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提升树的参数

news2025/1/18 8:57:57

目录

1. 迭代过程

1.1 初始预测结果的设置

1.2 使用回归器完成分类任务

① 二分类情况

② 多分类情况

1.3 GBDT的8种损失函数

① 分类器中的loss

a. 二分类交叉熵损失

b. 多分类交叉熵损失

c. 二分类指数损失

d. 多分类指数损失

② 回归树中的loss

a. 平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Huber损失

d. quantile损失

③ 如何选择不同的损失函数

2. 弱评估器结构

2.1 梯度提升树中的弱评估器复杂度

2.2 弗里德曼均方误差

3. 梯度提升树的提前停止

 3.1 提前停止 VS 不提前停止

4. 梯度提升树的袋外数据


class sklearn.ensemble.GradientBoostingClassifier(*, loss='deviance', learning_rate=0.1, n_estimators=100, subsample=1.0, criterion='friedman_mse', min_samples_split=2, min_samples_leaf=1, min_weight_fraction_leaf=0.0, max_depth=3, min_impurity_decrease=0.0, init=None, random_state=None, max_features=None, verbose=0, max_leaf_nodes=None, warm_start=False, validation_fraction=0.1, n_iter_no_change=None, tol=0.0001, ccp_alpha=0.0)

class sklearn.ensemble.GradientBoostingRegressor(*, loss='squared_error', learning_rate=0.1, n_estimators=100, subsample=1.0, criterion='friedman_mse', min_samples_split=2, min_samples_leaf=1, min_weight_fraction_leaf=0.0, max_depth=3, min_impurity_decrease=0.0, init=None, random_state=None, max_features=None, alpha=0.9, verbose=0, max_leaf_nodes=None, warm_start=False, validation_fraction=0.1, n_iter_no_change=None, tol=0.0001, ccp_alpha=0.0)

由于GBDT超参数数量较多,因此我们可以将GBDT的参数分为以下5大类别:

类型参数/属性
迭代过程参数:n_estimators, learning_rate, loss, alpha, init
属性:loss_, init_, estimators_
弱评估器结构

criterion, max_depth, min_samples_split, min_samples_leaf,min_weight_fraction_leaf,

max_leaf_nodes,min_impurity_decrease

提前停止参数:validation_fraction, n_iter_no_change, tol
属性:n_estimators_
弱评估器的训练数据参数:subsample, max_features, random_state
属性:oob_improvement, train_score_
其他ccp_alpha, warm_start

1. 迭代过程

        GBDT的整体建模流程与AdaBoost高度相似,因此GBDT当中也有设置具体迭代次数(弱评估器次数)的参数n_estimators与学习率参数learning_rate,这两个参数的含义、以及对集成算法的影响与AdaBoost当中完全一致。具体地来说,对于样本x_{i},集成算法当中一共有𝑇棵树,则参数n_estimators的取值为T。假设现在正在建立第𝑡个弱评估器,则第𝑡个弱评估器上x_{i}的结果可以表示为f_{t}(x_{i})。假设整个Boosting算法对样本x_{i}输出的结果为H(X_{i}),则该结果一般可以被表示为t=1~t=T过程当中,所有弱评估器结果的加权求和:

H(x_{i})=\sum_{t=1}^{T}\phi _{t}f_{t}(x_{i})

其中,\phi _{t}为第t棵树的权重。对于第𝑡次迭代来说,则有:

H_{t}(x_{i})=H_{t-1}(x_{i})+\phi _{t}f_{t}(x_{i})

在这个一般过程中,每次将本轮建好的决策树加入之前的建树结果时,可以在权重𝜙前面增加参数𝜂,表示为第t棵树加入整体集成算法时的学习率,对标参数learning_rate

H_{t}(x_{i})=H_{t-1}(x_{i})+\eta \phi _{t}f_{t}(x_{i})

该学习率参数控制Boosting集成过程中H(X_{i})的增长速度,是相当关键的参数。当学习率很大时,H(X_{i})增长得更快,我们所需的n_estimators更少,当学习率较小时,H(X_{i})增长较慢,我们所需的n_estimators就更多,因此boosting算法往往会需要在n_estimatorslearning_rate中做出权衡。

1.1 初始预测结果H_{0}的设置

        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建立第一个弱评估器时有:

H_{1}(x_{i})=H_{0}(x_{i})+\phi _{1}f_{1}(x_{i})

由于没有第0棵树的存在,因此H_{0}(x_{i})的值在数学过程及算法具体实现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单独的确定,这一确定过程由参数init确定。

参数init:输入计算初始预测结果H_{0}的估计器对象。

        在该参数中,可以输入任意评估器、字符串"zero"、或者None对象,默认为None对象。

        当输入任意评估器时,评估器必须要具备fit以及predict_proba功能,即我们可以使用决策树、逻辑回归等可以输出概率的模型。如果输出一个已经训练过、且精细化调参后的模型,将会给GBDT树打下坚实的基础。

         填写为字符串"zero",则代表令H_{0}=0来开始迭代。

         不填写,或填写为None对象,sklearn则会自动选择类DummyEstimator中的某种默认方式进行预测作为H_{0}的结果。DummyEstimator类是sklearn中设置的使用超简单规则进行预测的类,其中最常见的规则是直接从训练集标签中随机抽样出结果作为预测标签,也有选择众数作为预测标签等选项。

一般在GBDT类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会主动调节参数init,但是当我们有足够的算力支持超参数搜索时,我们可以在init上进行选择。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Regressor as DTR
tree_reg = DTR(random_state=1412)
rf = RFR(n_estimators=89, max_depth=22, max_features=14, min_impurity_decrease=0
              ,random_state=1412, verbose=False)

for init in [tree_reg,rf,"zero",None]:
    reg = GBR(init = init,random_state=1412)
    cv = KFold(n_splits=5,shuffle=True,random_state=1412)
    result_reg = cross_validate(reg,X,y,cv=cv,scoring="neg_root_mean_squared_error"
                                ,return_train_score=True
                                ,verbose=False)
    print("\n")
    print(RMSE(result_reg,"train_score"))
    print(RMSE(result_reg,"test_score"))

----------------------------------------------------------------------------------
0.0
42065.93924112058


5669.291478825804
27179.874315609235


13990.791639702458
28739.882050269225


13990.790813889864
28783.954343252786

可见,初始参数的具体输入会对模型的最终结果造成巨大影响,在init中输入训练好的模型会加重GBDT的过拟合,但同时也可能得到更好的测试集结果。我们甚至可以无限套娃,让init参数中输入被训练好的GBDT模型,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过拟合被放大到无法挽回了。通常来说,我们还是会选择"zero"作为init的输入。                                                                                                          与参数init相对的属性就是init_,当模型被拟合完毕之后,我们可以使用该属性来返回输出H_{0}的评估器对象。

reg = GBR(init = None,random_state=1412)
reg.fit(X,y).init_ #返回sklearn中的DummyRegressor评估器
--------------------------------------------------------
DummyRegressor()
reg = GBR(init = rf,random_state=1412)
reg.fit(X,y).init_
--------------------------------------------------------------------------
RandomForestRegressor(max_depth=22, max_features=14, min_impurity_decrease=0,
                      n_estimators=89, n_jobs=-1, random_state=1412,
                      verbose=False)

当然,在init中的值是我们自己输入的值的情况下,属性init_略显鸡肋,但我们或许会预见需要该属性的具体场景,例如在建模过程中进行监控打印时、或在大量初始化模型中选择最佳初始化模型时。

1.2 使用回归器完成分类任务

        GBDT与AdaBoost及随机森林的关键区别之一,是GBDT中所有的弱评估器都是回归树,因此在实际调用梯度提升树完成分类任务时,需要softmax函数或sigmoid函数对回归树输出的结果进行处理。

① 二分类情况

        对于二分类情况来说,集成算法对样本x_{i}输出的结果为:

H(x_{i})=\sum_{t=1}^{T}\phi _{t}f_{t}(x_{i})

p(\widehat{y_{i}}=1|x_{i})=\sigma (H(x_{i}))

其中𝜎是sigmoid函数,当p(\widehat{y_{i}}=1|x_{i})大于0.5时,样本x_{i}的预测类别为1,反之则为0。

② 多分类情况

        在二分类算法中,算法会直接针对二分类中的其中一个类别输出概率,因为在二分类中𝑃(𝑌=1)=1−𝑃(𝑌=−1),所以只计算出一类的概率即可判断预测的标签。当p(\widehat{y_{i}}=1|x_{i})大于0.5时,预测标签为1,否则预测标签为0。但在多分类当中,我们必须求解出所有标签类别所对应的概率,在所有这些概率当中,最大概率所对应的标签才是多分类的预测标签。GBDT对于多分类也只能输出集成算法回归结果H(X_{i}),因此需要使用softmax函数帮助我们将回归值转化为概率,而Softmax函数是接受K个连续型结果,并输出K个相对概率的函数

        一般我们在使用softmax函数时,3分类问题则需要向softmax函数输入3个值,4分类问题则需要向softmax函数输入4个值,以此类推,最终softmax函数输出的是与输入值同等数量的相对概率,而多分类算法的预测标签是相对概率最高的类别。因此,在使用softmax函数前,我们需要准备好与类别数量相当的H(X_{i})。具体来说,当现在的问题是𝐾分类、且每个类别为[1,2,3...𝑘][时,我们则分别按照𝑦=1,𝑦=2,...,𝑦=𝑘进行建模,总共建立𝐾棵树,每棵树输出的结果为:

H^{1}(x_{i}),H^{2}(x_{i}),.....H^{k}(x_{i})

总共𝐾个输出结果。然后,我们分别将H^{1}(x_{i})H^{k}(x_{i})的结果输入softmax,来计算出每个标签类别所对应的概率。softmax函数的表达式为:

Softmax(H^{k}(x))=\frac{e^{H^{k}(x)}}{\sum_{k=1}^{K}e^{H^{k}(x)}}

其中𝑒为自然常数,𝐻是集成算法的输出结果,𝐾表示标签中的类别总数为𝐾,如三分类时𝐾=3,四分类时𝐾=4,𝑘表示任意标签类别,H_{k}则表示以类别𝑘为真实标签进行训练而得出的𝐻。不难发现,Softmax函数的分子是多分类状况下某一个标签类别的H(x)的指数函数,而分母是多分类状况下所有标签类别的H(x)的指数函数之和,因此Softmax函数的结果代表了样本的预测标签为类别𝑘的概率。假设现在是三分类[1,2,3],则样本𝑖被分类为1类的概率为:

最终得到𝐾个相对概率p^{k}(x_{i}),并求解出相对概率最高的类别。不难发现,当执行多分类时,这一计算流程中涉及到的计算量以及弱评估器数量都会远远超出二分类以及回归类问题。实际上,在执行多分类任务时,如果我们要求模型迭代10次,模型则会按照实际的多分类标签数n_classes建立10 * n_classes个弱评估器。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属性n_estimators_以及属性estimators_查看到。

参数n_estimators:实际迭代次数;estimators_:实际建立的弱评估器数量

多分类情况:

clf = GBC(n_estimators=10 #迭代次数为10次
          ,random_state=1412)
X_clf.shape #查看X与y的结果  #(1460, 79)
np.unique(y_clf) #多分类,现在为6分类 array([0., 1., 2., 3., 4., 5.])
clf = clf.fit(X_clf,y_clf)
clf.n_estimators_ #实际迭代数量为10
clf.estimators_.shape #但每次迭代时其实建立了6个评估器

二分类情况: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breast_cancer
X_clf2 = load_breast_cancer().data
y_clf2 = load_breast_cancer().target
np.unique(y_clf2) #array([0, 1])
clf = GBC(n_estimators=10,random_state=1412)
clf = clf.fit(X_clf2,y_clf2)
clf.n_estimators_ #10
clf.estimators_.shape #(10, 1)

这一现象只在弱评估器为回归器的各类boosting算法中出现,对于弱评估器可以是回归树也可以是分类树的随机森林、Adaboost来说,多分类时每个类别对应的概率是在叶子节点上自然生成的。因为有此区别,因此多分类问题在随机森林上的计算可能会表现得更快。

1.3 GBDT的8种损失函数

        作为基于AdaBoost改进的Boosting算法,GBDT的功绩之一是将损失函数从有限的指数损失、MSE等推广到了任意可微函数,因此GBDT的损失函数选择异常丰富,因此我们可以在调参时加入损失函数作为需要调整的参数进行考量。在sklearn中,控制具体损失函数的参数为loss。GBDT中的损失函数因GBDT具体执行的预测任务而存在区别,同时也因标签的分布而存在区别。对于梯度提升分类树来说,loss的备选项有如下几种:

① 分类器中的loss

        分类器中的loss:字符串型,可输入"deviance", "exponential",默认值="deviance"。其中"deviance"直译为偏差,特指逻辑回归的损失函数——交叉熵损失,而"exponential"则特指AdaBoost中使用的指数损失函数。对任意样本𝑖而言,y_{i}为真实标签,\widehat{y_{i}}为预测标签,H(x_{i})为集成算法输出结果,p(x_{i})为基于H(x_{i})和sigmoid/softmax函数计算的概率值。则各个损失的表达式为:

a. 二分类交叉熵损失

L=-(ylogp(x)+(1-y)log(1-p(x)))

其中,log当中输入的一定是概率值。对于逻辑回归来说,概率就是算法的输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逻辑回归中𝑝=𝐻(𝑥),但对于GBDT来说,p(x_{i})=Sigmoid(H(x_{i}))

b. 多分类交叉熵损失

L=-\sum_{k=1}^{K}y_{k}^{*}log(p^{k}(x))

其中,K指类别数,p^{k}(x)是概率值,对于多分类GBDT来说,p^{k}(x)=Softman(H^{k}(x))。𝑦*是由真实标签转化后的向量。例如,在3分类情况下,真实标签y_{i}为2时,𝑦*为[y_{1}^{*},y_{2}^{*},y_{3}^{*}],取值分别为:

y_{1}^{*}y_{2}^{*}y_{3}^{*}
010
c. 二分类指数损失

L=e^{-yH(x)}

d. 多分类指数损失

注:指数损失中的𝑦*与交叉熵损失中的𝑦*不是同样的向量。

② 回归树中的loss

        对于梯度提升回归树来说,loss的备选项有如下几种:"squared_error", "absolute_error", "huber", "quantile",默认值="squared_error"。其中'squared_error'是指回归的平方误差,'absolute_error'指的是回归的绝对误差,这是一个鲁棒的损失函数。'huber'是以上两者的结合。'quantile'则表示使用分位数回归中的弹球损失pinball_loss。对任意样本𝑖而言,y_{i}为真实标签,H(x_{i})为预测标签,则各个损失的表达式为:

a. 平方误差

L=\sum (y_{i}-H(x_{i}))^{2}

b. 绝对误差

L=\sum \left | y_{i}-H(x_{i}) \right |

c. Huber损失

L=\sum l(y_{i},H(x_{i}))

d. quantile损失

L=\sum l(y_{i},H(x_{i}))

其中𝛼是需要我们自己设置的超参数,由参数alpha控制。在huber损失中,alpha是阈值,在quantile损失中,alpha用于辅助计算损失函数的输出结果,默认为0.9。

③ 如何选择不同的损失函数

        GBDT是工业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工业数据大部分都极度偏态、具有长尾,因此GBDT必须考虑离群值带来的影响。数据中的离群值会极大程度地影响模型地构建,当离群值在标签当中、而我们是依赖于减小损失函数来逐渐构建算法时,这种影响会前所未有地大。因此Boosting是天生更容易被离群值影响的模型、也更擅长学习离群值的模型。
        举例来说,若离群值的标签为1000,大部分正常样本的标签在0.1~0.2之间,算法一定会异常努力地学习离群值的规律,因为将离群值预测错误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这种状况下,最终迭代出的算法可能是严重偏离大部分数据的规律的。同样,我们也会遇见很多离群值对我们很关键的业务场景:例如,电商中的金额离群用户可能是VIP用户,风控中信用分离群的用户可能是高风险用户,这种状况下我们反而更关注将离群值预测正确。不同的损失函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

1)当高度关注离群值、并且希望努力将离群值预测正确时,选择平方误差
        这在工业中是大部分的情况。在实际进行预测时,离群值往往比较难以预测,因此离群样本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一般会较大。MSE作为预测值和真实值差值的平方,会放大离群值的影响,会让算法更加向学习离群值的方向进化,这可以帮助算法更好地预测离群值。

2)努力排除离群值的影响、更关注非离群值的时候,选择绝对误差
        MAE对一切样本都一视同仁,对所有的差异都只求绝对值,因此会保留样本差异最原始的状态。相比其MSE,MAE对离群值完全不敏感,这可以有效地降低GBDT在离群值上的注意力。

3)试图平衡离群值与非离群值、没有偏好时,选择Huber或者Quantileloss
        Huberloss损失结合了MSE与MAE,在Huber的公式中,当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大于阈值时,则取绝对值,小于阈值时,则取平方。在真实数据中,部分离群值的差异会大于阈值,部分离群值的差异会小于阈值,因此比起全部取绝对值的MAE,Huberloss会将部分离群值的真实预测差异求平方,相当于放大了离群值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又不像在MSE那样大)。因此HuberLoss是位于MSE和MAE之间的、对离群值相对不敏感的损失。

属性loss_

reg = GBR(n_estimators=10,random_state=1412).fit(X,y)
reg.loss_ #返回具体的损失函数对象,而不会返回公式
-------------------------------------------------------
<sklearn.ensemble._gb_losses.LeastSquaresError at 0x29e5d1b8a00>

总结:

在整个迭代过程中涉及到了如下参数及属性:

类型参数/属性
迭代过程参数:
 n_estimators:集成算法中弱评估器数量,对Boosting算法而言为实际迭代次数
 learning_rate:Boosting算法中的学习率,影响弱评估器结果的加权求和过程
loss, alpha:需要优化的损失函数,以及特定损失函数需要调节的阈值
init:初始化预测结果𝐻0的设置

属性:
loss_:返回具体的损失函数对象
init_:返回具体的初始化设置
estimators_:返回实际建立的评估器列表
 n_estimators_:返回实际迭代次数

2. 弱评估器结构

Boosting算法中控制弱评估器的参数:

类型参数
弱评估器结构criterion:弱评估器分枝时的不纯度衡量指标
max_depth:弱评估器被允许的最大深度,默认3
min_samples_split:弱评估器分枝时,父节点上最少要拥有的样本个数
min_samples_leaf:弱评估器的叶子节点上最少要拥有的样本个数
min_weight_fraction_leaf:当样本权重被调整时,叶子节点上最少要拥有的样本权重
max_leaf_nodes:弱评估器上最多可以有的叶子节点数量
min_impurity_decrease:弱评估器分枝时允许的最小不纯度下降量

这些参数在随机森林中的用法与默认值与决策树类DecisionTreeRegressor中完全一致,专门用于对决策树进行剪枝、控制单个弱评估器的结构。

2.1 梯度提升树中的弱评估器复杂度

max_depth

        在随机森林中,森林中任意控制过拟合的参数基本都处于“关闭状态”,例如max_depth的默认值为None,表示不限深度,min_samples_splits的默认值为2,等同于不限制分枝,因此随机森林中长出的树都是剪枝前的树,也因此当随机森林算法处于过拟合状态时,我们可以使用粗或精的方法对弱评估器进行大刀阔斧的剪枝,当随机森林中的树被剪掉之后,可以很好的限制过拟合。然而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任何集成算法,尤其是以AdaBoost为基础的Boosting算法一族。

        在原始AdaBoost理论中,AdaBoost中使用的弱分类器都是最大深度为1的树桩或最大深度为3的小树苗,因此基于AdaBoost改进的其他Boosting算法也有该限制,即默认弱评估器的最大深度一般是一个较小的数字。对GBDT来说,无论是分类器还是回归器,默认的弱评估器最大深度都为3,因此GBDT默认就对弱评估器有强力的剪枝机制。

        当随机森林处于过拟合状态时,还可通过降低弱评估器复杂度的手段控制过拟合,但GBDT等Boosting算法处于过拟合状态时,便只能从数据上下手控制过拟合了(例如,使用参数max_features,在GBDT中其默认值为None),毕竟当max_depth已经非常小时,其他精剪枝的参数如min_impurity_decrease一般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也因此,通常认为Boosting算法比Bagging算法更不容易过拟合,一般在相似的数据上,Boosting算法表现出的过拟合程度会较轻。

2.2 弗里德曼均方误差

不纯度衡量指标 criterion

        criterion是树分枝时所使用的不纯度衡量指标。在sklearn当中,GBDT中的弱学习器𝑓是CART树,因此每棵树在建立时都依赖于CART树分枝的规则进行建立。CART树每次在分枝时都只会分为两个叶子节点(二叉树),它们被称为左节点(left)和右节点(right)。在CART树中进行分枝时,我们需要找到令左右节点的不纯度之和最小的分枝方式。通常来说,求解父节点的不纯度与左右节点不纯度之和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被称为不纯度下降量(impurity decrease)。不纯度的下降量越大,该分枝对于降低不纯度的贡献越大。

        对GBDT来说,不纯度的衡量指标有2个:弗里德曼均方误差friedman_mse与平方误差squared_error。其中平方误差我们非常熟悉,弗里德曼均方误差是由Friedman在论文《贪婪函数估计:一种梯度提升机器》(GREEDY FUNCTION APPROXIMATION: A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中提出的全新的误差计算方式。遗憾的是,在论文当中,Friedman并没有提供弗里德曼均方误差的公式本身,而只提供了使用弗里德曼均方误差之后推导出的不纯度下降量的公式。该公式如下:

基于弗里德曼均方误差的不纯度下降量

其中𝑤是左右叶子节点上的样本量,当我们对样本有权重调整时,𝑤则是叶子节点上的样本权重。r_{i}大多数时候是样本i上的残差(父节点中样本i的预测结果与样本i的真实标签之差),也可能是其他衡量预测与真实标签差异的指标,\widehat{y_{i}}是样本i在当前子节点下的预测值。所以这个公式其实可以解读成:

 左右叶子节点上样本量的调和平均 * (左叶子节点上均方误差 - 右叶子节点上的均方误差)^2

根据论文中的描述,弗里德曼均方误差使用调和平均数(分子上相乘分母上相加)来控制左右叶子节点上的样本数量,相比普通地求均值,调和平均必须在左右叶子节点上的样本量/样本权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较大的值(F1 score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来调节Precision和recall)。这种方式可以令不纯度的下降得更快,让整体分枝的效率更高。同时,在决策树进行分枝时,一般不太可能直接将所有样本分成两个不纯度非常低的子集(分别位于两片叶子上),相对的,树会偏向于建立一个不纯度非常非常低的子集,然后将剩下无法归入这个低不纯度子集的样本全部打包成另外一个子集。因此直接使用两个子集之间的MSE差距来衡量不纯度的下降量非常聪明,如果两个子集之间的MSE差异很大,则说明其中一个子集的MSE一定很小,对整体分枝来说是更有利的。同样非常遗憾的是,Friedman并没有在为我们提供完整数学证明,以佐证刚才所说的观点。

        除了Friedman_mse之外,我们也可以使用普通的平方误差作为不纯度的衡量。使用普通平方误差时,我们可以直接计算父节点的平方误差与子节点平方误差的加权求和之间的差异。

平方误差的不纯度下降量

大部分时候,使用弗里德曼均方误差可以让梯度提升树得到很好的结果,因此GBDT的默认参数就是Friedman_mse。不过许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基于平方误差的分割与基于弗里德曼均方误差的分割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3. 梯度提升树的提前停止

        对于任意需要迭代的算法,迭代的背后往往是损失函数的最优化问题。例如在逻辑回归中,我们在进行梯度下降的迭代时,是希望找到交叉熵损失函数的最小值;而在梯度提升树中,我们在一轮轮建立弱评估器过程中,也是希望找到对应损失函数的最小值。理想状态下,无论使用什么算法,只要我们能够找到损失函数上真正的最小值,那模型就达到“收敛”状态,迭代就应该被停止。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和算法都不知道损失函数真正的最小值是多少,而算法更不会在达到收敛状态时就自然停止。在机器学习训练流程中,往往是通过给出一个极限资源来控制算法的停止,比如,我们通过超参数设置允许某个算法迭代的最大次数,或者允许建立的弱评估器的个数。因此无论算法是否在很短时间内就锁定了足够接近理论最小值的次小值、或者算法早已陷入了过拟合状态、甚至学习率太低导致算法无法收敛,大多数算法都会持续(且无效地)迭代下去,直到我们给与的极限资源全部被耗尽。对于复杂度较高、数据量较大的Boosting集成算法来说,无效的迭代常常发生,因此作为众多Boosting算法的根基算法,梯度提升树自带了提前停止的相关超参数。另外,逻辑回归看起来会自然停止,是因为逻辑回归内置提前停止机制。

我们根据以下原则来帮助梯度提升树实现提前停止:

①当GBDT已经达到了足够好的效果(非常接近收敛状态),持续迭代下去不会有助于提升算法表现。

② GBDT还没有达到足够好的效果(没有接近收敛),但迭代过程中呈现出越迭代算法表现越糟糕的情况。

③ 虽然GBDT还没有达到足够好的效果,但是训练时间太长/速度太慢,我们需要重新调整训练。

第三种情况可以通过参数verbose打印结果来观察,如果GBDT的训练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建树平均时长超出1分钟,我们就可以打断训练考虑重调参数。前两种情况则比较复杂,我们首先必须理解什么叫做“足够好的效果”。在GBDT迭代过程中,只要损失函数的值持续减小、或验证集上的分数持续上升,我们就可以认为GBDT的效果还有提升空间。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刚开始训练时,测试集和训练集上的损失一般都很高(有时,训练集上的损失甚至比测试集上的损失还高,这说明模型严重欠训练),但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两种损失都会开始快速下降,一般训练集下降得更快,测试集下降得缓慢。直到某一次迭代时,无论我们如何训练,测试集上的损失都不再下降,甚至开始升高,此时我们就需要让迭代停下。

        如下图所示,下图中横坐标为迭代次数,纵坐标为损失函数的值。当测试集上的损失不再下降、持续保持平稳时,满足条件1,继续训练会浪费训练资源,迭代下去模型也会停滞不前,因此需要停止(左图)。当测试集上的损失开始升高时,往往训练集上的损失还是在稳步下降,继续迭代下去就会造成训练集损失比测试集损失小很多的情况,也就是过拟合(右侧),此时满足条件2,也需要提前停止。在过拟合之前及时停止,能够防止模型被迭代到过拟合状况下。

在实际数据训练时,我们往往不能动用真正的测试集进行提前停止的验证,因此我们需要从训练集中划分出一小部分数据,专用于验证是否应该提前停止。那我们如何找到这个验证集损失不再下降、准确率不再上升的“某一时间点”呢?此时,我们可以规定一个阈值,例如,当连续n_iter_no_change次迭代中,验证集上损失函数的减小值都低于阈值tol,或者验证集的分数提升值都低于阈值tol的时候,我们就令迭代停止。此时,即便我们规定的n_estimators或者max_iter中的数量还没有被用完,我们也可以认为算法已经非常接近“收敛”而将训练停下。这种机制就是提前停止机制Early Stopping。这种机制中,需要设置阈值tol,用于不断检验损失函数下降量的验证集,以及损失函数连续停止下降的迭代轮数n_iter_no_change。在GBDT当中,这个流程刚好由以下三个参数控制:

① validation_fraction:从训练集中提取出、用于提前停止的验证数据占比,值域为[0,1]。

② n_iter_no_change:当验证集上的损失函数值连续n_iter_no_change次没有下降或下降量不达阈值时,则触发提前停止。平时则设置为None,表示不进行提前停止。

③ tol:损失函数下降的阈值,默认值为1e-4,也可调整为其他浮点数来观察提前停止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当提前停止条件被触发后,梯度提升树会停止训练,即停止建树。因此,当提前停止功能被设置打开时,我们使用属性n_estimators_调出的结果很可能不足我们设置的n_estimators,属性estimators_中的树数量也可能变得更少:

reg1 = GBR(n_estimators=100
          ,validation_fraction=0.1,n_iter_no_change=3,tol=0.01
          ,random_state=1412).fit(X,y)
reg2 = GBR(n_estimators=100,random_state=1412).fit(X,y)
reg1.n_estimators_ #打开提前停止
#63
reg2.n_estimators_ #关闭提前停止 
#100

 3.1 提前停止 VS 不提前停止

import time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Xtrain,Xtest,Ytrain,Ytest = train_test_split(X,y,test_size=0.3,random_state=1412)

start = time.time()
reg1 = GBR(n_estimators=1000
          ,validation_fraction=0.2,n_iter_no_change=10,tol=0.001
          ,random_state=1412).fit(Xtrain,Ytrain)
print(time.time()-start) #0.369081974029541

start = time.time()
reg2 = GBR(n_estimators=1000,random_state=1412).fit(Xtrain,Ytrain)
print(time.time()-start) #3.9668924808502197
reg1.n_estimators_ #打开提前停止
#100
reg1.score(Xtest,Ytest) #R2
#0.897711170231429
reg2.n_estimators_ #关闭提前停止
#1000
reg2.score(Xtest,Ytest)
#0.89927123751538

什么时候使用提前停止呢?一般有以下几种场景:

① 当数据量非常大,肉眼可见训练速度会非常缓慢的时候,开启提前停止以节约运算时间。
② n_estimators参数范围极广、可能涉及到需要500~1000棵树时,开启提前停止来寻找可能的更小的n_estimators取值。
③ 当数据量非常小,模型很可能快速陷入过拟合状况时,开启提前停止来防止过拟合。

总结:

类型参数
提前停止validation_fraction:从训练集中提取出、用于提前停止的验证数据占比
n_iter_no_change:当验证集上的损失函数值连续n_iter_no_change次没有下降
或下降量不达阈值时,则触发提前停止
tol:损失函数下降量的最小阈值

4. 梯度提升树的袋外数据

        梯度提升树结合了Boosting和Bagging中的重要思想。受到随机森林的启发,梯度提升树在每次建树之前,也允许模型对于数据和特征进行随机有放回抽样,构建与原始数据集相同数据量的自助集。在梯度提升树的原理当中,当每次建树之前进行随机抽样时,这种梯度提升树叫做随机提升树(Stochastic Gradient Boosting)。相比起传统的梯度提升树,随机提升树输出的结果往往方差更低,但偏差略高。如果我们发现GBDT的结果高度不稳定,则可以尝试使用随机提升树。

        在GBDT当中,对数据的随机有放回抽样比例由参数subsample确定,当该参数被设置为1时,则不进行抽样,直接使用全部数据集进行训练。当该参数被设置为(0,1)之间的数字时,则使用随机提升树,在每轮建树之前对样本进行抽样。对特征的有放回抽样比例由参数max_features确定,随机模式则由参数random_state确定,这两个参数在GBDT当中的使用规则都与随机森林中完全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subsample<1,即存在有放回随机抽样时,当数据量足够大、抽样次数足够多时,大约会有37%的数据被遗漏在“袋外”(out of bag)没有参与训练。在GBDT当中,当有放回随机抽样发生时,自然也存在部分袋外数据没有参与训练。这部分数据在GBDT中被用于对每一个弱评估器的建立结果进行验证。

        具体地来说,每建立一棵树,GBDT就会使用当前树的袋外数据对建立新树后的模型进行验证,以此来对比新建弱评估器后模型整体的水平是否提高,并保留损失函数提升或下降的结果。这个过程相当于在GBDT迭代时,不断检验损失函数的值并捕捉其变化的趋势。在GBDT当中,这些袋外分数的变化值被储存在属性oob_improvement_中,同时,GBDT还会在每棵树的训练数据上保留袋内分数(in-bag)的变化,且储存在属性train_score_(损失变化值)当中。也就是说,即便在不做交叉验证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简单地通过属性oob_improvement与属性train_score_来观察GBDT迭代的结果。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

reg = GBR(n_estimators=500,learning_rate=0.1
          ,subsample=0.3 #每次建树只抽取30%的数据进行训练
          ,random_state=1412).fit(X,y)
reg.oob_improvement_.shape #袋外数据上的损失函数变化量
#(500,)
reg.train_score_.shape #训练集上的损失函数变化量
#(500,)
plt.plot(range(500),reg.oob_improvement_,color="red",label="Validation")
plt.plot(range(500),reg.train_score_,color="k",label="Train")
plt.title("Decrease in MSE")
plt.legend();
 

不难发现,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训练集上的损失函数一直有下降量,虽然下降量在逐渐变小,但是损失函数的确是在持续减下降的,相对的,验证集上的结果则在少有波动之后就维持在0附近不动了,也就是说模型的泛化能力在很早的时候就预见了瓶颈。如果我们开启提前停止,恐怕实际的迭代次数会远远少于我们给与的500次:

reg = GBR(n_estimators=500,learning_rate=0.1
          ,tol=1e-6 #非常非常低的阈值
          ,n_iter_no_change=5
          ,validation_fraction = 0.3
          ,subsample=0.3
          ,random_state=1412).fit(X,y)
reg.oob_improvement_.shape #实际我只迭代了69次
#(69,)
plt.plot(range(69),reg.oob_improvement_,color="red",label="Validation")
plt.plot(range(69),reg.train_score_,color="k",label="Train")
plt.title("Decrease in MSE with early stopping")
plt.legend();

可见,袋外数据的设置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模型的迭代情况,在当前数据集上,设置大约50以下的迭代次数,就足够使用了。因此在我们对GBDT进行超参数调优时,我们也有了天然的n_estimators的范围设置。当然,当我们调整其他参数(如learning_rate或者max_depth)之后,n_estimators的范围可能受到影响,但我们已经有了50这个可以参考的点。

奇怪的是,袋外数据是天然的验证数据,而提前停止时需要使用验证集的功能,但sklearn中并未配置直接使用袋外数据来进行提前停止的功能。如果能够使用袋外数据进行提前停止,则可以使用更多数据进行训练,这将会更加有利于模型的学习。

总结:

与弱评估器训练数据相关的参数有:

类型参数
弱评估器的训练数据参数:
subsample:每次建树之前,从全数据集中进行有放回随机抽样的比例
max_features:每次建树之前,从全特征中随机抽样特征进行分枝的比例
random_state:随机数种子,控制整体随机模式
属性:
oob_improvement:每次建树之后相对于上一次袋外分数的增减
train_score_:每次建树之后相对于上一次验证时袋内分数的增减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793703.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JPA连接达梦数据库导致auto-ddl失效问题解决

现象&#xff1a; 项目使用了JPA&#xff0c;并且auto-ddl设置的为update&#xff0c;在连接达梦数据库的时候&#xff0c;第一次启动没有问题&#xff0c;但是后面重启就会报错&#xff0c;发现错误为重复建表&#xff0c;也就是说已经建好的表没有检测到&#xff0c;…

spring 的循环依赖以及spring为什么要用三级缓存解决循环依赖

知识铺垫 bean的生命周期 这里简单过一下 class ->无参构造 ->普通对象 ->依赖注入&#xff08;对加了autowire等的属性赋值&#xff09; ->初始化前->初始化 ->初始化后&#xff08;aop&#xff09; ->放入单例池的map&#xff08;一级缓存&#xff09;…

第二次作业 运维高级 MySQL主从复制

1.理解MySQL主从复制原理 1、master&#xff08;binlog dump thread&#xff09;主要负责Master库中有数据更新的时候&#xff0c;会按照binlog格式&#xff0c;将更新的事件类型写入到主库的binlog文件中。 2、I/O thread线程在Slave中创建&#xff0c;该线程用于请求Master&…

有些能力,是工作中学不来的,看看这篇超过90%同行

俗话说:360行&#xff0c;行行转IT。 在就业形势压力巨大的今天&#xff0c;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xff0c;很多其他专业的大学生都选择转行从事计算机行业。 尤其是软件测试行业&#xff0c;远远超出其他行业的薪水和广阔的就业前景&#xff0c;吸引了大批应届毕业…

PostgreSQL——Windows上安装PostgreSQL

下载地址&#xff1a;PostgreSQL下载网址 因为某些问题我自己安装的是postgresql-11.2-1-windows-x64 根据下图顺序安装即可&#xff0c;不同版本可能顺序有点区别但每部分目的都是一样的。 首先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xff0c;可以弹出安装界面

多通道振动信号经小波变换成多通道信息融合的图像(Python编程)

1.数据集介绍&#xff1a;凯斯西楚大学轴承数据集&#xff08;12KHZ采样频率下&#xff0c;四种不同负载数据集&#xff09; 2.这里以0HP文件夹为例&#xff0c;进行展示&#xff0c;有内圈故障&#xff0c;正常&#xff0c;外圈故障和滚动体故障四个文件夹 内圈故障文件夹下有…

【2023周报】week23 eBPF学习

week23 eBPF学习 如何调试eBPF程序&#xff1f; bpf SystemCall [bpf(2) - Linux manual page (man7.org)](https://man7.org/linux/man-pages/man2/bpf.2.html) [bpf-helpers(7) - Linux manual page (man7.org)](https://man7.org/linux/man-pages/man7/bpf-helpers.7.htm…

Python基本语法之符号使用

好久没有和小伙伴们更新python了&#xff0c;我对于此感到抱歉以后有时间尽量多更新 目录 一. 标识符 A.定义&#xff1a; B.使用特点 C.Python标识符&#xff0c;进一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详细内容&#xff1a; 1. 规则和约定&#xff1a; 2. 有效的标识符示例&#xff1…

【LeetCode每日一题】——剑指 Offer II 027.回文链表

文章目录 一【题目类别】二【题目难度】三【题目编号】四【题目描述】五【题目示例】六【题目提示】七【题目进阶】八【题目注意】九【解题思路】十【时间频度】十一【代码实现】十二【提交结果】 一【题目类别】 栈 二【题目难度】 简单 三【题目编号】 剑指 Offer II 02…

3.1flex布局

参考链接 MDN 核心组成 容器 容器指定元素item的布局方式 元素 元素自定义自身的宽度大小

高数笔记02:导数、微分、中值定理

图源&#xff1a;文心一言 本文是我学习高等数学第二、三章导数、微分、中值定理的一些笔记和心得&#xff0c;希望可以与考研路上的小伙伴一起努力上岸~~&#x1f95d;&#x1f95d; 第1版&#xff1a;查资料、画导图、归纳题型~&#x1f9e9;&#x1f9e9; 参考用书1&…

Tomcat修改端口号

网上的教程都比较老&#xff0c;今天用tomcat9.0记录一下 conf文件夹下server.xml文件 刚开始改了打红叉的地方&#xff0c;发现没用&#xff0c;改了上面那行

SpringBoot整合第三方 Druid、MybatisPlus、Mybatis

整合第三方技术 整合JUnit Respostory 注解&#xff1a;数据类 1、导入测试对应的starter 2、测试类使用 SpringBootTest 修饰 3、使用自动装配的形式添加要测试的对象 classes的属性 其实主要找的是SpringBootApplication中的SpringBootConfiguration这个注解。也就是配置…

【Axure高保真原型】标准金额格式输入框

今天和大家分享标准金额格式输入框的原型模板&#xff0c;在输入框里输入数字后&#xff0c;会自动将对应的数字转为标准金额格式输入&#xff0c;自动添加千分位&#xff0c;例如输入2000&#xff0c;输入内容为2,000.00。具体效果可以观看下方视频或者打开预览地址体验 【原…

三星发布新智能手表:旋转边框回归,Galaxy Watch6 系列震撼来袭

今晚&#xff0c;三星发布了最新的Galaxy Watch6系列智能手表&#xff0c;其中包括Galaxy Watch6和Watch6 Classic两款。Watch6 Classic再次引入了三星手表所独有的旋转边框特色。这两款手表提供多种尺寸和支持LTE的版本&#xff0c;同时还搭载了内置的eSIM模块&#xff0c;为用…

Cookie简介

Cookie使用场景 在接口测试过程中&#xff0c; 很多情况下&#xff0c;需要发送的请求附带cookies&#xff0c;才能返回正常的结果。所以在使用pythonrequests进行接口自动化测试也是同理&#xff0c; 需要在构造接口测试用例时加入cookie。 传递Cookie的两种方式&#xff1a…

TortoiseSVN-1.14.5.29465-x64-svn-1.14.2的安装包以及汉化包

TortoiseSVN-1.14.5.29465-x64-svn-1.14.2的安装包以及汉化包 为了存一手这个安装包 CSDN资源地址&#xff0c;0积分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lu6545311/88085035 包内内容&#xff0c;一个安装包&#xff0c;一个汉化包 如果你想在你的编辑器&#xff0c;比如v…

Span-bas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by Generating and Compressing Information

原文链接&#xff1a;https://aclanthology.org/2023.eacl-main.146.pdf EACL 2023 介绍 对于information bottleneck (IB) principle信息瓶颈原理&#xff0c;要么使用生成模型&#xff0c;要么使用信息压缩模型来提高在目标任务上的性能&#xff0c;因此作者将这两种模型进行…

SpringMVC框架搭建

SpringMVC框架搭建 快速开启SpringMVC&#x1f680;&#x1f680; 步骤 1、新建模块 2、引入相关依赖 <dependency><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artifactId>spring-webmvc</artifactId><version>5.3.1</version> &…

科大讯飞-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挑战赛2023-测试【1】

引言 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挑战赛是一项旨在提高旋转机械故障检测和识别能力的竞赛活动。旋转机械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设备&#xff0c;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然而&#xff0c;由于各种原因&#xff0c;旋转机械可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故障&#xff0c;如轴承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