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多年来,漏损治理工作一直围绕检漏、分区计量或压力管理等相关话题,却忽视了抢维修速度与质量对漏损治理成效的影响。实际上,不管是DMA分区计量,还是检漏,最终还是要通过抢维修来修复漏点达到控制漏损的目的。尽管,绝大多数水务企业对外承诺了抢维修时限,但都是针对用户工单处理时限而言,对内部涉及暗漏修复其实并未能按承诺的时限严格控制和执行,严重影响了漏损治理的成效。因此,本文以抢维修速度与质量对漏损治理的影响话题进行探索、以便在今后漏损治理工作中加强对抢维修质量和速度的管控。
2 抢维修速度和质量现状分析
2.1 抢维修材料质量管控不严
抢维修质量直接决定着泄漏反弹的频率,影响着抢维修成本,甚至对漏损治理成效有着直接的关系。抢修质量主要维修工艺和材料质量,其中材料质量对抢维修质量影响是很重要的因素。通常抢维修材料分为甲、供两种,主材一般由甲供,辅材、小的配件由乙供,特殊情况下材料有时也是乙供。看似,乙供负责辅材、小的配件,但DN100以下小管泄漏概率最多,故而乙供材料反而成了主要供应途径。另外,甲方虽然对材料提供规格和要求,但乙供材料的品牌、渠道、质量管控把关不严,给了乙方以次充好、虚报、瞒报的机会。
2.2 抢维修方式对抢维修质量影响
鉴于,当前供水管网维修方式主要以外包和自修方式两种方式,大管自修、小管外包。从维修方式上看似弥补了水务企业维修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抢维修的速度,但外包队伍人员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抢修质量上存在风险和隐患。成本管控上存在风险。特别是检漏、维修全外包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相互勾结、弄虚作假的情况,造成维修成本大幅度增加。
2.3维修成本与质量管控脱钩
从成本角度来看,漏控和抢维修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节省水资源。但维修成本超出了漏控收益,就存在一个经济性的问题。当漏点开挖修复的成本大于漏点节省水量获取的收益时,其实抢维修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另外,从抢维修成本分析,维修成本越高相应的管网泄漏频次高,管网漏损率也越高,相应维修质量差。反之,管网质量好、维修质量过关,泄漏反弹的频次偏少,管网漏损率就低。如果,违背了维修成本与漏损率线性关系,就说明维修上存在虚报、瞒报、重复报单、维修质量存在问题和隐患。为了说明进一步说明维修成本与质量关系,下面以不同城市年度漏点维修成本对比分析。不同城市的年度漏点维修成本对比见下图表。
为了更直观对各城市抢维修成本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通过曲线图对比分析,以便从中找出抢维修成本偏高或不合理的根源,为今后抢维修质量管控提供参照依据。
从三个不同城市对比分析,可以看出,B城市供水规模、管网长度最大,但单位漏点维修成本却最低;其次,A城市单位漏点抢维修成本相对偏低;最后,C城市抢维修成本最高,与B城市相比,无论管网长度,还是漏损率,都相对偏高。除了漏损率偏高因素外,是否存在抢维修成本在管控上存在瞒报、虚报的情况,有待商榷。
2.4抢维修难度系数对抢维修速度影响
尽管,水务公司都对用户承诺抢修时限,但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因为各种工况、环境、和因素的影响,抢维修难度系数增大。从抢修工作经验来看,抢维修难度系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物压占或管线周围有高压电力设施;
(2)繁忙的交通主干道;
(3)(单线)主输水管道;
(4)地形或地质条件限制;
(5)特殊漏口类型;
以上几种特种情况,增大了维修的难度系数,导致抢维修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抢维修时限延长,甚至暂时搁置,选择合适的停水时机再维修。这就导致管网持续泄漏的,损失水量增大。如:某单位的DN1000主输水管发生泄漏,因在高峰供水季节,根本无法停水作业。通过外购和入厂流量计环比、同比流量数据对比,夜间02:00-04:00之间流量上涨了100m3/h,按4个月计算,损失水量28.8×104m3/h。2.5其他因素对抢维修速度的影响
众多周知,抢维修速度决定了管网漏损治理的成效,抢维修速度与越快,时间越短,管网漏损减少越快。但实际工作中,抢维修速度不完全取决于抢修部门,还与相关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管网抢维修速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1)破路申批难:
(2)建筑物压占;
(3)抢修力量薄弱:
(4)绩效考核跟不上;
(5)季节和气候影响;
(6)受抢维修成本总额控制;
(7)受用户或物业索要的赔偿费过高;
(8)受重大政治活动或赛事、高考等活动影响;
总之,抢维修速度除了主观因素影响外,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是主因。要想提升抢维修速度须从客观、主观因素上着手,才能提升抢维修的速度。
3 如何提高抢维修速度和质量
3.1 加强阀门设施维护及健全
阀门设施是供水管网抢修、止水的基础,是提升抢维修效率和速度的关键。阀门布局合理、数量绵密,拓扑关系清楚,状态良好,抢维修速度快,停水时间就短,影响用户范围就小。相反,浪费和损失的水量就多,且对用户正常用水影响就大。现实情况是,现场经常会因阀门设施少、老化严重,拓扑关系不清楚,导致止水困难,抢维修效率低下。因此,健全和完善阀门设施对快速止水,减少漏损至关重要。阀门设施健全和维护内容:
(1)优化阀门设施布局、数量;
(2)及时更换、维护阀门;
(3)加强阀门状态巡检;
(4)梳理阀门的拓扑关系;
只要把管网附属设施健全和完善,才能为管网检漏创造更好的测试条件,才能减少管网漏损。
3.2 强化与破路审批部门联系
由于,供水管网铺设在市政道路或马路上,开挖作业必须办理破路手续。破路手续办理快慢直接影响着抢维修速度。由于,破路申请手续涉及城管、环卫、建委、交警等多个部门,手续繁琐,协调、沟通任务繁重,加上很多的严管街,破路手续很难办,导致很多漏点难以修复,管网漏损偏高。因此,要想提升抢维修速度,就须加强与城管、建委、交警等部门沟通,争取获得相关部门支持和理解,以便加快破路申请手续的办理。另外,
须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加强对报建员的绩效考核,加快报建手续的办理效率。
3.3 加强对抢维修部门的漏控指标考核
从漏损控制角度看,抢修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不应简单以抢修及时率、抢修质量合格率作为考核指标,还须将漏损率指标与抢修部门的月度、季度、年度绩效捆绑挂钩,才从根本上触动抢修人员的利益,加快抢修的速度。以往漏损指标考核往往把指标放在检漏岗位上,而忽视了抢维修对漏损率关键作用。另外,就是对绩效考核流程进行优化和规范,
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监督,谁来测评,谁来提供数据等方面彻底解决绩效难落地的问题,让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其作用。
3.4 强化对抢修材料管理
抢修材料的质量好坏不仅影响了抢维修质量,还影响着抢维修成本。因此,从抢修材料的供应上应统一品牌、规格要求,严把材料质量关,且统一材料供应渠道或途径,取消乙供材料,统一改为甲供材料,从源头管控材料质量,确保抢维修质量。再有,就是每年对抢修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分析,并根据抽样分析的结论,开展对材料供应商资格评审,建立供应商清退淘汰机制。
4 抢维修案例分析
为了能准确计算、分析抢维修速度对管网漏损的影响,本文以承诺R1时间和实际修复时间R2作为计算漏点修复时间的依据,并结合时间泄漏理论方程式,计算抢维修延迟导致的管网漏损。抢维修速度与漏量关系方程式如下:
LV=(A+L+(R2-R1))×V;
其中:
A:发现时间;
L:定位漏点消耗的时间;
R1:规定修复漏点的时间;
R2:实际修复漏点的时间;
V:特定压力条件下的流速;
由于,承诺时间R1是恒定的,故而实际修复时间R2成变量的主要因素。R2时间越长,其修复时间R越长,相应的漏量损失越大。由此可见,如何减少实际修复时间R2才是降低漏损的关键。
以某水务集团DMA分区计量小区为抢维修数据为例,承诺维修时间为从上报漏点到修复完毕时间为3天,超出承诺时间的延迟时间天数,并根据维修前后节水量,分析和计量抢维修时间延迟导致管网漏损量。DMA分区计量小区抢维修数据见下图表。
从图表数据可以看,如在承诺时间内完成全部暗漏点的修复工作,实际上可当月减少管网漏损量为73387.2吨,由于延迟时间维修,实际上当月漏损量少降了-61816.8吨。看似只对当月管网漏损量影响,实际上在全年范围存在以此类推的情形,故而导致当年漏损量指标延后完成,但实际上检漏工作已经完成,漏损率指标却未降下来,根源就是抢维修速度跟不上。
为了直观分析和评价抢维修速度对管网漏损量的影响,对每个DMA分区计量小区的漏点延迟维修和应维修测算漏量数据对比分析,延迟维修漏量数据对比分析曲线如下:
由此可见,如想把漏损指标降下来,不仅要强化检漏,更要加强对对抢维修速度和质量管控。
5结论
由此可见,只有从管网附属设施基础管理入手,不断地夯实管网设施基础、加大对抢修工具、设备的投入,重视阀门启闭、巡检以及强化抢维修人员的绩效考核,才能多管齐下,真正提升管网抢维修速度和质量。因此,应把如何提升抢维修速度和质量,作为是水务企业漏损治理的研究课题,不断提高管网抢修效率,保障供水安全,降低管网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