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 概念介绍
- 二. 列表
- 1. 创建列表
- 2. 访问元素
- 3. 切片操作
- 4. 列表的遍历
- 4.1 范围-for
- 4.2 普通的 for 循环
- 4.3 while 循环
- 5. 插入元素
- 5.1 append() 方法
- 5.2 insert() 方法
- 6. 删除元素
- 6.1 pop() 方法
- 6.2 remove() 方法
- 7. 查找元素
- 7.1 in 和 not in 操作符
- 7.2 index() 方法
- 8. 列表拼接
- 8.1 +和+=
- 8.2 extend() 方法
- 三. 元组
- 1. 基本介绍
- 2. 元组的使用
一. 概念介绍
我们知道变量就是内存空间,它用来表示和存储数据。如果代码中需要表示的数据个数比较少,我们直接创建多个变量即可:
num1 = 10
num2 = 10
num3 = 10
…
但是有的时候,代码中需要表示的数据特别多,甚至也不知道具体要表示多少个数据。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列表和元组了,它们类似于其他编程语言中的“数组”。
就像我们去超市买辣条,如果就只是买一两根辣条,那咱们可以直接拿着辣条就走了。
但是如果一次买个十根八根的,这个时候用手拿就不好拿,超市老板就会给我们个袋子。
这个袋子,就相当于 列表。
元组和列表相比,是非常相似的。只是列表中放哪些元素可以修改调整,而元组中放的元素是创建元组的时候就设定好的,之后不能修改调整。
二. 列表
1. 创建列表
创建列表主要有两种方式(推荐第一种)
# 1、直接使用字面值来创建
# 其中 [] 就表示一个空的列表
a = []
print(a)
# 2、使用 list() 来创建
b = list()
print(b)
输出结果:
几点说明
(1) 如果需要往里面设置初始值,可以直接写在 [ ] 当中,元素之间用逗号来分割
ls = [1, 2, 3, 4]
print(ls)
-------运行结果-------
[1, 2, 3, 4]
(2)列表中存放的元素允许是不同的类型(这一点和 C++/Java 差别较大)
ls = [1, 'hello', True]
print(ls)
-------运行结果-------
[1, 'hello', True]
2. 访问元素
1、可以通过下标访问操作符 [ ] 来获取到列表中的任意元素,我们把 [ ] 中填写的数字,称为 下标 或者 索引
ls = [1, 2, 3, 4]
# 下标是从 0 开始计数的, 因此下标为 2 , 则对应着 3 这个元素
print(ls[2]) # 3
注意区分创建列表和访问元素时的 [ ]
2、通过下标不光能读取到元素内容,还能修改元素的值
ls = [1, 2, 3, 4]
ls[2] = 100
print(ls)
-------运行结果-------
[1, 2, 100, 4]
因为下标是从 0 开始计算的,因此下标的有效范围是[0, 列表长度-1]
。如果下标超出列表的有效范围,会抛出异常:
3、使用内建函数 len 可以获取到列表的长度(元素个数)
ls = [1, 2, 3, 4]
print(len(ls))
-------运行结果-------
4
PS: len 可以传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自定义的类等变量。
4、Python 中的下标,其实还可以写成负数,表示 “倒数第几个元素”
ls = [1, 2, 3, 4]
print(ls[-1]) # 4
# ls[-1] 相当于 ls[列表长度 - 1]
print(ls[len(ls)-1])
-------运行结果-------
4
3. 切片操作
通过对列表进行切片操作,可以访问到列表中一段连续区间的数据:
a = [1, 2, 3, 4]
print(a[1:4])
-------运行结果-------
[2, 3, 4]
PS:对列表进行切片时,区间的范围是左闭右开
使用切片时可以省略边界
a = [1, 2, 3, 4]
# 省略右边界,表示左边界开始,取到整个列表结束
print(a[1:])
# 省略左边界,表示从从列表的0号元素开始,取到右边界
print(a[:3])
# 同时省略左、右边界,表示取列表的全部元素
print(a[:])
-------运行结果-------
[2, 3, 4]
[1, 2, 3]
[1, 2, 3, 4]
PS:边界为负数(n)的话,表示的是倒数第 n 个元素
设置步长
a = [1, 2, 3, 4, 5, 6, 7, 8, 9, 0]
print(a[::1])
print(a[::2])
-------运行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0]
[1, 3, 5, 7, 9]
PS:步长为负数时,表示从后往前取元素
4. 列表的遍历
遍历指的是把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都依次取出来,然后进行某种操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遍历列表:
- 范围-for
- 普通的 for 循环
- while 循环
4.1 范围-for
4.2 普通的 for 循环
通过下标遍历列表元素
a = [1, 2, 3, 4, 5, 6, 7, 8, 9, 10]
for i in range(0, len(a)):
a[i] += 10
print(a)
-------运行结果-------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3 while 循环
a = [1, 2, 3, 4, 5, 6, 7, 8, 9, 10]
i = 0
while i < len(a):
a[i] += 10
i += 1
print(a)
-------运行结果-------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插入元素
5.1 append() 方法
append() 方法只能在列表最后位置插入新元素
a = [1, 2, 3, 4]
# 在最后位置插入元素'hello'
a.append('hello')
print(a)
-------运行结果-------
[1, 2, 3, 4, 'hello']
补充说明:
5.2 insert() 方法
insert() 方法可以在列表的任意位置插入新元素
a = [1, 2, 3, 4]
a.insert(1, 'hello')
# 下标超过范围时,默认在最后位置插入
a.insert(100, 'world')
print(a)
-------运行结果-------
[1, 'hello', 2, 3, 4, 'world']
6. 删除元素
6.1 pop() 方法
使用 pop() 可以按照下标位置来删除元素
1)如果不写下标,则默认删除最后一个元素
a = [1, 2, 3, 4]
a.pop()
print(a)
-------运行结果-------
[1, 2, 3]
2)可以指明下标来删除特定位置的元素
如果下标超出范围,就会抛异常,而不是返回-1,因为在 Python 中负数下标也是有效的。
a = [1, 2, 3, 4]
a.pop(1)
print(a)
-------运行结果-------
[1, 3, 4]
6.2 remove() 方法
与 pop() 通过下标删除元素的方法不同,remove() 方法是通过值来删除元素,如果这个值不存在与列表中则会抛异常。
a = ['aa', 'bb', 'cc', 'dd']
a.remove('cc')
print(a)
-------运行结果-------
['aa', 'bb', 'dd']
7. 查找元素
7.1 in 和 not in 操作符
a = ['aa', 'bb', 'cc', 'dd']
print('cc' in a) # True
print('ff' in a) # False
print('cc' not in a) # False
print('ff' not in a) # True
7.2 index() 方法
index() 方法用来查找给定元素在元素中的下标,如果元素不存在,就会抛异常。
a = ['aa', 'bb', 'cc', 'dd']
print(a.index('bb')) # 1
8. 列表拼接
8.1 +和+=
使用 + 可以拼接两个列表,且原列表不会发生改变:
a = [1, 2, 3, 4]
b = [5, 6, 7, 8]
c = a + b
print(c)
-------运行结果-------
[1, 2, 3, 4, 5, 6, 7, 8]
使用 += 时,被拼接列表的值会发生改变:
a = [1, 2, 3, 4]
b = [5, 6, 7, 8]
a += b;
print(a)
print(b)
-------运行结果-------
[1, 2, 3, 4, 5, 6, 7, 8]
[5, 6, 7, 8]
8.2 extend() 方法
注意 extend() 方法没有返回值:
a = [1, 2, 3, 4]
b = [5, 6, 7, 8]
c = a.extend(b)
print(c)
print(a)
-------运行结果-------
None
[1, 2, 3, 4, 5, 6, 7, 8]
None 非常类似于C语言中的 NULL,或者 Java 里的 null
三. 元组
1. 基本介绍
元组和列表的区别在于:列表的可以修改,而元组永远保持初始化的值。实际在设计函数参数时,我们可以把形成设为元组类型,这样可以保证函数内部不可修改形成对象的值。
2. 元组的使用
1)创建元组
同样也是有两种方式创建元组
a = ()
b = tuple()
print(type(a))
print(type(b))
-------运行结果-------
<class 'tuple'>
<class 'tuple'>
2)创建元组的时候,指定初始值
a = (1, 2, 3, 4)
print(a)
-------运行结果-------
(1, 2, 3, 4)
3)元组中的元素可以是任意类型的
a = ('a', 3, True, [])
print(a)
-------运行结果-------
('a', 3, True, [])
4)可以通过下标来访问元组中的元素,下标范围是 [0, len-1]
a = (1, 2, 3, 4)
print(a[1])
print(a[-1])
# 下标不能越级,否则会抛异常
# print(a[100])
-------运行结果-------
2
4
5)通过切片来获取元组中的一个部分
a = (1, 2, 3, 4, 5)
print(a[1:3])
-------运行结果-------
(2, 3)
6)可以使用 for、while 循环来遍历元组
a = (1, 2, 3, 4)
# 1、范围for
for elem in a:
print(elem)
# 2、普通 for 循环
for i in range(0, len(a)):
print(a[i])
# 3、while 循环
i = 0
while i < len(a):
print(a[i])
i += 1
7)可以使用 in、not in 来判断元素是否存在,使用 index 查找元素下标
a = (1, 2, 3, 4)
print(3 in a)
print(3 not in a)
print(a.index(3))
-------运行结果-------
True
False
2
8)可以使用 + 来拼接两个元组
a = (1, 2, 3, 4)
b = (5, 6, 7, 8)
print(a + b)
-------运行结果-------
(1, 2, 3, 4, 5, 6, 7, 8)
9)元组只支持 “读” 操作,不能支持 “写” 操作
a = (1, 2, 3, 4)
a[1] = 20
-------运行结果-------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10)当进行多元赋值的时候,其实本质上是按照元组的方式来进行工作的
def Func():
x = 10
y = 20
return x, y
print(type(Func()))
# 这里会把元组的元素依次取出来,赋值给a、b
a, b = Func()
-------运行结果-------
<class 'tu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