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新房装修,我把书房设计成工作室的风格,并自己装配了一台电脑,本文是对电脑选购与装配的一则经验贴,仅包含我对计算机硬件的浅薄理解。
配件选购
装机契源
事实上,很多电脑店都提供装配和测试服务,价格通常在二百以内。如果怕装机麻烦,买整机是合适的选择。
我出于以下原因,选择自己进行装机:
1.自己装配有助于提升动手能力和对配件的理解。
2.自己选购配件不会被二道贩子赚差价。
3.不觉得这很酷吗?完美符合我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想象。
实践下来可以感受到,装机难度并不高,很多接口都有防呆设计(只能这样接,反接接不上),因此只需选择合适的配件,然后正确地进行连线即可。
配置清单
下面是我的配置清单:
配件名称 | 型号 |
---|---|
主板 | 华硕ROG STRIX B760-G GAMING WIFI D5 |
CPU | i5-13600KF |
散热 | 瓦尔基里 C360W-RGB |
电源 | 鑫谷 AN650W白色冰山版 |
内存 | 金士顿FURY DDR5 5200Mhz 8G*4 |
硬盘 | 西部数据WD SN350 1T *2 |
机箱 | 华硕TUF502弹药库 + 7风扇 |
显卡 | 技嘉RTX3060 12G |
注:本配置源自我自己的理解和审美倾向,不具备参考价值。
装好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下面将从配件的选择顺序来分析整个选择过程。
机箱选择
第一个配件是选择机箱,因为机箱的尺寸直接决定了其它配置是否能装得下,当然对于鞋盒党(用鞋盒当机箱),可以跳过这一节。
机箱种类有很多,不过根据尺寸大小,由小到大依次可分为ITX、M-ATX、ATX、E-ATX这几种型号。
为了更好的机箱散热,以及更大的空间方便后面走线,我选择了ATX型号的华硕TUF502弹药库。
由于是摆在桌面上,因此进一步考虑机箱的颜值,选择了白色的海景房版本。
风扇的数量主要看cpu和显卡的功率,cpu和显卡越高端,功耗越大,发热越严重,越需要更多风扇进行散热。
我后面采用了中端的cpu和显卡,实际上,4-5个风扇足够进行散热,但是弹药库有10个风扇位,不装满有损颜值,因此我又加了7个风扇(水冷本身自带三个),就喜欢这塞满的感觉!
七个风扇加机箱总价是¥1619。
CPU选择
CPU可选范围不大,主要是Intel和AMD两家二选一。
Intel是老牌大厂,Intel CPU在单核性能上较AMD CPU具有优势。
AMD CPU更侧重多线程任务的优化,在差不多配置下,具有一定性价比优势。不过在高帧率游戏中,容易出现间歇性卡顿。
比较而言,我选择了更稳定的Intel CPU。
Intel CPU酷睿系列都有统一的一套型号命名,以i9-13900KS为例,名称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i9:cpu型号,基本可分i3、i5、i7、i9,数字越大,cpu核心数和线程数越多,性能越好。
-
13:指的是13代cpu,数字越大越新,性能越好。
-
900:SKU数值,用来标记开发顺序,同型号同代情况下,数字越大越新,性能越好。
-
KS:符号位。主要有四种符号含义:
- F:没有核显
- K:可以超频
- X/E:当代最强旗舰
- S:当代最旗舰
由于我后面会安装独立显卡,因此CPU不需要配备核显,因此选择了较为中端的i5-13600KF。
任何型号的Intel CPU都有盒装和散片的形式。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散片cpu少了盒子的外包装,整体会便宜一些。
主板选择
接下来是选择主板。各式各样的消费级主板可分为适配Intel CPU的主板和适配AMD CPU的主板。两者的cpu插槽不一样,并不通用。
对于Intel CPU的主板,又可以细分为H系列、B系列和Z系列,分别对应低端、中端和高端。
对于AMD CPU的主板,相应的是A系列、B系列和X系列。
因此,主板的选择主要需要去适配cpu的型号,低端主板如果装高端cpu,很可能会由于主板的供电不足出现问题。
我给我的中端cpu选配了一块B系列的终端主板,同时为了兼顾机箱整体白色的造型,特意选择了华硕的吹雪系列主板B760-G,它有白色的散热马甲,颜值颇高。
对于主板来说,还有D5和D4的区别。这主要是内存的规格,需要和后续内存的选择进行对应,下一节再分析。
通常来说,D4主板的价格会低于D5主板,因为D5(DDR5)内存规格速度更快更先进,然而受限于产能和市场需求,我选购的时候发现D5主板反而更便宜,因此直接选择D5主板。
主板和CPU是一起买的,价格为¥3245。
内存选择
很多人会把内存和存储弄混,内存可以简单理解成CPU的助理。
CPU在读取数据时,首先会让内存去从硬盘里抓出想要的数据,然后翻译汇报给CPU,让CPU再去处理。
有些文件格式,比如jpeg格式的图片,为了节省存储空间,会对数据进行编码压缩,而在浏览数据时,就需要实时进行解压,解压之后的数据就临时存储在内存之中。
因此,内存越大,就越能支撑电脑同时打开更多文件,实现多进程工作;内存工作频率越高,越能支撑电脑更快地加载数据,实现工作不卡顿。
我的主板是有四个DDR5的内存插槽,因此内存方面必须买DDR5规格的内存。
正常办公来说,16G内存足够用;主流的内存条是8G的内存条,因此只需要利用两个内存插槽即可。
但我有时需要用主机来做一些深度学习方面的工作,因此采用更大的内存32G更有余量一些。
32G的内存采用2×16G的方案会比4×8G的方案价格更低,但我就是喜欢主板插满的感觉!于是购买了4根8GB的内存条。
内存条不像主板和CPU,造假成本不高,因此选购内存条最好还是选一些知名品牌,我选择金士顿DDR5 5200Mhz的内存条,四根总价为¥956。
硬盘选择
硬盘可分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
同等存储容量下,固态硬盘价格普遍要高于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的数据传输更快,但缺点是如果受损,数据很容易丢失。
机械硬盘虽然速度较慢,但可以在同等价格中得到更大的存储,且在受损情况下,数据也不容易丢失(写在了磁盘上)。
是否选择机械硬盘还要考虑到机箱的硬盘位,我的弹药库机箱预留了一个3.5寸的硬盘位。主板上还有两个M2的固态硬盘插槽,因此在不考虑拓展配件的情况下,最多是支持2固态+1机械的组合。
考虑到机械硬盘可以后续再加,因此我先挑选了两个1TB存储的固态硬盘,先把M2槽位填满。
品牌方面选择了较知名的西部数据,西部数据的固态硬盘根据性能和寿命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绿盘、蓝盘和黑盘。
实际上,不同颜色的硬盘价格差距也不是特别大,因此我选了2个1TB的黑盘,价格¥718。
散热选择
由于CPU在工作中需要大量发热,因此需要搭配散热器来抽走cpu的热量。散热器根据种类可分为风冷散热器和水冷散热器。
风冷散热器价格相对便宜,不过压在cpu上会有比较大的突出,小机箱如果采用风冷方案,需要考虑风冷的尺寸。
考虑到我的弹药库上面预留了三个水冷风扇位,因此散热器直接选择了瓦尔基里c360,这里的360表示的是水冷的尺寸,3个风扇的大小和机箱完美贴合,同时还有白色版本,和整体格调完全搭配。
同时,它还附带了一个集线器,这个在后续装机过程中起了大作用。
电源选择
台式机电源最核心的就是看它的功率,功率越高同时价格越贵。
某资深装机爱好者朋友告诉我他的功率判断标准:cpu最大功率+显卡最大功率+200W(散热器、风扇功率)=电源最低功率
我对电源没有刻意去挑选,因为水冷的商家套餐正好有个650W的电源,根据公式算了下足够hold住我的配置,因此直接入手了鑫谷AN650W这款电源。
水冷加上电源总价为¥529。
显卡选择
最后是显卡。对于炼丹师(深度学习爱好者)来说,显卡的显存远比速度要珍贵。显卡的速度决定了程序能够跑多快,但显存决定了是否能跑。
因此我的选择策略就是在具备性价比的同时,追求更大的显存。
显卡厂商的主流大厂是英伟达(Nvidia)和AMD(没错,这家又做cpu又做显卡)。考虑到深度学习框架的特殊性,只能在N卡中进行选择。
目前40系的入门级显卡4060只有8GB显存版本,而3060显卡基本显存是6GB,但也有12GB的版本。因此,3060 12GB成了毫无疑问的性价比之王。
为了防止矿卡(有些奸商把挖矿用过的卡翻新再卖),选择技嘉官方店入手了一张3060白色外壳的版本,价格为¥2599。
小结
不算额外的显示屏、键盘鼠标、音箱、麦克风等配件,这一套主机下来的价格是¥9666(莫名还挺吉利)。
我的配置并不具备参考价值,只是分享我的选配思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纯白的外观和塞满的感觉。
装机过程
安装CPU
拆封主板后,第一步是安装CPU,打开Intel CPU的插槽,可以看到四个不等位的定位点,将CPU上的四个缺口进行对应,放上去盖上盖板即可。
安装内存条
下一步是安装内存条,安装之前,需要先把主板上面的内存条卡扣拨开,如下图所示:
内存条插槽中心有个非中心缺口,防呆设计,防止插反。
如果有两根内存条,优先插2/4插槽,这是用于大多数主流主板都使用D-Type布线规范,如下图所示。
连接CPU的两根通道分别串联A1,A2和B1,B2;选择远离CPU的两根插槽A2和B2,可以让所有线路都全部被利用,避免残线所带来的高频信号干扰,从而发挥出最大的电气性能。
如果有四根内存条,插满即可,不过在同等性能条件下,四根不如两根有性价比。
安装固态硬盘
第三步是安装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通常采用M2接口,拧开螺丝散热马甲的螺丝,将固态硬盘斜着插进去,再摁下即可。散热马甲后面通常有一层保护膜,安装的时候需要记得撕掉。
主板配件包中通常包含一种正方形的垫片,对于单面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安装时需要垫在中央底部;双面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则无需垫片。
固态硬盘上的闪存颗粒如下图红框部分所示。
安装主板
第四步需要将主板固定到机箱上。
机箱为了适配不同尺寸的主板,预留了很多孔洞和铜柱,在安装之前,需要把铜柱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之后放上主板,拧紧螺丝即可。
安装散热器
安装散热器之前,需要在CPU上预涂硅脂。由于CPU和散热器底座之间并非完全光滑贴合,因此需要硅脂来填充两者之间的缝隙。
主流涂硅脂的方法是X方法或九点法,即将硅脂涂成X或九个点的形状,再用散热器头去压平整。
本次我使用X方法,但实测发现,散热器头压上去之后,硅脂层不一定
会完美摊开,反而容易挤向四周。
因此,更合适的方法是涂抹好之后,用工具均匀涂抹,使其摊开。
我使用的是水冷散热器,因此,先装好冷排风扇,最后再压上散热头。
有些高端水冷散热器在散热头上预涂了硅脂,这种就比较省事。
安装机箱风扇
在装机箱风扇之前,强烈建议买个电动螺丝刀,因为机箱设计者为了防止风扇运转中出现松动,螺口会设计得非常紧。
同时,安装之前需要对机箱风道进行规划,通常风道设计是"前进后出,底进顶出”。
风扇的正面通常是进风面,反面(马达面)是出风面,有些反叶风扇会反向设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拨动扇叶,看看那一面出风,就可以判断方向。
安装电源
电源通常分非模组电源,半模组电源,全模组电源。
如图所示,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需要自己在电源上接线。
我选用的这款电源是非模组电源,好处是无需自己在电源上接线,坏处是线缆过多,可能存在用不到的线缆,会影响走线的美观性。
机箱背后通常预留了一个电源仓,放进去拧紧螺丝即可。
安装显卡
显卡通常是最后安装的配件,因为显卡的固定,需要借助机箱上的固定孔位。
一个主板上通常有很多各PCIE插槽,这些插槽的速率略有不同,通常来说,距离CPU最近的插槽速度最快,因此显卡插入最近的PCIE插槽即可。
接线
主板接口解析
最后是接线,首先需要明确主板各种接口的位置。
以我的主板华硕ROG B760-G为例,主板的相关接口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并不是所有标注的接口都需要连接,下面将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简析所需连接的接口。
- CPU电源线
CPU电源线用来给CPU供电,这块主板上是4pin+4x2pin共12针脚。这些针脚也有防呆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源:BiliBili硬件茶谈),有些针脚是正方形,有些是圆角形,只有正确的方向可以插入。
2.散热器风扇
散热器风扇的接口通常标注CPU Fan,这个接口用于给风扇供电,同时,电脑可以通过软件控制这个接口所连接的风扇转速和灯光。
由于风扇有很多,会造成接口不够用的情况,因此,可以使用集线器,将所有风扇接入到CPU Fan,来实现”神光同步”。
- AIO PUMP
这个接口是水冷散热器中水泵的供电接口,如果是风冷散热器则无需连接。
- 5V3针RGB灯条
这块主板有三个这样的RGB接口,用来给风扇的灯光进行供电,使用时插任意一个均可。
- 主板24pin电源线
主板的供电线,和CPU类似,都有防呆设计。
- USB3.0/2.0
这几个接口类似,是连接主板上侧板的几个接口,用于供电和连接。
- 机箱风扇
机箱风扇这两个接口可以作为备用来连接机箱风扇。前文提到,机箱风扇可以用集线器统一连接到CPU Fan接口,当集线器接口不够用时,可以连接到该接口,不过无法通过软件对其进行调整。
- 机箱音频线
用于连接主板上侧板的音频口。
- 机箱跳线
这几个口用来连接机箱上开机、重启等按钮,如下图所示,有些机箱会将这几个功能单独成线。
不过我的弹药库机箱对这些跳线统一成一条线,对应连接主板上的F_Panel
接口,如下图红框部分所示。
集线器解析
由于我此次装机共用到十个风扇,因此风扇接口不够用,需要采用到集线器。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此次使用的华硕风扇,这个风扇的灯光线可以用三合一的连线将每三个风扇统一成一根线,但是风扇线却没有三合一或公母头连线的方案,而是采用了一个四口的集线器。
于是我不得不采用了水冷附赠的集线器,连接三个水冷风扇的同时,再接入更多机箱风扇接口。
这个集线器共有7组风扇/灯光接口,因此,我这里的连线是水冷三个风扇共用一号接口(水冷风扇有公母头设计,可以只用一个接口),另外将侧面四个风扇也连接在集线器上。
最后,底部的三个风扇单独采用原装集线器,这里正好磁吸在电源上部。
由于风扇线太多,加上电源线是非模组设计,线之间长短不一,这使得优雅地走线变得绝无可能。因此,走线部分就简单用扎带把靠近的线条扎起来,防止被风扇扇叶打到。盖上背板,瞬间清爽。
这里可以看到,下方三个风扇的颜色和其他风扇略有区别,因为这三个风扇使用原装集线器练到了系统风扇接口上,无法通过软件同步调整。
小结
此次装机过程总结以下几点经验,可供采纳:
-
1.CPU硅脂尽量手动抹匀,最好使用预涂硅脂的散热器。
-
2.内存条选择两条性价比最高,优先插2/4插槽。
-
3.最好选择全模组电源,方便走线。
-
4.风扇不宜过多,需提前规划好集线器安装位置。
-
5.最好选购支持多合一/公母头的机箱风扇,走线更轻松。
售后维修
问题一:显示器黑屏
装完电脑后,我使用DP视频线,开启电脑后,显示屏成功点亮,进入Bios界面。
然后利用系统盘安装Win10操作系统,安装完成重启之后,显示屏黑屏,无法点亮。
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是win10系统的一个bug,需要更新显卡驱动
NVIDIA Graphics Firmware Update Tool for DisplayPort 1.3 and 1.4 Displays
之后才能支持DP接口显示。
于是换用Hdmi视频线替代DP线,显示器重新正常显示信息。
问题二:电脑无法开机
在正常使用电脑两天之后,更新了一下windows系统,电脑突然无法开机,具体情况是电脑开机后,显示器黑屏,持续10余秒钟之后,自动重启,如此循环往复。
中高端主板通常都有故障自检灯,总共分四盏灯,如下图所示:
图中从上到下依次对应红灯、黄灯、白灯、绿灯。
观察我的主板自检灯,发现一直亮红灯,说明CPU、主板、电源三者之一存在问题。
下面开启故障排查。
首先是对主板进行放电,主板在放电之后,会将系统bios恢复出厂设置,这样可以排除bios被修改产生的问题。
主板放电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断开电源之后,扣下主板上的纽扣电池,等待五分钟即可放电。
然而我这块主板并不是通过电池来供电,因此采用第二种方法,即断开电源之后,用螺丝刀短接Clrtc两根针脚。该方法切记要断开电源,否则直接短接会让主机直接开机。
放电之后,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于是进行进一步排查。
下一步我检查CPU的问题,拧下水冷散热头,擦干硅脂,进行开机,此时用手触摸,如果CPU温度没有升高,则说明是CPU坏了。然而我的CPU正常升温,因此也无法直接定论是CPU的原因。
于是我联系主板商家,试图返厂检修。
商家同意检修,不过要求我拍摄下方几张图片,以排除是人为损坏针脚导致的问题。
三天后,商家给我发了测试视频,他们是用“替换法”来排查问题,即换了一块CPU之后,系统正常运行,说明是CPU坏了。
资料显示,Intel CPU的故障率为5%,正巧被我碰上了。。
收到商家寄回来的主板后,重新安装,正常运行。
至此,维修告一段落。
小结
选购主板时,要看看主板是否具有自检灯。遇到故障不用慌,根据指示灯来排查问题。正常开机时,主板会进行硬件自检,即四个灯依次亮一遍,然后全部熄灭。如果出现灯常亮或闪烁的情况,应该在保修期内及时去排查问题或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