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章中的内容来自B站王道考研计算机网络课程,想要完整学习的可以到B站官方看完整版。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1.1.1:认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将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
ISP:因特网服务商
1.1.2:计算机的组成和分类
C/S(Client server)
P2P(peer to peer),每个机器可能做客户端或者又做服务器
功能组成: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通信子网: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资源子网: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3: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延、利用率)
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带宽: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网络设备所能支持的最高速度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时延: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单位是s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带宽,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即“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
往返时延RTT: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接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
1.2.1: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分层基本原则
实体 | 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 |
协议(水平) | 为进行网络中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 |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 | 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
服务(垂直) | 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
1.2.2:OSI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ISO和OSI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OSI七层模型
通信过程解释(发送端每层加上自己的PCI和数据给下一层,接收端通过每层的协议解析出下层发来的数据)
1:应用层: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典型应用层服务: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万维网(HTTP)
2: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3:会话层: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也是建立同步(SYN),不同会话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4:传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5:网络层: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6: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7:物理层: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传输的单位是比特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输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1.2.3:TCP/IP参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