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策划也不是职业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首先,从性格方面来说吧。
有些人就是适合说话,有些人就是适合埋头苦干,还有一些人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所以就是适合做创意类、创作类、策划类、统筹类的工作。
如果你有锲而不舍、追求完美的性格,比较有创意思维,有灵性有巧思,善于独立工作,那么你有这些方面的一些性格,那么就具备了先天做策划的潜力。
另外从心态这块来看。
写内容也好,做设计,做视频的也好,我们要面对客户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意见,我们要面临着自己对自己的一个颠覆。
我今年这个方案中标了,我明年同样的项目,客户还要再启动,我怎么样自我去突破?这个自我突破自己,一次一次把自己打破,去进步。
这过程又痛苦又爽,当客户觉得你今年的方案比去年的好,还依旧认可你,信任你,你的成就感是很高的。
我们的这个行业的成就感仅次于公众人物的成就感。就像大卫·奥格威说的那样,“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而当客户说,“感觉今年的方案和去年差不多,没什么新意,别家有一个案子还不错”的时候,你也会产生强大的挫败感。
所以,做策划人的心态一定要特别好才行,一定要乐观的看待一些事情。
有的时候面对客户,他们提的一些不合理的一些要求。你明明知道这个东西可能实现不了,你明明知道客户要求的这个效果预算不够……
在现实当中,你还是必须得按照客户的要求改出来给他看一看,如果说你没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去面对。
如果你是觉得我熬了那么长时间,终于写出了一个自己觉得很完美的方案,然后到客户那边,可客户提出一些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一些意见,于是就开始有了沉重的怨气,不愿意去反复重复,周而复始的去和对方做沟通和解释工作的话,那真的也不太适合做策划。
在任何行业里,甲方乙方都没有一次定稿,一蹴而就的。所以说反复来回,稿子方案改了20遍,设设计图改了100遍,最后客户定的还是第一遍,这种事情夸张吗?其实一点都不夸张,道叔都遇上过,而你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工作就太重要了。
然后是学习能力。
做策划需要具备一个强大的学习能力,比如说你要做一个地产项目的活动方案,这就涉及到房地产,那就得去学习与他方案有关的房地产这个行业里边的相关知识,他是学区房啊,还是别墅啊还是平层啊他?等等房地产一些知识研究透。
如果今天你去接了一个关于家电的一个新品的上市发布会,或者一个手机的新品上市,你就得开始研究这个手机相关的各项性能和特点等等。
没有人能天生就能了解所有行业,所以你就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强的快速学习的能力。如果你没有这个长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欲望的话,可能就不适合做策划。
最后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你的这个策划的目录就决定了整个方案的一个逻辑结构,你的思路是不是很清晰?
这决定着你要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的等等。
当老板问你:
“你觉得这次方案的内容怎么样?”
你回答说:
好像挺好,但又不是那么好。
那到底好还是不好呢?这样就模凌两可了。 当你明确表示这个方案不是很好,那理由呢?你就要给你的思考过程,用“因为,所以”这个形式,阐述你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当然最好结合事实了。 但如果你这么说:
“这份方案的提出要调动更多的人力资源去完成任务。但现在公司的人力资源有限,如果牺牲我们其他业务的人力资源来完成这个任务,可能会顾此失彼。做成还好,做不成也许得不偿失。所以以这样一种形式去做的话,这个方案就不是那么好。 ”
这个论述就是切中要点。既然你觉得这个方案不好,那么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呢?你必须要围绕这个论点来讲述,不能跑题。
当你要围绕某个论点进行论述时,你一定要给出相应的理由,而这些理由,又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才会成立。
有时你要论证一个观点,给出一条理由并不足够,往往需要给出更多论证。
比如针对上面那个方案问题,除了人力资源不足这一个理由,还有时间安排的成本,每个员工的能力是否擅长应付那个任务等等,都可以成为论证观点的理由。而这些理由,基于目前公司的整体状况下,是能够成立的。也许其他公司能够做到,但我们公司做不到。
只要你给出来的理由,能够支撑你的观点,可以自圆其说,形成合理的论述,那说出来的话就给人一种强大的逻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