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
桶排序
计数排序
基数排序
对比各类排序算法
每日一练:排序链表
在上一篇文章中分析了简单的三种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这三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2),效率不是很高。如果要对大规模的数据排序,可以考虑使用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可以实现O(nlogn)的时间复杂度。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使用的是“分而治之”的思想,就是把一个无序的数组从中间分成前后两部分,然后对这两个部分再次分割,一直分割到最小单元(每个子数组只包含一个元素),然后对每一个最小单元分别排序,再将排好序的两部分合并在一起,这样整个数组就都有序了。整个实现过程可以使用递归的方式,如下图所示:
归并排序动画图
既然可以用递归代码来实现归并排序,那么首先就得分析得出递推公式,然后找到终止条件,最后将递推公式转换成递归代码。下面是实现过程的伪代码思路:
// 归并排序算法, A 是数组,n 表示数组大小
merge_sort(A, n) {
merge_sort_c(A, 0, n-1)
}
// 递归调用函数
merge_sort_c(A, p, r) {
// 递归终止条件
if p >= r then return
// 取 p 到 r 之间的中间位置 q
q = (p+r) / 2
// 分治递归
merge_sort_c(A, p, q)
merge_sort_c(A, q+1, r)
// 将 A[p...q] 和 A[q+1...r] 合并为 A[p...r]
merge(A[p...r], A[p...q], A[q+1...r])
}
转换成Go语言代码如下:
// go-algo-demo/sort1/MergeSort.go
func MergeSort(arr []int) {
arrLen := len(arr)
if arrLen <= 1 {
return
}
mergeSort(arr, 0, arrLen-1)
}
//分
func mergeSort(arr []int, start, end int) {
if start >= end {
return
}
mid := (start + end) / 2
mergeSort(arr, start, mid)
mergeSort(arr, mid+1, end)
merge(arr, start, mid, end)
}
//合
func merge(arr []int, start, mid, end int) {
tmpArr := make([]int, end-start+1)
i := start
j := mid + 1
k := 0
for ; i <= mid && j <= end; k++ {
if arr[i] < arr[j] {
tmpArr[k] = arr[i]
i++
} else {
tmpArr[k] = arr[j]
j++
}
}
for ; i <= mid; i++ {
tmpArr[k] = arr[i]
k++
}
for ; j <= end; j++ {
tmpArr[k] = arr[j]
k++
}
copy(arr[start:end+1], tmpArr)
}
func main() {
arr := []int{8, 4, 5, 7, 1, 3, 6, 2}
MergeSort(arr)
fmt.Println(arr) //[1 2 3 4 5 6 7 8]
}
归并排序的性能分析:
- 在merge()合并的函数中,可以保证相同的元素在合并前后保持顺序不变,因此是一个稳定的排序算法。
- 在合并两个有序数组为一个有序数组时需要开辟额外的存储空间,空间复杂度是O(n),所以归并排序不是原地排序算法。
- 时间复杂度比较稳定,在最好情况、最坏情况、平均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nlogn)。
【问】为什么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答】因为归并排序首先使用了二分的思想,这个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n),然后再进行有序子数组合并的时候,需要O(n)的时间复杂度,因此整个过程就是O(n * logn)。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也简称为“快排”,也是使用了分治思想,把原始的数组筛选分成较小和较大的两个子数组,然后递归的排序两个子数组。首先在数组中选择任意一个数据作为分区点(设为Q),然后遍历整个数组,将小于Q的部分(0到Q)放到左边,大于Q的部分(Q+1到结尾)放到右边,Q在中间。然后使用递归分别处理这三部分的数据,直到区间缩小为1。这个过程基本就是一个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的过程。看下图所示:
快速排序动画图
递推公式的伪代码:
// 快速排序,A 是数组,n 表示数组的大小
quick_sort(A, n) {
quick_sort_c(A, 0, n-1)
}
// 快速排序递归函数,p,r 为下标
quick_sort_c(A, p, r) {
if p >= r then return
q = partition(A, p, r) // 获取分区点
quick_sort_c(A, p, q-1)
quick_sort_c(A, q+1, r)
}
转换成Go语言代码如下:
// go-algo-demo/sort1/QuickSort.go
func QuickSort(arr []int) {
arrLen := len(arr)
if arrLen <= 1 {
return
}
quickSort(arr, 0, arrLen-1)
}
func quickSort(arr []int, start, end int) {
if start >= end {
return
}
Q := partition(arr, start, end)
quickSort(arr, start, Q)
quickSort(arr, Q+1, end)
}
func partition(arr []int, low, high int) int {
Q := arr[low]
for low < high {
//指针从右边开始向右找到一个比Q小的数
for low < high && arr[high] > Q {
high--
}
//将这个数放到low位,注意第一次这个位置放的是Q值,所以不会丢
arr[low] = arr[high]
//指针从左边开始向右找到第一个比Q大的数
for low < high && arr[low] < Q {
low++
}
//将这个数赋值给之前的high指针,因为之前high指针指向的数已经被一定,所以不会丢
arr[high] = arr[low]
}
//最后将Q的值放入合适位置,此时low与high相等
arr[low] = Q
return low
}
func main() {
arr := []int{8, 4, 5, 7, 1, 3, 6, 2}
QuickSort(arr)
fmt.Println(arr) //[1 2 3 4 5 6 7 8]
}
快速排序的性能分析:
- 快排在分区的过程中涉及到元素的交换,所以快排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 快排通过原地分区函数,可以实现原地排序,空间复杂度O(1)。
- 快排如果每次选中的Q都是中位数,那么时间复杂度就是 O(nlogn);如果每次选中的Q都是最小值或最大值,那么此时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O(n^2),这种概率不大;快排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对比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
- 归并排序的处理过程是由下到上的,先处理子问题,然后再合并;快排正好相反,它的处理过程是由上到下的,先分区,然后再处理子问题。
- 归并排序虽然是稳定的、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的排序算法,但是它是非原地排序算法;快速排序通过原地分区函数,可以实现原地排序,占用内存较少。
如何优化快速排序?
上面分析了,快排的时间复杂度如果成为O(n^2)的主要原因分区点选的不够合理,最理想的分区点是:被分区点分开的两个分区中,数据的数量差不多。一般可以使用 三数取中法 来获取分区点:从数组区间的头部、尾部、中间 分别取出一个数,然后对比大小,然后使用这3个数的中间值作为分区点。如果要排序的数组比较大,那么也可能需要 “五数取中” 或者 “十数取中”。
桶排序
上面说的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logn),还有以下三种时间复杂度是O(n)的排序算法:桶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这三种排序算法时线性排序的,不涉及元素之间的比较操作。
桶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到几个有序的桶里,每个桶里的数据再单独排序,桶内排完序之后再把每个桶里的数据按照顺序依次取出,组成的序列就是有序的了。如下图所示:
桶排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所有的桶需要是有序的,这样就不需要再对桶进行排序;
- 数据在各个桶之间的分布应该是比较均匀的,才能保证达到O(n)的时间复杂度;
- 桶排序比较适合用在以下场景:数据量比较大、内存有限、无法将数据全部加载到内存中;
假设现在有10GB的订单数据,希望按订单金额排序,但是计算机的内存只有几百 MB,没办法一次性把10GB的数据都加载到内存中,就可以使用桶排序,方法如下:
先把所有的订单根据金额划分到100个有序的桶里面,第1个桶存储1-1000元的数据,第2个桶存储1001-2000元的数据,以此类推,第100个桶存储99000-100000元的数据。如果订单金额分布比较均匀,那么每个桶中大约存储100MB的数据,就可以针对每个桶使用快速排序或者归并排序;如果订单金额分布不均匀,比如1-1000元之间的比较多,那么就对这个桶里面的数据继续拆分为多个桶来处理。
计数排序
计数排序其实是桶排序的一种特殊情况,当要排序的数据所处的范围区间并不大(比如最大值是 k,就可以把数据划分成 k 个桶),每个桶内的数据值都是相同的,省掉了桶内排序的时间。
还是类似上面的例子,只不过场景改成了10GB的用户信息,希望按照用户年龄排序,用户的年龄范围是0-120岁,就可以把这些数据划分到121个有序的桶中,每个桶内都是相同的数据,所以最终只需要依次扫描每个桶内的数据就实现了最终的排序。
计数排序只能用在数据范围不大的场景中,如果数据范围 k 比要排序的数据 n 大很多,就不适合用计数排序了。而且计数排序只能给非负整数排序,如果要排序的数据是其他类型的,要将其在不改变相对大小的情况下转化为非负整数。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对要排序的数据是有要求的,需要可以分割出独立的“位”来比较,而且位之间有递进的关系,如果 a 数据的高位比 b 数据大,那剩下的低位就不用比较了。除此之外,每一位的数据范围不能太大,要可以用线性排序算法来排序,否则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就无法做到 O(n) 了。
假设要对 10万 个手机号码从小到大排序,就可以使用基数排序,方法如下:如果两个手机号码前两位已经比较出大小了,就没必要再比较后面的数字了。
对比各类排序算法
- 对数据规模比较小的数据进行排序,可以选择时间复杂度为O(n^2)的排序算法,比如:冒泡、插入、选择;
- 对数据规模比较大的数据进行排序,可以选择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排序算法,比如:快排、归并;
- 归并排序不是原地排序算法,空间复杂度为O(n),对空间资源消耗会很多,假设原数组100MB,使用归并排序就要消耗200MB的空间资源。
- 快速排序在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最坏的时间复杂度也有可能退化为O(n^2),但是一般概率不大。
排序算法 | 时间复杂度 | 是否稳定排序 | 是否原地排序 |
冒泡排序 | O(n^2) | 是 | 是 |
插入排序 | O(n^2) | 是 | 是 |
选择排序 | O(n^2) | 否 | 是 |
快速排序 | O(nlogn) | 否 | 是 |
归并排序 | O(nlogn) | 是 | 否 |
计数排序 | O(n+k),k是数据范围 | 是 | 否 |
桶排序 | O(n) | 是 | 否 |
基数排序 | O(n) | 是 | 否 |
源代码:https://gitee.com/rxbook/go-algo-demo/tree/master/sort1
每日一练:排序链表
力扣21. 合并两个有序链表
力扣148. 排序链表
给你链表的头结点 head ,请将其按 升序 排列并返回 排序后的链表 。
示例 1:输入:head = [4,2,1,3],输出:[1,2,3,4]
示例 2:输入:head = [-1,5,3,4,0],输出:[-1,0,3,4,5]
思路:使用归并排序,找到中间的元素然后拆分数组进行排序,最后再合并。时间复杂度O(nlogn),空间复杂度O(n)。
//https://gitee.com/rxbook/go-algo-demo/blob/master/leetcode/SortList.go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ListNode struct {
Val int
Next *ListNode
}
// 递归到只有一个数字的时候返回,然后再合并
func sortList(head *ListNode) *ListNode {
if head == nil || head.Next == nil {
return head
}
mid := findMiddle(head)
tail := mid.Next
mid.Next = nil
left := sortList(head)
right := sortList(tail)
return mergeTwoLists(left, right)
}
// 快慢指针找链表的中点
func findMiddle(head *ListNode) *ListNode {
slow := head
fast := head.Next
for fast != nil && fast.Next != nil {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Next
}
return slow
}
// 力扣21.合并两个有序链表
func mergeTwoLists(l1 *ListNode, l2 *ListNode) *ListNode {
dummy := new(ListNode)
cur := dummy
// 遍历两个链表,每次比较链表头的大小,每次让较小值添加到 dummy 的后面,并且让较小值所在的链表后移一位
for {
if l1 == nil && l2 == nil {
break
}
if l1 == nil {
cur.Next = l2
break
}
if l2 == nil {
cur.Next = l1
break
}
// 会出现一条链表遍历完,另外一条链表没遍历完的情况,需要将没遍历的链表添加到结果链表中
if l1.Val < l2.Val {
cur.Next = l1
l1 = l1.Next
cur = cur.Next
} else {
cur.Next = l2
l2 = l2.Next
cur = cur.Next
}
}
return dummy.Next
}
func main() {
list := &ListNode{
Val: -1, Next: &ListNode{
Val: 5, Next: &ListNode{
Val: 3, Next: &ListNode{
Val: 4, Next: &ListNode{
Val: 0,
},
},
},
},
}
list.Print() //-1->5->3->4->0
sortList(list).Print() //-1->0->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