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思派健康”)在港交所递交了聆讯后资料集。这代表着,思派健康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将很快发行并在港交所IPO。
招股书显示,思派健康目前经营三条业务线,包括特药药房业务、医生研究协助及健康保险服务。其中,特药药房业务包括特药药房及增值专业药剂师服务,专注于治疗肿瘤及其他危重疾病的特药。
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在中国内地经营103家特药药房,即“思派大药房”。据招股书介绍,思派健康旗下76家特药药房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指定药房,占该公司所有特药药房约74%。
按2021年的收入计算,思派健康在中国肿瘤SMO市场排名第一,所占市场份额约5.5%。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于2021年,肿瘤药物占中国特药市场的60%以上,肿瘤药物新注册临床试验占创新药物全部新注册临床试验的40%以上。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的医疗健康支出规模庞大且稳步增长,由2015年的人民币4097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805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7%,预期于2030年将进一步达到177344亿元,2021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2%。
值得一提的是,思派健康曾于2019年收购了一张保险经纪牌照。据天眼查信息,思派健康于2019年10月成为远通(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全资股东,并在2022年将后者更名为思派(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招股书显示,思派健康来自保险经纪佣金的收入约占健康保险服务收入的九成。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与主要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差异化的健康保险计划,为约2390万名个人会员及876名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整体而言,思派健康的收入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思派健康的收入分别为10.39亿元、27.00亿元和34.74亿元。截至2022年前6个月(上半年),思派健康实现收入18.88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5.50亿元增长21.78%。
不过,思派健康仍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2020年、2021年度、2021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思派健康的净亏损分别为5.96亿元、10.41亿元、37.48亿元、25.17亿元和34.60亿元。
而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思派健康2019年、2020年、2021年度和2022年上半年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54亿元、2.59亿元、3.65亿元和1.43亿元。招股书显示,思派健康2022年上半年的亏损金额略有收窄,2021年同期的经调整净亏损为1.92亿元。
思派健康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过往产生亏损净额。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的负债净额为人民币60.63亿元,主要由于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所致,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则为54.31亿元。
报告期内,思派健康分别录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平值亏损人民币3.20亿元、6.57亿元、30.48亿元和8510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思派健康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为人民币79.14亿元。
据贝多财经了解,思派健康的主要收入来自特药药房业务。报告期内,思派健康来自特药药房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8.64亿元、24.82亿元、31.36亿元和16.46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3.1%、91.9%、90.3%和87.2%。
相比之下,思派健康来自医生研究协助业务和健康保险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则从2019年的约两成下降至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的10%左右,其中医生研究协助业务贡献的收入占比下滑明显。
不过,健康保险服务业务则成为了思派健康新的收入增长点。报告期内,思派健康来自健康保险服务业务的收入分别为221.6万元、3198.9万元、9258.9万元和9211.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2%、1.2%、2.7%和4.9%。
而按贡献来看,保险经纪佣金收入基本撑起了整个健康保险服务业务板块。2020年和2021年,思派健康来自保险经纪佣金的收入分别约为2740万元、8710万元,而2022年上半年则为9050万元,分别占健康保险服务业务的总收入约85.5%、94.1%及98.2%。
成立至今,思派健康曾获得多轮融资。根据招股书,思派健康在申请上市前共筹集5.74亿美元,其中于2021年6月的F轮融资中募资8060万美元,E轮(E1+E2)合计募资2.99亿美元,投资方主要包括腾讯、IDG资本等。
本次IPO前,腾讯集团实体合共持有思派健康27.77%的股份,为其最大股东。同时,思派健康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旭广和总裁李继分别持股7.57%、5.31%,二人通过一致行动人士关系以及员工激励平台合计控制该公司约21.71%的投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