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流量控制手段:接收方收不下就不回复确认。
传输层流量控制手段:接收端给发送端一个窗口公告
#可用协议
可用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
概念、出现原因
停止等待协议是一种简单的数据传输协议,常用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较低的通信环境中。该协议的基本思想是发送方发送数据后,等待接收方确认收到数据后再发送下一批数据。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发送确认消息给发送方,表示已经接收到数据。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消息,就认为数据丢失,会重新发送数据。如果接收方收到重复的数据,会发送一个确认消息,让发送方知道数据已经接收到了。
- 特点
简单易实现,但是会浪费带宽和延迟时间,因为发送方需要等待接收方的确认消息才能发送下一批数据,而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也需要发送确认消息。此外,如果网络丢包率较高,会导致发送方频繁重发数据,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
运行原理
三种情况
使用弊端
后退N帧协议
后退N帧协议是一种数据传输协议,常用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较低的通信环境中。该协议的基本思想是,在发送方发送数据时,接收方会发送确认消息,表示已经接收到数据。如果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消息,就认为数据丢失,会重新发送数据。但是,如果接收方收到了错误的数据,就会发送一个否定确认消息,让发送方重新发送错误的数据。如果发送方连续发送了N帧数据但没有收到确认消息,就会退回N帧数据重新发送。
- 特点
可以减少数据重复发送,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但是,如果N值设置得太小,会导致频繁重发数据,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如果N值设置得太大,会浪费带宽和延迟时间。此外,如果网络丢包率较高,会导致发送方频繁退回N帧数据重新发送,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
原理
响应
接收方
总结(性能分析+弊端)
停止等待协议和后退N帧协议都是数据传输中常用的可靠性协议,它们的性能分析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传输效率:停止等待协议和后退N帧协议都会引入一定的延迟,因为发送方需要等待接收方的确认消息才能发送下一批数据。但是,后退N帧协议可以减少数据重复发送,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带宽利用率:停止等待协议和后退N帧协议都会引入一定的带宽浪费,因为发送方需要等待接收方的确认消息才能发送下一批数据。但是,后退N帧协议可以减少数据重复发送,提高带宽利用率。
可靠性:停止等待协议和后退N帧协议都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即使在网络丢包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网络延迟:停止等待协议和后退N帧协议都会引入一定的网络延迟,因为发送方需要等待接收方的确认消息才能发送下一批数据。但是,后退N帧协议可以减少数据重复发送,降低网络延迟。
综上所述,停止等待协议和后退N帧协议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协议。例如,在网络丢包率较低,但带宽较低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后退N帧协议;在网络丢包率较高,但带宽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停止等待协议。
选择重传协议
原理
选择重传协议是一种可靠传输协议,其核心思想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当出现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发送方会重新发送丢失或损坏的数据,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常见的选择重传协议包括停止等待协议、连续 ARQ 协议和选择重传协议(Selective Repeat ARQ)等。
响应
选择重传协议的响应分为两种情况:
- 正确接收数据包的情况:
当接收方成功接收到数据包后,会向发送方发送一个确认信号(ACK),表示已经正确接收到数据包。发送方在收到确认信号后,会将该数据包从发送窗口中移除,并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 未正确接收数据包的情况:
当接收方未正确接收到数据包时,会向发送方发送一个否定确认信号(NACK)或重复确认信号(DUPACK),表示需要发送方重新发送该数据包。
- 如果接收方发送了 NACK,表示需要发送方重新发送丢失或损坏的数据包。发送方在收到 NACK 后,会将该数据包重新发送,并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号。
- 如果接收方发送了 DUPACK,表示已经接收到该数据包,但是之前接收到的某个数据包丢失了。发送方在收到 DUPACK 后,会快速重传该数据包,以尽快恢复数据传输。
在选择重传协议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通过确认信号和否定确认信号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通过选择重传协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传,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接收方
总结
信道划分访问介质
使用链路
介质访问控制
信道划分访问介质(静态划分信道)
频分(FDM)、时分(TDM)、波分(WDM)、码分(CDM)
区别:
频分复用(FDM):将不同的信号分配到不同的频带中,每个信号占据不同的频带,然后将这些信号混合在一起传输。常用于有线电视、广播电视等领域。
时分复用(TDM):将不同的信号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传输,每个信号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传输。常用于电话通信、数字电视等领域。
波分复用(WDM):将不同的信号分配到不同的波长上,每个信号占据不同的波长,然后将这些信号混合在一起传输。常用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
码分复用(CDM):将不同的信号编码为不同的码序列,然后将这些码序列混合在一起传输。接收端根据不同的码序列进行解码,从而分离出各个信号。常用于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
动态分配信道
令牌传递协议(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令牌传递协议(Token Passing Protocol)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协议,用于在一个共享信道上进行数据传输。在令牌传递协议中,一个特殊的数据包(即“令牌”)在网络中循环传递,只有持有令牌的设备才能发送数据。
令牌传递协议通常用于局域网或广域网中,它可以提供以下优点:
-
公平性:每个设备都有机会发送数据,避免了某些设备一直占用通道的情况。
-
可控性:令牌传递协议可以限制每个设备发送数据的频率和大小,避免了网络拥塞。
-
简单性:令牌传递协议的实现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路由算法和管理机制。
然而,令牌传递协议也存在一些缺点:
-
单点故障:如果令牌丢失或损坏,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工作。
-
延迟:设备必须等待令牌才能发送数据,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延迟。
-
复杂性:当网络规模变大时,令牌传递协议的管理和维护会变得更加复杂。
总的来说,令牌传递协议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仍然是一种有效的网络传输协议,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ALOHA CSMA CSMA/CD CSMA/CA)协议--(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ALOHA、CSMA/CD、CSMA/CA是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三种协议。
ALOHA协议是最早的无线局域网协议之一,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实现分组数据的传输。它的主要特点是在发送数据时不需要先检查信道是否空闲,而是直接发送数据,如果发生冲突,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重复发送。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效率较低,容易发生冲突。
CSMA/CD协议是以太网中常用的协议,可以有效地避免冲突。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发送数据之前先检查信道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就发送数据;如果发现信道已经被占用,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进行发送。同时,如果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发生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试。
CSMA/CA协议是无线局域网中常用的协议,它与CSMA/CD协议相似,但是由于无线信道的特殊性质,它需要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发送一段RTS(请求发送)信号,等待接收方回复CTS(清除发送)信号,确认信道空闲后才能进行数据传输。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冲突和信道占用问题,提高了无线网络的效率。
局域网
概念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如家庭、学校、办公室等建立的一种计算机网络。局域网通常由一些互联的计算机、打印机、文件服务器等设备组成,并且这些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非常快,通常达到百兆甚至千兆的速度。局域网的建立可以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输、数据备份等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体系结构
局域网体系结构通常分为两种:总线型和星型。
-
总线型局域网体系结构:所有设备都连接在一条主干线上,每个设备都可以通过这条主干线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总线型局域网的优点是简单易用,适用于设备数量较少的场景;缺点是当主干线上某个设备出现问题时,整个局域网都会受到影响。
-
星型局域网体系结构:所有设备都连接在一个中心节点(通常是交换机或集线器)上,每个设备都通过这个中心节点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星型局域网的优点是稳定可靠,某个设备出现问题时不会影响整个局域网的正常运行;缺点是需要更多的设备和更高的成本。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混合型局域网体系结构,即将总线型和星型局域网结合在一起,形成星型总线型混合型局域网。这种体系结构既具备总线型局域网的简单易用和低成本优势,又具备星型局域网的稳定可靠和高速传输优势。
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分类
无线局域网
以太网
概述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局域网传输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它采用了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这意味着当两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它们会检测到冲突并停止发送,然后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发送。
以太网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速度从10Mbps到最新的100Gbps不等。它通常使用RJ45插头连接设备,例如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
以太网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技术,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企业内部网络、家庭网络、学校网络等。它简单易用,成本低廉,可靠性高,因此被广泛采用。
使用
以太网可以用于连接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以下是以太网的常见使用场景:
-
家庭网络:通过以太网连接家庭中的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设备,实现互联网接入和家庭网络共享。
-
企业网络:通过以太网连接企业内部的各种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实现信息共享和通信。
-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通常使用高速的以太网连接,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
-
云计算:云计算服务商通常使用以太网连接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以实现云服务的高速传输和处理。
-
工业控制: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传感器通常使用以太网连接,以实现工业自动化和远程监控。
总之,以太网作为一种局域网传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类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传输技术,使用广泛。根据传输速率和物理特性的不同,以太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0Base-T:传输速率为10Mbps,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最长传输距离为100米。
-
100Base-T:传输速率为100Mbps,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最长传输距离为100米。
-
1000Base-T:传输速率为1Gbps,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最长传输距离为100米。
-
10GBase-T:传输速率为10Gbps,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最长传输距离为100米。
-
光纤以太网: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Gbps以上,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最长传输距离可以达到数十公里。
-
无线以太网:使用无线技术作为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受到信号强度和障碍物的影响。
以太网可以用于连接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在企业、学校、家庭等场合中,以太网已成为最常用的局域网传输技术之一。
PPP协议和HDLC协议
PPP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两个节点之间传输数据。以下是PPP协议的概念、特点、要求、组成部分和状态。
概念: PPP是一种点对点协议,用于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数据链路层连接,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IPX和AppleTalk等。
特点
-
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上使用。
-
支持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如PAP和CHAP等。
-
支持压缩和加密,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
支持网络层协议的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 可以通过控制包进行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断开。
要求
支持点对点连接,只能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连接。
支持异步和同步传输方式。
支持多种身份验证方式。
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支持控制包进行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断开。
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LCP):用于建立、配置和维护数据链路层连接。
身份验证协议(PAP、CHAP):用于身份验证。
网络控制协议(NCP):用于配置和管理网络层协议。
PPP数据包格式:包括帧开始标志、地址、控制、协议和数据等字段。
状态
链路建立状态:PPP协议正在建立连接。
链路维护状态:PPP协议连接已建立,正在维护连接。
链路断开状态:PPP协议连接已断开。
HDLC
概念&原理
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是一种数据链路层的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以下是关于HDLC协议的概念、特点、要求、组成部分和状态的介绍:
概念:HDLC协议是一种同步传输协议,用于在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数据链路之间传输数据。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功能。
特点:HDLC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
可靠的数据传输:HDLC协议通过使用确认帧和重传机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多种传输模式:HDLC协议支持三种传输模式:异步传输模式、同步传输模式和透明传输模式。
-
简单的控制流程:HDLC协议的控制流程相对简单,易于实现。
要求:HDLC协议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
可靠性:HDLC协议需要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功能。
-
效率:HDLC协议需要具有高效的数据传输和控制流程。
-
灵活性:HDLC协议需要支持不同的传输模式和数据格式。
组成部分:HDLC协议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
-
帧:HDLC协议使用帧来传输数据,每个帧包含一个头部、一个数据部分和一个尾部。
-
控制字段:控制字段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流程,包括传输模式、帧类型、确认信息等。
-
标志字段:标志字段用于标识帧的开始和结束。
状态:HDLC协议有三种状态:
-
空闲状态:在空闲状态下,HDLC协议等待发送数据。
-
传输状态:在传输状态下,HDLC协议正在传输数据或等待确认信息。
-
等待状态:在等待状态下,HDLC协议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息。
PPP和HDLC
链路层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