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发语言中,heap在使用层次的名字叫PriorityQueue(优先级队列),PriorityQueue数据结构的名字就叫做堆,底层就是用堆结构实现的。
完全二叉树
- 空树也算是完全二叉树
- 每一层都是满的也算是完全二叉树
- 如果层不满,那这层必须要是最底层并且是一个从左往右准备填满的状态。
图中,上面那个是完全二叉树,下面的不是。
用数组结构表示完全二叉树
从0位置开始的一段连续数组,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可以想象数组0位置相当于是二叉树的头结点,单独只有0位置时,也算是完全二叉树,后续1、 2相当于躺在了0的左右侧,以此类推。
那从数组出发连续的这一段,就可以在脑海中生成一个完全二叉树。
那么这样的一个完全二叉树有这么一个规律。
任何一个索引下标位置为 i 的节点来讲,左子节点在数组中位置:i * 2 + 1 右子节点在数组中位置: i * 2 + 2 父节点在数组位置: i - 1 / 2向下取整。
那如果说数组的长度是1000,但是脑海中形成二叉树的范围只有 0 ~ 7, 那就可以用一个heapSize的变量来看当前二叉树的中节点的一个数量,数组中超过7的部分在二叉树中不存在,不用关注。
堆
堆就是一个完全二叉树,而堆又分为 大根堆和小根堆。
大根堆
在完全二叉树中,每一棵子树的最大值,都是头节点的值。
小根堆
在完全二叉树中,每一棵子树的最小值,都是头节点的值。
图中就是一个大根堆,最大值为头结点,8、5、6分别为对应树的头结点的最大值。
用数组实现堆结构
假设现在有一个长度为1000的数组,但目前heapSize = 0,因为当前的heap中没有数据,有一个add(int num)方法,这个方法会接收一个整数,通过接收的整数和数组,来实现一个大根堆的结构。
首先通过add方法接收到数字10,此时heapSize = 0,二叉树中没有数据,10进来以后,依然满足大根堆的结构,heapSize = 1,10在数组中的位置是0,
依次再接收8,6,都比10小,所以作为10的左右两个子树。
此时,再次调用add()方法,接收的数值是12,正常应该是8的左子树,但是由于大根堆的特性,12需要和父节点进行比较(i -1 / 2 ),算出此时的父节点的8(数组中索引位置是1),大则需要进行交换,在数组中的体现就是两个元素调换位置,换完之后再次找父节点(10)进行比较,发现12比10也大,再次交换,此时的父节点是0,代表自己就是父节点,结束。
整体过程如下:
总结起来上面的步骤就是在加入新数时,为了保持大根堆的数据结构,需要不停的和父节点进行比较,如果比父节点大,则交换,知道自己成为父节点或不再比父节点大为止。
代码实现:
//新加的数在数组中index的位置
//循环,直到自己成为父节点,或者没有父节点的数大 为止。
private void heapInsert(int[] arr, int index) {
while (arr[index] > arr[(index - 1) / 2]) {
swap(arr, index, (index - 1) / 2);
//数值交换后,索引也要更改,继续和父节点进行比较
index = (index - 1) / 2;
}
}
private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mp;
}
上面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添加功能,那么如果这时需要获取到大根堆中最大的数并在大根堆中移除它呢?由于大根堆的特性,头结点(也就是arr[0]位置)的数,就是大根堆中最大的数,那么只需要利用一个变量保存它返回就可以,但是在返回之前,因为最大的数已经返回了,所以还需要调整大根堆的结构。
12弹出后,会将最末端的8先作为头节点,heapSize相对-1,但是因为大根堆的特性,8是需要跟左右子节点进行比较,并选出较大的一个作为新的头结点,交换后,8还要一次和左右子节点进行比较,知道大于等于左右子节点为止。
代码实现:
private void heapify(int[] arr, int index, int heapSize) {
//找出左子节点的下标
int left = index * 2 + 1;
//看是否有左子节点
//因为heapSize是存储heap中节点的数量,所以 leaf只能< heapSize 不能等于,否则下标可能会越界
while (left < heapSize) {
//left + 1求的是右子节点的值,看右子节点是否存在,
//并且取左右子节点中较大的一个数
int largest = left + 1 < heapSize && arr[left + 1] > arr[left] ? left + 1 : left;
//这一步是判断 我左右子节点中较大的那个数,是否大于我当前位置的数
//如果大于,则获取它的下标,准备交换
largest = arr[largest] > arr[index] ? largest : index;
//如果等于,说明没有交换的必要
if (largest == index) {
break;
}
swap(arr, largest, index);
//数据交换后,当前数的位置也要跟着变化
index = largest;
//再次获取左子节点的位置。
left = index * 2 + 1;
}
}
时间复杂度
因为有关堆的操作只有heapInsert和heapify,那每次heapInsert时,只需要跟父节点进行比较,heapify虽然会和左右子节点进行比较,但是只会选择一个下沉。所以堆的时间复杂度是
O
(
l
o
g
N
)
O(logN)
O(logN)级别的。
因为堆几乎是一个完全二叉树,所以当堆中有一个数据时,高度是0,有3个数据高度是2,有7个数据高度是3,以此类推。
无序数组用大根堆排序
先将无序数组构建成大根堆的结构,因为大根堆父节点大于子节点的特性,所以每次将最末端的数和0位置的数做交换,并且–heapSize,–heapSize后,弹出的数就相当于断联,就在应该有的位置上了。新到0位置的数调用heapify进行调整。直到heapSize为1。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2) {
return;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heapInsert(arr, i);
}
int heapSize = arr.length;
swap(arr, 0, --heapSize);
while (heapSize > 0) {
heapify(arr, 0, heapSize);
swap(arr, 0, --heap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