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的binlog有有几种录入格式?分别有什么区别?
有三种格式,statement,row和mixed.
statement模式下,记录单元为语句.即每一个sql造成的影响会记录.由于sql的执行是有上下文的,因此在保存的时候需要保存相关的信息,同时还有一些使用了函数之类的语句无法被记录复制.
row级别下,记录单元为每一行的改动,基本是可以全部记下来但是由于很多操作,会导致大量行的改动(比如alter table),因此这种模式的文件保存的信息太多,日志量太大。
mixed. 一种折中的方案,普通操作使用statement记录,当无法使用statement的时候使用row. 此外,新版的MySQL中对row级别也做了一些优化,当表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会记录语句而不是逐行记录.
count(1)和count(*)的区别
从执行结果来说:
count(1)和count()之间没有区别,因为count()count(1)都不会去过滤空值,
但count(列名)就有区别了,因为count(列名)会去过滤空值。
从执行效率来说:
他们之间根据不同情况会有些许区别,MySQL会对count(*)做优化。
(1)如果列为主键,count(列名)效率优于count(1)
(2)如果列不为主键,count(1)效率优于count(列名)
(3)如果表中存在主键,count(主键列名)效率最优
(4)如果表中只有一列,则count(*)效率最优
(5)如果表有多列,且不存在主键,则count(1)效率优于count(*)
hash
b树
b+
为什么索引结构默认使用B+Tree,而不是B-Tree,Hash,二叉树,红黑树?
B-tree: 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B+树的磁盘读写代价更低:B+树的内部节点并没有指向关键字具体信息的指针,因此其内部节点相对B(B-)树更小,**如果把所有同一内部节点的关键字存放在同一盘块中,那么盘块所能容纳的关键字数量也越多,一次性读入内存的需要查找的关键字也就越多,相对IO读写次数就降低了。
**由于B+树的数据都存储在叶子结点中,分支结点均为索引,方便扫库,只需要扫一遍叶子结点即可,**但是B树因为其分支结点同样存储着数据,我们要找到具体的数据,需要进行一次中序遍历按序来扫,所以B+树更加适合在区间查询的情况,所以通常B+树用于数据库索引。
聚簇索引
id 对应的 B+ 树如下图所示:
在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直接存储用户信息的内存地址,我们使用内存地址可以直接找到相应的行数据。
非聚簇索引
非聚簇索引在 InnoDB 引擎中,也叫二级索引,以上面 student 表为例,在 student 中非聚簇索引 class_id 对应 B+ 树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非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上存储的并不是真正的行数据,而是主键 ID,所以当我们使用非聚簇索引进行查询时,首先会得到一个主键 ID,然后再使用主键 ID 去聚簇索引上找到真正的行数据,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回表查询。
联合索引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注意联合索引中的顺序?
MySQL可以使用多个字段同时建立一个索引,叫做联合索引。在联合索引中,如果想要命中索引,需要按照建立索引时的字段顺序挨个使用,否则无法命中索引。
具体原因为:
MySQL使用索引时需要索引有序,假设现在建立了"name,age,school"的联合索引,那么索引的排序为: 先按照name排序,如果name相同,则按照age排序,如果age的值也相等,则按照school进行排序。
当进行查询时,此时索引仅仅按照name严格有序,因此必须首先使用name字段进行等值查询,之后对于匹配到的列而言,其按照age字段严格有序,此时可以使用age字段用做索引查找,以此类推。因此在建立联合索引的时候应该注意索引列的顺序,一般情况下,将查询需求频繁或者字段选择性高的列放在前面。此外可以根据特例的查询或者表结构进行单独的调整。
讲一讲MySQL的最左前缀原则?
最左前缀原则就是最左优先,在创建多列索引时,要根据业务需求,where子句中使用最频繁的一列放在最左边。 mysql会一直向右匹配直到遇到范围查询(>、<、between、like)就停止匹配,比如a = 1 and b = 2 and c > 3 and d = 4 如果建立(a,b,c,d)顺序的索引,d是用不到索引的,如果建立(a,b,d,c)的索引则都可以用到,a,b,d的顺序可以任意调整。
=和in可以乱序,比如a = 1 and b = 2 and c = 3 建立(a,b,c)索引可以任意顺序,mysql的查询优化器会帮你优化成索引可以识别的形式。
了解索引下推吗?
MySQL 5.6引入了索引下推优化。默认开启,使用SET optimizer_switch = ‘index_condition_pushdown=off’;可以将其关闭。
有了索引下推优化,可以在减少回表次数
在InnoDB中只针对二级索引有效
官方文档中给的例子和解释如下:
在 people_table中有一个二级索引(zipcode,lastname,address),查询是SELECT * FROM people WHERE zipcode=’95054′ AND lastname LIKE ‘%etrunia%’ AND address LIKE ‘%Main Street%’;
如果没有使用索引下推技术,则MySQL会通过zipcode=’95054’从存储引擎中查询对应的数据,返回到MySQL服务端,然后MySQL服务端基于lastname LIKE ‘%etrunia%’ and address LIKE ‘%Main Street%’来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条件
如果使用了索引下推技术,则MYSQL首先会返回符合zipcode=’95054’的索引,然后根据lastname LIKE ‘%etrunia%’ and address LIKE ‘%Main Street%’来判断索引是否符合条件。如果符合条件,则根据该索引来定位对应的数据,如果不符合,则直接reject掉。
创建索引时需要注意什么?
非空字段:应该指定列为NOT NULL,除非你想存储NULL。在mysql中,含有空值的列很难进行查询优化,因为它们使得索引、索引的统计信息以及比较运算更加复杂。你应该用0、一个特殊的值或者一个空串代替空值;
取值离散大的字段:(变量各个取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列放到联合索引的前面,可以通过count()函数查看字段的差异值,返回值越大说明字段的唯一值越多字段的离散程度高;
索引字段越小越好:数据库的数据存储以页为单位一页存储的数据越多一次IO操作获取的数据越大效率越高。
建索引的原则有哪些?
1、最左前缀匹配原则,非常重要的原则,mysql会一直向右匹配直到遇到范围查询(>、<、between、like)就停止匹配,比如a = 1 and b = 2 and c > 3 and d = 4 如果建立(a,b,c,d)顺序的索引,d是用不到索引的,如果建立(a,b,d,c)的索引则都可以用到,a,b,d的顺序可以任意调整。
2、=和in可以乱序,比如a = 1 and b = 2 and c = 3 建立(a,b,c)索引可以任意顺序,mysql的查询优化器会帮你优化成索引可以识别的形式。
3、尽量选择区分度高的列作为索引,区分度的公式是count(distinct col)/count(*),表示字段不重复的比例,比例越大我们扫描的记录数越少,唯一键的区分度是1,而一些状态、性别字段可能在大数据面+前区分度就是0,那可能有人会问,这个比例有什么经验值吗?使用场景不同,这个值也很难确定,一般需要join的字段我们都要求是0.1以上,即平均1条扫描10条记录。
4、索引列不能参与计算,保持列“干净”,比如from_unixtime(create_time) = ’2014-05-29’就不能使用到索引,原因很简单,b+树中存的都是数据表中的字段值,但进行检索时,需要把所有元素都应用函数才能比较,显然成本太大。所以语句应该写成create_time = unix_timestamp(’2014-05-29’)。
5、尽量的扩展索引,不要新建索引。比如表中已经有a的索引,现在要加(a,b)的索引,那么只需要修改原来的索引即可。
什么情况下不走索引(索引失效)?
1、使用!= 或者 <> 导致索引失效
2、类型不一致导致的索引失效
3、函数导致的索引失效
如: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DATE(create_time) = ‘2020-09-03’;
如果使用函数在索引列,这是不走索引的。
4、运算符导致的索引失效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age - 1 = 20;
如果你对列进行了(+,-,*,/,!), 那么都将不会走索引。
5、OR引起的索引失效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 ‘张三’ OR height = ‘175’;
OR导致索引是在特定情况下的,并不是所有的OR都是使索引失效,如果OR连接的是同一个字段,那么索引不会失效,反之索引失效。
6、模糊搜索导致的索引失效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LIKE ‘%冰’;
当%放在匹配字段前是不走索引的,放在后面才会走索引。
7、NOT IN、NOT EXISTS导致索引失效
MyISAM和InnoDB实现BTree索引方式的区别
MyISAM
B+Tree叶节点的data域存放的是数据记录的地址。在索引检索的时候,首先按照B+Tree搜索算法搜索索引,如果指定的Key存在,则取出其 data 域的值,然后以 data 域的值为地址读取相应的数据记录。这被称为“非聚簇索引”。 索引文件和数据文件是分离的
InnoDB
InnoDB 的 B+Tree 索引分为主索引(聚集索引)和辅助索引(非聚集索引)。一张表一定包含一个聚集索引构成的 B+ 树以及若干辅助索引的构成的 B+ 树。
辅助索引的存在并不会影响聚集索引,因为聚集索引构成的 B+ 树是数据实际存储的形式,而辅助索引只用于加速数据的查找,所以一张表上往往有多个辅助索引以此来提升数据库的性能。
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不建议使用过长的字段作为主键,因为所有辅助索引都引用主索引,过长的主索引会令辅助索引变得过大。再例如,用非单调的字段作为主键在InnoDB中不是个好主意,因为InnoDB数据文件本身是一颗B+Tree,非单调的主键会造成在插入新记录时数据文件为了维持B+Tree的特性而频繁的分裂调整,十分低效,而使用自增字段作为主键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什么是最左匹配原则?
最左优先,以最左边的为起点任何连续的索引都能匹配上。同时遇到范围查询(>、<、between、like)就会停止匹配。 例如:b = 2 如果建立(a,b)顺序的索引,是匹配不到(a,b)索引的;但是如果查询条件是a = 1 and b = 2,就可以,因为优化器会自动调整a,b的顺序。再比如a = 1 and b = 2 and c > 3 and d = 4 如果建立(a,b,c,d)顺序的索引,d是用不到索引的,因为c字段是一个范围查询,它之后的字段会停止匹配。
MySQL中是如何实现事务隔离的?
读未提交和串行化基本上是不需要考虑的隔离级别,前者不加锁限制,后者相当于单线程执行,效率太差。
MySQL 在可重复读级别解决了幻读问题,是通过行锁和间隙锁的组合 Next-Key 锁实现的。
详细原理看这篇文章:https://haicoder.net/note/MySQL-interview/MySQL-interview-MySQL-trans-level.html
什么是 MVCC
MVCC 在数据库中记录多个版本的数据,每个版本的数据都有一个时间戳或版本号,用于标识该版本数据的可见性。当多个事务同时访问数据库时,MVCC 可以保证事务之间的隔离性,避免数据读取和写入的冲突。
MySQL数据库cpu飙升到500%的话他怎么处理?
当 cpu 飙升到 500%时,先用操作系统命令 top 命令观察是不是 MySQLd 占用导致的,如果不是,找出占用高的进程,并进行相关处理。
如果是 MySQLd 造成的, show processlist,看看里面跑的 session 情况,是不是有消耗资源的 sql 在运行。找出消耗高的 sql,看看执行计划是否准确, index 是否缺失,或者实在是数据量太大造成。
一般来说,肯定要 kill 掉这些线程(同时观察 cpu 使用率是否下降),等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说加索引、改 sql、改内存参数)之后,再重新跑这些 SQL。
也有可能是每个 sql 消耗资源并不多,但是突然之间,有大量的 session 连进来导致 cpu 飙升,这种情况就需要跟应用一起来分析为何连接数会激增,再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说限制连接数等。
大表怎么优化?
类似的问题:某个表有近千万数据,CRUD比较慢,如何优化?分库分表了是怎么做的?分表分库了有什么问题?有用到中间件么?他们的原理知道么?
当MySQL单表记录数过大时,数据库的CRUD性能会明显下降,一些常见的优化措施如下:
限定数据的范围: 务必禁止不带任何限制数据范围条件的查询语句。比如:我们当用户在查询订单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控制在一个月的范围内;
读/写分离: 经典的数据库拆分方案,主库负责写,从库负责读;
缓存: 使用MySQL的缓存,另外对重量级、更新少的数据可以考虑;
通过分库分表的方式进行优化,主要有垂直分表和水平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