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热爱国学的Java后端开发者,修心和技术同步精进。
🍎个人主页:Java Fans博客
🍊个人信条:不迁怒,不贰过。小知识,大智慧。
✨当前专栏:国学周更-心性养成之路
🥭本文内容:乐趣国学—品读“富润屋,德润身。”中的智慧
更多内容点击👇
乐趣国学—品读《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之道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这句话出自《大学》。
意思是富能装饰房屋,使之更为华美;德能修养品性,使人更为完美。这句话用了比喻手法,用“富润屋”来比“德润身”。两句话前句为偏句,后句为正句,其强调了“德润身”这一核心与目的,让人明白君子以德润身,恰似富人以财物装饰房舍这样的道理。富可润屋不言自明,德可润身却有人未必肯信。纵观古今,有不少人不明其道,一味的去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培养,漠视了道德修养的价值,最终自食其果。
古人有云:“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据之”。然而,世事无常,天意难测;有时候反倒是看见恶人当道,享尽了荣华富贵,有道德的人反而受穷受罪。为什么呢?
“富有”是人们追逐的目标。当人们在消除了贫穷之后又可以返回来追逐文化与精神生活。富有后的到的知识房屋的富丽堂皇,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尊敬。试想,一个穿着名牌、住着华丽房屋、开着高档车子的人整天只是满嘴酒气,张口便是粗话的人;人们怎么会去尊敬他呢。不管你写现在是“富可敌国”还是位极人臣,一个没有文化素养和没有道德观念的人,你的一切都是空中阁楼,保不住也长久不了;就是你自己穷极一生去抱住了,你没出息的儿孙去保富,也会给你摆个精光的。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德润身”呢?《大学》强调“君子必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就是要始终保持主观意识纯正状态。所谓“自欺”就是动机不纯,心有邪念,却要勉强行为作样子,或者伪装成善行,或者以漂亮言辞掩饰心灵上的污秽,借以自欺欺人。因此,“毋自欺”就是表明善行不是为了某种功利,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将善本身作为言行的目的。行善就是成为自己心灵的需要,是高尚精神的追求与满足,就是文中所言“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这里的“自慊”就是发自内心的、自然产生、没有任何勉强、没有一点矫饰的近似本能的感情、感受、感觉。由此可见,古人对“德润身”自觉性非常重视,对“德润身”的阐释与理解也是非常渗透的。
关于“德润身”,史书中记载了很多典型的例子。《左传》中记述: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可见,子罕做到了“毋自欺”,以不贪为宝,见美玉而不起贪念,坚守自己的纯正心灵。
这段文字赞扬子罕不贪的品质,使子罕成为做官者学习的榜样,为后世风清气正,政治清明发挥了应有的教化作用。
《后汉书》(范晔)中记载了“杨震却金”的故事,也是“毋自欺”“德润身”的典范。史书记载: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故事说东汉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于白天谒见后,又乘更深夜静无人之机,特备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密切,我很了解你,而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
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影响很大,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类似子罕、杨震的故事,不光古代有,我们现代当代也有堪称人师楷模的典型事例。
但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也还有一些人未必能做到“毋自欺”“自慊”,比如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你能否自觉自愿的严格管理自己的言行?坐公交时能否自觉排队上车,上车后能否给老孕残者让座?在扔垃圾时能否自觉主动的进行分类?驾车时能否自觉遵守交规,不乱抛杂物?疫情期间能否配合做好禁足戴口罩,不聚餐不乱跑?等等;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能否在自己的职权范围里处理事务,不越权不干政,不以权谋私,不徇情枉法,不滥用职权,不被美色引诱?能否把住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呢?
所以,在“富润屋,德润身”的理解上,我们强调了“自慊”,同时还要关注“慎独”理念,因为一个人独处时的思想活动才最能考验他的诚意,也就是最能考验他是否真正具有自我完善的自觉性。生活富裕、身体健康、心理愉快,才能称得上幸福。因此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不可忽视了对道德、心理等精神财富的追求。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若无求品自高。”对于古人的这一说法笔者只同意上半句,人若无求那就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动力,变成一位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非常好,怀里钱再多而肚子里无文墨,那就不会有较高的品质和境界。现在社会发展的有点扭曲了,许多人一头扎在权利和金钱堆里不能够自拔;出入豪宅、香车和美女,自以为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眼里瞧不起任何钱少的人或者贫苦的老百姓。说话也是财大气粗、不可一世,不会给自己活着儿孙们留任何余地和后路;试想,这些人以后会有好结果吗?
总之,《大学》经传对完善自我自觉性的分析,极其细致、深刻而透彻,达到了人们精神最微妙的层次,非常值得我们用心研读、体悟,以三省己身,从而做成大写的人。
本篇文章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喜欢博主的分享,请关注博主,博主带您畅游乐趣国学,找寻幸福的密码。欢迎订阅博主的第四栏目:《国学周更—心性养成之路》 。下周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