markStatic(root)
  // 标记静态根节点
  markStaticRoots(root, false)
}

具体函数里面的代码,大致过程是这样的:(有个了解就好)

标记静态节点(markStatic):就是判断 type 值,参考上面表格。

  • type值为1:就是包含子元素的节点;设置 static 为 false;并递归子节点,直到标记完所有的子节点。
  • type值为2:设置 static 为 false。
  • type值为3:就是不包含子节点和动态属性的纯文本节点,设置 static 为 true;patch的时候就会跳过这个,直接克隆一份过去。

标记静态根节点(markStaticRoots):静态根节点是指在组件渲染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整个子树;原理和标记静态节点基本相同,只是需要满足下面条件的节点才算是静态根节点。

  • 节点本身必须是静态节点
  • 必须有子节点
  • 子节点不能只有一个文本节点

generate() - 生成阶段

这个就是生成 render 函数字符串 ,就是说最终会返回下面这样的东西。

// 比如有这么个模板
<template>
    <div id="app">{{ name }}</div>
</template>

// 上面模板编译后返回的 render 字段 就是这样的
render: `with(this){return _c('div',{attrs:{"id":"app"}},[_v(_s(name))])}`

// 把内容格式化一下,容易理解一点
with(this){
  return _c(
    'div',
    { attrs:{"id":"app"} },
    [  _v(_s(name))  ]
  )
}

了解虚拟 DOM 就可以看出来,上面的 render 正是虚拟 DOM 的结构,就是把一个标签分为 tagpropschildren
在看 generate 源码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上面这最后返回的 render 字段是什么意思。

(1)了解 render函数字符串 和 with 语法

这个 with 是用来欺骗词法作用域的关键字,它可以让我们更快的引用一个对象上的多个属性。

下面先用一个例子来展示 with 语法与普通语法的不同。
不使用with语法执行程序时:

 const obj = { name: '铁锤妹妹', age: 18 }

console.log(obj.name) // 铁锤妹妹
console.log(obj.age) // 18
console.log(obj.sex) // undefined

使用with语法执行程序时:

 const obj = { name: '铁锤妹妹', age: 18 }
 with (obj) {
   console.log(name) // 铁锤妹妹  不需要写 obj.name 了
   console.log(age) // 18   不需要写 obj.age了
   console.log(sex) // 会报错!!!
 }

with 语法总结:

  • with 语法会改变词法作用域中的属性指向,当做 obj 属性来查找。
  • 如果在 { } 内找不到匹配的 obj 属性会报错。
  • with 要谨慎使用,它打破了 作用域规则,会让其 易读性变差

_c、 _v 和 _s 是什么呢?

export function installRenderHelpers(target: any) {
  target._s = toString  // 转字符串函数
  target._v = createTextVNode  // 创建文本节点函数
}

// 补充
_c = createElement // 创建虚拟节点函数

到此为止我们再来看下返回的 render 字段,就会清楚多了。

with(this){ // 欺骗词法作用域,将该作用域里所有属姓和方法都指向当前组件
  return _c( // 创建一个虚拟节点
    'div', // 标签为 div
    { attrs:{"id":"app"} }, // 有一个属性 id 为 'app'
    [  _v(_s(name))  ] // 是一个文本节点,所以把获取到的动态属性 name 转成字符串
  )
}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 generate() 源码。

(2)generate

就是先判断 AST 是不是为空,不为空就根据 AST 创建 vnode,否则就创建一个空div 的 vnode。

// src/complier/codegen/index.ts
export function generate(
  ast: ASTElement | void,
  options: CompilerOptions
): CodegenResult {
  const state = new CodegenState(options)
  // 就是先判断 AST 是不是为空,不为空就根据 AST 创建 vnode,否则就创建一个空div的 vnode
  const code = ast
    ? ast.tag === 'script'
      ? 'null'
      : genElement(ast, state)
    : '_c("div")'
  return {
    render: `with(this){return ${code}}`,
    staticRenderFns: state.staticRenderFns
  }
}

可以看出这里面主要就是通过 genElement() 方法来创建 vnode 的,所以我们来看一下它的源码,看是怎么创建的。

(3)genElement()

就是一堆 if/else 判断传进来的 AST 元素节点的属性来执行不同的生成函数。
这里还可以发现另一个知识点: v-for 的优先级要高于 v-if,因为先判断 for 的

// src/complier/codegen/index.ts

export function genElement(el: ASTElement, state: CodegenState): string {
  if (el.parent) {
    el.pre = el.pre || el.parent.pre
  }

  if (el.staticRoot && !el.staticProcessed) {
    return genStatic(el, state)
  } else if (el.once && !el.onceProcessed) { // v-once
    return genOnce(el, state)
  } else if (el.for && !el.forProcessed) {  // v-for
    return genFor(el, state)
  } else if (el.if && !el.ifProcessed) {  // v-if
    return genIf(el, state)
    
    // template 节点 && 没有插槽 && 没有 pre 标签
  } else if (el.tag === 'template' && !el.slotTarget && !state.pre) {
    return genChildren(el, state) || 'void 0'
  } else if (el.tag === 'slot') {  // v-slot
    return genSlot(el, state)
  } else {
    // component or element
    let code
    // 如果有子组件
    if (el.component) {
      code = genComponent(el.component, el, state)
    } else {
      let data
      const maybeComponent = state.maybeComponent(el)
      // 获取元素属性 props
      if (!el.plain || (el.pre && maybeComponent)) {
        data = genData(el, state)
      }

      let tag: string | undefined
      const bindings = state.options.bindings
      if (maybeComponent && bindings && bindings.__isScriptSetup !== false) {
        tag = checkBindingType(bindings, el.tag)
      }
      if (!tag) tag = `'${el.tag}'`
      // 获取元素子节点
      const children = el.inlineTemplate ? null : genChildren(el, state, true)
      code = `_c(${tag}${
        data ? `,${data}` : '' // data
      }${
        children ? `,${children}` : '' // children
      })`
    }
    for (let i = 0; i < state.transforms.length; i++) {
      code = state.transforms[i](el, code)
    }
    // 返回上面作为 with 作用域执行的内容
    return code
  }
}

每一种类型调用的生成函数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说最后创建出来的 vnode 节点类型无非就三种,元素节点、文本节点、注释节点

四、组件渲染/更新 完整过程

初识组件渲染/更新

讲完上完的内容,我们再来讲一个与 编译模板 关联性很强的知识点:组件渲染/更新过程

一个组件,从 渲染到页面上开始,再到修改 data 去触发更新(数据驱动视图),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下面是需要掌握的要点。

  • 事实上,组件在渲染之前,会先进行 模板编译,模板 template 会编译成 render 函数。
  • 之后就是数据的监听了,就是vue的 响应式数据 。通过操作 Object.defineProperty(),去监听 data 属性,触发gettersetter方法,来实现数据实时更新。
  • 监听完数据之后,就是执行 render 函数,生成 vnode
  • 到了 vnode (即vdom)这一步后,会进行 patch(elem,vnode)patch(vnode,newVnode) 的比较。根据对比的结果,Vue 会将更新的内容应用到 真实 DOM 上,使页面显示与最新的虚拟 DOM 结果保持一致。

这一部分还是挺重要的,前几篇文章我们明白了如何生成 render渲染函数、数据响应式原理、什么是虚拟dom?diff算法?但是对于它们之间的联系还是有些模糊的,这里就直接把前几篇的内容串联起来了。继续往下看吧。

如有需要,可去查看我的前几篇文章学习。
Vue源码学习 - new Vue初始化都做了什么?
Vue源码学习 - 数据响应式原理
Vue源码学习 - 虚拟Dom 和 diff算法

组件渲染/更新过程

组件渲染和更新过程主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初次渲染过程 =》 更新过程 =》 异步渲染

(1)初次渲染过程

初次渲染过程,即组件第一次渲染是怎么样的。具体有以下 三个步骤:

  • 解析组件模板:解析 template 模板为 render 函数。
  • 创建组件实例:在渲染之前,Vue 会创建组件的实例。(会初始化组件的props,data,methods,computed,watch)
  • 触发响应式:当组件实例化之后,将数据传递给 render 函数 进行渲染时,会监听 data 属性 ,触发gettersetter 方法。
  • 执行渲染函数:执行 render 渲染函数,生成 vnode,进行 patch(elem,vnode)

下面就这几个步骤来进行依次讲解。

1.1)触发响应式
监听 data 属性,这时我们就需要触发响应式,也就是渲染数据。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执行 render 函数, render 函数会触发 getter 方法,因为数据没有进行更新,只是进行渲染。只有在进行更新的时候才会操作 setter 方法。

1.2)执行渲染函数
最后,当数据渲染完毕后,就会执行第一步生成的 render 渲染函数,渲染函数会根据组件的状态和数据生成 虚拟DOM树 ,之后进行 patch(elem,vnode)

(2)更新过程

在这个阶段,将会修改 data,并且触发 setter(注意:在此之前 datagetter 中已经被依赖收集、监听)

触发完 setter 之后,重新执行 render 函数,并生成 newVode,最后进行 patch(vnode, newVode)的 diff 比较。

通过对比,Vue 可以找出需要进行更新的部分,从而减少操作真实 DOM 的次数。根据对比的结果,Vue 会将更新的内容应用到真实 DOM 上,使页面显示与最新的虚拟 DOM 结果保持一致。

组件渲染/更新完整流程图:(用一张网上的图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异步渲染

在渲染和更新结束之后,我们的程序可能还有可能会发生 多个程序 同时加载,这就涉及到一个 异步渲染 问题。

多个数据变更,直接更新视图多次的话,性能就会降低,所以对视图更新做一个异步更新的队列,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 DOM 操作。在下一轮事件循环的时候,刷新队列并执行已去重的工作(nextTick的回调函数),组件重新渲染,更新视图。

异步渲染问题,我们用 $nextTick 来解决。

对DOM异步更新渲染视图,感兴趣的可以移步去看另一篇系列文章: Vue源码学习 - 异步更新队列 和 nextTick原理

疑问点整理

1. Vue 组件在渲染过程中为什么不直接加载数据,而是先解析模板转化成一个 render 函数呢?

这是因为 Vue 的渲染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编译阶段运行阶段

  • 编译阶段:在组件被实例化之前,需要先进行模板编译。这个阶段会将模板解析并转换为可执行的 render 函数。编译阶段会分析模板的结构和指令,生成一个抽象语法树(AST),然后根据 AST 生成 render 函数。在这个阶段,Vue并不会加载实际的数据,因为具体的数据是在组件实例化后才传入的。
  • 运行阶段:在组件实例化后,会触发运行阶段。Vue会调用之前生成的 render 函数,并将组件的数据传入。这时候,render 函数会根据传入的数据生成 虚拟DOM,并进行 diff 算法的对比,最终更新到 真实DOM 上。

2. 将数据与渲染过程分开的好处?

  • 分离关注点:将模板和数据分开,使得组件的关注点更加清晰。模板负责描述组件的结构和样式,而数据负责描述组件的状态和行为。这样可以使得组件的开发更加模块化和可维护。
  • 性能优化:通过将模板编译为 render 函数,Vue 可以在编译阶段进行一些优化操作,如静态节点提前标记、事件监听器的优化等。这样可以减少运行时的开销,提高组件的渲染性能。

可参考:
render 函数是怎么来的?深入浅出 Vue 中的模板编译
模板编译template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828579.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PHP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源码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使用&#xff0c;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麻醉科医生的日常工作&#xff0c;使麻醉工作流程更规范&#xff0c;为麻醉医生工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下面简述一下该系统在日常麻醉工作中的作用。 (一) 及时合理地安排手术 麻醉信息系统与医院现…

初识C++:类与对象

前言&#xff08;类的引入&#xff09; C语言结构体中只能定义变量&#xff0c;在C中&#xff0c;结构体内不仅可以定义变量&#xff0c;也可以定义函数。比如&#xff1a; 之前在C语言中&#xff0c;用C语言方式实现的栈&#xff0c;结构体中只能定义变量&#xff1b;现在以C方…

【第一阶段】编译时常量

1.编译时常量只能是常用的基本数据类型 String Double Int Float Long Short Byte Char Boolean 2.const用于定义编译时常量类似final,如果我们用在局部变量中将会报错&#xff0c;代码示例 fun main() {//使用const修饰为常量,编译时常量只能是常用的基本数据类型 String Dou…

学习C语言第三天 :分支语句(if - else if - else)

1.C语言语句结构 C语言是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xff0c;这里的结构指的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xff0c;C语言是能够实现这三种结构的&#xff0c;其实我们如果仔细分析&#xff0c;我们日常所见的事情都可以拆分为这三种结构或者这三种结构的组合。 我们可以使用…

python爬虫 获取简单的get请求

打印结果&#xff1a; 原博主写的很厉害额&#xff0c;写的比较全面&#xff0c;大家可以去学习看看 参考原文&#xff1a; Python调用get或post请求外部接口_python调用post接口_纯洁的小魔鬼的博客-CSDN博客

封装动态SQL的插件

最近根据公司的业务需要封装了一个简单的动态SQL的插件&#xff0c;要求是允许用户在页面添加SQL的where条件&#xff0c;然后开发者只需要给某个接口写查询对应的表&#xff0c;参数全部由插件进行拼接完成。下面是最终实现&#xff1a; 开发人员只需要在接口写上下面的查询SQ…

从零构建深度学习推理框架-3 手写算子relu

Relu介绍&#xff1a; relu是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xff0c;可以避免梯度消失&#xff0c;过拟合等情况。我们一般将thresh设为0。 operator类&#xff1a; #ifndef KUIPER_COURSE_INCLUDE_OPS_OP_HPP_ #define KUIPER_COURSE_INCLUDE_OPS_OP_HPP_ namespace kuiper_infer {…

websocket服务端大报文发送连接自动断开分析

概述 当前springboot版本&#xff1a;2.7.4 使用依赖 <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socket</artifactId> </dependency>现象概述&#xff1a; 客户端和服务端已经有心跳…

拿捏--->杨辉三角

文章目录 题目描述算法思路代码示例精简版优化版 题目描述 在屏幕上面打印杨辉三角。 算法思路 杨辉三角&#xff0c;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在欧洲&#xff0c;这个表叫做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xff08;1623----1662&#xff09;是在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

《金融数据保护治理白皮书》发布(137页)

温馨提示&#xff1a;文末附完整PDF下载链接 导读 目前业界已出台数据保护方面的治理模型&#xff0c;但围绕金融数据保护治理的实践指导等尚不成熟&#xff0c;本课题围绕数据保护治理的金融实践、发展现状&#xff0c;探索和标准化相关能力要求&#xff0c;归纳总结相关建…

AI算法图形化编程加持|OPT(奥普特)智能相机轻松适应各类检测任务

OPT&#xff08;奥普特&#xff09;基于SciVision视觉开发包&#xff0c;全新推出多功能一体化智能相机&#xff0c;采用图形化编程设计&#xff0c;操作简单、易用&#xff1b;不仅有上百种视觉检测算法加持&#xff0c;还支持深度学习功能&#xff0c;能轻松应对计数、定位、…

电压放大器工作在什么状态

电压放大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的基本电路元件&#xff0c;其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的电压放大到所需的输出电压幅值&#xff0c;并且保持信号的形状不变。在实际电路设计中&#xff0c;电压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xff0c;比如输入信号的频率、放大倍…

em3288 linux_4.19 sd卡调试

默认配置&#xff0c;根据实际配置即可。

深度学习——常见注意力机制

1.SENet SENet属于通道注意力机制。2017年提出&#xff0c;是imageNet最后的冠军 SENet采用的方法是对于特征层赋予权值。 重点在于如何赋权 1.将输入信息的所有通道平均池化。 2.平均池化后进行两次全连接&#xff0c;第一次全连接链接的神经元较少&#xff0c;第二次全连…

基于图像形态学处理的停车位检测matlab仿真

目录 1.算法运行效果图预览 2.算法运行软件版本 3.部分核心程序 4.算法理论概述 4.1. 图像预处理 4.2. 车辆定位 4.3. 停车位检测 5.算法完整程序工程 1.算法运行效果图预览 2.算法运行软件版本 MATLAB2022a 3.部分核心程序 ......................................…

python中for..in语法的原理?

今天发现了python中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小设计。 如果要通过中括号[]访问元素&#xff0c;需要重写__get__item()函数&#xff0c;这个应该没什么疑问&#xff0c;测试代码如下&#xff1a; class Classroom:def __init__(self, students):self.students studentsdef __getitem…

为什么程序员每到一家新公司干了两三年,都有一种干不下去的感觉?

行业内有句话叫&#xff1a;“程序员跳一次等于干三年”。但是程序员这个岗位怎么说呢&#xff1f; 小伙伴都知道的&#xff0c;工作强度完全看运气&#xff0c;有的公司忙到头都秃了&#xff0c;也有的公司闲到抠脚。 而收入呢?在一家公司待着&#xff0c;基本上是万年不涨的…

【C语言初阶(19)】实用的 VS 调试技巧

文章目录 Ⅰ 调试的介绍Ⅱ 常用调试快捷键Ⅲ 调试的时候查看程序当前信息⒈查看临时变量的值⒉查看内存信息⒊查看调用堆栈⒋查看汇编信息⒌查看寄存器信息 Ⅳ 观察形参指针指向的数组Ⅴ 易于调试的代码该如何编写⒈const 修饰指针变量⒉良好代码示范 Ⅵ 编程中常见的错误 Ⅰ 调…

Mr. Cappuccino的第54杯咖啡——Mybatis运行原理

Mybatis运行原理 Mybatis运行的三个阶段Mybatis运行原理图 Mybatis运行的三个阶段 初始化阶段&#xff1a;读取并解析XML配置文件和注解中的配置信息&#xff0c;创建配置对象&#xff0c;并完成各个模块的初始化工作&#xff0c;底层采用建造者模式&#xff1b;代理封装阶段&…

Qt、C/C++环境中内嵌LUA脚本、实现LUA函数的调用执行

Qt、C/C环境中内嵌LUA脚本、实现LUA函数的调用执行 Chapter1. Qt、C/C环境中内嵌LUA脚本、实现LUA函数的调用执行1、LUA简介2、LUA脚本的解释器和编译器3、C环境中内嵌LUA执行LUA函数调用4、Qt内嵌LUA执行LUA函数调用5、运行结果6、内嵌LUA脚本在实际项目中的案例应用 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