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TA 神坛
- 题目要求
- 解题前提及思路
- 凹包算法
- 概念
- 步骤
- 解题思路
- 代码
- tan(y/x)及tan2(y,x)函数
- 总结
题目要求
在古老的迈瑞城,巍然屹立着 n 块神石。长老们商议,选取 3 块神石围成一个神坛。因为神坛的能量强度与它的面积成反比,因此神坛的面积越小越好。特殊地,如果有两块神石坐标相同,或者三块神石共线,神坛的面积为 0.000。
长老们发现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于是委托你编程解决这个难题。
输入格式:
输入在第一行给出一个正整数 n(3 ≤ n ≤ 5000)。随后 n 行,每行有两个整数,分别表示神石的横坐标、纵坐标(−109≤ 横坐标、纵坐标 <109)。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神坛的最小面积,四舍五入保留 3 位小数。
输入样例:
8
3 4
2 4
1 1
4 1
0 3
3 0
1 3
4 2
输出样例:
0.500
样例解释:
输出的数值等于图中红色或紫色框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解题前提及思路
该程序可归类为计算平面内点集的最小面积的凸包
凹包算法
概念
定义:对于平面内的一组点,凸包是指这组点的凸多边形中,所有的顶点都是这组点中的点的集合。
凸包(Convex Hull)算法是一种计算二维平面点集最小凸多边形的算法。而凸多边形具有如下特征:在其内部的任意两点,连线都必须位于多边形内部。
因此,凹包(Concave Hull)问题就是将给定的点集包围在一个凹多边形中的算法。凹包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多边形的形状和顶点,目前已经存在一些解决方案,包括基于 alpha 型和 beta 型形态学的方法、基于分割重组的方法、基于斯蒂尔-沃森(Stiel-Watson)统计的方法等等。
步骤
先求出每个点的单位向量,根据单位向量在极坐标系下的极角从小到大排序,然后按照排序后的顺序依次加入点,如果当前点不是凸包上的点,则一直弹掉栈顶元素直到满足要求,最后栈内存储的就是凸包上所有的点了。
解题思路
-
用结构体存储平面内的点的坐标及其单位向量,以及该点的编号。
-
求出每个点的单位向量,并根据该向量的极角从小到大排序。
-
遍历排序后的点集,依次判断每个点是否在凸包上。如果是,将其入栈;否则,弹出栈顶元素直到满足凸包条件。
-
最后栈内存储的即为凸包上所有的点的编号。
-
根据这些点的坐标计算凸包的面积,具体方法是用两个相邻点和原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求和。
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node {
long long x, y; // 存储平面内的点的坐标
int xiang; // 存储所在象限
};
int n;
bool cmp(node x,node y)
{
// 判断两个点所在象限是否相同
if(x.xiang != y.xiang)
return x.xiang < y.xiang;
// 如果所在象限相同,则判断它们组成的向量与 x 轴之间的夹角大小来排序,
// 如果向量之间的叉积为正数,表明顺时针旋转需要交换两个向量的位置,这时
// 我们认为前一个向量更小;如果叉积为负数,表明逆时针旋转不需要交换,这时
// 认为后一个向量更小。
return x.x * y.y - x.y * y.x < 0;
}
// 判断点所在象限的函数
int judge(node x)
{
if(x.x > 0 && x.y > 0) return 1;
if(x.x < 0 && x.y > 0) return 2;
if(x.x < 0 && x.y < 0) return 3;
if(x.x > 0 && x.y < 0) return 4;
}
int main()
{
cin >> n;
struct node a[5010], b[5010];
for(int i = 1; i <= n; i++)
{
cin >> a[i].x >> a[i].y;
}
double s = -1;
int cnt;
for(int i = 1; i <= n; i++)
{
cnt = 1;
for(int j = 1; j <= n; j++)
{
if(i == j) continue;
b[cnt].x = a[j].x - a[i].x;
b[cnt].y = a[j].y - a[i].y;
b[cnt].xiang = judge(b[cnt]);
cnt++;
}
sort(b + 1, b + n, cmp); // 排序
for(int j = 1; j < n - 1; j++)
{
// 计算三角形面积,求最小值
if(s == -1 || fabs(b[j + 1].x * b[j].y - b[j + 1].y * b[j].x) * 0.5 < s)
s = fabs(b[j + 1].x * b[j].y - b[j + 1].y * b[j].x) * 0.5;
}
}
printf("%.3f\n", s);
return 0;
}
}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向量的极角时,可以用 atan2(y, x) 函数
,而不是简单地使用 arctan(y/x)
,这是因为 atan2 函数会根据 y 和 x 的符号自动确定向量在哪个象限,避免了分段计算的麻烦。
tan(y/x)及tan2(y,x)函数
tan(y, x)
函数表示求以 (x, y)
为起点的射线与 x
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的正切值。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参数 y 和 x 分别代表这条射线在 y 方向和 x 方向上的长度。因此,tan 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实数类型。
而 atan2(y, x)
函数则是求以原点为起点的射线与 x
轴之间的夹角,其输入参数也是射线在 y
和 x
方向上的长度。需要注意的是,atan2(y, x)
函数返回值的单位是弧度制,通常需要进行转换后才能得到以角度为单位的值。
atan2(y, x)
函数在计算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与 x
轴正方向所夹角度数时,会根据向量在平面上的位置自动确定向量所在的象限。
具体来说,如果向量位于第一象限,即其x和y坐标均为正数,
那么atan2(y, x)计算出的角度值将是 0 到 π/2 之间的一个正值。
如果向量位于第二象限,即其x坐标为负数,而y坐标为正数,
那么atan2(y, x)计算出的角度值将是 π/2 到 π 之间的一个正值。
另外,由于 tan(y, x)
中需要除以 x
的值,所以当 x
的值为 0 时会导致除数为 0 的错误。而 atan2(y, x)
可以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因此更加常用。
总结
本文使用凹包算法
、atan2(y,x)函数
进行解题,读者可躬身实践。
我是秋说,我们下次见。