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将军问题(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它其实是借拜占庭将军的故事展现了分布式共识问题,还探讨和论证了解决的办法。而大多数人觉得它难理解,除了因为分布式共识问题比较复杂之外,还与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的讲述方式有关,他在一些细节上(比如,口信消息型拜占庭问题之解的算法过程上)没有说清楚。
实际上,它是分布式领域最复杂的一个容错模型,一旦搞懂它,你就能掌握分布式共识问题的解决思路,还能更深刻地理解常用的共识算法,在设计分布式系统的时候,也能根据场景特点选择适合的算法,或者设计适合的算法了。而我把拜占庭将军的问题放到第一讲,主要是因为它很好地抽象了分布式系统面临的共识问题,理解了这个问题,会为你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那么接下来,我就以战国时期六国抗秦的故事为主线串联起整篇文章,让你读懂、学透。
苏秦的困境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后来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了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这六个国家决定联合,全力抗秦,免得被秦国各个击破。一天,苏秦作为合纵长,挂六国相印,带着六国的军队叩关函谷,驻军在了秦国边境,为围攻秦国作准备。但是,因为各国军队分别驻扎在秦国边境的不同地方,所以军队之间只能通过信使互相联系,这时,苏秦面临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如何统一大家的作战计划?
万一一些诸侯国在暗通秦国,发送误导性的作战信息,怎么办?如果信使被敌人截杀,甚至被敌人间谍替换,又该怎么办?这些都会导致自己的作战计划被扰乱,然后出现有的诸侯国在进攻,有的诸侯国在撤退的情况,而这时,秦国一定会趁机出兵,把他们逐一击破的。
所以,如何达成共识,制定统一的作战计划呢?苏秦他很愁。
这个故事,是拜占庭将军问题的一个简化表述,苏秦面临的就是典型的共识难题,也就是如何在可能有误导信息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通讯机制,让多个将军达成共识,制定一致性的作战计划?
你可以先停下来想想,这个问题难在哪儿?我们又是否有办法,帮助诸侯国们达成共识呢?
二忠一叛的难题
为了便于你理解和层层深入,我先假设只有3个国家要攻打秦国,这三个国家的三位将军,咱们简单点儿,分别叫齐、楚、燕。同时,又因为秦国很强大,所以只有半数以上的将军参与进攻,才能击败敌人(注意,这里是假设哈,你别较真),在这个期间,将军们彼此之间需要通过信使传递消息,然后协商一致之后,才能在同一时间点发动进攻。
举个例子,有一天,这三位将军各自一脸严肃地讨论明天是进攻还是撤退,并让信使传递信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表决,两个人意见一致就可以了,比如:
-
齐根据侦查情况决定撤退; -
楚和燕根据侦查信息,决定进攻。
那么按照原则,齐也会进攻。最终,3支军队同时进攻,大败秦军。
可是,问题来了: 一旦有人在暗通秦国,就会出现作战计划不一致的情况。比如齐向楚、燕分别发送了“撤退”的消息,燕向齐和楚发送了“进攻”的消息。 撤退:进攻=1:1,无论楚投进攻还是撤退,都会成为2:1,这个时候还是会形成一个一致性的作战方案。
但是,楚这个叛徒在暗中配合秦国,让信使向齐发送了“撤退”,向燕发送了“进攻”,那么:
-
燕看到的是,撤退:进攻=1:2; -
齐看到的是,撤退:进攻=2:1。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就会出现燕单独进攻秦军,当然,最后肯定是因为寡不敌众,被秦军给灭了。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叛将楚通过发送误导信息,非常轻松地干扰了齐和燕的作战计划,导致这两位忠诚将军被秦军逐一击败。 这就是所说的二忠一叛难题。 那么苏秦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来帮苏秦出出主意。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逻辑有点绕的话,可以找张白纸,自己比划比划。
苏秦该怎么办?
解决办法一:口信消息型拜占庭问题之解
先来说说第一个解决办法。首先,三位将军都分拨一部分军队,由苏秦率领,苏秦参与作战计划讨论并执行作战指令。这样,3位将军的作战讨论,就变为了4位将军的作战讨论,这能够增加讨论中忠诚将军的数量。
然后呢,4位将军还约定了,如果没有收到命令,就执行预设的默认命令,比如“撤退”。除此之外,还约定一些流程来发送作战信息、执行作战指令,比如,进行两轮作战信息协商。为什么要执行两轮呢?先卖个关子,你一会儿就知道了。
第一轮:
-
先发送作战信息的将军作为指挥官,其他的将军作为副官; -
指挥官将他的作战信息发送给每位副官; -
每位副官,将从指挥官处收到的作战信息,作为他的作战指令;如果没有收到作战信息,将把默认的“撤退”作为作战指令。
第二轮:
-
除了第一轮的指挥官外,剩余的3位将军将分别作为指挥官,向另外2位将军发送作战信息; -
然后,这3位将军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执行收到的作战指令。
为了帮助你直观地理解苏秦的整个解决方案,我来演示一下作战信息协商过程。 而且,我会分别以忠诚将军和叛将先发送作战信息为例来演示, 这样可以完整地演示叛将对作战计划干扰破坏的可能性。
首先是3位忠诚的将军先发送作战信息的情况。
为了演示方便,假设苏秦先发起作战信息,作战指令是“进攻”。那么在第一轮作战信息协商中,苏秦向齐、楚、燕发送作战指令“进攻”。
在第二轮作战信息协商中,齐、楚、燕分别作为指挥官,向另外2位发送作战信息“进攻”,因为楚已经叛变了,所以,为了干扰作战计划,他就对着干,发送“撤退”作战指令。
最终,齐和燕收到的作战信息都是“进攻、进攻、撤退”,按照原则,齐和燕与苏秦一起执行作战指令“进攻”,实现了作战计划的一致性,保证了作战的胜利。
那么,如果是叛徒楚先发送作战信息,干扰作战计划,结果会有所不同么?我们来具体看一看。在第一轮作战信息协商中,楚向苏秦发送作战指令“进攻”,向齐、燕发送作战指令“撤退”。
然后,在第二轮作战信息协商中,苏秦、齐、燕分别作为指挥官,向另外两位发送作战信息。
最终,苏秦、齐和燕收到的作战信息都是“撤退、撤退、进攻”,按照原则,苏秦、齐和燕一起执行作战指令“撤退”,实现了作战计划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无论叛将楚如何捣乱,苏秦、齐和燕,都执行一致的作战计划,保证作战的胜利。
这个解决办法,其实是兰伯特在论文《 Th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中提到的口信消息型拜占庭问题之解: 如果叛将人数为m,将军人数不能少于3m + 1 ,那么拜占庭将军问题就能解决了。 不过,作者在论文中没有讲清楚一些细节,为了帮助你阅读和理解论文,在这里我补充一点:
这个算法有个前提,也就是叛将人数m,或者说能容忍的叛将数m,是已知的。在这个算法中,叛将数m决定递归循环的次数(也就是说,叛将数m决定将军们要进行多少轮作战信息协商),即m+1轮(所以,你看,只有楚是叛变的,那么就进行了两轮)。你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n位将军,最多能容忍(n - 1) / 3位叛将。 关于这个公式,你只需要记住就好了,推导过程你可以参考论文。
不过,这个算法虽然能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但它有一个限制:如果叛将人数为m,那么将军总人数必须不小于3m + 1。
在二忠一叛的问题中,在存在1位叛将的情况下,必须增加1位将军,将3位将军协商共识,转换为4位将军协商共识,这样才能实现忠诚将军的一致性作战计划。那么有没有办法,在不增加将军人数的时候,直接解决二忠一叛的难题呢?
解决办法二:签名消息型拜占庭问题之解
其实,苏秦还可以通过签名的方式,在不增加将军人数的情况下,解决二忠一叛的难题。首先,苏秦要通过印章、虎符等信物,实现这样几个特性:
-
忠诚将军的签名无法伪造,而且对他签名消息的内容进行任何更改都会被发现; -
任何人都能验证将军签名的真伪。
这时,如果忠诚的将军,比如齐先发起作战信息协商,一旦叛将小楚修改或伪造收到的作战信息,那么燕在接收到楚的作战信息的时候,会发现齐的作战信息被修改,楚已叛变,这时他将忽略来自楚的作战信息,最终执行齐发送的作战信息。
如果叛变将军楚先发送误导的作战信息,那么,齐和燕将按照一定规则(比如取中间的指令)在排序后的所有已接收到的指令中(比如撤退、进攻)中选取一个指令,进行执行,最终执行一致的作战计划。
这个解决办法,是兰伯特在论文中提到的签名消息型拜占庭问题之解。而通过签名机制约束叛将的叛变行为,任何叛变行为都会被发现,也就会实现无论有多少忠诚的将军和多少叛将,忠诚的将军们总能达成一致的作战计划。
我想,如果当时苏秦能够具备分布式系统设计的思维,掌握这几种算法,应该就不用担心作战计划被干扰了吧。
总结
本文讲述了苏秦协商作战的故事,现在让我们跳回现实世界,回到计算机世界的分布式场景中:
-
故事里的各位将军,你可以理解为计算机节点; -
忠诚的将军,你可以理解为正常运行的计算机节点; -
叛变的将军,你可以理解为出现故障并会发送误导信息的计算机节点; -
信使被杀,可以理解为通讯故障、信息丢失; -
信使被间谍替换,可以理解为通讯被中间人攻击,攻击者在恶意伪造信息和劫持通讯。
这样一来,你是不是就理解了计算机分布式场景中面临的问题,并且知道了解决的办法呢?
那么我想强调的是,拜占庭将军问题描述的是最困难的,也是最复杂的一种分布式故障场景,除了存在故障行为,还存在恶意行为的一个场景。你要注意,在存在恶意节点行为的场景中(比如在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技术中),必须使用拜占庭容错算法(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BFT)。除了故事中提到两种算法,常用的拜占庭容错算法还有:PBFT算法,PoW算法。
而在计算机分布式系统中,最常用的是非拜占庭容错算法,即故障容错算法(Crash Fault Tolerance,CFT)。 CFT解决的是分布式的系统中存在故障,但不存在恶意节点的场景下的共识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场景可能会丢失消息,或者有消息重复,但不存在错误消息,或者伪造消息的情况。常见的算法有Paxos算法、Raft算法、ZAB协议(这些内容我同样会在后面讲解)。
那么,如何在实际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法类型呢?答案是:如果能确定该环境中各节点是可信赖的,不存在篡改消息或者伪造消息等恶意行为(例如DevOps环境中的分布式路由寻址系统),推荐使用非拜占庭容错算法;反之,推荐使用拜占庭容错算法,例如在区块链中使用PoW算法。
本文由 mdnice 多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