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周作业
目录
- MT2149 最长子段和
- MT2150 旅费
- MT2156 矩阵取数
- MT2157 迷宫
- MT2155 四柱河内塔
MT2149 最长子段和
难度:钻石 时间限制:1秒 占用内存:128M
题目描述
给出一个长度为 n n n 的序列 A A A,选出其中连续且非空的一段使得这段和最大。
格式
输入格式:第一行是一个整数,表示序列的长度 n n n;
第二行有 n n n 个整数,第 i i i 个整数表示序列的第 i i i 个数字 a i a_i ai。
输出格式:输出一行一个整数表示答案。样例 1
输入:7
2 -4 3 -1 2 -4 3输出:4
备注
其中: 1 ≤ n ≤ 2 e 5 , − 1 e 4 ≤ a i ≤ 1 e 4 1\le n\le2e5,\ -1e4\le a_i\le1e4 1≤n≤2e5, −1e4≤ai≤1e4。
相关知识点:
动态规划
题解
若设转移数组 dp[i] 表示 “以序号i结尾的子数列中的最大连续子段和”,则对输入的整个序列(ary[ ])而言,每个 dp[i] 的最低取值即为 ary[i]。此时,每个子序列都取第 i i i 个元素构成单元素序列。在这样的定义下,最终我们要求的就是 m a x i ∈ [ 1 , n ] d [ i ] max_{i∈[1,n]}d[i] maxi∈[1,n]d[i]。
接下来讨论此模型的动态转移方程。由于我们每次更新 dp[i] 时,dp[i-1]都 已经存储好了 “以 i − 1 i-1 i−1 结尾的最大连续子段和”,因此,dp[i] 要想取得 “以 i i i 结尾的子数列中的最大连续子段和” 就只需加上 dp[i-1] 即可。但是,加上的 dp[i-1] 必须大于0,否则这样的 “加上” 实际上会成为 “减少”。所以该模型的动态转移方程即为(其中,ary[ ]为原序列数组,i 为循环遍历指针):
if(dp[i-1] >= 0)
dp[i] = ary[i]+dp[i-1];
注:在实际编码时,为节约内存可直接令 dp[ ]=ary[ ],则此时转移方程为:dp[i] = dp[i]+dp[i-1]。
接下来只需要遍历 dp[ ] 数组并取出其中的最大值即可。
根据这样的思路可写出以下代码(已 AC):
/*
MT2149 最长子段和
*/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 = 2e5+5;
int dp[MAX];
int main( )
{
// 录入数据
int n;cin>>n;
for(int i=0;i<n;i++)
cin>>dp[i];
// 初始化结果
int ans = dp[0];
// 状态转移
for(int i=1;i<n;i++){
if(dp[i-1] >= 0)
dp[i] += dp[i-1];
ans = max(ans, dp[i]);
}
// 输出结果
cout<<ans<<endl;
return 0;
}
注:这道题的解法实际上非常多,还有更节约存储空间的求解方式:☞ 传送门
MT2150 旅费
难度:黄金 时间限制:1秒 占用内存:128M
题目描述
提瓦特大陆上有个贫穷的占星术士小码哥,他要从蒙德去往璃月,两个地方相隔很远,所以要搭乘车队。但是搭乘车队需要金币,而小码哥没有太多金币,幸运的是,车队在这一路上有 n n n 个停靠点,每两个停靠点之间所需要的金币数不一样,如果能选择好的话说不定能省点钱。于是小码哥找来了每个站点之间所需的路费,请你帮他找出他完成这一旅途所需要的最少的旅费。。
格式
输入格式:第一行输入一个数 n n n,表示马车中间停靠的站点数。
接下来一个 n + 1 n+1 n+1 行的半矩阵,表示从蒙德开始,每个站点到接下来每个站点所需要的金币数。
输出格式:输出一行一个整数,表示完成这一旅途所需要的最少旅费(金币数)。样例 1
输入:1
6 18
9输出:15
备注
其中: 1 ≤ n ≤ 1000 1\le n\le1000 1≤n≤1000。
任意两站间的所需旅费不超过10000。
输入数据 1 解释:
6(表示从蒙德到站点1需花费6金币)、18(表示从蒙德到璃月需花费18金币)
9(表示从站点1到璃月需花费9金币)
相关知识点:
动态规划
题解
首先对 “半矩阵” 做一个解释。对于题目输入的站点数 n n n,实际上还需要算上起始站和终点站,也就是说共有 n + 2 n+2 n+2 个站。若将这 n + 2 n+2 n+2 个站视为节点,则它们之间会有 ( n + 2 ) ( n + 1 ) 2 \frac{\left(n+2\right)\left(n+1\right)}{2} 2(n+2)(n+1) 条边(视为无向图)。因此,由这些节点构成的可达矩阵中,会形成 ( n + 2 ) ( n + 1 ) 2 \frac{\left(n+2\right)\left(n+1\right)}{2} 2(n+2)(n+1)条路段。而这些路段只占据了 ( n + 2 ) ( n + 2 ) \left(n+2\right)\left(n+2\right) (n+2)(n+2) 规格的矩阵的一半(近似),因此称 “提供了 ( n + 1 ) \left(n+1\right) (n+1) 行的半矩阵”。例如,题目给出的数据可用下图表示:
从上图不难看出,完成这一旅途所需要的最少的旅费为 6+9=15。
对于题目给出的站点数据,我们可以将其进行编号:如蒙德→0,站点1→1,璃月→2(这样一来,对输入的站点总数 n n n ,终点站的位置始终为 n + 1 n+1 n+1)。对 “求最小旅费” 的要求,可设转移数组 dp[i] 为 “从第 i i i 个站点到终点站的最小旅费”。那么显然有 dp[n+1] = 0(终点到终点的旅费为 0),且最终待求的最小旅费为 dp[0]。同时,可知转移数组 dp[ ] 的更新方向是从后往前。
由于 dp[i] 表示 “从第i个站到终点站的最小旅费”,则在进行前向更新时,若想要 dp[i] 尽可能小,就只能在 “上一次计算得到的dp[ ]数组中,由站 i i i 到终点站的最低费用” 和 “当前站直接到中转站 j j j 的票价+上一次计算得到的由站 j j j 到终点站的最低费用” 中选更低的票价。于是可得到此题的状态转移方程为:
dp[i] = min(dp[i], ary[i][j]+dp[j])
显然,这需要枚举所有的中转情况,即要遍历上面的 “半矩阵”。例如,对以下测试数据(假设半矩阵信息被存储进数组 ary[ ][ ] 中):
根据以上思路可写出求解该题的完整代码(已 AC):
首先置各 dp[i] 为 ary[i][n+1](即,初始直接将 “第 i i i 个站到终点站的最小旅费” 设为 “第 i i i个站直接到终点站的票价”)。于是有:
- dp[0] = ary[0][3] = 30;
- dp[1] = ary[1][3] = 16;
- dp[2] = ary[2][3] = 9;
- dp[3] = ary[3][3] = 0;
接下来逆向更新 dp[ ] 数组:
- i = 2(即讨论站点 2 到终点的最低旅费),当前 dp[]={30,16,9,0}。dp[ ] 数组上一次存放的从站点 2 到终点的最低旅费 dp[2] = 9。接下来向后遍历,取各个站作为中转站以尝试寻找更低的旅费组合方案。
① 以 j = i+1 = 3 作为中转站,此时的旅费为:ary[2][3]+dp[3] = 9+0 = 9 = dp[2],故无需更新。
后向遍历结束,得到从站点 2出发到终点站的最低旅费为 9。 - i = 1(即讨论站点 1 到终点的最低旅费),当前 dp[]={30,16,9,0}。dp[ ] 数组上一次存放的从站点 1 到终点的最低旅费 dp[1] = 16。接下来向后遍历,取各个站作为中转站以尝试寻找更低的旅费组合方案。
① 以 j = i+1 = 2 作为中转站,此时的旅费为:ary[1][2]+dp[2] = 8+9 = 17 > dp[1],故无需更新;
② 以 j = i+2 = 3 作为中转站,此时的旅费为:ary[1][3]+dp[3] = 16+0 = 16 = dp[1],故无需更新。
后向遍历结束,得到从站点 1 出发到终点站的最低旅费为 16。 - i = 0(即讨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低旅费),当前 dp[]={30,16,9,0}。dp[ ] 数组上一次存放的从站点 0 到终点的最低旅费 dp[0] = 30。接下来向后遍历,取各个站作为中转站以尝试寻找更低的旅费组合方案。
① 以 j = i+1 = 1 作为中转站,此时的旅费为:ary[0][1]+dp[1] = 6+16 = 22 < dp[1],故更新 dp[1] = 22;
② 以 j = i+2 = 2 作为中转站,此时的旅费为:ary[0][2]+dp[2] = 15+9 = 24 > dp[1],故无需更新;
③ 以 j = i+3 = 3 作为中转站,此时的旅费为:ary[0][3]+dp[3] = 30+0 = 30 > dp[1],故无需更新。
后向遍历结束,得到从站点 0(起点)出发到终点站的最低旅费为 22。
算法终止,最终得到 dp[ ] 数组内容为:dp[ ]={22,16,9,0}。
此外,注意到每次对某个站点的 dp[ ] 数组进行更新时,由于一开始初始化已经将 “第 i i i 个站到终点站的最小旅费” 设为 “第 i i i 个站直接到终点站的票价”,所以在后续更新时就没必要再判断 “以终点站为中转站” 时的情况,因为它初始取值就是直达终点的票价。
故此,可写出求解此题的完整代码(已 AC):
/*
MT2150 旅费
*/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 = 1e3+5;
int ary[MAX][MAX], dp[MAX];
int main( )
{
// 录入数据
int n;cin>>n;
n++;
for(int i=0;i<n;i++){
for(int j=i+1;j<=n;j++)
cin>>ary[i][j];
// 初始化 dp[] 数组
dp[i] = ary[i][n];
}
// 状态转移
for(int i=n-1;i>=0;i--)
for(int j=i+1;j<=n;j++)
dp[i] = min(dp[i], ary[i][j]+dp[j]);
// 输出结果
cout<<dp[0]<<endl;
return 0;
}
MT2156 矩阵取数
难度:钻石 时间限制:1秒 占用内存:128M
题目描述
给定 n × m n\times m n×m 的整数矩阵 A A A,要求每行只能选取不超过一半的元素,且总的选择元素的和要是 k k k 的倍数,求满足条件的和的最大值
格式
输入格式:第一行为 n , m , k n, m, k n,m,k;
接下来 n n n 行,为所描述的矩阵
输出格式:输出一个整数为所求答案。样例1
输入:3 4 3
1 2 3 4
5 2 2 2
7 1 1 4输出:24
备注
所有数据均在 70 以内,且大于0。
相关知识点:
动态规划
题解
这道题其实和背包问题非常相似,不过这道题的难度稍大点,因为它的维度为 2。
为便于理解这道题,下面先说明对一维情况的求解。即,现在有数组
a
r
y
=
{
a
1
,
a
2
,
…
,
a
m
}
ary=\left\{a_1,a_2,\ldots,a_m\right\}
ary={a1,a2,…,am} ,要求你在其中选不超过一半的数使得这些数的总和是
k
k
k 的倍数,且尽可能大。
待求问题的解涉及到两个参数:选了哪些数?总和对
k
k
k 的模?即,这两个参数的变动会对解或状态转移造成影响。但对第一个参数而言,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它选了多少个数(因为知道了序列的总长度后,可以通过循环遍历来找到最优组合,此处的最优当然是指在对
k
k
k 求模后得到的和尽可能大)。因此,可以设状态数组 dp[l][r] 表示 “当前从序列中选了
l
l
l 个数,
l
l
l 个数的总和是 dp[l][r],dp[l][r] 对
k
k
k 的模为
r
r
r”。基于这样的设置,接下来可通过一层循环来遍历整个数组
a
r
y
ary
ary ,并在该循环内部再通过一层循环(保证所选数的个数不超过原数组元素的半数),不断尝试 “不同数量下的各种数字组合”,并将总和更大的组合方式保存下来。当整个循环结束时,dp[][] 数组的最后一行中存放的就是各种取数情况下(取数总和对
k
k
k 的余数)能够拿到的最大总和。即,状态转移过程为:
for(int i=1; i<m; i++)
for(int l=m/2-1; l>=0; l++)
for(int r=0; r<k; r++)
dp[l+1][(r+ary[i])%k] = max(dp[l+1][(r+ary[i])%k], dp[l][r]+ary[i])
有一个细节:为什么状态转移过程中,第二重循环要从 m 2 − 1 \frac{m}{2}-1 2m−1开始往前遍历呢?这其实和背包问题的要求有关。如果题目给出的对象(也就是本题中的数组元素)要求不能被重复选择,则必须逆向遍历;如果可多次选择,则需要正向遍历(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看这篇文章 ☞ 传送门)。
对于本题而言,稍微复杂的点在于,现在要从一个矩阵 a r y n × m = { a 1 , 1 , a 1 , 2 , … , a 1 , m , … , a n , 1 , a n , 2 , … , a n , m } ary_{n\times m}=\left\{a_{1,1},a_{1,2},\ldots,a_{1,m},\ \ldots,a_{n,1},a_{n,2},\ldots,a_{n,m}\right\} aryn×m={a1,1,a1,2,…,a1,m, …,an,1,an,2,…,an,m} 中选数,且对矩阵的每一行选数不能超过其列数的一半。首先,同样需要分析会影响状态转移过程的参数,很明显,依然是“选了哪些数”以及“总和对 k k k 的模”。但是,由于现在处理的数据对象是一个二维矩阵,因此在 “选了哪些数” 这个问题上,它需要两个参数:一个说明当前选了多少行,另一个说明在当前行选了多少的数。因此,可以设状态数组 dp[i][l][r] 表示 “当前已经遍历到第 i i i 行(说明前面 i − 1 i-1 i−1 行已经完成了最优组合的寻找,实际上可以视该过程为记忆化搜索),并且在此行选了l个数,目前所选数的总和为 dp[i][j][r],其对 k k k 的模为 r r r”。基于这种设置,接下来可通过一个二重循环来遍历矩阵 a r y n × m ary_{n\times m} aryn×m,并在其内部采用和一维情况相似的思路进行状态转移。但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在于,状态转移过程是针对某一行的数据进行的,它的目的是求出当前这一行最优的选数组合(使得所选数对 k k k 的模在指定前提下还具有最大总和)。因此。在进行二维状态转移时,我们还需要建立每一行之间的最优值传递。即,在寻找第i行的最优取数时,需要将前面 i − 1 i-1 i−1 行已经得到的结果传递过来。为此,需要在状态转移过程中的每一行的第一列进行行之间的状态转移。下面给出二维情况下的状态转移过程:
for(int i=1;i<=n;i++)
for(int j=1;j<=m;j++){
// 行之间的状态转移
if(j == 1){
for(int l=0;l<=m/2;l++)
for(int r=0; r<k; r++)
dp[i][0][r] = max(dp[i][0][r], dp[i-1][l][r]);
}
// 列之间的状态转移
for(int l=m/2-1;l>=0;l--)
for(int r=0; r<k;r++)
dp[i][l+1][(r+ary[i][j])%k] = max(dp[i][l+1][(r+ary[i][j])%k], dp[i][l][r]+ary[i][j]);
}
当遍历完整个二维矩阵后,最终的结果将存放在 dp[n][0-m/2][0] 中。
下面给出基于以上思路得到的完整代码(已 AC):
/*
MT2156 矩阵取数
*/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 = 75;
const int INF = 0x3f3f3f3f;
int ary[MAX][MAX], dp[MAX][MAX][MAX];
int main( )
{
// 录入数据
int n, m, k, ans = -INF;
cin>>n>>m>>k;
for(int i=1;i<=n;i++)
for(int j=1;j<=m;j++)
cin>>ary[i][j];
// 状态数组初始化
memset(dp, -INF, sizeof(dp));
dp[0][0][0] = 0;
// 状态转移
for(int i=1;i<=n;i++)
for(int j=1;j<=m;j++){
// 行之间的状态转移
if(j == 1){
for(int l=0;l<=m/2;l++)
for(int r=0; r<k; r++)
dp[i][0][r] = max(dp[i][0][r], dp[i-1][l][r]);
}
// 列之间的状态转移
for(int l=m/2-1;l>=0;l--)
for(int r=0; r<k;r++)
dp[i][l+1][(r+ary[i][j])%k] = max(dp[i][l+1][(r+ary[i][j])%k],
dp[i][l][r]+ary[i][j]);
}
// 在最后一层寻找最大值
for(int j=0;j<=m/2;j++)
ans = max(ans, dp[n][j][0]);
// 输出结果
cout<<ans<<endl;
return 0;
}
MT2157 迷宫
难度:黄金 时间限制:1秒 占用内存:128M
题目描述
小码哥和他的手下在维多利亚的迷宫玩耍,小码哥并不喜欢这个项目,于是他决定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这个项目,这个迷宫可以看作是一个直角坐标系,小码哥在左下,终点在右上点。
小码哥只沿 x , y x,y x,y 轴的正方向走,因为这样是理论最快的解,问小码哥有多少种行走方法来最快到达终点。格式
输入格式:第一行两个整数 m , n m,n m,n 表示迷宫是 m m m 行 n n n 列;
接下来 m m m 行,每行 n n n 个数描述了地图。
0 – 空地
1 – 墙(无法通过)
输出格式:一个整数表示答案(mod 2333)。样例 1
输入:3 3
0 0 0
0 1 0
0 0 0输出:2
备注
其中: m , n ≤ 3000 m,\ n\le3000 m, n≤3000。
相关知识点:
动态规划
题解
走迷宫问题是二维动态规划里非常经典的一类题目。考虑到表达上的习惯,我们可以对本题的任务方向进行一个改变:即现假设从二维矩阵的最左上角往最右下角走。并规定数组的索引从1开始,当方向向下和向右走时,在对应维度上的索引号增加:
由于处理对象是二维矩阵,因此可设状态数组 dp[i][j] 表示 “走到位置 ( i , j ) \left(i,j\right) (i,j) 时共有 dp[i][j] 种行走方式”,则最终待求的就是 dp[m][n]。对任意位置 ( i , j ) \left(i,j\right) (i,j) 而言,只能由其左方 ( i , j − 1 ) \left(i,j-1\right) (i,j−1) 或上方 ( i − 1 , j ) \left(i-1,j\right) (i−1,j) 的位置而来。也就是说,dp[i][j] 的前一个状态只能是 dp[i][j-1] 或 dp[i-1][j]。因此,可得到本题的状态转移方程为:
dp[i][j] = dp[i][j] + (dp[i-1][j]+dp[i][j-1])
下面给出求解该题的完整代码(已 AC):
/*
MT2157 迷宫
*/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 = 3005;
const int MOD = 2333;
bool ary[MAX][MAX];
int dp[MAX][MAX];
int main( )
{
// 录入数据
int n, m;
cin>>m>>n;
for(int i=m;i>=1;i--)
for(int j=1;j<=n;j++)
cin>>ary[i][j];
// 状态数组初始化
dp[1][1] = 1;
// 状态转移
for(int i=1;i<=m;i++)
for(int j=1;j<=n;j++)
if(!ary[i][j]){
dp[i][j] += (dp[i-1][j]+dp[i][j-1]);
dp[i][j] %= MOD;
}
// 输出结果
cout<<dp[m][n]<<endl;
return 0;
}
MT2155 四柱河内塔
难度:黄金 时间限制:1秒 占用内存:128M
题目描述
汉诺塔问题:有三个柱子,编号为 1,2,3;在编号为 1 的柱子上有 n 个大小不同圆盘,圆盘从小到大,从上到下堆叠,你只可以移动一个柱子上最上面的圆盘。
现在你需要将编号为 1 的柱子上的圆盘移到 3 柱子上,顺序不变;
注意:在移动过程中,不可以将大的圆盘放在小圆盘上,你一次只可以移动一个盘子;
现在有一个 4 个柱子的河内塔,在规则不变的情况下,问最少需要移动多少次才能把盘子从 1 号柱子移到 4 号柱子上。格式
输入格式:一个整数 f f f ,表示 n n n 取 [ 1 , f ] \left[1,\ f\right] [1, f] 时的 f f f 种情况;
输出格式:输出 f f f 行,表示当 n n n 分别取 [ 1 , f ] \left[1,\ f\right] [1, f] 的情况下,需要的最少移动次数。样例 1
输入:12
输出:1
3
5
9
13
17
25
33
41
49
65
81备注
其中: 1 ≤ n ≤ 50 1\le n\le50 1≤n≤50。
相关知识点:
动态规划
题解
我们首先来思考,经典汉诺塔问题(存在 A、B、C ,3 根柱子)的动态规划解法。
假设现在要将
n
n
n 个圆盘从 A 柱移动至 C 柱。显然,需要的移动次数仅仅和当前的圆盘数量
n
n
n 有关。故可以假设
d
p
[
n
]
dp[n]
dp[n] 表示 “移动
n
n
n 个圆盘到另一个柱子需要的最少移动次数”。那么将第
n
n
n 个圆盘从 A 柱移动至 C 柱需要以下三步:
- 将第 n n n 个圆盘上的 n − 1 n-1 n−1 个圆盘从 A 移动至 B 柱,这一步最少需要 d p [ n − 1 ] dp[n-1] dp[n−1] 次移动;
- 将第 n n n 个圆盘从 A 移动至 C 柱,这一步最少需要 1 次移动;
- 将B柱上的 n − 1 n-1 n−1 个圆盘移动至 C 柱,这一步最少需要 d p [ n − 1 ] dp[n-1] dp[n−1] 次移动。
显然,从上面可以得到 “将 n n n 个圆盘从 A 柱移动至 C 柱” 需要的最小移动次数为 d p [ n − 1 ] + 1 + d p [ n − 1 ] = 2 d p [ n − 1 ] + 1 dp[n-1]+1+dp[n-1]=2dp[n-1]+1 dp[n−1]+1+dp[n−1]=2dp[n−1]+1。即得了经典汉诺塔问题的状态转移方程为: d p [ n ] = 2 d p [ n − 1 ] + 1 dp[n] = 2dp[n-1]+1 dp[n]=2dp[n−1]+1。从这个公式不难看出,汉诺塔问题的最小移动次数与其圆盘总数存在以下关系:
d p [ n ] = 2 n − 1 dp\left[n\right]=2^n-1 dp[n]=2n−1
现在假设存在 4 根柱子,其余要求都不变,问不同数量圆盘对应的最少移动次数。
在只有 3 根柱子时,为了将第
n
n
n 个圆盘移动至目标柱子(C 柱),就必须将第
n
n
n 个圆盘前的
n
−
1
n-1
n−1 个圆盘均移至除所在柱子(A 柱)和目的柱子以外的第 3 根柱子(B 柱)。因此这个状态转移过程是唯一的。而当柱子数多了 1 个后,这个过程变得不再唯一。因为我们可以将移动过程进行分解,从而大幅降低总的移动次数。例如,对于含有
n
n
n 个圆盘的柱子 A,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将其全部移至柱子 D:
- 将柱子 A 上的前 n − k n-k n−k 个圆盘先移至柱子 B,这一步最少需要 d p [ n − k ] dp[n-k] dp[n−k] 次移动;
- 将柱子 A 上剩下的 k k k 个圆盘通过柱子 C 再移动至柱子 D;
- 将柱子 B 上的前 n − k n-k n−k 个圆盘移动至柱子 D,这一步最少需要 d p [ n − k ] dp[n-k] dp[n−k] 次移动。
对于步骤 2,该过程实际上就是 “求具有 k k k 个圆盘的经典汉诺塔问题”。因为这一步执行时,剩下的 k k k 个圆盘都比柱子 B 上的更大,因此它们的移动过程只能用剩余 3 根柱子,即 A,C,D柱。
为什么分解后会大幅降低总的移动次数?从数学的角度看:因为 f ( x ) = 2 x f(x)=2^x f(x)=2x 是一个二阶导大于 0 的凸函数,它始终满足 f ( a + b ) ≥ f ( a ) + f ( b ) f\left(a+b\right)\geq f\left(a\right)+f\left(b\right) f(a+b)≥f(a)+f(b) 。因此,可通过枚举所有的 a + b a+b a+b 来寻找这里面具有最小取值的 f ( a ) + f ( b ) f\left(a\right)+f\left(b\right) f(a)+f(b)。例如, f ( 5 ) = 2 5 = 32 f(5)=2^5=32 f(5)=25=32 ,而 f ( 2 ) + f ( 3 ) = 2 2 + 2 3 = 4 + 8 = 12 f(2)+f(3)=2^2+2^3=4+8=12 f(2)+f(3)=22+23=4+8=12 ,可见,分解后确实能更大程度的降低需要移动的次数。
因此,如果假设四柱汉诺塔问题的状态数组为 D P [ ] DP[\ ] DP[ ],三柱汉诺塔问题的状态数组为 d p [ ] dp[\ ] dp[ ],则从前面的步骤可总结出四柱汉诺塔问题的状态转移方程为:
for(int j=1; j<n; j++)
DP[j] = 2DP[n-j]+dp[j];
下面给出基于以上思路的完整代码(已 AC):
/*
MT2155 四柱河内塔
*/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 = 55;
const int INF = 0x3f3f3f3f;
int dp[MAX];
int main( )
{
int f, tmp; cin>>f;
// 状态数组初始化
memset(dp, INF, sizeof(dp));
dp[0] = 0, dp[1] = 1, dp[2] = 3 ;
if(f>=1) cout<<1<<endl;
if(f>=2) cout<<3<<endl;
// 状态转移并输出结果
for(int i=3;i<=f;i++){
for(int j=1;j<i;j++){
if(dp[i] > 2*dp[i-j] + pow(2,j) - 1)
dp[i] = 2*dp[i-j] + pow(2,j) - 1;
}
// 输出结果
cout<<dp[i]<<endl;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