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业务开发经典常见错误例子

news2024/11/24 20:52:04

java业务开发经典常见错误例子

文章目录

  • java业务开发经典常见错误例子
      • 1.ThreadLocal线程重用导致用户信息错乱的 Bug
      • 2.使用了线程安全的并发工具,并不代表解决了所有线程安全问题
      • 3.没有认清并发工具的使用场景,导致性能问题
      • 4.加锁前要清楚锁和被保护的对象是不是一个层面的
      • 5.加锁要考虑锁的粒度和场景问题
      • 6.禁止使用这些方法来创建线程池,而应该手动 new ThreadPoolExecutor 来创建线程池
      • 7.连接池,使用连接池务必确保复用
      • 8.连接池的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
      • 10.HTTP调用配置连接超时和读取超时
      • 11.Feign 和 Ribbon 配合使用,配置超时
      • 12.Ribbon 会自动重试请求
      • 13.事务
      • 14.数据库索引
      • 15.数据库聚簇索引和二级索引(排好序的数据结构)
      • 16.考虑额外创建二级索引的代价
      • 17.不是所有针对索引列的查询都能用上索引(联合索引最左匹配原则)
      • 18.数据库基于成本决定是否走索引
      • 19.小心 Lombok 生成代码的“坑”
      • 20.数字精度
      • 21.最大数溢出
      • 22.List相关
      • 23.使用 List.subList 进行切片操作居然会导致 OOM
      • 24.异常处理
      • 25.提交线程池的任务出了异常会怎么样
      • 26.文件读取

1.ThreadLocal线程重用导致用户信息错乱的 Bug

程序运行在 Tomcat 中,执行程序的线程是 Tomcat 的工作线程,而 Tomcat 的工作线程是基于线程池

线程池会重用固定的几个线程,一旦线程重用,那么很可能首次从 ThreadLocal 获取的值是之前其他用户的请求遗留的值。这时,ThreadLocal 中的用户信息就是其他用户的信息

因为线程的创建比较昂贵,所以 Web 服务器往往会使用线程池来处理请求,这就意味着线程会被重用。这时,使用类似 ThreadLocal 工具来存放一些数据时,需要特别注意在代码运行完后,显式地去清空设置的数据。如果在代码中使用了自定义的线程池,也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

ThreadLocal 适用于变量在线程间隔离,而在方法或类间共享的场景

错误示例:没有显示清空设置的数据

private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Integer> currentUser = ThreadLocal.withInitial(() -> null);

@GetMapping("wrong")
public Map wrong(@RequestParam("userId") Integer userId) {
    //设置用户信息之前先查询一次ThreadLocal中的用户信息
    String befor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currentUser.get();
    //设置用户信息到ThreadLocal
    currentUser.set(userId);
    //设置用户信息之后再查询一次ThreadLocal中的用户信息
    String after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currentUser.get();
    //汇总输出两次查询结果
    Map result = new HashMap();
    result.put("before", before);
    result.put("after", after);
    return result;
}

程序运行在 Tomcat 中,执行程序的线程是 Tomcat 的工作线程,而 Tomcat 的工作线程是基于线程池的

线程池会重用固定的几个线程,一旦线程重用,那么很可能首次从 ThreadLocal 获取的值是之前其他用户的请求遗留的值。这时,ThreadLocal 中的用户信息就是其他用户的信息

因为线程的创建比较昂贵,所以 Web 服务器往往会使用线程池来处理请求,这就意味着线程会被重用。这时,使用类似 ThreadLocal 工具来存放一些数据时,需要特别注意在代码运行完后,显式地去清空设置的数据。如果在代码中使用了自定义的线程池,也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

正确示例: 显示的去清空设置的数据

这段代码的方案是,在代码的 finally 代码块中,显式清除 ThreadLocal 中的数据

@GetMapping("right")
public Map right(@RequestParam("userId") Integer userId) {
    String befor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currentUser.get();
    currentUser.set(userId);
    try {
        String after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currentUser.get();
        Map result = new HashMap();
        result.put("before", before);
        result.put("after", after);
        return result;
    } finally {
        //在finally代码块中删除ThreadLocal中的数据,确保数据不串
        currentUser.remove();
    }
}

2.使用了线程安全的并发工具,并不代表解决了所有线程安全问题

ConcurrentHashMap 只能保证提供的 原子性 读写 操作是线程安全的。

ConcurrentHashMap 对外提供的方法或能力的限制:

使用了 ConcurrentHashMap,不代表对它的多个操作之间的状态是一致的,是没有其他线程在操作它的,如果需要确保需要手动加锁。

诸如 size、isEmpty 和 containsValue 等聚合方法,在并发情况下可能会反映 ConcurrentHashMap 的中间状态。因此在并发情况下,这些方法的返回值只能用作参考,而不能用于流程控制。显然,利用 size 方法计算差异值,是一个流程控制。

诸如 putAll 这样的聚合方法也不能确保原子性,在 putAll 的过程中去获取数据可能会获取到部分数据。

ConcurrentHashMap 的原子性方法 computeIfAbsent 来做复合逻辑操作,见名知意。在并发情况下,相比使用锁来操作 ConcurrentHashMap 的方式,性能提升了 10 倍,因为 computeIfAbsent 使用 Java 自带的 Unsafe 实现的 CAS。它在虚拟机层面确保了写入数据的原子性,比加锁的效率高得多。

统计key的场景:

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来统计,Key 的范围是 10。

使用最多 10 个并发,循环操作 1000 万次,每次操作累加随机的 Key。

如果 Key 不存在的话,首次设置值为 1。

使用 ConcurrentHashMap 的原子性方法 computeIfAbsent 来做复合逻辑操作也就是 Java 自带的 Unsafe 实现的 CAS。它在虚拟机层面确保了写入数据的原子性,比加锁的效率高得多),判断 Key 是否存在 Value,如果不存在则把 Lambda 表达式运行后的结果放入 Map 作为 Value,也就是新创建一个 LongAdder 对象,最后返回 Value

由于 computeIfAbsent 方法返回的 Value 是 LongAdder,是一个线程安全的累加器,因此可以直接调用其 increment 方法进行累加

private Map<String, Long> goodus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LongAdder> freqs = new ConcurrentHashMap<>(ITEM_COUNT);
    ForkJoinPool forkJoinPool = new ForkJoinPool(THREAD_COUNT);
    forkJoinPool.execute(() -> IntStream.rangeClosed(1, LOOP_COUNT).parallel().forEach(i -> {
        String key = "item" + ThreadLocalRandom.current().nextInt(ITEM_COUNT);
                //利用computeIfAbsent()方法来实例化LongAdder,然后利用LongAdder来进行线程安全计数
                freqs.computeIfAbsent(key, k -> new LongAdder()).increment();
            }
    ));
    forkJoinPool.shutdown();
    forkJoinPool.awaitTermination(1, TimeUnit.HOURS);
    //因为我们的Value是LongAdder而不是Long,所以需要做一次转换才能返回
    return freqs.entrySet().stream()
            .collect(Collectors.toMap(
                    e -> e.getKey(),
                    e -> e.getValue().longValue())
            );
}


//帮助方法,用来获得一个指定元素数量模拟数据的ConcurrentHashMap
private ConcurrentHashMap<String, Long> getData(int count) {    
    return LongStream.rangeClosed(1, count)            
    .boxed()            
    .collect(Collectors.toConcurrentMap(i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Function.identity(), 
    (o1, o2) -> o1, ConcurrentHashMap::new));
}

3.没有认清并发工具的使用场景,导致性能问题

在 Java 中,CopyOnWriteArrayList 虽然是一个线程安全的 ArrayList,但因为其实现方式是,每次修改数据时都会复制一份数据出来,所以有明显的适用场景,即读多写少或者说希望无锁读的场景

大量写的场景(10 万次 add 操作),CopyOnWriteArray 几乎比同步的 ArrayList 慢一百倍

4.加锁前要清楚锁和被保护的对象是不是一个层面的

静态字段属于类,类级别的锁才能保护;而非静态字段属于类实例,实例级别的锁就可以保护

5.加锁要考虑锁的粒度和场景问题

滥用 synchronized 的做法:

一是,没必要。通常情况下 60% 的业务代码是三层架构,数据经过无状态的 Controller、Service、Repository 流转到数据库,没必要使用 synchronized 来保护什么数据。

二是,可能会极大地降低性能。使用 Spring 框架时,默认情况下 Controller、Service、Repository 是单例的,加上 synchronized 会导致整个程序几乎就只能支持单线程,造成极大的性能问题

即使我们确实有一些共享资源需要保护,也要尽可能降低锁的粒度,仅对必要的代码块甚至是需要保护的资源本身加锁。

private List<Integer> data = new ArrayList<>();

//不涉及共享资源的慢方法
private void slow() {
    try {
        TimeUnit.MILLISECONDS.sleep(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错误的加锁方法
@GetMapping("wrong")
public int wrong()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ntStream.rangeClosed(1, 1000).parallel().forEach(i -> {
        //加锁粒度太粗了
        synchronized (this) {
            slow();
            data.add(i);
        }
    });
    log.info("took:{}",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begin);
    return data.size();
}

//正确的加锁方法
@GetMapping("right")
public int right() {
    long begin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ntStream.rangeClosed(1, 1000).parallel().forEach(i -> {
        slow();
        //只对List加锁
        synchronized (data) {
            data.add(i);
        }
    });
    log.info("took:{}",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begin);
    return data.size();
}

同样是 1000 次业务操作,正确加锁的版本耗时 1.4 秒,而对整个业务逻辑加锁的话耗时 11 秒

如果精细化考虑了锁应用范围后,性能还无法满足需求的话,我们就要考虑另一个维度的粒度问题了,即:区分读写场景以及资源的访问冲突,考虑使用悲观方式的锁还是乐观方式的锁

一般业务代码中,很少需要进一步考虑这两种更细粒度的锁,所以我只和你分享几个大概的结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考虑是否有必要进一步优化:

  • 对于读写比例差异明显的场景,考虑使用 ReentrantReadWriteLock 细化区分读写锁,来提高性能。
  • 如果你的 JDK 版本高于 1.8、共享资源的冲突概率也没那么大的话,考虑使用 StampedLock 的乐观读的特性,进一步提高性能。
  • JDK 里 ReentrantLock 和 ReentrantReadWriteLock 都提供了公平锁的版本,在没有明确需求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开启公平锁特性,在任务很轻的情况下开启公平锁可能会让性能下降上百倍。

6.禁止使用这些方法来创建线程池,而应该手动 new ThreadPoolExecutor 来创建线程池

不会初始化 corePoolSize 个线程,有任务来了才创建工作线程;

当核心线程满了之后不会立即扩容线程池,而是把任务堆积到工作队列中;

当工作队列满了后扩容线程池,一直到线程个数达到 maximumPoolSize 为止;

如果队列已满且达到了最大线程后还有任务进来,按照拒绝策略处理;

当线程数大于核心线程数时,线程等待 keepAliveTime 后还是没有任务需要处理的话,收缩线程到核心线程数。

当我们的工作队列设置得很大时,最大线程数这个参数显得没有意义,因为队列很难满,或者到满的时候再去扩容线程池已经于事无补了

实现这样一个“弹性”线程池吧。Tomcat 线程池也实现了类似的效果

务必确认清楚线程池本身【是不是】复用的

class ThreadPoolHelper {
  private static ThreadPoolExecutor threadPoolExecuto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
    10, 50,
    2, TimeUnit.SECONDS,
    new ArrayBlockingQueue<>(1000),
    new ThreadFactoryBuilder().setNameFormat("demo-threadpool-%d").get());
  public static ThreadPoolExecutor getRightThreadPool() {
    return threadPoolExecutor;
  }
}

要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来指定线程池的核心参数,包括线程数、回收策略和任务队列:

对于执行比较慢、数量不大的 IO 任务,或许要考虑更多的线程数,而不需要太大的队列。

而对于吞吐量较大的计算型任务,线程数量不宜过多,可以是 CPU 核数或核数 *2(理由是,线程一定调度到某个 CPU 进行执行,如果任务本身是 CPU 绑定的任务,那么过多的线程只会增加线程切换的开销,并不能提升吞吐量),但可能需要较长的队列来做缓冲。

Java 8 的 parallel stream 功能,可以让我们很方便地并行处理集合中的元素,其背后是共享同一个 ForkJoinPool,默认并行度是 CPU 核数 -1。对于 CPU 绑定的任务来说,使用这样的配置比较合适,但如果集合操作涉及同步 IO 操作的话(比如数据库操作、外部服务调用等),建议自定义一个 ForkJoinPool(或普通线程池)

7.连接池,使用连接池务必确保复用

我们最好通过 shutdownhook,在程序退出之前关闭 JedisPool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init() {
    Runtime.getRuntime().addShutdownHook(new Thread(() -> {
        jedisPool.close();
    }));
}

池一定是用来复用的,否则其使用代价会比每次创建单一对象更大。对连接池来说更是如此

CloseableHttpClient 属于第二种模式,即内部带有连接池的 API,其背后是连接池,最佳实践一定是复用。

复用方式很简单,可以把 CloseableHttpClient 声明为 static,只创建一次,并且在 JVM 关闭之前通过 addShutdownHook 钩子关闭连接池,在使用的时候直接使用 CloseableHttpClient 即可,无需每次都创建


private static CloseableHttpClient httpClient = null;
static {
    //当然,也可以把CloseableHttpClient定义为Bean,然后在@PreDestroy标记的方法内close这个HttpClient
    httpClient = HttpClients.custom().setMaxConnPerRoute(1).setMaxConnTotal(1).evictIdleConnections(60, TimeUnit.SECONDS).build();
    Runtime.getRuntime().addShutdownHook(new Thread(() -> {
        try {
            httpClien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ignored) {
        }
    }));
}

@GetMapping("right")
public String right() {
    try (CloseableHttpResponse response = httpClient.execute(new HttpGet("http://127.0.0.1:45678/httpclientnotreuse/test"))) {
        return EntityUtils.toString(response.getEntity());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return null;
}

8.连接池的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

连接池提供了许多参数,包括最小(闲置)连接、最大连接、闲置连接生存时间、连接生存时间

最重要的参数是最大连接数,它决定了连接池能使用的连接数量上限,达到上限后,新来的请求需要等待其他请求释放连接

最大连接数不是设置得越大越好。 如果设置得太大,不仅仅是客户端需要耗费过多的资源维护连接,更重要的是由于服务端对应的是多个客户端,每一个客户端都保持大量的连接,会给服务端带来更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又不仅仅是内存压力,可以想一下如果服务端的网络模型是一个 TCP 连接一个线程,那么几千个连接意味着几千个线程,如此多的线程会造成大量的线程切换开销。

连接池最大连接数设置得太小,很可能会因为获取连接的等待时间太长,导致吞吐量低下,甚至超时无法获取连接。

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占用过多资源。从监控来看这个调整是合理的,有一半的富余资源,再也没有线程需要等待连接了

知道压测大概能对应使用 25 左右的并发连接,所以直接把连接池最大连接设置为了 50。

在真实情况下,只要数据库可以承受,你可以选择在遇到连接超限的时候先设置一个足够大的连接数,然后观察最终应用的并发,再按照实际并发数留出一半的余量来设置最终的最大连接。

对类似数据库连接池的重要资源进行持续检测,并设置一半的使用量作为报警阈值,出现预警后及时扩容。

这里要强调的是,修改配置参数务必验证是否生效,并且在监控系统中确认参数是否生效、是否合理。之所以要“强调”,是因为这里有坑

对于使用姿势其实就是两点,一是确保连接池是复用的,二是尽可能在程序退出之前显式关闭连接池释放资源。

10.HTTP调用配置连接超时和读取超时

网络请求必然有超时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三点:

首先,框架设置的默认超时是否合理;

其次,考虑到网络的不稳定,超时后的请求重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考虑服务端接口的幂等性设计是否允许我们重试;

最后,需要考虑框架是否会像浏览器那样限制并发连接数,以免在服务并发很大的情况下,HTTP 调用的并发数限制成为瓶颈

几乎所有的网络框架都会提供这么两个超时参数:

连接超时参数 ConnectTimeout,让用户配置建连阶段的最长等待时间;

读取超时参数 ReadTimeout,用来控制从 Socket 上读取数据的最长等待时间。

连接超时 参数和连接超时的误区有这么两个:

连接超时配置得特别长,比如 60 秒。一般来说,TCP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需要的时间非常短,通常在毫秒级最多到秒级,不可能需要十几秒甚至几十秒。如果很久都无法建连,很可能是网络或防火墙配置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几秒连接不上,那么可能永远也连接不上。因此,设置特别长的连接超时意义不大,将其配置得短一些(比如 1~5 秒)即可。如果是纯内网调用的话,这个参数可以设置得更短,在下游服务离线无法连接的时候,可以快速失败。

排查连接超时问题,却没理清连的是哪里。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服务会有多个节点,如果别的客户端通过客户端负载均衡技术来连接服务端,那么客户端和服务端会直接建立连接,此时出现连接超时大概率是服务端的问题;而如果服务端通过类似 Nginx 的反向代理来负载均衡,客户端连接的其实是 Nginx,而不是服务端,此时出现连接超时应该排查 Nginx

读取超时 参数和读取超时则会有更多的误区,我将其归纳为如下三个:

第一个误区:认为出现了读取超时,服务端的执行就会中断。

类似 Tomcat 的 Web 服务器都是把服务端请求提交到线程池处理的,只要服务端收到了请求,网络层面的超时和断开便不会影响服务端的执行。因此,出现读取超时不能随意假设服务端的处理情况,需要根据业务状态考虑如何进行后续处理。

第二个误区:认为读取超时只是 Socket 网络层面的概念,是数据传输的最长耗时,故将其配置得非常短,比如 100 毫秒。

其实,发生了读取超时,网络层面无法区分是服务端没有把数据返回给客户端,还是数据在网络上耗时较久或丢包。

但,因为 TCP 是先建立连接后传输数据,对于网络情况不是特别糟糕的服务调用,通常可以认为出现连接超时是网络问题或服务不在线,而出现读取超时是服务处理超时。确切地说,读取超时指的是,向 Socket 写入数据后,我们等到 Socket 返回数据的超时时间,其中包含的时间或者说绝大部分的时间,是服务端处理业务逻辑的时间。

第三个误区:认为超时时间越长任务接口成功率就越高,将读取超时参数配置得太长。

进行 HTTP 请求一般是需要获得结果的,属于同步调用。如果超时时间很长,在等待服务端返回数据的同时,客户端线程(通常是 Tomcat 线程)也在等待,当下游服务出现大量超时的时候,程序可能也会受到拖累创建大量线程,最终崩溃。

11.Feign 和 Ribbon 配合使用,配置超时

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一,默认情况下 Feign 的读取超时是 1 秒,如此短的读取超时算是坑点一。

如果要修改 Feign 客户端默认的两个全局超时时间,你可以设置 feign.client.config.default.readTimeout 和

feign.client.config.default.connectTimeout 参数

feign.client.config.default.readTimeout=5000
feign.client.config.default.connectTimeout=5000

结论二,也是坑点二,如果要配置 Feign 的读取超时,就必须同时配置连接超时,才能生效。

如果你希望针对单独的 Feign Client 设置超时时间,可以把 default 替换为 Client 的 name

feign.client.config.default.readTimeout=3000
feign.client.config.default.connectTimeout=3000
feign.client.config.clientsdk.readTimeout=2000
feign.client.config.clientsdk.connectTimeout=2000

结论三,单独的超时可以覆盖全局超时,这符合预期,不算坑

结论五,同时配置 Feign 和 Ribbon 的超时,以 Feign 为准。

12.Ribbon 会自动重试请求

客户端自作主张进行了一次重试,导致短信重复发送。

翻看 Ribbon 的源码可以发现,MaxAutoRetriesNextServer 参数默认为 1,也就是 Get 请求在某个服务端节点出现问题(比如读取超时)时,Ribbon 会自动重试一次

解决办法有两个:

一是,把发短信接口从 Get 改为 Post。其实,这里还有一个 API 设计问题,有状态的 API 接口不应该定义为 Get。根据 HTTP 协议的规范,Get 请求用于数据查询,而 Post 才是把数据提交到服务端用于修改或新增。选择 Get 还是 Post 的依据,应该是 API 的行为,而不是参数大小。这里的一个误区是,Get 请求的参数包含在 Url QueryString 中,会受浏览器长度限制,所以一些同学会选择使用 JSON 以 Post 提交大参数,使用 Get 提交小参数。

二是,将 MaxAutoRetriesNextServer 参数配置为 0,禁用服务调用失败后在下一个服务端节点的自动重试。在配置文件中添加一行即可:

ribbon.MaxAutoRetriesNextServer=0

13.事务

默认情况下,出现 RuntimeException(非受检异常)或 Error 的时候,Spring 才会回滚事务

14.数据库索引

虽然数据保存在磁盘中,但其处理是在内存中进行的。为了减少磁盘随机读取次数,InnoDB 采用页而不是行的粒度来保存数据,即数据被分成若干页,以页为单位保存在磁盘中。InnoDB 的页大小,一般是 16KB。

各个数据页组成一个双向链表,每个数据页中的记录按照主键顺序组成单向链表每一个数据页中有一个页目录,方便按照主键查询记录。数据页的结构如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9ewBMzKf-1688560005072)(image/1302b4a8d877609486c9a9eed2d8d8d1_3vcHqjupsq.webp)]

如图所示,记录中最前面的小方块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当前分组的记录条数,最小和最大的槽指向 2 个特殊的伪记录。有了槽之后,我们按照主键搜索页中记录时,就可以采用二分法快速搜索,无需从最小记录开始遍历整个页中的记录链表。

举一个例子,如果要搜索主键(PK)=15 的记录:

先二分得出槽中间位是 (0+6)/2=3,看到其指向的记录是 12<15,所以需要从 #3 槽后继续搜索记录;

再使用二分搜索出 #3 槽和 #6 槽的中间位是 (3+6)/2=4.5 取整 4,#4 槽对应的记录是 16>15,所以记录一定在 #4 槽中;

再从 #3 槽指向的 12 号记录开始向下搜索 3 次,定位到 15 号记录

15.数据库聚簇索引和二级索引(排好序的数据结构)

是通过对记录进行一级分组来降低搜索的时间复杂度。但,这样能够降低的时间复杂度数量级,非常有限。当有无数个数据页来存储表数据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建立合适的索引,才能方便定位记录所在的页。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4yAAFSLN-1688560005073)(image/叶子_35qcHpXFqI.webp)]

B+ 树的特点包括:

最底层的节点叫作叶子节点,用来存放数据;

其他上层节点叫作非叶子节点,仅用来存放目录项,作为索引;

非叶子节点分为不同层次,通过分层来降低每一层的搜索量;

所有节点按照索引键大小排序,构成一个双向链表,加速范围查找。

InnoDB 使用 B+ 树,既可以保存实际数据,也可以加速数据搜索,这就是聚簇索引。如果把上图叶子节点下面方块中的省略号看作实际数据的话,那么它就是聚簇索引的示意图由于数据在物理上只会保存一份,所以包含实际数据的聚簇索引只能有一个

InnoDB的主键索引与行记录是存储在一起的故叫做聚集索引(Clustered Index):

(1)没有单独区域存储行记录;

(2)主键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主键,与对应行记录(而不是指针);

为了实现非主键字段的快速搜索,就引出了二级索引,也叫作非聚簇索引、辅助索引。二级索引,也是利用的 B+ 树的数据结构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OmzkMnIk-1688560005073)(image/二级索引__0rfgn16ur.webp)]

这次二级索引的叶子节点中保存的不是实际数据,而是主键,获得主键值后去聚簇索引中获得数据行。这个过程就叫作回表。

16.考虑额外创建二级索引的代价

创建二级索引的代价,主要表现在维护代价、空间代价和回表代价三个方面

首先是维护代价。创建 N 个二级索引,就需要再创建 N 棵 B+ 树,新增数据时不仅要修改聚簇索引,还需要修改这 N 个二级索引

其次是空间代价。虽然二级索引不保存原始数据,但要保存索引列的数据,所以会占用更多的空间。


SELECT DATA_LENGTH, INDEX_LENGTH FROM information_schema.TABLES WHERE TABLE_NAME='person'

结果显示,数据本身只占用了 4.7M,而索引占用了 8.4M

最后是回表的代价。二级索引不保存原始数据,通过索引找到主键后需要再查询聚簇索引,才能得到我们要的数据。

如果我们需要查询的是索引列索引或联合索引能覆盖的数据,那么查询索引本身已经“覆盖”了需要的数据,不再需要回表查询。因此,这种情况也叫作索引覆盖

最佳实践:

第一,无需一开始就建立索引,可以等到业务场景明确后,或者是数据量超过 1 万、查询变慢后,再针对需要查询、排序或分组的字段创建索引。创建索引后可以使用 EXPLAIN 命令

第二,尽量索引轻量级的字段,比如能索引 int 字段就不要索引 varchar 字段。索引字段也可以是部分前缀,在创建的时候指定字段索引长度。针对长文本的搜索,可以考虑使用 Elasticsearch 等专门用于文本搜索的索引数据库

第三,尽量不要在 SQL 语句中 SELECT *,而是 SELECT 必要的字段,甚至可以考虑使用联合索引来包含我们要搜索的字段,既能实现索引加速,又可以避免回表的开销。

17.不是所有针对索引列的查询都能用上索引(联合索引最左匹配原则)

索引只能匹配列前缀。比如下面的 LIKE 语句,搜索 name 后缀为 name123 的用户无法走索引,执行计划的 type=ALL 代表了全表扫描

条件涉及函数操作无法走索引。比如搜索条件用到了 LENGTH 函数,肯定无法走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person WHERE LENGTH(NAME)=7

联合索引只能匹配左边的列。也就是说,虽然对 name 和 score 建了联合索引,但是仅按照 score 列搜索无法走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person WHERE SCORE>45678

18.数据库基于成本决定是否走索引

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MySQL 选择索引,并不是按照 WHERE 条件中列的顺序进行的;

即便列有索引,甚至有多个可能的索引方案,MySQL 也可能不走索引。

在 MySQL 5.6 及之后的版本中,我们可以使用 optimizer trace 功能查看优化器生成执行计划的整个过程

19.小心 Lombok 生成代码的“坑”

@EqualsAndHashCode.Exclude 注解来修饰 name 字段,从 equals 和 hashCode 的实现中排除 name 字段

@EqualsAndHashCode 默认实现没有使用父类属性

手动设置 callSuper 开关为 true,来覆盖这种默认行为

@Data
@EqualsAndHashCode(callSuper = true)
class Employee extends Person {

Lombok 的 @EqualsAndHashCode 注解实现 equals 和 hashCode 的时候,默认使用类型所有非 static、非 transient 的字段,且不考虑父类。如果希望改变这种默认行为,可以使用 @EqualsAndHashCode.Exclude 排除一些字段,并设置 callSuper = true 来让子类的 equals 和 hashCode 调用父类的相应方法

20.数字精度

使用 BigDecimal 表示和计算浮点数,且务必使用[字符串]的构造方法来初始化 BigDecimal

System.out.println(new BigDecimal("0.1").add(new BigDecimal("0.2")));
System.out.println(new BigDecimal("1.0").subtract(new BigDecimal("0.8")));
System.out.println(new BigDecimal("4.015").multiply(new BigDecimal("100")));
System.out.println(new BigDecimal("123.3").divide(new BigDecimal("100")));

浮点数的字符串格式化也要通过 BigDecimal 进行。

BigDecimal num1 = new BigDecimal("3.35");
BigDecimal num2 = num1.setScale(1, BigDecimal.ROUND_DOWN);
System.out.println(num2);
BigDecimal num3 = num1.setScale(1, BigDecimal.ROUND_HALF_UP);
System.out.println(num3);

这次得到的结果是 3.3 和 3.4,符合预期

如果我们希望只比较 BigDecimal 的 value,可以使用 compareTo 方法

System.out.println(new BigDecimal("1.0").compareTo(new BigDecimal("1"))==0);

我们把值为 1.0 的 BigDecimal 加入 HashSet,然后判断其是否存在值为 1 的 BigDecimal,得到的结果是 false:

Set<BigDecimal> hashSet1 = new HashSet<>();
hashSet1.add(new BigDecimal("1.0"));
System.out.println(hashSet1.contains(new BigDecimal("1")));//返回false

第一个方法是,使用 TreeSet 替换 HashSet。TreeSet 不使用 hashCode 方法,也不使用 equals 比较元素,而是使用 compareTo 方法,所以不会有问题

Set<BigDecimal> treeSet = new TreeSet<>();
treeSet.add(new BigDecimal("1.0"));
System.out.println(treeSet.contains(new BigDecimal("1")));//返回true

第二个方法是,把 BigDecimal 存入 HashSet 或 HashMap 前,先使用 stripTrailingZeros 方法去掉尾部的零,比较的时候也去掉尾部的 0,确保 value 相同的 BigDecimal,scale 也是一致的:

Set<BigDecimal> hashSet2 = new HashSet<>();
hashSet2.add(new BigDecimal("1.0").stripTrailingZeros());
System.out.println(hashSet2.contains(new BigDecimal("1.000").stripTrailingZeros()));//返回true

21.最大数溢出

方法一是,考虑使用 Math 类的 addExact、subtractExact 等 xxExact 方法进行数值运算,这些方法可以在数值溢出时主动抛出异常。我们来测试一下,使用 Math.addExact 对 Long 最大值做 +1 操作:

try {
    long l = Long.MAX_VALUE;
    System.out.println(Math.addExact(l, 1));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方法二是,使用大数类 BigInteger。BigDecimal 是处理浮点数的专家,而 BigInteger 则是对大数进行科学计算的专家。如下代码,使用 BigInteger 对 Long 最大值进行 +1 操作;如果希望把计算结果转换一个 Long 变量的话,可以使用 BigInteger 的 longValueExact 方法,在转换出现溢出时,同样会抛出 ArithmeticException

BigInteger i = new BigInteger(String.valueOf(Long.MAX_VALUE));
System.out.println(i.add(BigInteger.ONE).toString());

try {
    long l = i.add(BigInteger.ONE).longValueExact();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22.List相关

不能直接使用 Arrays.asList 来转换基本类型数组

Arrays.asList 返回的 List 不支持增删操作

对原始数组的修改会影响到我们获得的那个 List

23.使用 List.subList 进行切片操作居然会导致 OOM

既然 SubList 相当于原始 List 的视图,那么避免相互影响的修复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不直接使用 subList 方法返回的 SubList,而是重新使用 new ArrayList,在构造方法传入 SubList,来构建一个独立的 ArrayList;

另一种是,对于 Java 8 使用 Stream 的 skip 和 limit API 来跳过流中的元素,以及限制流中元素的个数,同样可以达到 SubList 切片的目的。

//方式一:
List<Integer> subList = new ArrayList<>(list.subList(1, 4));

//方式二:
List<Integer> subList = list.stream().skip(1).limit(3).collect(Collectors.toList());

要对大 List 进行单值搜索的话,可以考虑使用 HashMap,其中 Key 是要搜索的值,Value 是原始对象,会比使用 ArrayList 有非常明显的性能优势。

链表适合元素增删的场景,选用 LinkedList 作为数据结构。在真实场景中读写增删一般是平衡的,而且增删不可能只是对头尾对象进行操作,可能在 90% 的情况下都得不到性能增益,建议使用之前通过性能测试评估一下

24.异常处理

统一异常处理”方式正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错不在业务代码层面考虑异常处理,仅在框架层面粗犷捕获和处理异常。

因此,我不建议在框架层面进行异常的自动、统一处理,尤其不要随意捕获异常。但,框架可以做兜底工作。如果异常上升到最上层逻辑还是无法处理的话,可以以统一的方式进行异常转换,比如通过 @RestControllerAdvice + @ExceptionHandler,来捕获这些“未处理”异常

对于自定义的业务异常,以 Warn 级别的日志记录异常以及当前 URL、执行方法等信息后,提取异常中的错误码和消息等信息,转换为合适的 API 包装体返回给 API 调用方;

对于无法处理的系统异常,以 Error 级别的日志记录异常和上下文信息(比如 URL、参数、用户 ID)后,转换为普适的“服务器忙,请稍后再试”异常信息,同样以 API 包装体返回给调用方。

@RestControllerAdvice
@Slf4j
public class RestControllerExceptionHandler {
    private static int GENERIC_SERVER_ERROR_CODE = 2000;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NERIC_SERVER_ERROR_MESSAGE = "服务器忙,请稍后再试";

    @ExceptionHandler
    public APIResponse 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 HandlerMethod method, Exception ex) {
        if (ex instanceof BusinessException) {
            BusinessException exception = (BusinessException) ex;
            log.warn(String.format("访问 %s -> %s 出现业务异常!", req.getRequestURI(), method.toString()), ex);
            return new APIResponse(false, null, exception.getCode(), exception.getMessage());
        } else {
            log.error(String.format("访问 %s -> %s 出现系统异常!", req.getRequestURI(), method.toString()), ex);
            return new APIResponse(false, null, GENERIC_SERVER_ERROR_CODE, GENERIC_SERVER_ERROR_MESSAGE);
        }
    }
}

要做得更好,你可以把相关出入参、用户信息在脱敏后记录到日志中,方便出现问题时根据上下文进一步排查

第二个错,捕获了异常后直接生吞。在任何时候,我们捕获了异常都不应该生吞,也就是直接丢弃异常不记录、不抛出。这样的处理方式还不如不捕获异常,因为被生吞掉的异常一旦导致 Bug,就很难在程序中找到蛛丝马迹,使得 Bug 排查工作难上加难。

第三个错,丢弃异常的原始信息。

第四个错,抛出异常时不指定任何消息。

除了通过日志正确记录异常原始信息外,通常还有三种处理模式:

转换,即转换新的异常抛出。对于新抛出的异常,最好具有特定的分类和明确的异常消息,而不是随便抛一个无关或没有任何信息的异常,并最好通过 cause 关联老异常。

重试,即重试之前的操作。比如远程调用服务端过载超时的情况,盲目重试会让问题更严重,需要考虑当前情况是否适合重试。

恢复,即尝试进行降级处理,或使用默认值来替代原始数据。

千万别把异常定义为静态变量

把异常定义为了静态变量,导致异常栈信息错乱

25.提交线程池的任务出了异常会怎么样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提交 10 个任务到线程池异步处理,第 5 个任务抛出一个 RuntimeException,每个任务完成后都会输出一行日志:

@GetMapping("execute")
public void execut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tring prefix = "test";
    ExecutorService thread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 new ThreadFactoryBuilder().setNameFormat(prefix+"%d").get());
    //提交10个任务到线程池处理,第5个任务会抛出运行时异常
    IntStream.rangeClosed(1, 10).forEach(i -> threadPool.execute(() -> {
        if (i == 5)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rror");
        log.info("I'm done : {}", i);
    }));

    threadPool.shutdown();
    threadPool.awaitTermination(1, TimeUnit.HOURS);
}

任务 1 到 4 所在的线程是 test0,任务 6 开始运行在线程 test1。由于我的线程池通过线程工厂为线程使用统一的前缀 test 加上计数器进行命名,因此从线程名的改变可以知道因为异常的抛出老线程退出了,线程池只能重新创建一个线程如果每个异步任务都以异常结束,那么线程池可能完全起不到线程重用的作用

因为没有手动捕获异常进行处理,ThreadGroup 帮我们进行了未捕获异常的默认处理,向标准错误输出打印了出现异常的线程名称和异常信息。显然,这种没有以统一的错误日志格式记录错误信息打印出来的形式,对生产级代码是不合适的

修复方式有 2 步:

1.以 execute 方法提交到线程池的异步任务,最好在任务内部做好异常处理;

2.设置自定义的异常处理程序作为保底,比如在声明线程池时自定义线程池的未捕获异常处理程序:

new ThreadFactoryBuilder()
  .setNameFormat(prefix+"%d")
  .setUncaughtExceptionHandler((thread, throwable)-> log.error("ThreadPool {} got exception", thread, throwable))
  .get()

或者设置全局的默认未捕获异常处理程序:

static {
    Thread.setDefaultUncaughtExceptionHandler((thread, throwable)-> log.error("Thread {} got exception", thread, throwable));
}

通过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的 execute 方法提交任务到线程池处理,如果出现异常会导致线程退出,控制台输出中可以看到异常信息。那么,把 execute 方法改为 submit,线程还会退出吗,异常还能被处理程序捕获到吗

submit方式 :修改代码后重新执行程序可以看到如下日志,说明线程没退出,异常也没记录被生吞了

查看 FutureTask 源码可以发现,在执行任务出现异常之后,异常存到了一个 outcome 字段中,只有在调用 get 方法获取 FutureTask 结果的时候,才会以 ExecutionException 的形式重新抛出异常:

我们把 submit 返回的 Future 放到了 List 中,随后遍历 List 来捕获所有任务的异常。这么做确实合乎情理。既然是以 submit 方式来提交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关心任务的执行结果,否则应该以 execute 来提交任务

List<Future> tasks = IntStream.rangeClosed(1, 10).mapToObj(i -> threadPool.submit(() -> {
    if (i == 5)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rror");
    log.info("I'm done : {}", i);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tasks.forEach(task-> {
    try {
        // 如果有异常会在这里抛出
        task.get();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Got exception", e);
    }
});

26.文件读取

第一,如果需要读写字符流,那么需要确保文件中字符的字符集和字符流的字符集是一致的,否则可能产生乱码。

第二,使用 Files 类的一些流式处理操作,注意使用 try-with-resources 包装 Stream,确保底层文件资源可以释放,避免产生 too many open files 的问题

LongAdder longAdder = new LongAdder();
IntStream.rangeClosed(1, 1000000).forEach(i -> {
    try (Stream<String> lines = Files.lines(Paths.get("demo.txt"))) {
        lines.forEach(line -> longAdder.increment());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log.info("total : {}", longAdder.longValue());

第三,进行文件字节流操作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不考虑进行逐字节操作,使用缓冲区进行批量读写减少 IO 次数,性能会好很多。一般可以考虑直接使用缓冲输入输出流 BufferedXXXStream,追求极限性能的话可以考虑使用 FileChannel 进行流转发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文件操作因为涉及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的实现,JDK 并不能确保所有 IO API 在所有平台的逻辑一致性,代码迁移到新的操作系统或文件系统时,要重新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oloradmin.cn/o/721401.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多彩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DM8:达梦数据库数据文件与日志文件介绍

DM8:达梦数据库数据文件与日志文件介绍 环境介绍1 表空间中的数据文件1.1 表空间1.2 数据文件1.3 系统自带的表空间1.3.1 SYSTEM 表空间1.3.2 ROLL 表空间1.3.3 TEMP 表空间1.3.4 MAIN 表空间1.3.5 用户自定义表空间1.3.6 DM数据库的表空间和数据文件分布 2 日志文件2.1 重做日…

Redis 数据库的概念、常用命令

Redis数据库 一、关系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概述1、关系型数据库2、非关系型数据库3、关系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区别&#xff08;1&#xff09;数据存储方式不同&#xff08;2&#xff09;扩展方式不同&#xff08;3&#xff09;对事务性的支持不同 4、非关系型数据库产生背…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系列】完全二叉树操作演示

完全二叉数操作演示 1.完全二叉树操作演示要求&#xff1a; &#xff08;1&#xff09;创建完全二叉树(用顺序方式存储) &#xff08;2&#xff09;求二叉树的深度和叶子结点数 &#xff08;3&#xff09;实现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后序和层次遍历。 &#xff08;4&#xff09;…

基于ubuntu的驱动开发

一般的linux驱动开发都是基于交叉编译来进行的&#xff0c;本文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xff1a;基于ubuntu的本地驱动开发来学习一下驱动的开发 一、驱动的开发与编译 1.1、编写驱动文件 #include <linux/init.h> #include <linux/module.h> static int hello_i…

FL Studio中文版21最新免费音乐编曲软件制作工具

FL Studio较为适合专业的音乐制作者&#xff0c;操作难度较大&#xff0c;学习门槛也较高&#xff1b;Studio One则主打一站式的音乐制作&#xff0c;从编曲到录音到后期的专辑制作都可以在其中实现&#xff0c;同时操作难度不大&#xff0c;对初学者和业余爱好者都较为友好。 …

【NX】NX二次开发中自动选择当前实体和方向

在NX的二次开发中&#xff0c;我们经常需要选择实体和方向&#xff0c;如果每次手动选择&#xff0c;势必会影响调试的效率&#xff0c;那么有没有办法&#xff0c;让程序一启动就自动选择当前实体和方向呢&#xff0c;自然是有的。 经过我一番研究&#xff0c;因为可能有多个实…

Apikit 自学日记: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 一、工作空间管理 工作空间类似于部门或公司的概念&#xff0c;能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团队。 1.1 创建空间 点击页面左上角功能菜单&#xff0c;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要切换的工作空间。 点击创建/加入&#xff0c;在引导页面中选择创建工作空间&#xff0c;填写工作空间…

JavaWeb HttpServletRequest

1.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是Java Servlet API中的一个接口&#xff0c;用于表示HTTP请求的对象。 它提供了访问HTTP请求的各种信息和功能&#xff0c;包括请求方法、请求URL、请求头、请求参数、请求体等。 HttpServletRequest是由Servlet容器&#xff08;如…

利用PPT制作简单的矢量图

1.用PPT画一个图形&#xff08;可以多个图&#xff09; 2.鼠标圈住图形 3.利用 Ctrl G 组合图形&#xff0c;再用 Ctrl C 复制 4.打开word—粘贴—选择性粘贴—图片&#xff08;增强性图元文件&#xff09; 确认即可。

【制品】通用制品参库

制品仓库 制品库顾名思义是制品的仓库&#xff0c;制品是软件交付的成果性产物&#xff0c;通常是可运行的二进制形式&#xff0c;因此制品库通常也被称之为二进制制品仓库。制品库在开发阶段为使用各种开发语言的微服务开发者提供依赖解析的唯一入口。在构建阶段为各种语言的…

MongoDB远程复制集集群((两台服务器,8个实例))

第三阶段基础 时 间&#xff1a;2023年7月4日 参加人&#xff1a;全班人员 内 容&#xff1a; MongoDB远程复制集集群 目录 MongoDB远程复制集集群 实验环境&#xff1a;&#xff08;两台服务器&#xff0c;8个实例&#xff09; 环境部署&#xff1a; 安装部署 实 …

零基础自学网络安全,就是这样简单!

建议一&#xff1a;黑客七个等级 黑客&#xff0c;对很多人来说充满诱惑力。很多人可以发现这门领域如同任何一门领域&#xff0c;越深入越敬畏&#xff0c;知识如海洋&#xff0c;黑客也存在一些等级&#xff0c;参考知道创宇 CEO ic&#xff08;世界顶级黑客团队 0x557 成员…

Diffusers学习总结

Diffusers代码&#xff1a;https://github.com/huggingface/diffusers Diffusers使用指南&#xff1a;https://huggingface.co/docs/diffusers/index Diffusers前向加速技巧&#xff1a; float16前向推理

微信小程序申请 wx.getLocation 接口 审核一直不通过

项目需要通过微信的 getLocation 获取本地的位置信息&#xff08;经纬度&#xff09;&#xff0c;但是提交很多次审核都不通过&#xff0c;最后通过写了个项目里用不到的 导航功能 截图录屏才通过了审核。 以下申请文案及配图仅供参考&#xff1a; 因当前业务涉及就近医院挂号…

JointVAE用于单细胞多模态插补和embedding

单细胞多模态数据能够测量细胞的各种特征&#xff0c;从而深入了解细胞和分子机制。然而&#xff0c;多模态数据的生成仍然昂贵且具有挑战性&#xff0c;同时缺失模态也经常发生。最近&#xff0c;机器学习方法已经被开发用于数据补全&#xff0c;但通常需要完全匹配的多模态数…

【剑指 Offer】52. 两个链表的第一个公共节点。 难度等级:简答 -- 中等。双指针法太秀了

文章目录 1. 题目2. 我的解法&#xff1a;哈希表&#xff0c;空间复杂度 0(n)&#xff0c;不符合要求2.1 算法思路2.2 code 3. 双指针法&#xff1a;浪漫相遇太秀了3.1 算法思路3.2 code 1. 题目 题目链接&#xff1a;剑指 Offer 52. 两个链表的第一个公共节点 输入两个链表&…

丢失msvcr120.dll的解决方法

1、什么是MSVCR120.dll&#xff1f; MSVCR120.dll是微软公司开发的Visual 2013程序的一部分。某些应用程序或游戏可能需要此文件才能正常工作。如果msvcr120.dll缺失&#xff0c;无论何时启动应用程序/游戏&#xff0c;都可能会遇到各种错误。 2、 msvcr120.dll软件特色 1、该…

九.图像处理与光学之图像几何变换算法(双线性插值)

九.图像处理与光学之图像几何变换算法(双线性插值) 9.0 前言 ​ 图像几何变换是图像处理中非常基础实用的技能,主要包括图片位移、缩放、镜像、剪切、放射变换等,在对图像进行空间变换的过程中,典型的情况是在对图像进行放大,旋转处理的时候,图像会出现失真的现象。这是…

【半监督医学图像分割 2023 MICCAI】SCP-Net

文章目录 【半监督医学图像分割 2023 MICCAI】SCP-Net摘要1. 简介2. 方法2.1 自交原型预测2.2 典型预测不确定性2.3 无监督原型一致性约束SPCCCPCC 3 实验与结果3.1 数据集和评价指标3.2 实施细节3.3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3.4 消融研究 4. 总结 【半监督医学图像分割 2023 MICCAI】…

Word表格设置边框不生效的解决方法

1、这是新建并随意设置的表格&#xff0c;可以看出来上边框、内边框和下边框都是不同的粗细&#xff0c;很不协调。 2、选中表格&#xff0c;然后右击——>表格属性——>边框和底纹。 3、三线表&#xff0c;一般上边框和下边框都是1磅&#xff0c;内边框是0.5磅&#x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